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一线书写青春
- 格式:pdf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3
青年如何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作用扶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使命。
在这场战争中,青年一代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
他们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热情,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年有着创新的思维和敢于尝试的勇气。
在扶贫工作中,传统的方法或许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面对日益复杂的贫困状况,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一些青年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让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他们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优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这种创新的销售模式,打破了地域和信息的限制,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青年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扶贫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青年能够迅速掌握扶贫政策、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他们能够适应贫困地区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克服困难,坚守岗位。
许多青年在参与扶贫工作之前,可能对农村的情况了解不多,但他们愿意放下身段,深入基层,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习,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青年充满激情和活力,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愿意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群众的幸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在贫困地区的学校,有青年教师自愿支教,为孩子们传授知识,打开他们通向未来的大门;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有青年农业技术人员耐心指导农民种植养殖技术,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和质量;在村庄的建设现场,有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为扶贫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要让青年在扶贫攻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政府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青年提升扶贫工作所需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用担当书写无悔青春——记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则果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川作者:刘月姣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2期本社记者刘月姣裤子磨出了洞,布鞋沾满了泥,熟稔地干着农活……你很难意识到眼前这位站在村口和彝族大娘们拉家常的年轻人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来的第一书记。
一年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摄影系教师韩川被派驻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则果村担任第一书记。
当时,这个地处大凉山南麓金沙江大峡谷的贫困村村民发现远道而来的书记是个24 岁的小伙子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一个毛头小子能干啥?”就连村支部书记苦曲且回忆往事时也说,“我第一次见韩书记很失望,一个年轻人能干啥?”如今,站在一片荒地上建成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上,苦曲且书记谈起对韩川的第一印象有些不好意思。
他告诉记者:“这一年韩书记用行动感动了我,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他全心投入到村子的工作中,不仅村子变了样,村民也变了。
”在韩川和村党委的艰苦努力下,2018 年12 月则果村甩下贫困村的帽子。
今年4 月,四川省委集中表扬一批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韩川是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
韩川用一年多的时间,改变了村里的面貌:多方筹资30 多万元,修路建房夯实基础;为趟出一条致富道路,他四处取经讨教,带领村民组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青花椒产业,带动150 名贫困群众就业,131 户脱贫致富;他带出一支坚强的队伍,把一个支部从软弱涣散,带成全村骨干,带成青年中坚。
