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99.00 KB
- 文档页数:12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8.像片旋偏角:相邻两像片主点连线与像副沿航带飞行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9.中心投影:投影射线相交于一点的投影10.中心投影构线方程:像点;投影中心;与相对应的地面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公式11.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与相对应的影像的位置关系的参数12.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光束投影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13.核面:摄影基线与地面一点所构成的平面14.同名光线:由地面同一点发出的两条光线15.摄影基线:相邻两射影站点的连线16.同名像点:同名光线在左右两影像上的构像17.同名核线:核面与左右两像片的交线18.内定向:通常称像点的量测坐标到像空间直角坐标的变换19.像片控制点:少量的直接为摄影测量加密或测图需要;在实地测定的控制点20.像片控制测量:实地测定像片控制点的工作21.像素:像片上一块可以看成是像点的极小的影像22.采样:对实际连续函数模型离散化的测量过程;被量测的点;称为“样点”;两样点之间的距离称为“采样间距”23.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的数值时;需要内插;此时就叫做重采样24.数字影像:用像素灰度值的二维矩阵表示的像片影像填空题1.摄影测量学的分类:1)按成像距离分为:航天;航空;近景;显微摄影测量2)按对象分为:地形与非地形摄影测量2.摄影测量学的发展阶段:模拟;解析;数字摄影测量3.航空摄影机分类:光学和数码航空摄影机;数码的又分为单面阵;多面阵;三线阵数码航空摄影机4.立体影像的观察方法:互补色法;光闸法;光偏振法;液晶闪闭法5.重采样的方法:最邻近像元法;双线性插值法;双三元卷积法6.线特征提取算子:微分算子;二阶差分算子;特征分割法;hough 变换7.数字影像匹配基本算法: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相关系数;差平方和;差绝对值和问答题1. 摄影测量学1)定义: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和技术2)任务:是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及城镇;农业;林业;地质;交通;工程;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所需要的各种专题图;建立地形图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三维的基础数据3)特点:a;对应项进行摄影量测与解释等处理时;无需接触物体本身b;从二维模型重建三维模型c;面采集数据方式d;同时提取几何和物理特性4)技术手段:模拟法;解析法;数字法5)发展阶段及特点:a;模拟摄影测量(利用像片;采用模拟投影方式;模拟测图仪;工作人员手工操作;产生模拟产品)b;解析摄影测量(利用像片;采用数字投影方式;解析测图仪;机助工作人员操作;产生模拟产品;数字产品)c;数字摄影测量(利用数字影像;数字化影像;采用数字投影方式;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加工作人员干预;产生模拟产品;数字产品)2.观察人造立体的条件:1)有两个不同摄站点摄取同一物体的一个立体像对2)分像条件;一只眼睛只能看到摄影像对中的一张像片3)两只眼睛各自观察左右像点的连线与双眼的眼基线近似平行4)左右两像片间的间距要与两眼的交会角相适应3.单向空间后方交会:1)定义:利用影像覆盖范围一定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和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来反求影像的外方位元素2)相关数据:未知数( 6 个外方位元素)已知数(控制点的空间坐标)量测值(影响坐标)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至少 3 个)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像点坐标;确定未知数的初值;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求其改正数和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4.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1)定义:由立体像对中左右影像的内;外方位为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放空间坐标2)相关数据:未知数(物放空间坐标)已知数(左右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量测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点投影系数/ 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0 个)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由摄影基线求Bx; By; Bz;求相空间辅助坐标;再求点投影系数;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及其改正数和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5.