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公共工程法律条款风险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20.89 KB
- 文档页数:3
国际工程施工分包合同纠纷案件的分析及应对措施作者:高洪来源:《市场观察》2020年第08期摘要:近年來,中国企业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国际合同纠纷案件总数和涉案金额也随之增加。
此类纠纷由于数量较多、处理难度较大,因而严重分散了涉案单位和项目人员的工作精力,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
为帮助企业规避此类风险,并处理好此类纠纷,本文特结合厄瓜多尔厄中公路项目案件,对海外施工分包合同纠纷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意见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厄瓜多尔;施工分包合同;索赔;项目部;分包商一、项目工程概况厄瓜多尔中部公路项目群包括4条公路标段和1个立交桥抬升标段,合同总额107,647,913.8美元,2017年1月30日签订1号补充合同后,合同总额变为115,553,478.56美元。
资金来源85%为中国银行贷款,业主提供15%自有资金,业主为厄瓜多尔公路和公共工程部(MTOP)。
二、施工分包合同纠纷分析项目部与分包商CARVALLO于2014年签订6标及7标T3段施工分包合同,施工结束后,分包商以前期现场停工、工程款未及时支付为由,向项目部提出设备窝工、工程款利息、投资利润损失等索赔。
索赔金额高达216.44万美元,合1517.81万人民币。
通过长期与分包商谈判协商,双方难以达成共识。
项目部根据分包商提出索赔的相关事宜,对前期造成停工原因的往来函件、双方签署的合同、会议纪要、支付申请中施工日志、分包商结算单、财务支付凭证等相关资料进行如下分析研究:1.关于7标设备窝工索赔(1)分包商沥青配合比未满足要求及环境问题未满足监理指令。
分包商前期现场停工,是因为其沥青配合比未满足要求和环境问题未满足监理指令,监理曾多次发函要求整改,并提交沥青配合比相关实验参数资料。
根据合同条款“工程暂停:当监理发现有不符合设计或者分包合同技术条款的情况,将暂停工作,直至乙方按照监理指示实施。
”和“因前文提到的原因而造成的工程暂停不允许给予乙方工期延长、额外支付或补偿”,项目部不予赔付。
浅谈厄瓜多尔布鲁布鲁防洪工程项目管理取得的经验与教训摘要:对南美洲厄瓜多尔布鲁布鲁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参与国际项目建设的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厄瓜多尔布;鲁布鲁防洪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与教训1 概述布鲁布鲁防洪控制工程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共和国卡尼亚尔ar)省西部靠近瓜亚斯(Guayas)省的瓜亚斯河东南部,距离瓜亚基尔(Guayas)约140 km。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原有堤坝0.7 km 的改造施工、9.62 km长的防洪河堤填筑、2.82 km长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施工、马拉维亚斯水库及分洪闸施工等。
项目于2013年2月8日开工,2015年3月31日全部完工,至2016年6月30日12个月的运行维护期结束并完成项目最终验收后全面交付业主。
在布鲁布鲁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项目投标阶段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施工期间,项目部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逐一解决,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
2 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教训2.1 控制分包商预付款支付在进行项目当地分包商选择时,大多数当地分包商提出:为体现合同的公平性,分包合同预付款支付比例应与主合同支付比例一致。
且该项目即是采取了分包商预付款支付比例与主合同支付比例一致的方式进行分包合同的签订和支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业主未及时支付进度款,对此,我方向业主提出暂停项目施工的申请,但业主以结算产值未达到预付款金额为由拒绝了暂停施工的要求,同时,分包商又以没有按时支付其进度款为由,减少了设备和人员投入,给施工进度造成了较大影响。
对此,今后一定要在项目初期签订分包合同时,尽量减少对分包商预付款支付的比例,或者采取分阶段支付的方式,承包商应充分掌控资金的使用,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而对工期造成影响。
2.2 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尽量采用自营模式,加强项目部对工程的掌控,确保项目履约项目部将处于布鲁布鲁项目关键线路上的分洪闸土建工程施工分包给了当地较有实力的公司。
国际建设工程的法律要求与风险分析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工程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风险性的领域。
国际建设工程项目不仅需要遵守各国家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应对各种风险,如政治、经济、自然等方面的风险。
因此,保持对国际建设工程的法律要求和风险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一、法律要求1. 合同法规:国际建设工程项目中,合同是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合同需要清晰明了地规定工程的范围、质量标准、工期要求、支付方式等内容。
例如,国际建设工程项目中常用的合同形式有FIDIC(国际土木工程承包商联合会)合同、NEC(新工程合同)等。
2. 知识产权法:在国际建设工程项目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
建设工程可能涉及到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种知识产权。
因此,需要在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权限等条款。
3. 劳动法规:国际建设工程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相关劳动法规应该得到遵守,保障工人的权益和安全。
工程承包商在承建项目时,也应该关注当地的劳动法规,以确保项目的合法性。
4. 环境法规:国际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
建设工程可能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开采、土地利用等问题,因此必须遵守相关的环境法规,保护环境资源,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5. 资金流动法规:国际建设工程项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资金的流动需要遵守当地的金融法规,确保项目的资金来源合法合规。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范投资风险,保障资金的安全性。
二、风险分析1. 政治风险:国际建设工程项目往往受到当地政治环境的影响。
政权更迭、政策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对项目的进行造成影响。
因此,在项目立项前需要对当地政治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2. 经济风险:国际建设工程项目还常常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影响。
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等因素都可能对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产生影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预算和成本控制,减少经济风险的影响。
3.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国际建设工程项目的常见风险之一。
