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G161第十组第一周课程设计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851.50 KB
- 文档页数:10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课题:两个16位二进制数加法计算班级:成员:完成日期:2013年10月11日一: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目标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及自身能力水平,以及设计功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我们小组决定将设计目标定为“两个16位二进制数相加”。
分两次分别输入两个加数的低八位和高八位,输出两个16位二进制数相加的结果。
2.确定指令系统(1)数据格式8位,其格式如下:(2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16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指令、访问及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①算术逻辑指令设计九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②I/O指令输入(1N其中,addr=01时,选中“INPUT DEVICE”中的开关组作为输入设备,addr=10时,选中“INPUT DEVICE”中的数码块作为输入设备。
③访问指令及转移指令模型机设计两条访问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两条颛臾指令,即。
D为位移量(正负均可),本模式机规定变址寄存器RI指定为寄存器R2④停机指令HALT(3)指令系统在这次模型机设计中,为了实现两个16位二进制数相加的功能,我们一共使用了XOR(新设计指令),ADC,INC,LDA,STA,JMP,BZC,IN,OUT,HALT共10个机器指3.总体结构和数据通路:总体结构和数据通路图请参见附录1。
4.微程序流程图:微程序流程图请参见附录2。
5.机器码及微程序:机器码及微程序请参见附录3。
二.课程设计总结这门课程是一门对综合能力和基础知识要求非常高的课程。
成功完成实验内容,需要熟悉《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和《数字逻辑》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并且要加以拓展和熟练运用,这对我们整个小组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实验刚刚开始的阶段,我们参考了高年级同学的实验报告和设计过程,起初觉得束手无策,很多内容都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和思考及设计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数字电子设计部分 (1)2 模拟电子设计部分 (8)2.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电路模型的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理论分析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仿真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设计总结和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正文(宋体,小四)1 数字电子设计部分题目一 三进制二进制同步减法计数器的设计(无效态001,010)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了解串行序列信号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2、掌握串行序列信号检测器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及应用。
3、学会正确使用JK 触发器。
二.设计的总体框图Y三。
设计过程1.状态图000 111 110 101 100 0112.时序图/0 /0 /0 /0/0/1CPQ2nQ1nQ0n3.触发器名称:选用三个CP下降沿触发的边沿JK触发器74LS1124.状态方程.驱动方程.时钟方程时钟方程:CP=CP0=CP1=CP2Q n1Q0nQ2n00 01 11 100 111XXX000XXX1 011100110 101Q1n Q0nQ2n00 01 11 100 1 X 0 X1 0 1 1 1Q2n+1的卡诺图Q1n+1的卡诺图n+1的卡诺图Q由卡诺图得出的状态方程Q2n+1=Q2n Q1n+ Q2n(Q0n +Q1n)Q1n+1=Q0Q1n+ Q1n Q0n Q2nQ0n+1= Q0n 由卡诺图得出的驱动方程:J0=1 J1= Q0n J2=Q1nK0=1k1=Q0n Q2n K2=Q1n Q0n检查能否自启动:010110001(有效状态)可以自启动四.设计的逻辑电路图题目二 序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检测序列为100111)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1、了解序列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2、掌握序列信号发生器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及应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周总结报告(第一周)一.课程设计任务要求(简单电路焊接部分)实验一:5v直流稳压电源实验二:555脉冲信号发生器:频率2khz-20khz连续可调实验三:用集成运放设计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其中正弦波振荡f=160hz,幅度10v,方波频率与正弦波相同,输出电源幅度为6v;三角波频率与正弦波相同,幅度4v。
二.主要技术指标实验一:要求自行设计电路并制作一个5v直流稳压电源,在输入端接入220v 交流稳压电源,从输出端能够检测到输出5v的直流稳压电源。
经过设计电路、模拟仿真、焊接调试一系列过程后,我们组制作的5v直流稳压电源最后的输出电压检测为4.9v.实验二:要求自行设计电路并制作一个555脉冲信号发生器,频率在2khz-20khz 区间内连续可调. 经过设计电路、模拟仿真、焊接调试一系列过程后,我们组制作的555脉冲信号发生器最后输出的波形频率在1.25khz-28.7khz区间范围内连续可调。
实验三:要求自行设计电路并制作一个运用集成运放设计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要求输出的三种波形的频率都为160hz,其中正弦波的输出电源幅度为10v,方波的输出电源幅度为6v,三角波的输出电源幅度为4v。
