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霍金
- 格式:ppt
- 大小:487.50 KB
- 文档页数:44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6篇《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方案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到达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精心的《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欢送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奉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震撼,感人肺腑。
12个自然段,分成三个局部来表达,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表达具体。
第一局部(1-2自然段)讲撰写《时间简史》的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
第二局部(第三至七自然段),具体表达瘫痪40年的霍金在受到病魔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
第三局部(第八至十二自然段),讲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群众。
为什么医生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他却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霍金为什么能在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要反复诵读“虽然……但是……飞出了……飞出了……飞出了……飞到了……飞向了……”一句,体会尽管霍金被禁锢在轮椅上,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
2课时第一课时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霍金是个怎样的人。
1.板书课题:轮椅上的霍金2.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霍金是个怎样的人?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中去认识霍金1.请学生正确朗读书本后面的生字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理解词语的意思卢伽雷氏症:一种能够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的可怕疾病:形容对人十分的景仰、崇拜、尊敬。
震颤:颤抖唐突;很突然的意思4.通过朗读课文,你感到霍金是个怎样的人?请学生自由交流发言第一局部(1、2节)简单介绍霍金第二局部(3-7节)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天才第三局部(8-12节)霍金以他坚强勇敢的人格力量,成为生活的强者。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范文《轮椅上的霍金》是一本讲述了世界知名科学家霍金的传记故事的图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讲述了霍金从儿时的成长经历到科学道路上的探索,以及他在生活困境中的坚持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被故事中所包含的霍金坚韧不拔、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首先,霍金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霍金年轻时,他被诊断出患有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这个疾病让他的身体逐渐失去了活动能力。
然而,尽管面临着无法行走、行动十分不便的困境,霍金并没有放弃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他用脑海中的智慧和思考来弥补身体的不足,将想法转化为数学公式和科学理论,成为了当代最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之一。
其次,霍金在科学道路上的努力和执着精神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果非常突出,提出了霍金辐射理论等重要的科学概念,为人类对宇宙和时间背后的神秘规律的理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毫无代价的。
霍金需要面对长时间的研究和深思,他的妻子和家人也承受着因此而稍有疏忽而带来的成果。
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科学信仰,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最终取得了世界的认可。
这种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令我深受启发。
此外,霍金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尽管霍金身体极度残疾,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豁达乐观的心态。
他笑傲人生,用幽默来对抗痛苦,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的内心坚定而充满希望,始终相信自己的思想将永恒存在。
他的坚持和乐观精神使我感受到了无限的力量和勇气,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读完《轮椅上的霍金》之后,我深深被霍金的故事所打动。
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轻易放弃,而是应该用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拥有坚强的信念和乐观积极的心态,我们都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轮椅上的霍金》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迹,认识到他在物理学、宇宙学等领域的重要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习霍金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人生态度。
4.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迹和科学贡献。
2. 学习霍金面对逆境时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黑洞和大爆炸理论。
2. 感悟霍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感受霍金的生活环境和科学成就。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霍金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霍金面对逆境时的态度和行为,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学生提前阅读《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迹。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4. 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六、教学内容1. 回顾霍金的生平事迹,总结他的科学成就。
2. 探讨霍金面对逆境时的态度和行为,分析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霍金的精神品质。
七、教学步骤1. 回顾霍金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总结他的科学成就。
2. 展示霍金面对逆境时的态度和行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霍金的精神品质。
4.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文章,进一步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2. 鼓励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拓宽科学视野。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霍金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霍金面对逆境时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品质的认同程度。
六年级《轮椅上的霍金》说课稿六年级《轮椅上的霍金》说课稿1一、一点认识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两者之间工具性是第一性的,人文性是第二性,既矛盾又统一。
如果没有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不能进行说文解字,那么人文素质的培养就缺少最基本的土壤。
文本的解读、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程序的安排、课堂教学的组织等都应该从这一基本的理念出发,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建立有效的教学机制的非常有益的。
(《轮椅上的霍金》一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生发起来的。
)二、文本解读从表现手法来看,《轮椅上的霍金》属于写人一类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展现了霍金挑战命运、乐观豁达的品质。
在布局上先以两个典型而又对立的特征描述,点明主人公,接下来从两个方面具体表现。
结构上可理解为层进式,整体看,由点到面,第一部分简略呈现,二、三两部分进行具体描绘,而第二部分对第三部分有着烘托的作用,因为物理天才出自伟大的人格,没有顽强的意志就没有非凡的成就。
作者布局谋篇中所能凸现的就是霍金的大写的“人”字,作者的用笔主要有三处,一是标志性形象的描写,二是他对科学探究的描述,三是语言描写,即显示在显示屏的文字,其中两处是展现生活中的霍金,可以判断出__的主旨——“霍金是生活的强者”。
这三段文字既是描写是重点又是结构承力点,教学设计可围绕这些部分展开。
过渡段的运用是__的结构特点之一。
