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二高2012届高三5月押题卷(三)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9
2024年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4.0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历史的车轮行过辽阔大地,总能在某些特殊拐点留下难以磨灭的辙痕。
打开神州地图,我们可以在历史的天空看见无常的风云变幻,又可以在岁月长河磨洗出文明古国的精神图腾。
盘点沿革至今与远古传说关联的地名,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与大禹治水的故事关联的特别多。
今河南省开封市下辖的禹王台区,因著名古迹禹王台而得名。
禹王台又称古侯台,最初与大禹并无关系,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称此台为“吹台”。
自元朝以来,开封屡遭黄河水患,到明嘉靖二年(1523年),人们于古台之上建禹王庙,为其供奉香火,才有了“禹王台”这个名称。
以知名度而论,杭州绝对算得上“顶流”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杭州地名的由来也与大禹有些渊源。
杭州古称临安、钱塘、武林、杭城等,但它在历史上的第一个名字叫余杭。
清嘉庆《余杭县志》记载说“余杭”本为禹杭,因大禹在此治水而得名,后转讹为余杭。
不过这种说法存在争议,也有学者认为,“余杭”系百越语地名,和大禹是否在此治水无关。
打开河南省地图,在洛阳、焦作、新乡这三座城市下辖的区县里,会发现有不少地名皆因3000多年前的一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武王克商之役而诞生。
周武王率大军行至黄河北岸一处渡口时,举行了一次具有强烈政治意义的阅兵仪式——“盟津观兵”。
武王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带有军演性质,熟悉地形与路线,预先作好部署,以便日后大军渡河北伐;二是约定诸侯在此会盟,约定日期,今后于此会合誓师打响灭商的最后一战。
这个影响历史进程的“盟津”究竟在什么位置呢?今天地图上有两处地名与此皆有渊源,一处是河南洛阳市下辖的孟津区,另一处是焦作市下辖的孟州市,相距大约60千米。
公元前1046年,周军与诸国部落组成联合军,渡过盟津,东进伐纣。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
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
《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意识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
《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
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
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
”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
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
南师附中2012届高考考前语文最后一次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2012.05.3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对峙./仗恃.沏.茶/雕阑玉砌.拜谒./断碑残碣.B.联袂./抉.择提.防/金榜题.名洗濯./擢.发难数C.请帖./字帖.当.真/安步当.车微薄./日薄.西山D.载.体/下载.连累./长年累.月供.稿/供.不应求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存在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降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B.一条近年来少见的特大野生中华鲟,5日上午在盐城滨海港约十海里处误撞入鱼网,致使身体多处受伤,随时面临濒于死亡的危险。
C.意大利科学家对1921年从墓穴中重见天日的但丁头骨进行精确测量,并制作了一个模型,然后根据头骨模型复原了但丁头像。
D.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联名8位同行向中华医学会等机构举报弟子黄某存在伪造数据、剽窃他人成果。
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
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40字。
(4分)“人民网年度责任公民”1月8日在京揭晓,郭明义高票当选。
其个人档案如下:献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一直坚持提前两个小时上班,15年来,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义务献血: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
捐款: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0多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自己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捐资助学: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
捐献造血干细胞:2006年起,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答:(1)_ ▲(2) ▲4.5月8日晚,当失控客车冲向学生时,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老师张丽莉挺身推开了学生,遭碾轧双腿高位截肢。
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河南中招押题快卷2012年河南中招考试说明解密预测试卷语文(三)解析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 C(2分)【解析】本题考查容易读错的字,尤其是形声字,极容易因为声旁的读音而读错字音。
平时要注意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部分的词语,正确注音和听写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和多音字的灵活运用。
有些字是不能仅仅参照声旁来注音的。
A项“剽悍”中的“剽”读“piāo”;B项“褴褛”中的“褛”读“lǚ”;D项“矫揉造作”中的“矫”读“jiǎo”。
2. C(2分)【解析】本题考查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和运用。
要注意文中及课后的词语的正确书写。
同音字最容易出错。
另外有些形近字,多一笔少一笔都极易出错。
平时书写时就要格外注意这两点。
C项“金榜提名”中的“提”应写成“题”。
3.D(2分)【解析】本题是对成语的使用情况的考查。
学习中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和适用对象。
“相敬如宾”是指夫妻之间互相尊敬,不能用于同学之间。
4.D(3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学习中要注意对作家作品的归类记忆。
包括作者姓名、作品类别、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迹、作品主题、作品体例、主要内容等,都要注意分类概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每句1分。
错字、漏字、添字该句不得分。
共8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名句的默写填空。
除了直接默写外,还要特别注意理解型默写。
尤其是横线前后的文字,更是对所填句子的意义的暗示,是默写题的解题钥匙,要逐字品析,确定填的是哪一句,还要注意默写时不要写同音字,更要注意形近字,不要随意多一笔少一笔。
6.B(3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要先弄清楚整组句子的核心话题是围绕什么内容展开的。
然后把每组句子的意思搞懂。
关键是每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清。
各句之间常常会有时间、地点、主次的变化,还会有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的暗示。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二上·会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_。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 .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 .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 .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 . 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 . 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 . 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9·天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1.11.10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tfzyw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摩擦力供认不悔对称(chèn)穷源溯(shuò)流B.一拉罐转弯抹角隽(jùn)永令人发( fà)指C.纪传体多难兴邦叨(tāo)扰一气呵(hē)成D.化装品整齐划一倾轧(zhà)囤(tún)积居奇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一个迷字就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
