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草船借箭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草船借箭的方法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典故,以下是草船借箭的方法概要:
1. 准备船只和草人:选择一些轻便的船只,并在船上放置大量的草人。
2. 驶向敌阵:在夜幕的掩护下,将船只驶向敌军的营地或布阵区域。
3. 制造假象:让士兵在船上击鼓呐喊,制造出进攻的假象,吸引敌军的注意。
4. 诱使敌军射箭:敌军会以为船只上有真正的士兵,为了防御而向船只射箭。
5. 收集箭矢:草人会接住射来的箭矢,从而成功地“借”到了敌军的箭。
6. 安全撤退:在借到足够的箭矢后,船只可以悄悄地撤退,返回自己的阵营。
需要注意的是,草船借箭是一种策略和计谋,其成功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
在现实中,战争和军事行动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战略和计划。
此外,《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其中的情节和故事可能存在虚构和夸张的成分。
在历史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赤壁之战后,曹操率领大军南征,攻打荆州。
荆州刺史刘备,面对曹操的强大军队,感到非常焦急。
此时,他的军师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是利用草船借箭来对抗曹操的进攻。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划后,非常赞赏,并立刻着手实施。
他派人在江边搭建了许多草船,并在船上装满了箭矢。
接着,刘备派人向曹操投降,表示愿意归附曹操,并请曹操赐船以便撤退。
曹操大喜,立刻派人将大量船只送至刘备处。
刘备接过船只后,立即下令将箭矢全部卸下,然后将船只推向江中,让箭矢随江水漂流。
当曹操的船队行至江中时,正值风起,箭矢如雨般飞来,曹操军队大乱,不知所措。
曹操非常愤怒,但却无计可施,只得放弃攻打荆州的计划,撤军北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谋,巧妙地利用了敌人的愚蠢和骄傲,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不仅是一次智慧的较量,更是一次战争中的精彩策略。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要学会善
于利用对手的疏忽和自大,寻找突破口,取得最终的胜利。
草船借箭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典故中的经典之一,不仅在
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在面对困难和挑
战时,我们要学会善用智慧和策略,找准对手的弱点,从而取得最
终的胜利。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智慧胜于武力,善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通用10篇)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通用10篇)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篇1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高出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生出一计,以借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由此看出,周瑜不仅嫉妒心强,而且狡猾阴险。
然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下来,趁着大雾天,擂鼓呐喊,用草船“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务。
诸葛亮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流产”的同时,衬托了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在别人取得成绩时不是探究别人取得成功的原因,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这是多么愚昧无能的表现啊!由此我也反思自己。
每当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不是去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以便脚踏实地赶上去,而是希望学习好的同学在考试中多出错,这样就不会超过自己。
这种心态不正是妒忌的表现吗?假如我任由嫉妒这根毒草肆意生长,它就会使我失去健康的心态,也不可能团结同学,而且即使自己学习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惭愧啊!其实学习好的同学是榜样,又是尺子,他们可以让我找出差距,只要自己更勤奋、执著,总会有进步的。
总而言之,妒忌的危害性非常大,它害人又害己,书中的周瑜正是被自己的嫉妒心气死的。
因此,我要从小就把嫉妒心根除掉,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心胸开阔、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篇2《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古典名著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它的故事也不断地被拍成各种电影、电视剧。
趁着暑假,我就从书架上抽出了《三国演义》,趴在床上静静地看着,去了解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动荡岁月,去体会书中所描述的爱恨情仇。
其中草船借箭的那一部分让我觉得特别精彩。
当时的吴、蜀两家刚刚结盟,曹操却率领大军杀来。
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
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
”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
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
”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
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
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
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
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
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
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
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
”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
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
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1 / 2
十二三万枝箭。
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
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2 / 2。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课文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攻打曹操的时候,由于箭矢用尽,无法攻破曹操的军营。
最后,刘备找到了周瑜,通过周瑜借给他们草船的方法,成功地借来了箭矢,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借力,善于策略,才能取得成功。
在这个故事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展现出了智慧和勇气,他们不惧艰险,不畏敌强,最终取得了胜利。
周瑜则展现出了胸怀大志和仗义为人的精神,愿意帮助别人,让他们从困境中摆脱。
整个故事充满了激情和智慧,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达到胜利的彼岸。
同时,也要学会善于借助外力,善于策略,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草船借箭,不仅仅是一段古代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象征,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令人惊叹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刘备面临着敌军强大的围攻,而箭矢却供应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困境,刘备决定采取一个惊人的计策,借助一艘草船来诱使敌军放箭,以便收集并利用这些箭矢。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描写这个精彩故事的好词好句。
一、环境描写:1. 翠绿的江水如丝缎般流淌,微风拂动着江面上的点点波纹。
2. 草丛中的青翠映衬出一艘小船,仿佛是一片翠绿的叶子漂浮在湖面上。
3. 借着晨曦的温暖,草船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丽,宛如一朵娇嫩的莲花。
二、情节描写:1. 草船缓慢地顺着江水驶过,仿佛没有一丝声响,不知不觉中引来无数好奇的目光。
2. 几名虎步舞武将战战兢兢地坐在草船上,手握兵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3. 草船悄然靠近敌营,众将士怀着忐忑的心情,密切关注着敌军动态,以便抓住对方的破绽。
4. 敌军一声令下,无数箭矢夹杂着呼啸声倾泻而下,形成了一片黑压压的箭雨。
三、技巧描写:1. 刘备面带微笑,轻轻一挥手,指挥着将士们稳住船身,宛如一位御风而行的掌舵者。
2. 草船随着水流悄然漂移,如同一叶孤舟在巨浪中穿梭,顺水而下。
3. 箭矢如流星划破夜空,掠过草船,但始终没有对船上的将士造成任何伤害。
4. 当敌军射出最后一支箭后,刘备纵声大笑,展示出聪明才智的同时也是一种背后的奸商形象。
四、转折描写:1. 将士们迅速捡拾起箭矢,用一种熟练娴熟的动作将箭矢重新整理好,准备着精准的还击。
2. 利用敌军的箭矢,刘备率领将士们发起了一轮愈发凌厉的进攻,敌军被我们逆袭的猛烈攻势所震慑。
五、胜利描写:1. 敌军顷刻间溃不成军,仿佛是一张经过火焰洗礼的残缺画卷。
2. 身经百战的刘备汗流浃背,带领部下打出了壮丽的一战,凭借着智勇双全,将敌人一举击败。
3. 报喜的消息传遍天地,刘备的名字振聋发聩,千古流传至今。
通过以上好词好句的描写,我们更加深刻地领略到了草船借箭的刺激和惊险之处,同时也窥探到了主人公的智慧和勇气,使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成为了一段传世的经典。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下面是关于《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
但是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是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
“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清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
一、导入新课,简介出处:
1、今天我们学习第19课,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长江边上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一段段充满谋略与智慧的故事,同学们知道这些故事出自哪本书吗?