三、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承载两项任务,一是发挥文本的教育学功能,使文本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在技能、情感、思维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培养;二是能依据阶段性教学任务及学生的“临近发展区”,设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具有挑战性且能达成的活动任务。
因此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条理与脉络,体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表达出的情感。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轮椅上的霍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轮椅上的霍金》。
本课主要介绍了物理学家霍金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科学研究的故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霍金勇敢面对生活困境,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霍金身残志坚、积极向上、敢于挑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霍金生活片段的描述,展现霍金勇敢面对生活困境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上课之初,教师播放关于霍金的短片,让学生对霍金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是谁吗?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霍金勇敢面对生活困境的精神品质。
5. 实践演练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霍金精神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轮椅上的霍金》身患重病——勇敢面对坚持科研——顽强拼搏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1)霍金患的是什么病?(2)霍金为什么被称为“轮椅上的霍金”?(3)请你谈谈对霍金精神的理解。
《轮椅上的霍金》课文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
然而,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
他就是“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
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
1963年,21岁的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
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又被彻底剥夺了他说话的功能。
40年过去了,疾病已使他的身体彻底变形:他的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地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朝内扭曲着。
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龇牙咧嘴”的样子。
现在,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性形象。
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平摊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正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
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
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
他思考着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
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他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
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的顶礼膜拜,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
他的办公室门口通常会挂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
”那多半不是真的,霍金只是不愿被外人打扰。
此时他一定坐在这间有着高高天花板的舒适小屋里,安静地在电脑前工作上好几个小时。
周围两三盆植物当中摆放的是他三个孩子的照片。
每天下午4点,他会在护士的帮助下与研究生们交谈。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轮椅上的霍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轮椅上的霍金》一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霍金虽然身体残疾,但依然坚韧不拔,为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感人故事。
详细内容涉及:霍金的生平介绍、科学成就、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理解文章中出现的生词、成语,了解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霍金的故事,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霍金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中的生词、成语,了解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霍金的照片,引发学生对这位科学家的好奇,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注出生词、成语。
3. 精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
(2)讲解生词、成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分析霍金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4.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遇到了霍金一样的困难,你会怎么做?5.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轮椅上的霍金》2. 板书内容:(1)霍金的生平介绍(2)霍金的科学成就(3)霍金面对困难的态度(4)霍金给我们的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文章内容,用一段话概括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
(2)谈谈你从霍金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对你的生活有何启示?2. 答案:(1)霍金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家,他在轮椅上探索宇宙的奥秘,提出了黑洞理论,被誉为“宇宙之王”。
2024年小学语文说课教案《轮椅上的霍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轮椅上的霍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语言点讲解、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霍金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榜样、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霍金身残志坚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文章的语言表达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阅读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霍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霍金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文章的语气、节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讲解。
4. 精讲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讲解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体会霍金的精神品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霍金的精神品质,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轮椅上的霍金》2. 生字词:霍金、身残志坚、勇敢、榜样3. 课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4. 语言表达特点:生动、形象、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节课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霍金的简短介绍。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霍金精神品质的感悟。
作业答案:(1)略(2)示例: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身患重病却勇敢面对,成为了世界科学界的传奇人物。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霍金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了身残志坚的精神品质,但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表现不够积极,今后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