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大棚草莓的种植方法及管理一、引言大棚草莓是一种在大棚内种植的草莓品种,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因此备受农户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大棚草莓的种植方法及管理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农户更好地种植和管理大棚草莓。
二、种植方法1. 土壤准备大棚草莓喜欢松软、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应先将土壤杂草清除干净,然后进行翻耕和平整,使土壤质地均匀。
2. 培肥施肥在土壤准备阶段,可以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供草莓生长所需的养分。
建议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堆肥或腐熟的鸡粪等。
施肥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3. 植株选取与栽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草莓苗进行栽植。
将草莓苗根部修剪整齐,并在栽植前浸泡于水中,保持根系的湿润。
栽植时,将草莓苗插入土壤中,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轻轻拍实土壤。
4. 灌溉管理大棚草莓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过度湿润。
一般情况下,每隔2-3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
在果实成熟期,可以适量减少灌溉量,以避免果实开裂。
5. 温度调控大棚草莓喜欢温暖的环境,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
在生长期间,应根据天气情况调节大棚内的温度,避免高温或低温对草莓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6. 病虫害防治大棚草莓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可以定期检查草莓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移除受害植株等。
三、管理要点1. 定期除草在草莓生长期间,要定期除去杂草,以免对草莓的生长和营养吸收造成影响。
可以手工除草或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
2. 结果管理在草莓结果期间,要定期检查果实的生长情况。
对于过大或过小的果实,可以进行疏果,保持果实的大小均匀。
同时,要注意支架的搭建,以支撑果实的生长,避免果实接触土壤。
3. 防止果实开裂草莓果实容易开裂,特别是在果实成熟期间。
为了防止果实开裂,可以适量减少灌溉量,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同时,可以选择抗裂性较好的草莓品种进行栽培。
大棚草莓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一、选择适宜棚室栽培的品种用于冬季或早春棚室栽培的草莓品种,应选择休眠期较浅,耐低温并且在低温条件下能正常开花、自花坐果能力强、果个大、果形好、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
如:日本的鬼怒甘、嫜姬、希望一号、希望二号、红颊、佐贺、童子一号、金梅等。
二、选地、整地、施肥草莓具有喜光喜肥、怕涝的特性。
因此,栽植前应结合深翻施足基肥,每亩施优质土杂肥5000公斤,另加适量的三元复合肥,耙碎整平作埂,一般1米远一埂,埂高20~30厘米。
三、定植可选壮苗于8月中旬定植,壮苗的标准为根长3~5厘米,根系较完整,有3~5片完整的叶片。
每畦栽2行,行距20厘米,株距13厘米,因定植时正值高温季节,所以要保证栽植成活,关键是要掌握好深浅和充足的水分,要以深不埋心,土不露根为最佳。
栽植过深埋住苗心,会引起烂心而死苗,栽植太浅根外露会使苗因失水而干枯,而且影响后期草莓对水肥的吸收,正常的深度就是苗心基部与土面相平齐。
定植后,立即浇透水,土壤一定要保持1~2周的湿润状态。
四、覆盖地膜及扣棚覆盖地膜应在定植后1个月左右进行。
覆盖前要彻底清除病叶、黄叶、喷1次500倍的甲基托布津。
沿埂纵向覆盖,在每株草莓的位置上用刀或手开1个口,将草莓苗的叶茎从开口处掏出,注意尽量不要伤着叶片,开口要尽可能小,当夜温低于5℃时,开始扣棚。
五、栽后管理定植后要及时浇水,发现有缺苗时,要及时补苗。
成活后随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1次),平时随打药可加入0.3%尿素和0.5%的磷酸二氢钾。
果实膨大期,要及时浇水。
否则,会使果变小,着色差。
大棚栽培时,由于昆虫传粉受到影响,要采取放蜂或辅助传粉来提高坐果率,减少畸形果。
人工授粉是用毛笔每天进行拍打,放蜂授粉每棚1箱,要注意蜜蜂移入前1个月不能打药,开花前1周搬进去。
另外,棚内补光可大大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畸形果率。
六、病虫防治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和白粉病。
对灰霉病主要用速克灵600倍喷防;对白粉病用粉锈宁或来菌清600~700倍液喷防。
大棚种植草莓的最佳时间和技术方法是哪些?草莓像三角形,感觉它表皮挺潮湿的,有许多小痘痘。
因为它的茎不能支撑,总是躺在地上,所以一半的有光,一半没有光,红色的一面的光充足,浅薄的一面就是贴着地面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大棚种植草莓的最佳时间和技术方法是哪些?一、大棚种植草莓的最佳时间草莓可以全年种植,但是最适合的时间是9月上旬,9月初种植,气候清凉,温度适中,有利于植株很好地生长。
二、温室栽培技术1、土地处理和品种选择种植前要对园土进行消毒,可选择药物消毒或热力消毒。
如果是药物消毒,则在消毒后透气7天,让药物消散。
消毒后开始翻地,耕耙平整细均,再起垄。
品种应选择全明星、碳丰等生命力强,结果子多,耐荫,耐寒,抗白粉病,休眠期短的优良品种。