他树立了一个模范标杆,成为典型,影响周边。
脱贫攻坚,强在队伍,重在路径,力在群众,成在实干。
一年过去,他已是百姓的主心骨,是贫困群众领路人。
他是青年,更是希望,韩川在一线为党的事业正在顽强拼搏。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是克服困难最好的办法踏上通往则果村的山路,扑面而来的九曲回环仿佛没有尽头。
漫山遍野的青翠树木、出没在山间的土色瓦房、光秃的红土和岩石构成的悬崖峭壁:几种色彩交织成写意笔触,勾勒出这片山区的扶贫战况,仿佛讲述着封闭与出路的冲突。
“大山的女儿”黄文秀:返乡扶贫奉献青春摘要:芳华绽放的年纪,她与艰辛和泥泞为伴;青春正茂的岁月,她扎根山村反哺家乡。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奉献引言:2018年3月26日,来自百色市田阳县农村的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雨夜行车赶回村里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一、饮水思源,学成归来建设家乡黄文秀生在百色、长在百色,学成归来又回到百色建设家乡......如果说黄文秀的人生轨迹是一个“圆”,那么家乡百色则是她魂牵梦绕的“圆心”。
百色市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是黄文秀的出生地。
这里地处大石山区和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家里只能依靠种点玉米和甘蔗为生。
“家里条件困难,小妹读高中时,就得到教育扶贫资助,读研究生时也得到国家帮扶。
小妹常说,她是靠政府资助走出大山、上完大学的,她将来要回来建设家乡。
”黄文秀的姐姐黄爱娟说。
了解黄文秀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上大学后,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以优异的表现通过党组织考验,如愿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黄文秀的导师郝海燕曾建议她留在北京发展。
但是,黄文秀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作为选调生进入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立志改善家乡面貌。
2017年,回到百色的黄文秀被选派到石漠化片区田阳县那满镇挂职任党委副书记;2018年3月,工作期满后,她又主动请缨到条件更为艰苦的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黄文秀曾向许多人阐明自己渴望“学成报国”的心愿。
青年榜样黄文秀先进事迹青年榜样黄文秀主要先进事迹“最美的青春在一线,最美的青春是奉献”。
黄文秀为了基层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智慧与青春,她用青春谱写了脱贫攻坚的乐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年榜样黄文秀先进事迹,欢迎大家阅读转发!青年榜样黄文秀先进事迹篇12019年6月17日凌晨噩耗传来,年仅30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白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在工作途中不幸遇难。
为新时代年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奉献做出了榜样,我们一定要向她学习,立足岗位,不负韶华,用青春为国服务,为民造福。
青春就是甘于奉献。
黄文秀同志毕业于北京高校,本可选择更为安逸和舒服的工作环境和行业,研究生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百色,用所学服务建设家乡。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投身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敬业爱岗,心系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她身上,青春代表着奉献,青春意味着付出,青春彰显着使命,青春书写着担当。
生命宽度更有价值。
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很漫长,但就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而言,却是极为短暂的。
有的人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有的人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有的人虽生命短暂,人生却无比绚烂。
黄文秀同志在短暂的人生路上,用奉献延展了生命的宽度,让生命的价值光芒四射,精彩纷呈。
奋斗才是精彩人生。
“无青春不奋斗”这句话用在黄文秀同志身上最为贴切不过了,她的人生定格在奋斗的30岁,脱贫攻坚忘我工作的30岁,人生最美好的30岁。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年轻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奋斗征程,为我们这些正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年轻干部树立了楷模,我们也将继续她的事业,用奋斗谱写精彩人生华章。
青年榜样黄文秀先进事迹篇2“来自广西百色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孩黄文秀,从石头村里一路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工作,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几天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她30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本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过着安逸舒心的生活,然而她却毅然回到家乡,走上了选调生之路,成为百色市宣传部的一名干部,而后她成为了乐业县驻村第一书记。