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1)定义:利用立体像对中摄影时存在的同名光线对应相交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以解析计算的方法;解求两张相片的相对方位元素的过程2)相关数据:未知数; 量测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共面条件方程)所需控制点(0 个)所需同名像点( 6 对以上)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假设摄影基线;确定初值;计算像空间辅助坐标;点投影系数;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求改正数及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4)分类:连续像对相对定向(以左影像为基准;右影像进行直线运动和角运动来实现相对定向);单独像对相对定向(以摄影基线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的X轴;正方向为航线方向;两张影像进行角运动来实现相对定向)6.单元模型的绝对定向:1)定义:借助于物方空间坐标为已知的控制点来确定空间辅助坐标系到实际物方空间坐标系的变换关系2)相关数据:未知数(7 个参数)量测值(地面摄测坐标)数学模型(三维空间坐标变换)所需控制点(至少 3 个)3)计算流程:获取控制点的两套坐标;确定初值;计算地面摄测坐标和空间辅助坐标系重心化;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及改正数和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4)变换:像空间辅助坐标到地面摄影测量坐标5)重心化的目的:1;减少模型点在计算中的有效位数;保证了计算的精度2;使法方程式的系数简化;个别项数值为零;部分未知数可以分开求解;提高了计算的速度7.立体像对光束法:1)定义:用已知的少量控制点和待求的地面点;以共线方程为基础;在像对内同时解出两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的坐标2)相关数据:未知数(两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的坐标)测量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至少 3 个)3)相关计算:如果有n个控制点;m个待定点;未知数为12+3m误差方程式为4n+4m8.双向解析摄影测量的方法及特点:1 )空间后方—前方交会法(精度:依赖于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不足:空间前方交会不能充分的利用多余条件平差;应用:已知外方位元素;求少量的待定点的坐标+相关数据)2)相对—绝对法(精度:取决于相对和绝对定向的精度;不足:不能严格表达外方位元素;有较多的计算公式;应用: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相关数据)3)光束法(精度:精度最高;优势:理论最严密;完全按照最小二乘法进行解算;应用:光束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相关数据)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定义;意义及目的与分类:1)定义: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所量测的像点坐标和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来解算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2)意义:a;不触及被量测物体即可获得其位置与几何形状b;可快速的大方位内同时进行点位测定;节省野外测量的工作量c ;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d;摄影测量平差时;区域内部精度均匀;不受区域大小限制3)目的:a;为测绘地形图模型提供定向控制点和像片定向参数b;测定大范围内界址点的统一坐标c;单元模型中大量地面坐标点的计算d;解析近景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4)分类:a;按平差采用的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单独模型法;光束法b;按平差范围大小分为:单航带法;单模型法;区域网法10.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思想与流程:1)定义:把许多立体像对构成的单个模型连接成航带模型;将航带模型视为单元模型进行解析处理;通过消除航带模型累计的系统误差;讲航带模型整体纳入测图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地面加密点的坐标2)基本流程:a;像点坐标的量测和系统误差的预改正b;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c;连接模型构建自由航带网d;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e;航带模型的非线性改正f ;加密点的坐标计算。