“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3、阅读下面的材料,用4个偏正短语概括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哪些条件。
不超过25字。
(4分)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
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4.下面的话是围绕高尔基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而展开的,但两段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语句,使两段连贯起来。
1.高尔基在童年时期就尝到了生活的艰难。
一.选择(单项,每个4分)某市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
读图判断下题。
1.第二代产业园区相关产业集聚的主要目的是A.共用基础设施B.便于获取对方信息,取得竞争优势C.加强协作,促进交流D.靠近原料产地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图中的比例尺是1:2 000 000。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平原的是A.①B.②C.⑨D.④3.下列对图中河流流域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处水流平缓,无支流汇入B.乙处水流急,支流较多C.丙处地势较高,不易出现内涝D.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雨水补给根据甲、乙两幅图,回答第4题。
4.如果甲图中X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Y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则乙图的农业地域类型与a、b、c、d相对应的是A.a B.b C. c D.d图4是两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7题。
5.导致图中①、②两处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大气环流D.纬度位置6.乙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大于甲地,其主要原因是乙地A.纬度低B.冬半年受海洋气流控制C.海拔低D.夏半年受高气压控制7.关于图中①、③两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①地B.两地河流均有冰期C.①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小于③地D.两地所属自然带相同台湾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大量外移而没落,但彰化县社头乡的织袜工业并未大量外移,反而是以维持其家庭外包的生产方式继续留驻而成为当地的产业特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社头织袜业以家庭代工来取代工厂的一贯化作业方式,具有哪些经营上的优势①工资可压低至接近中国的工资水平②原料、半成品与产品间的运输成本可以降低③使生产更具弹性,量小和量大的订单均可承接④降低厂房、机器等固定成本⑤可快速反应市场变化,更新产品设计’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 D.①④⑤9.台湾的织袜业在面临国际激烈的竞争下,很多原设于高雄、苗栗、台北的织袜厂都将工厂迁移至社头乡或邻近乡镇来继续生产。
2012年高考押题精粹(语文新课标版)卷高考题型2012-06-02 05472012年高考押题精粹(语文新课标版)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教学目标】【教学建议】 激发学生兴趣;,这些受到感染让学生深刻认识, 2.第一层次:物种减少 方式一:展示图片云南“物种墓地”。
提出问题:图片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这种现状是怎么造成的?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什么危害?这里可以结合第一课所学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物种减少的危害。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知道了地球上很多物种正在灭绝,并了解物种减少的原因和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对物种减少有了初步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方式二:播放视频资料《最后一只藏羚羊》。
根据视频中所描述的藏羚羊的现状,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物种的现状,从而明确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减少。
进而设问造成藏羚羊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以及会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分析物种减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危害。
使学生了解物种减少的现状,明确保护各种生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后面掌握和理解节约、保护资源做好铺垫。
3.第二层次:土地荒漠化 方式一:播放视频资料《甘肃民勤县发生大风沙尘暴天气让学生明白,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如果没有节约、环保的意识,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无法生存。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云南物种墓地图片和世界灭绝动物图片。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物种减少的现状,并可结合生物之间食物链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物种减少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从而提高保护生物的意识。
2.视频资料《甘肃民勤县发生大风沙尘暴天气教学资料要求1.云南物种墓地图片和世界灭绝动物图片。
2.视频“甘肃民勤县发生大风沙尘暴天气 3.图文资料: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 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
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
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确山二高2012届高三押题卷(三)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
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
《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意识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
《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
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
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
”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
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
与《诗经》或先秦散文不同,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
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它们都属于充满幻想、巫术的观念,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
西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日渐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逐渐融成南北文化的混同合作。