○“青春扶贫·益暖齐鲁”走进高唐。
“Poverty Alleviation, Providing Warmth to Shandong” program enters Gaotang.在聊城,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在寒冬中为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棉被、新衣,让急需帮助的人绽开笑颜;他们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用爱心温暖了寒冬的水城。
他们,就是用青春为脱贫攻坚作注脚的新时代聊城青年。
汇聚社会爱心开展公益扶贫“没想到轮椅这么快就送来了,我以后出门就方便多了。
”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双庙村村民任连哲高兴地说。
60多岁的任连哲常年卧病在床,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连买轮椅都十分困难。
志愿者了解情况后,及时将任连哲的需求发布到“情暖水城”爱心众筹平台上,没几天就得到了爱心捐赠,实现了“一对一”精准帮扶。
目前,仅东昌府区就有8000余位贫困群众通过爱心平台圆梦。
2017年以来,聊城团市委通过“公益+扶贫”“互联网+扶贫”工作模式,扎实推进“青春扶贫行动”,重点打造一个核心平台,汇聚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扶贫。
平台整合职能部门资源、社会公益资源、志愿服务资源,通过爱心直通车、爱心捐赠、电商扶贫平台、公益组织孵化器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打造一个贫困群众与爱心人士“点对点精准帮扶”的服务平台。
各县级团组织积极参与扶贫众筹平台运营管理,为脱贫攻坚做了大量扎实且富有成效的工作。
此外,县级团组织还积极创新爱心众筹平台管理模式,采取吸纳入驻社会组织负责人参与平台运营管理等方式,提高了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依托平台开展的“扶贫365、情暖你我他”“阳光助残”“7元爱心水饺”等公益扶贫项目正稳步推进。
青春汗水,在扶贫路上挥洒文/林金彦YOUTH AND SWEAT SHINE THE ROAD OF POVERTY ALLEVIATION情牵老幼打造青春扶贫名片1月31日,对生活在莘县雁塔街道后姜庄村的孩子小鲁(化名)来说,是高兴而难忘的一天。
让青春之花在扶贫路上尽情绽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立下承诺,彰显党的初心使命;兑现承诺,检验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几年来,我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增长了见识,了解了国情,体会了民意,锤炼了意志,磨砺了才干,积累了经验,实乃人生之幸。
一句谢谢,让我眼眶湿润8月12日,我带着团县委的干部在村里开展扶贫工作。
看到四五个人正吃力地向皮卡车上装木头。
仔细询问得知,一个已经搬迁的贫困户拆了自家老房子的檩木卖给木材商人,为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凑生活费。
我马上告知他们有大学生资助方面的政策,并在回单位之后,立即着手在全县范围内筛选拟资助对象。
因为名额较少,所以只能选择贫困家庭学生,且以考分为依据,从高至低顺延。
刚好他的分数在我们摸底的人群中排第3位,成为了“国酒茅台”资助项目的候选人。
8月15日,他们父子来到单位办理申请手续。
走的时候,孩子的父亲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想说啥,又抿了抿嘴,最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谢谢。
”我当时感觉心中一阵酸楚,送别他们回到办公室,想到这几年我们开展的“情暖童心”活动,为山区的孩子送去书包、饭盒等用品,他们接过“大礼包”时惊喜的表情;又想到在“温暖衣冬”现场,一个手上长满冻疮的孩子,两眼直勾勾地看着羽绒服时的情景;还想到在2019年贫困大学生资助仪式上,一个受助学生代表发言时几度哽咽……想着想着,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我们现在所干的工作,不论是从硬件上修建校舍,还是在软件上提升师资水平,或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助等,都是为了把贫困地区的教育搞上去,在县域范围内综合统筹资源,不让孩子们因地域或家庭经济等原因输在起跑线上,从根本上守护着、促进着教育公平,尽最大努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句谢谢,让我备受鼓舞2019年5月的一天,团陕西省委召开了一个特别的视频会议,在会上由贫困县的团县委汇报各自帮扶村的产业发。
我的青春我的梦——扶贫攻坚苦与乐|我的青春我的梦31我的青春我的梦——扶贫攻坚苦与乐我有一位田螺妈妈!我有一位田螺妈妈,我永远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什么时候可以休假?她总说有更多的工作在等着她,很多时候我很想她,却只能打个电话。
有时在睡梦中,好像她回来了,摸摸我的头、和爸爸轻轻的说话,可是早晨醒来时,却只有厨房里热的早餐、床头干净的鞋袜。
在这个家,我只能经常看见爸爸,只能在看到阳台上满满的洗好的衣服、拆洗的被褥,被清理干净的床铺和花草的时候,才知道妈妈曾回过家。
我问爸爸,我像不像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轻轻拧着我的脸、笑哈哈。
妈妈常常在夜晚和我视频通话,可她只会傻傻地重复那几句话注意休息啦、添减服啦、多喝水运动啦、多吃水果蔬菜啦,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啦。
其实我只想让她和别人的妈妈一样,守护在我身边,开心的时候,一起乐哈,伤心难过的时候可以抱抱她。