摄影基础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摄影的基本元素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光线B. 色彩C. 构图D. 所有以上选项2. 光圈的大小如何影响照片的曝光?A. 光圈越大,曝光越少B. 光圈越小,曝光越多C. 光圈大小不影响曝光D. 光圈越大,曝光越多3. 快门速度的快慢对照片有什么影响?A. 快门速度越快,可以捕捉到快速运动的物体B. 快门速度越慢,可以增加照片的曝光时间C. 快门速度的快慢对照片没有影响D. 所有以上选项4. ISO值的高低对照片有什么影响?A. ISO值越高,照片的噪点越多B. ISO值越低,照片的曝光时间越长C. ISO值的高低对照片没有影响D. ISO值越高,照片越亮5. 什么是景深?A. 照片中清晰的区域B. 照片中模糊的区域C. 照片的曝光时间D. 照片的对比度6. 什么是黄金分割法则?A. 一种构图技巧,用于平衡照片B. 一种曝光技巧C. 一种后期处理技巧D. 一种拍摄技巧7. 什么是白平衡?A. 调整照片的曝光B. 调整照片的色彩平衡C. 调整照片的对比度D. 调整照片的锐度8. 什么是长焦镜头?A. 一种用于拍摄远距离物体的镜头B. 一种用于拍摄微距的镜头C. 一种用于拍摄广角的镜头D. 一种用于拍摄肖像的镜头9. 什么是HDR?A. 高动态范围B. 高分辨率C. 高对比度D. 高速度10. 什么是曝光补偿?A. 调整照片的曝光量B. 调整照片的ISO值C. 调整照片的快门速度D. 调整照片的光圈大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摄影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光线、________和构图。
12. 光圈用________表示,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13.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
14. ISO值越高,相机的感光度越________。
15. 景深是指照片中________的区域。
16. 黄金分割法则是一种________技巧。
17. 白平衡是用来调整照片的________平衡。
一、名词解释1、中心投影:投影射线会聚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外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3、同名核线:核面与两像片面的交线为同名核线。
4、绝对定向:借助已知的地面控制点,对相对定向建立的模型进行旋转、平移与缩放,使其纳入到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
5、像片纠正:将原始的航摄像片经过投影变换,使变换后得到的影像相当于水平像片的构像,并改化至图比例尺;或应用数学关系式进行解算从原始非正射的数字影像获取数字正射影像。
6、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摄站点间的空间距离称为摄影基线。
7、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像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
8、相对定向: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之间相对位置。
9、核线相关:利用立体像对左、右核线上的灰度序列进行的影像相关。
二、填空题1、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2、美国快鸟(Quick bird)卫星影像的全色分辨率为61cm。
3、航向重叠度一般要求的取值范围为30%~40%,旁向重叠度一般要求的取值范围为30%~40%。
4、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像平面直角坐标系、像空间直角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
5、模拟法立体测图,解析法立体测图,数字化立体测图包含的基本过程都是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测图。
6、相对定向建立的标志是:同名光线对对相交。
7、绝对定向元素有7个, 求解它至少需要2个平高控制点和1个高程控制点。
8、数字影像内定向的目的是:确定扫描坐标系与像平面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9、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的平差单元是:单个光束。
三、判断题1、航摄像片上任何一点都存在像点位移。
(√)2、航摄像片上的影像比例尺处处相等。
( × )3、主垂线与像片面的交点称为像底点。
( √ )4、地面测量坐标系是左手系。
( √ )5、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有5个。
( √ )6、利用单张像片能求出地面点坐标。