谈谈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海外工程项目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海外业务拓展方式,这类项目具有高技术含量、大规模、复杂性强、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有效降低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
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的政治因素可能会对企业海外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如政治制度变化、不稳定政治环境、战争、恐怖袭击等都会给项目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2.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可能会对海外工程项目的投资、融资、收益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外汇汇率风险、物价波动风险、金融危机风险等。
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海外工程项目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问题。
如工艺不成熟、使用的设备材料不符合当地标准、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都可能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海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法律纠纷或法律问题。
如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环境安全问题等问题都可能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几种风险,企业应当采取主动措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首先,应充分了解目标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所在领域的趋势和发展状况。
在选择项目的地点、合作伙伴、投资方式以及领导层的人选时应对目标国家的环境进行充分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其次,要进行全面的预算和规划。
要精细科学地制定海外工程项目的市场统计及其相关研究,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运营策略、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再次,要注意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
国际项目一般要签订多方协议和合同,这些文件非常重要,对企业的成败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重视合同的制订、审批、执行和变更的管理制度,特别要注意避免与合作方因合同或法律问题而发生纠纷,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处理风险事件。
最后,要加强团队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风险及对策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海外市场,承揽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已成为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途径。
然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如果不加以规避和控制,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估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和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1.政治风险:国际承包项目通常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政治风险是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最大的风险之一。
2.法律风险:承揽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需要遵守各国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如果违反本国法律或国际惯例,将会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
3.市场风险:国际工程市场竞争激烈,项目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也会波动,面对市场风险,企业应该做好市场分析、研究和对策制定。
4.经济风险: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经济环境不稳定,将会导致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5.技术风险:承揽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能力,如果企业技术实力不足,将会影响项目进程和成本控制。
1.政治风险管理:企业应该在承揽国际工程项目前进行充分的政治风险评估和预判,了解当地政治文化和习惯。
同时,企业应该对当地政府和政要保持良好沟通,避免因政治因素影响项目进展。
2.法律风险管理:企业应该对当地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进行了解和熟悉,遵守本国法律和国际惯例,避免违法操作和法律风险。
3.市场风险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分析和研究机制,把握市场动态和趋势,及时进行调整和对策制定。
4.经济风险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融资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采取积极的财务管理措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5.技术风险管理:企业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强技术人才和技术团队的建设,提高技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以上就是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风险及对策分析的相关内容,企业在承揽国际工程项目时应该认真分析和评估风险,采取有效的对策,降低和控制风险,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论海外工程建设风险与防范作者:罗川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20年第07期摘; ; 要:海外工程直接参与国际竞争,风险大,应先了解当地国情、劳工资源及用工政策、政治稳定与内部治安、环境保护法、技术标准、工程立项意义等情况,制定防范风险措施,坚持以诚信为本,树立良好的海外名声。
关键词:风险; 防范措施; 诚信; 发展1; 海外工程的建设风险1.1; 风险概括海外工程建设环境与国内工程建设环境存在差异,不同的国情对应不同的政治体系、社会形态,参建项目可能涉及到当地的合同法、建筑规范、土地法、稅法、劳动法、环保法等,面对一个新的国家,应先了解当地国情、劳工资源及用工政策、政治稳定与内部治安、环境保护法、工程立项意义等情况。
1.2; 基本国情国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和规划不同,决定了政府对不同建设项目的投入,以及在建设中的重视程度。
委内瑞拉公路已经暂时满足了当前的交通运输需求,迪阿铁路作为战略性建设工程,沿线有公路可通行,铁路不是必要的民生工程,所以委内瑞拉政府对铁路的建设保持着犹豫不决的态度,迪阿铁路建设过程中就面临很多困难。
1.3; 劳工资源及用工管理委内瑞拉的建筑工人主要分布在首都和瓦伦西亚城市,这些地区的建筑人员相对较多,而迪阿铁路所在的几个城市,人口稀疏,建筑工人的技能落后,就面临人力资源缺乏和效率低的困难。
人们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决定了每天的工作时间,委内瑞拉是8小时工作制,下班路程时间也要算到工作时间内,晚上和周末都不加班,市区里的所有店铺晚上9点之前都已关门闭户,街上无人行走,工人的有效工作时间就比国内少,加之技术落后,工作效率不到国内工人的1/2。