更过分的是,今年把我的生日都忘记了,只会在电话那头说一万个对不起呀可她却记得乡下的,贫困户家王家哥哥属兔的,九月三十满十八,就可以外出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啦。
尤家奶奶腊月十九过六十大寿,就可以申请养老金啦……小昊、小建该放假啦……我会故意找碴、惹她生气,好让她多和我说几句话,试试她是不是不再爱我了。
可妈妈说,她心里除了我和爸爸,还装着很多很多家人,她想照顾好我,也想照顾好他和她,让他、她们也生活在阳光下。
这是今天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孩子写给工作在扶贫攻坚一线妈妈的信,信中内容读来令人动容,读完只觉眼眶湿润,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我不禁想起自己两年扶贫专干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基层扶贫攻坚工作内容是繁琐的,任务是艰巨的,压力是“山大”的:参加各类扶贫会议、填写各类扶贫表格、修改国贫信息系统数据、撰写扶贫材料、指导村户档案资料整理、申报财政扶贫项目、申报“雨露计划”补助、及时协调处理贫困户反映的各类政策不能落实的问题等等。
扶贫攻坚真的苦。
一是档案资料整理任务重。
《扶贫手册》、贫困户明白卡、帮扶日志、走访记录、脱贫攻坚规划、脱贫攻坚总结、国贫信息系统数据修改,这些大量的数据都要及时填写。
在扶贫一线书写青春作者:党小飞马力周琳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9年第03期210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恒大青年组成了大方深山里的扶贫先锋,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虽年龄不大,但在几年扶贫工作中练就了一身本领。
大方县2018年底实现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恒大扶贫队员在大方的搬迁房屋建设工地上18万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扶贫一线,210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恒大青年组成了大方深山里的扶贫先锋,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虽年龄不大,但在几年扶贫工作中练就了一身本领。
3年,200多万公里的走访,与28万户贫困户促膝交心,数以万计的帮扶举措,在将温暖传送给贫困群众的同时,这群年轻人在艰巨的扶贫工作中看到自身价值,“不脱贫不收兵”的坚定信念和付出,让他们赢得尊重。
去毕节24岁的秦少帅2016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恒大集团工作。
“能在广州恒大总部有一份舒适的高薪工作,很多同学都羡慕,原以为生活就这样了。
”但当他得知所在部门有一个去毕节的扶贫名额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毕节在哪里,大方又在哪里,真的不很清楚。
”恒大集团是一家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世界500强民营企业。
恒大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政协支持鼓励下,从2015年12月1日开始帮扶大方县,3年内投入扶贫资金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五大扶贫措施,帮助大方县到2018年底实现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2017年5月,秦少帅成为恒大集团第三批赴毕节扶贫的志愿者。
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27岁的杨丽媛。
来大方之前,杨丽媛把所有在大方可能遇到的困难都想了一遍:没水、没电、没法洗澡……出发前她牢记老扶贫队员对她说的话:“扶贫生活将是你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早于秦少帅和杨丽媛一年多来到大方县的万骅坤,从2012年毕业进入恒大工作起,就做起了和扶贫有关的工作,他用手中的相机对当地贫困户生活的改变进行点滴记录。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分享我在扶贫路上的青春故事。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充满感动、充满收获的旅程。
在这里,我见证了无数青春的身影在扶贫路上闪耀,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青春的力量和责任。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回顾这段历程,我深感自豪,因为我们都是这场伟大战役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贡献者。
而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投身到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
记得那是一个初秋的午后,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我怀揣着满腔热血,踏上了扶贫之路。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扶贫工作一无所知。
然而,正是这份对未知的敬畏和渴望,让我在扶贫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我的扶贫之路,是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开始的。
那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民生活贫困。