第一章照相机(10分)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快门、暗箱、输片装置、机身、取景器、测距系统等2.MC:多层加膜3.什么是焦距镜头中心到焦片的垂直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截成清晰影像时凸镜的第二节点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焦距的变化范围6mm~2000mm4.焦距与视角的关系:成反比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成反比5.光圈用f表示6.光圈的作用a.调节景深(景深和光圈成反比)b.调节进光量c.影响画面质量7.标准镜头:指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135相机的标准镜头50mm8.快门速度和标记的关系:标记数字越大,速度越快9.片速用ISO表示,片速的选择宜低不宜高10.什么是曝光组合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搭配11.曝光的原则:宁多不少第二章.摄影构图(29分)1.拍摄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景别).(方向).(高度).2.景别景别的类型: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以人为例来划分:远:人在整个画面中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是关于环境的刻画.全:人物从头到脚都占据了画面,上下有少许的留白.中:膝盖以上部分近:腰部以上特:肩部以上,甚至是某一部分的特写,如眼睛,手部,脚部等等3.远景画面应该怎样构图?A.以宏观态势与规模为主的远景,更应讲究画面的“单纯”与简单,尤其在拍摄自然风光的时候更是如此。
B从大处着眼,选择、提炼、确定画面中大的线条的走向,形成画面的自然结构。
Eg: 河流、道路等等。
C.光线配合构图,利用光线的穿越的方向来达到升画面表现力的作用。
D适当选用前景。
4.中景:拍摄范围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擅长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它是以情节取胜,在电视电影中,中景是用得比较多。
5.近景: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对人物的神态进行细腻的刻画的景别。
6.方向:(正面)(斜侧)(正侧)(背面)7.高度:(平拍)(仰拍)(俯拍)8.组成一个画面的因素有这样几个: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后景),空白等等。
摄影专业复习资料汇总1、现代相机的镜头都是由若干片透镜组成的。
2、为了使不同距离的景物在胶片位置上成像更为清晰.镜头就得能够前后移动.因而需要有调焦机构;3、为了适应被摄物的亮度.要求快门的曝光时间可以进行长短变换,因而需要加设快门时间的调节装置;4、根据用途的不同,镜头的焦距相差很大。
按镜头的焦距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的比值.镜头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三类。
5、一般把镜头的焦距近似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短的定为这种照相机的标准镜头。
比标推镜头的焦距短的,称为广角镜头,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叫做长焦镜头。
6、镜头的焦距长短决定被摄景物在胶片上成像的大小.即镜头的焦距长,所成的像大;焦距短,所成的像小。
7、在同样的条件下,大光圈可提供浅景深,而小光圈则可造成较大的景深。
8、镜头加膜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
9、镜头视场角的大小随焦距的长短不同而不同。
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
10、曝光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影像的密度、质感、清晰度以及色彩。
11、曝光组合参数:指拍摄时使用的光圈系数与快门时间的组合。
12、反差:指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对比差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或“硬”13、能否把景物的亮度与照片的影调关系处理的合理,不使其出现亮度失控现象,是—张摄影作品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也是划分这幅作品专业水平或业余水平的标准和界限。
14、室外光线光性质不外乎直射光与散射光两种。
15、直射光是光源直接将光线投射在物体表面,随着投射方向的不同,在物体表面形成明显不同的明暗面。
光质硬且反差大,曝光较难拿捏。
16、散射光的光线柔和,物体的表面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掌握。
17、直射光因为物体的受光方向不同,曝光比较复杂,主要有三种情况:被摄体处于顺光照明,侧光照明(包括前侧光)以及逆光照明。
18、拍摄逆光照明的物体时,应尽量避开明亮的天空,以暗背景衬托主体,以主体背光面确定曝光。
逆光摄影最善于表现光感,使原本平淡无奇的画面充满生机,因此是最富有魅力的。
摄影专业考试必看的65个复习要点对于想要在摄影专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来说,系统而全面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 65 个复习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摄影基础知识1、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相机的机身、镜头、快门、光圈、感光度(ISO)等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掌握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和感光度对曝光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镜头的种类和特点熟悉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区别。