2、定植和扣棚为了赢得二月份的上市,草莓移植棚的时间应该是在九月初。
用幼苗移栽。
每亩约有12,000株。
种植后浇水,提高小苗成活率。
扣棚时间一般在11月中旬左右。
3、温湿度调节适合草莓涨大的气温为18℃#8211;25℃。
在冬季和早春,温室里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
温室气温昼间28℃,夜间5℃以上。
当气温超出30℃时,应立即降温。
当温室里湿度太高(大于70%)时,应立即通风。
4、肥水控制草莓需要足够的营养,因此在其生产过程中及时追肥,通常春芽萌发时需要追施尿素的溶液23次,磷酸二氢钾溶液则在花蕾分化前施加,在水果采摘后就追肥NPK复合肥料,肥料要稀释后再施用。
种植后立即灌水。
在开花和果子涨势大时,也要各灌一次。
秋季下大雨时,应及时排水。
草莓园周边要挖排水沟,这样棚里的水就可以排出去了。
5.授粉选择熊蜂授粉。
一般说来,草莓花开15-20个百分点时是熊蜂进园的最佳时机。
接收蜂箱后,打开糖盒为蜂箱提供食物。
到了晚上,蜂箱安置在棚内的固定看台上,放置在东南方向。
第二天早上打开蜂箱进行授粉,当温室进行用药时的,把蜂箱搬到棚外,过了隔离期,才让蜂箱回到原来的位置。
6、病虫害草莓很少遇到病虫害,温室草莓病虫害以农业防治主、化学防治为补充。
温室大棚草莓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温室大棚种植的草莓品种,如丰香、章姬、枥乙女等。
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果实甜美、产量高等特点。
二、土壤处理1.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
可采用高温消毒或化学药剂消毒。
2.土壤改良:根据草莓生长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如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等。
三、种植方式1.直播法:在温室大棚内直接种植草莓苗。
一般采用穴播方式,每穴种植2-3株草莓苗。
2.假植法:在温室大棚外种植草莓苗,待苗长出3-4片真叶后,移栽到温室大棚内。
四、温室管理1.温度控制:草莓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调整温度。
2.湿度控制:保持棚内湿度在60%-80%之间,可通过通风换气和喷雾等方式调节湿度。
3.光照管理:保持棚膜清洁,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
4.植株管理: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多余的花序和匍匐茎等,保持植株合理密度。
五、肥水管理1.施肥:根据草莓生长需要,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肥料,并适时追肥。
2.浇水:掌握草莓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注意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部病害发生。
六、病虫害防治1.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杀、银灰膜避蚜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方式防治病虫害。
3.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注意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七、采收管理1.采收时间:草莓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一般以清晨或傍晚为宜。
避免在高温时段采收,以免果实过熟和受日晒影响品质。
2.采收标准:采收时应选择充分成熟、色泽鲜艳、无病虫害的果实。
避免采摘未成熟或破损的果实,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3.采收方法:采收时应轻摘轻放,避免损伤果实。
同时,要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将采摘下来的果实直接放在地面上或受到外界污染。
4.采收后处理:采收后应及时将草莓进行分级、包装处理。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一、品种选择
由于大棚种植,所以一般要选择浅休眠期的品种,同时还要注意外观、品质、抗性和产量来进行考虑。
比较常见的品种有丰香、春香、明宝等,它们这需要几十个小时就能通过越冬休眠,非常适合种植。
除此之外,还有久能、硕丰、新都1号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土壤和底肥
想要长得好,一定要提供适合的土壤和一定的底肥。
园地一般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而且要平坦一些,疏松的土质有助于排水,丰富的有机质则能提供一定的养分。
通常选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之前种过豆类和小麦比较好,如果种过西红柿、青椒等,就不太适合再种草莓了。
栽种前还要清除杂草,整地施肥。
三、如何种植
种植草莓首先要进行假植,从母株上分离出壮苗,将其种到肥沃的土壤中,等到长出花序后,再移植到大棚里。
栽种前要剪掉老叶、病叶和匍匐茎,如果幼苗太小或太弱,一定要将其剔除。
栽种的深度要控制好,既不能露根,也不能埋得太深。
四、管理方法
栽种后每天早晚要浇一次水,保持土壤的湿润,等到准备覆盖棚膜前10天的时候,就不要在漫灌了。
在返青后,要适当松土,平切喷洒一点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
覆盖一层地膜,有助于提高地温,还能防止杂草生长。
等到干旱的时候适量供水,长大一点后还要喷施叶面肥。
1 / 1。