初到村里,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破旧的房屋、简陋的设施、贫瘠的土地,这一切都让我意识到,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为了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我走村串户,与村民们亲切交流。
他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让我感受到了农村人民的淳朴与坚韧。
然而,在他们脸上,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无奈和期盼。
我知道,他们渴望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和同事们一起,制定了详细的扶贫计划。
我们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了优质农产品,让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
我们还组织开展了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因为语言不通,沟通不畅,工作进展缓慢;有时候,因为条件艰苦,生活不便,我们不得不克服种种困难。
但是,每当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他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感谢,我所有的疲惫和辛苦都烟消云散。
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为村民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
那是一条蜿蜒的山路,坡陡路滑,施工难度极大。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我们每天起早贪黑,不畏艰辛。
扶贫梦,青年志作文4月30日,新时代领路人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脱贫攻坚战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提供了广阔天地。
广大青年要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击队和生力军,大展拳脚,不仅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儿,还要练一身过硬本领。
正像总书记所说:“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因此,青年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脱贫攻坚和服务群众的一线积极作为,接受实战洗礼,经受前线考验,勇于领任务、挑担子、练胆子,经历试金淬火,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
投身脱贫攻坚战的新时代青年更要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常思富民之计,善谋惠民之策,勤建便民之言,多办利民之事。
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多解民生之优。
要不图虚名成龙象,甘为人民做马牛。
动真心、俯下身、接地气、补元气,察实情、出实招、讲实话、办实事、用实劲、踏实干、求实效,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作贡献,在脱贫攻坚伟业中建功立业。
23
210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恒大青年组成了大方深山里的扶贫先锋,他们都是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虽年龄不大,但在几年扶贫工作中练就了一身本领。
文|本刊记者 党小飞 马 力 周 琳
在扶贫一线书写青春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扶贫一线,210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恒大青年组成了大方深山里的扶贫先锋,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虽年龄不大,但在几年扶贫工作中练就了一身本领。
3年,200多万公里的走访,与28万户贫困户促膝交心,数以万计的帮扶举措,在将温暖传送给贫困群众的同时,这群年轻人在艰巨的扶贫工作中看到自身价值,“不脱贫不收兵”的坚定信念和付出,让他们赢得尊重。
去毕节
24岁的秦少帅2016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恒大集团工作。
“能在广州恒大总部有一份舒适的高薪工作,很多同学都羡慕,原以为生活就这样了。
”但当他得知所在部门有一个去毕节的扶贫名额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毕节在哪里,大方又在哪里,真的不很清楚。
”
恒大集团是一家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世界500强民营企业。
恒大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政协支持鼓励下,从2015年12月1日开始帮扶大方县,3年内投入扶贫资金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五大扶贫措施,帮助大方县到2018年底实现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2017年5月,秦少帅成为恒大集团第三批赴毕节扶贫的志愿者。
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27岁的杨丽媛。
来大方之前,杨丽媛把所有在大方可能遇到的困难都想了一遍:没水、没电、没法洗澡……出发前她牢记老扶贫队员对她说的话:“扶贫生活将是你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
早于秦少帅和杨丽媛一年多来到大方县的万骅坤,从2012年毕业进入恒大工作起,就做起了和扶贫有关的工作,他用手中的相机对当地贫困户生活的改变进行点滴记录。