了解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的视角和拍摄效果。
3、曝光的三要素理解快门速度如何控制进光时间。
明白光圈大小对景深和进光量的影响。
掌握感光度的调整对画质的影响。
4、景深的概念和控制知道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学会通过调整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来控制景深。
5、白平衡的设置明白不同光源下白平衡的重要性。
掌握如何手动设置白平衡以获得准确的色彩。
6、测光模式的选择了解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的适用场景。
7、构图的基本原则掌握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常见构图方法。
理解构图中的线条、形状、色彩和质感的运用。
8、拍摄角度的选择明白平拍、俯拍和仰拍的视觉效果差异。
能够根据拍摄对象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二、摄影技巧与实践1、风光摄影掌握日出、日落、星空等特殊场景的拍摄技巧。
学会利用前景和背景增强画面层次感。
2、人像摄影熟悉不同光线条件下的人像拍摄方法。
了解如何引导模特摆姿和捕捉自然的表情。
3、微距摄影掌握微距摄影的对焦技巧。
注意微距拍摄中的背景虚化和细节表现。
4、运动摄影学会使用高速快门捕捉瞬间动作。
尝试使用追随拍摄表现运动的动感。
5、夜景摄影了解长时间曝光的设置和噪点控制。
掌握夜景中灯光和阴影的处理。
6、建筑摄影学会运用线条和透视来展现建筑的立体感。
注意避免建筑的变形。
7、黑白摄影理解黑白摄影中影调的控制和表现力。
学会通过黑白对比突出主题。
8、创意摄影培养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后期处理。
三、摄影史与理论1、摄影的发展历程了解摄影术的发明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一、名词解释1.白平衡:检验各种色彩还原的基准色。
纯白色为平衡色,即各种颜色均处于平衡还原状态;白色上呈现其他色彩即为色彩失衡,其画面就会出现偏色现象。
白平衡就是根据光线条件选择相应的标志还原色彩的有效技术手段。
(多云—蓝色,钨丝灯—黄色;荧光灯—绿色)(p44)2. ISO感光度:即胶片感光的快慢速度。
它是为了传统相机拍照稳定画面影像而设置的。
(胶片感光度是为了提高快门速度保证获得清晰的影像而设置的,快门速度愈高,曝光时间愈短,手持相机拍摄成功的把握越大,影像颗粒的粗细与感光度高低有直接关系;感光度低影像颗粒细腻。
)(p18、45)3.像素:即构成影像的像点,这个点在每平方英寸(25.4mm*25.4mm)内排列的越多,其像素量越大,则影像分辨率就越高,所摄画面质感、层次就越好,像素是组成图像最基本的单位。
像素量:指数码相机的分辨率,由相机里的光电传感器(CCD、SCCD、CMOS)上的光敏元件数目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个光敏元件对应一个像素。
(p18、47)4.焦点:从物理学角度讲,平行于球面镜主轴或透镜主轴射来的各条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在主轴上的交点是焦点。
从社会学角度看,问题的关键所在或争论的集中点是焦点;从摄影学画面构成的角度看,主体形象的重点部位是焦点。
(p49)5.适量曝光:通过光圈与速度的恰当组合,使进入镜头感应在影像传感器的光影亮度与客观影像的亮度一致,数值对应。
其数值高于或低于生活现实都死曝光失误,都是失败的记录(p53)6.基本拍摄区:是相机所应有的主要功能操作区域。
这个区域的功能模式是为对摄影有神秘感,不愿为技术操作付出过多精力却对摄影有追求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轻松操作又能达到艺术彼岸的操作平台。
通常有:人像模式、风景模式、花卉模式、运动模式、夜景人像模式、闪光灯关闭模式。
(p54)7.创意拍摄区:指摄影人借助曝光模式操控盘在摄影实践中结合面前的摄影题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力,对拍摄对象进行合理、生动的表现,进而创造清晰深邃的影像境界。
一、请用几种标准将照相机分类,并说明这种分类情况下相机的用途特征。
1、照相机根据其成像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胶片相机与数码照相机。
胶片相机主要是指通过镜头成像并应用胶片记录影像的设备。
而数码照相机则是应用半导体光电耦合器件和数字存储方法记录影像的摄影设备,有使用方便,照片传输方便,保存方便等特点。
2、按照相机使用的胶片和画幅尺寸可分为35mm照相机(常称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10照相机、126照相机、中幅照相机、大幅照相机、APS相机、微型相机等。
135照相机使用35mm胶片,其所拍摄的标准画幅为24mm X 36mm,一般每个胶卷可拍照36张或24张。
3.按照相机的外型和结构可分为平视取景照相机(VIEWFINDER)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单反相机)。
4.按照相机的快门形式可分为镜头快门照相机(又称中心快门照相机)、焦平面快门照相机、程序快门照相机等。
5.按照相机具有的功能和技术特性可分为自动调焦照相机,电测光手控曝光照相机,电测光自动曝光照相机等。