临沂市草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草莓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临沂市的草莓产业发展迅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生产结构不合理、品质不稳定、缺乏品牌打造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临沂市草莓产业的发展,本文将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草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生产结构不合理目前,临沂市的草莓产业以大棚栽培为主,而露地栽培的比例较小。
由于大棚栽培面积较大,产量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但大棚成本较高,加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草莓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2. 品质不稳定由于无法控制大棚内的气候条件,使得草莓的品质难以稳定。
有时候天气受影响,会导致草莓产量下降甚至品质下降,给生产者带来不小的损失。
3. 缺乏品牌打造临沂市的草莓产业尚未形成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
由于缺乏品牌的支撑,导致销售渠道有限,无法将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二、对策建议1. 调整生产结构针对生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议农户逐步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增加露地栽培的比例,减少大棚栽培面积,以减少成本、提高品质和稳定产量。
适度采用现代化设施和技术,以确保更好的控制气候条件。
2. 提高品质稳定性针对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建议农户适当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对气候条件的控制,尽量降低外界因素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在生产初期,建议加强对种植环境的调查研究,选择适宜种植草莓的地块,并合理施肥浇水,保证草莓的健康成长。
3. 品牌打造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建议临沂市的草莓产业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广农村特色产品,提高草莓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适度增加对品牌的宣传投入,加强市场推广力度,争取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 加强合作联盟为了提高草莓产业的整体实力,建议农户之间加强合作联盟,建立行业协会或合作社,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通过合作联盟,可以在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上更加灵活,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
大棚草莓的种植技巧及要点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价值非常高,那么如何种植草莓呢?下面店铺分享了大棚草莓的种植技巧的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大棚草莓的种植技巧的要点一、适时扣棚保温。
一般当气温降至5℃以下时,就应及时在草莓栽培畦上扣上半圆形小拱棚,上覆无色塑料薄膜。
扣棚初期要注意通风,防止棚内超过30℃,尤其是晴天无云、日光强的中午前后,更应防止高温灼苗。
另外,当棚内最低气温在5℃上下时,夜晚应在棚膜上覆盖纸被或草苫保温,白天日出后及时揭去,以增加日光照射,提高棚内温度,谨防冻害或沤根。
进入数九寒天,棚内最高温度若处于10℃以下时,白天也不要揭去覆盖的保温材料,以利草莓安全越冬。
“五九”、“六九”天以后,外界气温稳定在0℃以上时,可以在白天日出后揭去纸被或草苫,但在傍晚日落前要及时盖上,以保持拱棚内有较高的温度。
当小拱棚内温度夜间也稳定保持在5℃以上时,即可除去覆盖物,并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通风防止高温危害。
二、防早蕾早花。
大棚草莓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植株早现蕾、早开花现象。
这种现象发生过多,会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
大棚草莓发生早蕾、早花现象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是与品种特性有关。
花芽容易分化、休眠较浅的品种,如丽红、秋香等,休眠时间仅需50小时左右,休眠期所需低温量较少,容易出现早蕾现象。
二是与肥料、假植影响引起花芽过早分化有关。
一方面,在育苗至花芽分化前,如氮素吸收较少,草莓花芽分化往往提早发生;另一方面,如果假植时间过晚,假植苗过小,或形成老化苗,或假植床上土壤过干或过湿,肥料不足,均可使草莓花芽过早分化。
这些都会造成定植后草莓发生早蕾早花现象。
为防止草莓早蕾早花,生产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合适的品种。
大棚栽培应选择休眠较浅的品种。
如果选择休眠性较强的品种,保温覆盖不宜过早。
二是育苗过程中,合理施肥,加强管理,培育壮苗。
通过去老叶、去花序、理顺匍匐茎、喷施赤霉素等措施,加强对母株的管理,生产出优质壮苗。
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大棚草莓是指在温室内通过人工控制环境种植的草莓。
由于种植在大棚内,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因此大棚草莓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高。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选种和育苗1.优良品种选择:选择重瓣草莓品种,如硕果翠、早丰、早星等。