这次能够从湖南到贵州扶贫,他还获得了父母的鼎力支持。
做先锋
万骅坤清楚地记得,到达大方县的第二天,他就和同事一起来到了凤山乡银川村贫困户张正英老奶奶的家中。
“张奶奶家实在是太穷了,锅里就那么一点苞米饭,油瓶里只剩下瓶底一点点油星,其他啥吃的也没有,老两口带着一个孙子在四处漏风的房子里,烤着用泥巴垒起来的火炉。
”看到这
些,万骅坤说他的内心是拔凉的。
“就是在这间不足十平米的漆黑旧厂房里,张正英奶奶一家三代人在这里住了12年。
”
那天,万骅坤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了张奶奶一家人的生活。
回来的路上,他心绪难平。
“真的忘不了张奶奶那双无助的眼神,好在她们一家符合我们的易地搬迁扶贫标准。
”之后,只要万骅坤从张奶奶家路过,他都会和老奶奶聊上一会儿,为老人拍上几张照片。
两年多的时间,万骅坤每天都奔波在大方深山脱贫第一线,为了方便与当地群众的交流,这个湖南小伙儿竟然学会了几种大方方言,因为“这样沟通起来没有距离”。
秦少帅到大方后,被分派到凤山乡恒大扶贫部。
第一次下乡,他坐在村干部的摩托车后面,行驶在离悬崖边一米宽的小路上,让他胆战心惊。
骑行一个半小时,走路半个小时,越过四五座
山后终于到了贫困户王爷爷的家。
“当时虽然是白天,但家里面很昏暗,什么都看不到。
”他打开手机手电筒后看到家里有一个火炉子、一个柜子和一张床。
眼前的景象超出了他的预想。
70多岁的王爷爷听到有人来帮扶,十分激动,他从柜子里翻出一个皱巴巴的苹果,双手颤巍巍地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我心里特别暖”。
秦少帅说,经过调查,王爷爷一家符合易地搬迁扶贫的标准。
在大方一年半的时间,秦少帅入户调查并搬出了600多户贫困户,并全部进行了就业安置和产业配套帮扶。
杨丽媛被分派到教育发展部,主要负责“一助一”结对帮扶工作,帮助大方县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与恒大集团的员工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通过物资捐助、现金捐助和精神帮扶帮助贫困儿童。
“每天至少走访七八户贫困
恒大扶贫队员深入
乌蒙山深处的贫困
户家中做调查
FOCUS
今日视点
24
户,精准帮扶核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信息,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杨丽媛说。
看变化
2016年9月28日对万骅坤和张正英老人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天。
“这天,张奶奶一家人搬进了我们援建的恒大二村,当她推开120平米新房的房门,脸上瞬间绽放了她人生中最美的笑容。
”万骅坤说,从入户调查到张正英老奶奶搬进新家,只用了280天。
这一整天,张奶奶都笑得合不拢嘴,这些都被万骅坤用相机一一记录了下来。
“作为记录者,看着她们生活的改变,我的内心和她们一样高兴,感谢这个时代,我有幸能够记录这里每一个微小个体生活的变迁。
”
在秦少帅和同事的努力下,张爷爷一家也搬进了新房。
“全部精装修,带家具家电。
”秦少帅说,张爷爷一家在搬进之前,因为孙女上学,儿子儿媳不得不搬离大山深处的家,在镇上租房子住。
如今,孙女的学校就在家门口,“一家人又生活在了一起。
”
距离张爷爷家新房旁边100米的地方就是易地搬迁扶贫产业配套的大棚,张爷爷一家都可以到里面务工。
“儿媳送完孩子后就到大棚里做工,每人一天70块,老人有空也可以到大棚浇浇水。
”张爷爷的儿子则可以在家附近干泥瓦工,一天120元左右,一家人搬出来的生活稳定有着落。
看到张爷爷一家如今幸福的生活,秦少帅“很有成就感”。
劝说贫困户易地搬迁扶贫并非易事,他也遇到过“钉子户”,吃过闭门羹。
在一户符合易地搬迁扶贫的深山贫困户家中,50多岁的刘大爷因为不舍得自己修了十几年的一条土路而不愿意搬。
在劝说两个小时无果的情况下,他巧妙地抓住为子孙后代考虑的心理成功说服刘大爷搬出深山。
而做教育扶贫的杨丽媛也和同事们一起通过努力,促成了4993对帮扶对子,儿童年龄从学龄前到初中不等。
她说:“每次把扶贫资金和物资送到这些孩子手中,看着他们开心,我们更开心。
”
写青春
一台相机,一辆破皮卡;800多天,10万多公里山路;24个贫困乡镇,5000多贫困人口,25.6万张贫困户照片。
这些数字串起了万骅坤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扶贫工作的每一天。
在大方工作的两年多时间,万骅坤的世界不只是那些散碎的记录瞬间,他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女朋友也是和我们一批来扶贫的,大家都忙,除了闲暇时的短暂相聚,更多的是彼此精神上的慰籍。
”
这一年多在扶贫一线奔波,使秦少帅的肤色黑了许多。
但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1994年出生的他,尽管资历尚浅,但因为扶贫工作“成绩显著”,被提拔为中层领导。
扶贫工作也让他有了别样收获:“以后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想想扶贫,想想帮扶过的那些乡亲,再想想你吃过的苦,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
”
扶贫经历也让杨丽媛告别了之前平淡无奇的生活,为她今后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窗:“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完成了无悔的青春梦想。
”
2017年5月30日,恒大宣布将综合扶贫范围从大方县扩展至毕节市全部七县三区。
计划在原30亿元以外再投入80亿元资金,帮助毕节在2020年底之前实现1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现实中,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在毕节的扶贫工作中去,用汗水书写无悔青春。
一台相机,一辆破皮卡;800多天,10万多公里山路;
24个贫困乡镇,5000多贫困人口,25.6万张贫困户照
片。
这些数字串起了万骅坤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扶贫
工作的每一天。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