经过设计电路、模拟仿真、焊接调试一系列过程后,我们组制作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经过最后的测试,得到频率为156.2hz的三种信号,正弦波输出电源的峰峰值为21v ,方波输出电源的峰峰值为11.9v,三角波输出电源的峰峰值为8.34v 。
三.方案论证及选择(包含电路仿真部分)实验一:1.稳压芯片的选择:7805是我们最常用到的稳压芯片了,它的使用方便,用很简单的电路即可以输入一个直流稳压电源,而且他的输出电压恰好为5v ,刚好是51系列单片机运行所需的电压,他有很多的系列如ka7805,ads7805,cw7805等,性能有微小的差别,用的最多的还是lm7805,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他的3个引脚以及用它来构成的稳压电路的资料。
实验五计数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2、掌握用74LS161/191构成几种进制计数器的方法3、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各输出波形及应用二、实验原理计数器是典型的时序逻辑电路,它是用来累计和记忆输入脉冲的个数.计数是数字系统中很重要的基本操作,集成计数器是最广泛应用的逻辑部件之一。
计数器种类较多,按构成计数器中的多触发器是否使用一个时钟脉冲源来分,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根据计数制的不同,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根据计数的增减趋势,又分为加法、减法和可逆计数器。
还有可预置数和可编程序功能计数器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中规模十进制计数器7 4LS161, 74LS191的功能及应用。
2、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161 是四位二进制可预置同步计数器,由于它采用4 个主从JK 触发器作为记忆单元,故又称为四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其集成芯片管脚如图所示:管脚符号说明:电源正端Vcc,接+5V ;异步置零(复位)端Rd;时钟脉冲CP;预置数控制端A、B、C、D;数据输出端QA、QB、QC、QD;进位输出端RCO:使能端EP,ET;预置端LD;图3.8.2 74LS161 管脚图该计数器由于内部采用了快速进位电路,所以具有较高的计数速度。
各触发器翻转是靠时钟脉冲信号的正跳变上升沿来完成的。
时钟脉冲每正跳变一次,计数器内各触发器就同时翻转一次,74LS161的功能表如表所示:表74LS161 逻辑功能表3、计数器的级联使用若所要求的进制已超过16,则可通过几个74LS161 进行级联来实现,在满足计数条件的情况下有如下方法:1)同步联接法:CP 是共同的,只是把第一级的进位输出RCO 接到下一级的ET 端即可,平时RCO=0 则计数器2 不能工作,当第一级计满时,RCO=1,最后一个CP 使计数器1 清零,同时计数器2 计一个数,这种接法速度不快,不论多少级相联,CP 的脉宽只要大于每一级计数器延迟时间即可。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数字电子实践论文课题:74ls161组成的十进制加法计数器(置数法)班级:14电本学号:14040101114姓名:于能海指导老师:崔用明目录第1章前言 (1)1.1 摘要 (1)1.2 设计目的 (2)1.3 设计内容及要求 (2)第2章设计方案 (3)..........................................................................................................................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主要芯片功能介绍 (3)2.2.1 四位二进制计数器74161介绍 (3)..................................................................................................................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工作原理 (4)第3章硬件设计 (4)3.1 单元电路设计 (4)3.2 总硬件电路图 (5)第4章仿真与试验 (6)4.1 仿真结果 (6)4.2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7)第5章结论和体会 (8)第1章前言1.1 摘要在数字电路技术的课程中,计数器的功能是记忆脉冲的个数,它是数字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时序逻辑构件。
计数器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为CPU和I/O设备提供实时时钟,以实现定时中断、定时检测、定时扫描、定时显示等定时控制,或者对外部事件进行计数。
一般的微机系统和微机应用系统中均配置了定时器/计数器电路,它既可当作计数器作用,又可当作定时器使用,其基本的工作原理就是"减1"计数。
计数器:CLK输入脉冲是一个非周期事件计数脉冲,当计算单元为零时,OUT输出一个脉冲信号,以示计数完毕。
本十进制加法计数器是基于74161芯片而设计的,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设计理念是用于工厂流水线上产品计数,自动计数,方便简单。
mega16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Mega16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编程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Mega16单片机实现简单的控制系统,如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LED灯控制等。
3. 学生了解Mega16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其在我国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Mega16单片机的编程与调试,具备基本的故障排查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简单的嵌入式系统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
2. 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单片机有一定了解,但对Mega16单片机的具体应用尚不熟悉。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Mega16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及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Mega16单片机内部结构及原理: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进行讲解。
2. Mega16单片机编程语言及指令系统:以教材第三章为基础,教授学生如何编写和调试程序,掌握汇编语言和C语言编程。