此外还有快门优先式、光圈优先式、程序控制式、双优先式、电动卷片(自动卷片、倒片)照相机。
二、简单说出长焦距镜头的定义和成像特点长焦距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摄影镜头。
长焦距镜头分为普通远摄镜头和超远摄镜头两类。
长焦距镜头按其光组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一般远摄镜头、倒置远摄镜头和反射式远摄镜头三种。
特点:一是视角小。
所以,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也小,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摄的影像大于标准镜头,适用于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和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体。
二是景深短。
所以,能使处于杂乱环境中的被摄主体得到突出。
但给精确调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拍摄时调焦稍微不精确,就会造成主体虚糊。
三是透视效果差。
这种镜头具有明显地压缩空间纵深距离和夸大后景的特点。
三、数字摄影条件下摄影作品创作流程。
1、首先是题材。
所谓题材,个人认为就是作品所要反映或表现的一种对象。
题材可以很宽泛,也可以很狭小。
摄影摄像基础期末复习资料1、摄像机的分类按摄像机质量的不同,可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
广播级广播级摄像机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像质量最好,性能全面稳定,自动化程度向,在允许的工作范围,图像质量变化很小,达到较低失真甚至无失真程度。
广播级摄像机包括ESP制作、EFP制作和ENG制作用的高质量摄像机。
但此类摄像机一般体积大、重量重、价格昂贵。
专业级业务级电视摄像机一般应用于文化宜传、教育、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
业务级摄像机的图像质量较好,设备上可以没有广播级所需的一些特殊功能设计(如光学滤波器等),一般业务级摄像机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级的,但其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价格较低廉。
对于某些高档的业务级摄像机来说,其性能和图像质量已和广播级的摄像机无多大的区别,也可用于广播领域的制作。
家用级这是一种家庭文化娱乐用的摄像机,其操作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因此要求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而图像质量水平只要地与家用录像饥、电视机相配合,能满足一舱的观看即可。
对灵敏废要求很高,以使摄像机有更广泛的使用领域。
摄像机的自动控制功能很强,以便非专业人员无需手动控制,就能使各项主要参数自动达到最佳状态。
此类机十也往往带有一些简单特技功能,如谈变、定格、叠化、划变等。
一舱份格便宜,结构小型,以利于设备的推广、普及。
2、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分类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可分为(ESP)电子演播室制作(EFP)电子现场节目制作(ENG)电子新闻采集ESP此类摄像机,要求图像质量最好,通常非常沉重,需要一些机架或一些其他类型的摄像机底座设备来支撑,不方便随意搬动。
高质量的DP用摄像机包含有三个CCD和许多电子控制装置,它们装配有一个大的镜头和大的取景器,因此整个摄像机头比一般的便携式摄像机重很多。
它们也往往需要通过电缆把摄像机头和摄像机控制器CCU、同步信号发生器、电源等一系列制作高质量的图像所必须的设备相连接。
现在使用的摄像机主要有模拟分量机和数字摄像机。
摄影复习资料第一章热爱摄影一、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并热爱摄影?1、生活的需要2、职业的需要3、审美的需要原因:摄影能记录人类历史和现实,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胜过其他艺术形式,其影响和震撼力是巨大的;人类的千年史,都是靠口传与文字。
自从摄影术发明后,人们试图用图像来记录,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告知历史事件的状况;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其视觉冲击力和对人们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
二、摄影的乐趣是什么?1、摄影的乐趣在于真实的记录,尽管我们身边的一切有时是那样的平淡。
2、摄影的乐趣在于发现。
3、摄影的乐趣在于激情的传递。
4、摄影的乐趣在于瞬间。
5、摄影的乐趣在于你按下快门到你看到照片前的那段渴望与期待。
较之其他艺术门类,摄影既取决于自我,也依赖于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第二章摄影原理级器材一、摄影的起源及原理摄影技术发展概述常用摄影器材摄影又称照相,俗称拍照。
日本则是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术语称”写真”。
英文Photography,是由希腊文Phos与Grapho的结合字。
Phos是光,Grapho是描绘,合字是利用光来描绘的意思。