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
人世、历史和现实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果。
但是,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它们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理性精神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
B. 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保留和残存,中国南方始终弥漫在神话世界中,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就是其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C. 把黄帝四面脸解释为派四个大臣治理四方,孔子删除《诗经》中“怪力乱神” 的踪迹,这体现了儒家关注现实、重视社会秩序的精神。
D. 开创了中国抒情诗光辉起点的《离骚》,既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想象,又有深沉理性觉醒时个体人格的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问》系统地保留了远古神话传统,是楚地原始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是理性觉醒的时代意识从神话向历史的过渡。
B.因为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文化艺术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西汉艺术的作品大多以远古的神话故事为内容,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就充分地保存并延续了这样的远古传统。
D.西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世、历史和现实逐渐取代了充满远古传统的原始神话,占据重要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精神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传统,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楚辞的研究。
C.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受先秦理性精神的影响,文化艺术领域也有了变化。
D.尽管神话幻想与历史故事、儒学与道家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但楚汉艺术的核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浪漫幻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耶律屋质,字敌辇。
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大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
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
太后得书,以示屋质。
屋质读竞,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
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
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
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
以此计之,惟和为善。
”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
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
”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
”太后曰:“汝第言之。
”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竞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
耶律石刺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
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未几,刘哥邀驾现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
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
刘哥自誓,帝复不问。
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
”帝曰:“卿为朕鞫之。
”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
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注1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
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相见,怨言交让.让:责备B.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夺:强取C.太后曰“汝第.言之。
”第:只管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寝:停止5、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3分)()①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②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③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 ④臣愿竭死力⑤屋质率剑士往讯之⑥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驾崩后,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
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惟和为善”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受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
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
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刺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屋质,叛乱才没有能发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3分)(2)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3分)(3)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
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8. 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孟子《鱼我所欲也》)(2)_________________,丁壮在南冈。
(白居易《观刈麦》)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3)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答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桌布〔德国〕理查德·包曼一个年轻的牧师被派到一个老教堂工作。
这个教堂曾是城里最富有地区的最宏伟的建筑,但是如今这一地区衰败了,教堂也变得破败不堪。
不过牧师和他妻子看见了这个教堂还是很兴奋,他们相信自己能使它恢复往昔的辉煌。
夫妻俩立即开始粉刷墙壁,修理设施,努力使它恢复原貌。
他们的目标是要让这个老教堂在圣诞节前呈现出最佳面貌。
可是就在圣诞节前两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这个地区。
倾盆大雨积了足有一英寸的水。
老教堂的屋顶开始漏水,漏水的部位就在祭坛后面,灰泥像海绵似的吸了许多水,一块块往下掉,墙上空出个大洞。
牧师夫妇望着毁坏了的墙,感到非常沮丧。
显然不可能赶在圣诞节前把墙补好了,将近三个月的辛勤工作就这么付诸东流了。
第二天当牧师夫妇参加教会青年团举办的义卖会时,两人都很郁闷。
义卖会上有一件商品是块金色间着象牙色、绣着花边的旧桌布,几乎有15英尺。
牧师突发灵感,他以6.5美元的高价买下了这块桌布:它可以挂在祭坛后面的墙上,遮住那个洞。
圣诞节的前一天,狂风怒吼,雪花纷飞。
当牧师打开教堂门时,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站在附近的汽车站牌下,他知道汽车至少要半个小时后才会到,便请她进教堂来避避寒。
女人说她不住在附近,她来这儿是为了给这里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当家庭教师,她是个战争难民,英语不好,所以没有被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