3. 常用外设及其应用:结合教材第四章,介绍温度传感器、LED灯、按键等常见外设的原理和接口技术。
4. 电路设计与调试:参考教材第五章,指导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学会使用面包板、示波器等工具,并能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
5. 实际项目案例分析:以教材第六章为例,分析Mega16单片机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自动控制系统等。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HelDesk实验地点: F1092016 年 10 月至 2017年 1月专业嵌入式技术与应用班级嵌入162学生姓名沈旦雨学号 160112061指导老师姚树春实验报告实验项目:了解主机结构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日期:2016年10月31日实验要求:了解主机结构熟悉各部分功能了解配件的拆卸方法实验内容:了解电脑的性能指标,学会查看电脑的各部分。
知道如何查看电脑的Internet协议如图所示,打开控制面板的网络连接,右击属性,再单击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即可查看本机的IP地址,以及子网掩码,DNS服务器地址右击我的电脑,点击属性,电脑配置如下:实验项目:了解主机结构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日期:2016年11月7日实验要求:了解主机结构熟悉各部分功能了解配件的拆卸方法实验内容:1.关闭计算机后,断开一切与计算机相连的电源,并将电源插座上的电源接头拔下2.拆卸下主机背面的各种接头,将主机从办公桌内取出。
3.打开主机查看机箱内部的各种配件。
主板CPU 显卡内存条硬盘光驱网卡内存条插槽cpu风扇实验项目:检测硬件性能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日期:2016年11月14日星期三实验要求:检测硬件性能实验内容:测试硬盘平均传输速率测试硬盘寻道时间测试硬盘平均存取时间实验步骤:1.启动HD Tune Pro后,单击“基准”选项卡中的“开始”按钮,如图所示:硬盘平均传输速率2.在测试过程中,图表区域内会逐渐测试结果。
测试完成后,窗口右侧区域内将会依次显示最高/最低传输速率,存取时间等测试结果,如图所示:3.选择AMM选项卡,单击【测试】按钮,如图所示:4.测试完成后,将在软件窗口中查看到平均寻存取时间:如图所示测试硬盘平均存取时间实验项目:优盘软加密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日期:2016-11-21实验要求:优盘加密实验内容:优盘加密设置设置加密区密码登陆加密区查看加密区分区登出加密区卸载加密软件实验步骤:1.将优盘插入主机的USB接口后,如图所示:2.打开优盘,将加密软件复制到优盘根目录中,如图所示:3.双击打开加密软件,进入主界面,单击【启用优盘加密功能】,并设置加密区大小为2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大作业说明1. 目的:本大作业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将课程上教授的理论内容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加以印证,理解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基本内容即可。
2. 方法: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情况,观察所在单位的网络设计情况。
具体内容有:1.要搞清楚所观察对象的网络能够实现什么功能?这个也就是第二章需求分析的内容。
2.然后理解网络是怎么连接起来的,即第三章网络拓扑结构的内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大作业题目:秦皇岛教育学院校园网设计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1609批次学生姓名:王红霞学号:08660620XX年 11月目录第一章综述 ................................................ ................................................... (4)网络设计背景分................................................... ....................... 4 网络设计采用的方法和原则 ................................................ ................................................... ....... 4 第二章用户需求分析 ................................................ ................................................... . (6)网络功能性需求分析 ................................................ ................................................... ................... 6 网络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 ............... 6 网络拓扑结构需求分析 ................................................ ................................................... ........... 6 网络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 ................................................... ........... 6 第三章网络拓扑结构设................................................... .. (8)网络拓扑结构 ................................................ ................................................... ............................... 8 网络硬件结构 ................................................ ................................................... ............................... 8 网络地址规划 ................................................ ................................................... ............................... 9 第四章网络物理设计 ................................................ ................................................... .. (11)网络传输介质的选择 ................................................ ................................................... ................. 11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 11 第五章网络应用 ................................................ ................................................... .................................. 13 第六章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 ................................................... .. (15)第一章综述说明:这部分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搞清楚所在单位网络设计的背景信息,以及设计的时候应该采用的原则和方法,这些教材上都有,目的是要理解这些原则和方法即可。
161交通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交通灯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交通灯颜色变化的规律及含义;2. 学生能运用基本的电路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易的交通灯系统;3. 学生了解交通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搭建交通灯模型,提升实践操作能力;3. 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交通灯产生兴趣,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究欲望;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高安全意识;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交通灯的基本原理:介绍红、黄、绿三色灯的功能及变化规律,使学生了解交通灯的工作原理。
2. 电路知识应用:结合课本相关章节,复习并运用电路基础知识,设计并搭建交通灯模型。
3. 交通灯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分析交通灯在保障道路安全、提高通行效率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交通灯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在遵循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对交通灯模型进行创新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介绍交通灯的基本原理,分析交通灯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复习电路知识,设计交通灯模型电路图。
第三课时:分组进行交通灯模型的制作,实践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16 位机微程序控制器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院(系、部):信息工程学院小组成员姓名王一龙孔瑶李源高昂班级:计G161指导教师:马莉一、设计题目16位机微程序控制器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二、设计目的通过看懂教学计算机组合逻辑控制器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几条基本指令(例如ADD、MVRR、OUT、MVRD、JR、RET等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然后自己设计微程序控制器中的29条基本指令和19条扩展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达到以下目的:1、深入理解计算机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和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过程;2、对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指令分类等建立具体的总体概念;3、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
三、设计说明1、控制器设计是学习计算机总体组成和设计的重要的部分。
要在TEC—2000教学计算机上完成这项设计,必须清楚懂得:2、TEC—2000教学机的微程序控制器主要由作为选件的微程序控制器小板和教学机大板上的7GAL20V8组成。
3、TEC—2000教学机微程序控制器上要实现的全部基本指令和扩展指令的控制信号都是由微程序小板上的7片控制存储器给出的。
4、应了解监控程序的A命令只支持基本指令,扩展指令应用E命令将指令代码写入到相应的存储单元中;不能用T、P命令单步调试扩展指令,只能用G命令执行扩展指令。
5、要明白TEC—2000教学机支持的指令格式及指令执行流程分组情况;理解TEC —2000教学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各类指令的功能、格式、执行流程和控制信号的组成。
6、明确自己要实现的指令格式、功能、执行流程设计中必须遵从的约束条件。
7、为了完成扩展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的实验内容,具体过程包括:(1)确定指令格式和功能,要受教学机已有硬件的约束,应尽量与已实现指令的格式和分类办法保持一致;(2)划分指令执行步骤并设计每一步的执行功能,设计节拍状态的取值,应参照已实现指令的处理办法来完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取指令的节拍只能用原来已实现的,其他节拍的节拍状态也应尽可能的与原用节拍的状态保持一致和相近;(3)在指令微程序表中填写每一个控制信号的状态值,注意要特别仔细,并有意识地体会这些信号的控制作用;(4)将设计好的微码,装入控制存储器的相应单元;(5)写一个包含你设计的指令的程序,通过运行该程序检查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来初步判断你的设计是否正确;如果有问题,通过几种办法查出错误并改正,继续调试,直到完全正确。
四、设计内容1、完成微程序控制器指令系统设计,主要内容是由学生自己设计29条基本指令和1条扩展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运行、调试正确。
2、首先看懂TEC—2000教学计算机的功能部件组成和线路逻辑关系,然后分析教学计算机组合逻辑控制器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几条典型指令(例如ADD、MVRR、OUT、MVRD、JRC、RET等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