(摄影区别于其他艺术最显著的特点,一是用光,二是瞬间的把握)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针孔照相机1、暗盒2、针孔3、胶片照相机的组成1、暗盒2、镜头3、胶片4、取景器5、调焦装置6、快门7、快门按纽8、光圈9、胶片传送装置相机的基本结构成像系统——镜头、测距调焦、取景系统、附加透镜、滤光镜、效果镜等曝光系统——快门机构、光圈机构、测光系统、闪光系统、自拍机构等辅助系统——卷片机构、计数机构、倒片机构等相机成长史——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通过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
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公元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1789--1851)发明「银版摄影技术」.据1850年统计,美国纽约市有71家豪华的银版照相馆开业。
美国仅1853年,有一万多摄影师为人服务拍照,也共拍400多万幅照片。
1856年,英国伦敦大学率先开「摄影技术」课。
摄影技术的发展1、感光材料的发展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湿板感光技术。
2、1889年,美国伊斯曼公司发明了赛璐珞片基的胶卷。
3、1936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彩色胶卷。
2、照相机的发展1、1839—1924年,照相机的机身由木箱改为金属,镜头上设置了光圈和快门。
2、1925-1953 1929年,德国禄莱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双镜头120反光照相机。
1932年,德国蔡司公司生产出装有测光表的康太克斯135旁轴取景照相机。
1948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五棱镜单镜头反光135相机1948年,瑞典生产出可更换镜头和片盒的120单镜头哈苏相机3、1954-1985 这一阶段,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领域,使自动测光、自动调焦、自动曝光成为现实。
新型光学材料的开发和光学加工技术的提高,使镜头质量得以改善。
镜头向系列化发展。
日本照相机后来居上,在自动化程度和产量上开始占有优势。
1954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第一台有镜头外测光功能的阿克发EE(电眼)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
1977年日本小西六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自动调焦(AF)照相机—柯尼卡C35AF 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85年,日本美能达公司产生出世界上第一台集多功能于一身的α7000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相机具有内置马达控制的自动对焦功能,多模式自动曝光功能,手动曝光功能和电动自动输片功能,从而拉开了现代照相机生产的序幕。
4、1986-至今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生产出用磁盘记录影像的静态视频照相机—马维卡(Mavica)照相机,把光信号转变成模拟的电信号记录在软磁盘上,为数字影像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柯达于1996年与尼康联合推出DCS-460,采用了623万像素图像传感器,是当时最高端的数码相机,同样也使得柯达成为当时数码相机领域中的巨头人物。
2000年5月,佳能推出全新单反数码相机EOS D30,使用CMOS代替CCD,在画质、成像方面获得了全方位进步,取得巨大成功。
2007年,佳能推出了数码单反新一代旗舰王牌------EOS-1Ds Mark III, 该机配备了211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和双数字影像处理器,配置了综合除尘系统,快门寿命达到30万次,它是追求最高的影像素质和综合性能的摄影师首选的35毫米数码单反相机。
二、照相机的类型按照相胶片尺寸,可分为135照相机(画面24×36毫米)120照相机(画面60×45,60×60,60×90毫米)110照相机(13×17毫米) 126照相机(画面28×28毫米)27照相机(画面45x45毫米) 中大幅面照相机按取景方式分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LCD液晶显示取景照相机几款顶级相机比较D3的主要特点:第一款全幅面数码单反1210万像素的全幅传感器;ISO 200 - 6400感光度;拥有30万次的无故障拍摄能力;全新的自动对焦模块(51个对焦点,15个交叉传感器) 最高11张的DX模式连拍模式;双CF卡插槽(可以用来随意的拷贝、备份照片) 3.0英寸、92.2万像素LCD取景器;实时取景功能佳能EOS 1Ds Mark III的主要特点:2110万全幅CMOS传感器;最高5fps的连拍速度,可以连拍56张照片;双DIGIC III处理引擎;全新的对焦系统,拥有19个交叉传感器以及26个辅助对焦点;新的EOS综合除尘系统;ISO 100-1600(扩展为ISO 50,ISO 3200)感光度;搭载3英寸23万像素LCD,并且支持实时取景功能;重新设计的更大更明亮取景器尼康D3x与佳能EOS 1Ds mark 3比较任何一种分类方法都不能包括所有的照相机,对某一照相机又可分为若干类别,例如135照相机按其取景、快门、测光、输片、曝光、闪光灯、调焦、自拍等方式的不同,就构成一个复杂的型谱。