建筑行业对劳工需求量较大,委内瑞拉的劳工法中规定了许多工人的福利,并且在用工过程中工会的监督能力极强。
委内瑞拉工会被认为是世界最难缠的工会,刚来到施工场所的时候,受到工会的招工干涉,涨工资,补福利要求,扰乱了招工和用工秩序。
南美厄瓜多尔EPC模式大型水电站项目风险管理与研究现阶段,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其中就包括了国际大型水电站EPC项目的合作与建设。
EPC模式工程项目承包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项目建设形式,具有总价确定、工期确定、风险高等特征。
目前中国在该方面的管理经验不足,同国外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以中国电建承建的南美厄瓜多尔科卡科多辛克雷(西语COCA CODO SINCLAIR,以下简称CCS)水电站EPC模式项目为依托,通过对EPC 模式水电站项目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从合同、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角度对项目风险进行研究,提出一系列的建议为后续南美区域类似承包EPC模式项目的风险管控水平进行指导。
标签:南美;EPC;水电站;风险管理一、CCS水电站项目简介CCS水电站位于厄瓜多尔境内的COCA河流域上游,为引水式发电站,共布置8台机组,单机容量187.5MW,总装机容量1500MW,发电量可满足厄瓜多尔75%地区的用电需求;是拥有高度优先发展权的国家政策性工程。
电站结构包括首部枢纽、输水隧洞、调节水库、压力管道和地下厂房五大部分。
CCS水电站施工标准执行的是美国规范。
电站于2010年7月28日正式开工,2016年5月16日签署初始运行证书,2016年8月19日签署I期临时接收证书,2016年12月16日签署Ⅱ期临时接收证书,实现一年内8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二、对EPC模式项目的概念及研究的必要性EPC模式是设计-采购-施工模式的简称,该模式的运作效率十分优秀,目前在国内、国际市场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承包企业在国际承包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承包的项目涉及到房建、交通和资源等行业,在五个大洲内都有分布,EPC模式项目在建设中的优越性也不断显现。
EPC模式的应用一方面给承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得承包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工程项目位于非洲某国,由中国某建筑企业(以下简称“中方企业”)承建。
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亿美元,合同工期为3年。
由于该地区法律环境复杂,中方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法律风险。
二、案例经过1. 项目投标阶段在项目投标阶段,中方企业对非洲某国的法律环境了解不足,未能充分考虑当地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的影响。
在投标文件中,中方企业未对合同条款进行详细审查,导致在签订合同时出现法律风险。
2. 项目合同签订阶段在合同签订阶段,由于中方企业对当地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未能充分掌握合同条款中的风险点。
合同中存在以下风险:(1)合同工期延误风险:合同中规定,如因不可抗力导致工期延误,工期相应顺延。
然而,合同中对不可抗力的定义模糊,导致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双方对工期延误的认定存在争议。
(2)合同变更风险:合同中规定,如因项目变更导致合同价格调整,双方应协商解决。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当地政府政策调整等原因,项目频繁变更,导致合同价格调整争议。
(3)合同违约责任风险:合同中规定,如一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然而,合同中对违约责任的认定标准模糊,导致在发生违约行为时,双方对违约责任的承担存在争议。
3. 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由于当地法律法规复杂,中方企业遭遇以下法律风险:(1)劳动法风险:非洲某国劳动法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公积金等费用。
由于中方企业对当地劳动法了解不足,未能及时缴纳相关费用,导致与当地员工发生劳动纠纷。
(2)环境保护风险:非洲某国对环境保护要求严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方企业因未遵守当地环境保护法规,导致被当地政府处罚。
(3)税收风险:非洲某国税收政策复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方企业因未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导致被当地税务机关处罚。
三、案例分析1. 项目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在项目投标阶段,中方企业应充分了解非洲某国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投标文件中,应对合同条款进行详细审查,确保合同条款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
国际工程合同中的法律风险案例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项目。
随之而来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为大家解析国际工程合同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某中国企业与非洲某国家签订了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
合同规定,中国企业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及后期维护等一系列工作,而非洲国家则负责提供土地使用权和支付工程款项。
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都对项目的前景充满信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由于非洲国家的政治环境不稳定,导致项目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企业在采购设备和材料时,遇到了严重的供应链问题,导致工程成本大幅上升。
由于双方在合同中对于违约责任的约定不够明确,导致在出现纠纷时难以妥善解决。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企业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他们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沟通,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他们调整了采购策略,优化了供应链管理,以降低成本并确保工程质量。
他们在合同中明确了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以便在出现纠纷时能够迅速解决问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国际工程合同中,法律风险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 深入了解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评估项目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2.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要具体明确。
3. 加强与目标国家的沟通和协调,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4. 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并确保工程质量。
5.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