3、设计微程序控制器指令系统中各条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例如ADC、STC、JRS、JRNS、LDRX、STRX、JMPR、CALR、LDRA等19条扩展指令。
4、单条运行指令,查看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
5、用监控程序的A、E(扩展指令必须用E命令置入)命令编写一段小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五、任务分工王一龙负责制作报告与微程序编码表孔瑶负责解释STRR,PUHF,RCR的含义李源负责制作基本操作指令流程图高昂负责制作拓展操作指令流程图课程学习日志:周二上午课程设计动员,分组分配工作,下午阅读查询相关资料明确设计目的,制定计划。
周三上午理解29条基本操作指令,并制作流程图。
下午理解19条拓展指令并制作流程图与微程序编码表周四上午初步完成第一周设计报告及分配到的指令详解,下午进一步完成设计报告。
六、课程设计环境1、硬件环境:PC机一台、TEC—2000实验机一台、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板一块。
2、软件环境:(1)Winxp、DOS(2)TEC—2000仿真终端程序PCEC(3)TEC—2000监控程序。
七、基本指令和扩展指令的执行流程框图1.基本指令流程图2.拓展指令流程图00附表基本指令和拓展指令十六进制微程序编码表指令名微址下址CI3-0SCC3-00MEW0I2-0SAI8-6SBI5-3B A SST SSHSCI DC2DC1 ALL 00FF00 E0413******* 01FF00E043 2 05501B002FF00E010 1 000001003FF002040 1 00000001AFF 3030049 00000011CFF 303017 3 800000030FF 3A 32470 000000331FF 02 3043 2 05501B0中断隐指令3AFF 00 E040 1 0000070 3BFF 00 E043 3 14000303CFF 00 E004 1 00500513DFF 00 E043 3 14000303EFF 00 E002 1 00000013FFF 31 3047 3 0500005 ADD400004FF303041B8001000 SUB400105FF303041B9001100 AND400206FF303041B C001000 CMP400309FF30304199001100 XOR400408FF303041B E001000 TEST40050AFF3030419C001000 OR400607FF303041B B001000 MVRR40070BFF303044B8 001000 DEC40080DFF30304339 001000 INC40090CFF30304338 001100 SHL400A0EFF30304378 006000 SHR400B0FFF30304358 005000 JR404111FF30304530 550002 JRC404410FF30344010 000000 JRNC404510FF30344010 000000 JRZ404610FF30344010 000000 JRNZ404710FF30344010 000000 JMPA40801EFF24304320 550130 LORR40811BFF00E04490 000030 IN408212FF14364710 000032 OUT408612FF14364710 000032 13FF30302310 00000114FF30303730 000000 STRR 4083 19FF 00 E 0 4 3 1 8 0 0 0 0 3 0PSH/F 4084 15FF 1A 3 7 4 3 3 1 4 0 0 0 3 0 4085 15FF 1A 3 7 4 3 3 1 4 0 0 0 3 0 16FF 30 3 0 0 0 1 0 0 0 0 0 0 3 POP/F408717FF1C374320 440130 408C 17FF1C374320 440130 18FF30301010 002000 MVRD40881DFF1C304320 550130 RET408F23FF00E04320 440130 24FF30301730 500000 CALA40CE1FFF00E04320 550130 20FF00E01700 00000021FF00E0433 1 40003022FF30300220 550001ADC402050FF3030 41B8 001200 SBB402151FF3030 41B9 001200 RCL402A54FF30304378 006400 RCR402B55FF30304358 005400 ASR402C53FF30304 3 58 005C00 NOT402D52FF3030 433 F 001000 JMPR40605AFF3030 44B0 500000 JRS406469FF30354010 000000 JRNS406569FF30354010 000000 6AFF 30304530 550002 CLC406C56FF30304010 003000 STC406D57FF30304010 004000 EI406E58FF30304010 000060 DI406F59FF30304010 000070 CALR40E064FF00E0433 1 400030 65FF00E00410 05000166FF3030 44B0 500000 LDRA40E45BFF00E04320 550130 5CFF 1C 301710 000030 LDRX40E55DFF00E04320 550130 5EFF 1C 301590 000030 STRX 40E6 61FF 00 E 0 4 3 2 0 5 5 0 1 3 0 62FF 00 E 0 1 5 B 0 0 0 0 0 3 063FF30300390 000001 STRA40E75FFF00E04320 550130 60FF1A 301710 000030 IRET40EF67FF00E04320 440130 68FF23301010 002040STRR指令格式:10000011下址:00CI3-0:1110SCC3-0:0000(必转)MEW:100 无读写操作,因为直接进行跳转。
I2-0:数据来源A和BSA SB:用于知名运算器A口 B口的控制信号是有微指令中的A3-A0 B3-B0给出还是由当前指令操作码给出。
I5-3:R+SSST:000 四个标志位的值保持不变。
SSH:00 无移位入出信号。
SCI:00 取进位标志C的值为0。
01 取进位标志C的值为1。
DC2: 011 AR高位接收000 无操作.DC1: 000 开关到内部总线001 ALU输出到内部总线STRR含义:举例,STRR [R0],R1将R1中的数据写入R0PSHF标志进栈指令(sp)<-(sp)-2((sp)+1,(sp))<-(flags)0-15不影响标志位CI3-0:0011 条件微转移SCC3-0:0111 IR8=1时转0000 必转MEW:100 无读写操作,因为直接进行跳转。
000 内存写I2-0:数据来源A和BSA SB:用于知名运算器A口 B口的控制信号是有微指令中的A3-A0 B3-B0给出还是由当前指令操作码给出。
I5-3:001S-R000 R+SSST:000 四个标志位的值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