不同相机的拍摄效果比较CANON袖珍数码相机(600万像素)尼康D40(600万像素)佳能1Ds Mark3 (2100万像素) 哈苏H3D(2200万像素)二、镜头镜头的结构图(见课件分析图)镜头的焦距与视角(见课件分析图)标准镜头不同画幅相机,对应标准镜头焦距不同镜头的分类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手动调焦镜头与自动调焦镜头(AF镜头)普通镜头与数码镜头明锐度——明锐度就是指镜头对于被摄体明暗对比、细节与层次、色调差异的再现能力。
当分辨率等同时,用高明锐度镜头所摄影像的影纹清晰、轮廓鲜明、影调亮丽、质感强烈。
在视觉上给人以明快、透亮的感觉。
反差——景物或影像中各部分明暗对比的差异程度。
分景物反差和影像反差两种。
前者指景物中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或对数差;后者是影像中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之差。
镜头的反差——是指镜头对景物明暗对比的表现能力镜头的选配广角标准(中焦)长焦不同题材镜头的选用拍摄什么?表现什么? 突出什么?其他摄影器材:1、胶片:黑白和彩色、反转片和负片135、120胶片和散片胶片的感光度(ISO50—400)2、闪光灯——闪光指数——闪光指数是衡量闪光灯功率大小的指标。
对于ISO100感光度的胶卷或数码相机设置而言闪光指数GN =光圈系数x 拍摄距离(米)因为闪光灯的发光时间非常短(1/300秒-- 1/20000秒)所以快门速度只要能达到闪光同步,对闪光曝光几乎没有影响,曝光量由光圈和闪光灯的输出量控制。
3、滤镜( UV镜偏振镜)4、三脚架及云台5、摄影包6、清洁工具7、其他( 快门线遮光罩测光表)第三章摄影用光摄影与光摄影用光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为了满足曝光的需要而提供足够的照明;二是为了控制被摄体再现的效果。
对摄影来说,光具有强度、质量和颜色三个主要性质。
光在摄影造型中的作用:1、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2、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2、&——正确曝光是摄影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和摄影表现的前提决定曝光的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ISO感光度——感光度是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高的胶片,宽容度大,能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拍摄。
但颗粒较粗,反差较小、灰雾度也较高。
通常ISO50、100、200、400、800等。
数码相机的相当感光度——ISO100、200、400、800、1600光圈——相机上进光孔径的大小。
通常用2、2.8、4、5.6、8、11、16、22等数字表示。
相邻的数字之间,光圈相差一倍。
数字越小,光圈越大。
光圈不同,曝光(进光)量不同。
光圈不同,景深不同。
快门——相机上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分中心(镜间)快门和焦片面(帘幕)快门。
通常有1、2、4、8、15、30、60、125、250、500、B、T等数字。
怎样进行正确曝光?阳光16 法则18%中间灰:测光表它并不知道我们正拍摄的是否是一张漂亮的脸庞、明亮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水面、洁白的雪片或者漆黑的夜晚,从灰板上测到的光线与落到被摄体上的光线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灰板上的18%灰色会真实地以18%灰色在成品照片上重现,那么,更黑暗的被摄体被重现为更黑暗,更明亮的被摄体被重现为更明亮。
测光方式: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平均测光矩阵测光(分区测光、多区域评价测光)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根据亚当斯的理论,黑白照片的色调或灰调可以分为十个“区域”,由零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相纸的底色——白色)。
第五区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曝光而得出来;第三区域是有细节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区域则是有细节的强光部分。
直方图直方图能够显示一张照片中色调的分布情况,揭示照片中每一个亮度级别下像素出现的数量,根据这些数值所绘出的图像形态可以判断照片的曝光情况。
从理论上说,一张曝光良好的照片在不同的亮度级别下细节都应该非常丰富,各亮度值上都有像素分布,像一座起伏波荡的小山丘。
为了方便观察,把直方图划分为5个区,每个区代表一个亮度范围。
左边为极暗部、暗部,中间为中间调,右边是亮部和极亮部。
曝光方式程序曝光(P)光圈优先(A)快门优先(S)手动曝光(M)怎样选择快门速度?1、手持相机情况下,如果快门速度太低,会导致相继不稳、影像模糊。
2、被摄物是静止还是在运动。
如果在运动,快门速度低,可能导致影像模糊。
3、是否有考虑特殊效果。
手持相机情况下的最低快门速度镜头焦距的倒数怎样选择光圈?考虑因素:1、根据现场光线照度2、景深3、照片清晰度4、与快门速度的配合怎样选择光圈?光线照度越高、被摄物亮度越高,光圈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