2、看来同学们对《三国演义》并不陌生,我们再简单地回顾一下,指名学生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编的草船借箭。
3、提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船借箭》的故事,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
(出示课件)课前老师布置了同学们预习,一是要求把课文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二是请同学们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先出示几个片段来检查同学们的朗读,谁来展示。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字音的掌握已经很扎实了,现在我们来检查第二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起因: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经过: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妙计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结果:最后诸葛亮如期交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谁能用一句话高度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
1、(出示课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故事的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
1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诸葛亮,如果让你从课文找一个成语形容诸葛亮,你会选哪个词?——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3、(出示课件)课文是如何写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呢,请同学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相关的内容旁边加以批注。
完成之后可以和小组其他同学讨论这一问题。
(出示课件)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呢?
巧安排——借船
诸葛亮的安排非常巧妙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从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诸葛亮还对鲁肃交代了什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读出了诸葛亮的成竹在胸和从容自信,真不
亏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啊,谁还能说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在哪儿?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晓地理
诸葛亮去借箭的时候船是怎么排的?还有一句跟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男女生分读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一字摆开,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做有什么作用?这说明诸葛亮对地形非常了解——晓地理(板书)(出示示意图)。
曹操的军营在长江的北岸,周瑜他们的军营在长江的南岸,长江水是自西向东流,诸葛亮的船刚去的时候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边受完箭后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不仅能增大船的受箭面积,使船保持平衡,更重要的是为返回撤兵做好准备,这时候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如此周密的考虑,巧妙的安排,真是神机妙算
2
啊。
谁还能说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在哪儿?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知天气——大雾
1、(板书:知天气)这场大雾就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吗?会不会是诸葛亮运气好恰巧碰到了?你从文中哪一部分知道诸葛亮提前预知了这场大雾?(四更)指名读四更部分,从这一段话你知道了什么?联系上下文,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说明这场大雾不是一种巧合?(三天军令状)明明周瑜给了十天,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什么是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从诸葛亮敢立军令状这件事你知道了什么?说明诸葛亮已经胸有成竹了,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预知了这场大雾,所以能够从容应对。
2、(出示课件)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
假如你是鲁肃,
心里怎么想?谁试着来读读这一句。
(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一种心情呢?请你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
你们体会到位“诸葛亮”此时的心情了吗?再来读一读。
(读出高兴、自信的语气)
4、从这个“笑”字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诸葛亮在笑谁?谁什么?(正如同学们说的,诸葛亮笑曹操谨慎多疑,不敢出兵;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笑周瑜心胸狭窄、自不量力。
这是胜利的笑,也是自信的笑,这笑里面包含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谁还能说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在哪儿?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识人心
诸葛亮料事如神,他料想到曹操不敢派兵,结果呢?曹操真的不敢派兵。
他看准了曹操的为人谨慎多疑,不敢出兵。
说明他—
3
—识人心(板书)
诸葛亮的识人心还表现在哪儿?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鲁肃是周瑜的心腹,诸葛亮向鲁肃借兵却不怕鲁肃告密,说明他早就知晓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肃忠厚守信,不会向周瑜告密。
他还能从哪里知道诸葛亮识人心?
分角色读第二段,一人一句。
正如故事开头所说,“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你是从哪儿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从文中哪儿看出周瑜想要设计陷害他?这完全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中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这说明周瑜是一个什么的人——心胸狭窄?诸葛亮知不知道周瑜妒忌他?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想要算计他为什么不揭穿,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说三
天完成?结合故事的背景想想为什么?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
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四、小结:
1、诸葛亮知天气、晓地理、识人心、巧安排,通过向曹操草船借箭而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这源于他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大括号)归结为一句话也就是他的神机妙算!
2、当周瑜从鲁肃那里得知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时,他有什么反应?(自叹不如)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是啊连周瑜都自叹不如了,可见诸葛亮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啊!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这句话,读出周瑜的自呗不如,也读出他对诸葛亮的佩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