这些品种具有耐寒、耐病虫害、产量高、口感好的特点。
2.良种繁殖: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作为良种材料,催芽后将苗条切段,扦插在刨沟中,保持湿润,培育成壮苗,即可移植到大棚。
二、大棚建设与管理1.土壤选择: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种植基质,同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土传病害。
2.控制温度:根据草莓的生长需求,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夜间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可通过加热或通风降温来调节温度。
3.控制湿度:草莓较耐干旱,但喜湿润,大棚内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植株生长。
控制湿度的方法包括喷雾灌溉、地面覆盖物、增加水蒸发等。
4.光照管理:草莓对光照要求较高,建议每天光照达到10小时以上。
如光照不足,可增设人工光源,如LED灯等提供补光。
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基础施肥、追肥和补充微量元素等,禁止施用过量化肥以免造成土壤污染。
6.病虫害防治:大棚草莓容易受到灰霉病、黑斑病等病虫害的侵害。
要定期检查和清除病虫害受害部位,加强通风和日照,合理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三、定植和栽培管理1.定植时期: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选择天气稳定的日子进行定植。
2.行距和株距:行距一般在75-90厘米之间,株距为30-35厘米,适时修剪和疏密植株,保持空气流通。
3.草莓绑架和增温处理:草莓结花后可以进行绑架处理,将苗条植到绳子上,有利于通风和光照。
冬季低温时,可增加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膜等。
4.花后修剪:每次结完花后,应及时修剪枯黄的叶片和运花的附梗,保持植株整洁和通风。
5.定期除草:大棚内容易生长杂草,要及时除草,减少对草莓的竞争。
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栽培技术
作者:滕凤松
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2期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市场水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果品种也逐渐呈现多样化。
草莓是当前人们喜欢的水果之一,其具有味道可口、经济实惠等特点,但是近些年,我国大棚草莓生产却出现病虫害防治不到位、连作障碍以及品种退化等问题,对大棚草莓种植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相关栽培优化技术,希望给予我国草莓种植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棚草莓生产;问题;栽培技术;分析
大棚草莓种植在我国起步较早,在长期的发展和探究中,草莓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在切实满足人们食用需求的同时,也带给种植户以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口味不断提升,大棚草莓生产也存在连作障碍以及品种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草莓种植行业的发展,对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一定影响。
在此背景下,针对大棚草莓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分析,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栽培技术优化草莓种植,对促进草莓种植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当前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品种退化严重。
当前,很多草莓品种自身抗病性不强,并且带有很多致病菌,虽然种植户在花絮采摘和病害防治工作等方面比较到位,但是依然难以防止病虫害的侵袭,其根据原因在于品种带菌率较高,为了保证大棚产量,种植户只能不断地补苗和移栽,导致成本增加。
2.连作障碍。
一些种植户片面追求高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加之土地流转不频繁、大棚移动不方便等原因,在多年的种植后,土壤属性难以满足草莓种植的需求,在不进行土壤改良的基础上,对草莓生产的质量和产量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病虫害防治不到位。
当前,很多种植户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就更加习惯使用化学农药,在由于大量而频繁地使用,会增加品种的抗药性,导致质量下降、产量下降以及成本增加。
同时,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种植户也没有关注农药残留问题,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埋下一定的隐患。
二、大棚草莓生产栽培技术
1.选用脱毒新品种。
品种选择是保证草莓种植质量的基础,在选择大棚草莓品种方面,种植户要优先考虑品种优良、耐储存、早熟以及大果的品种,保证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
首先,种植户要以引进良种为基础,结合本地自然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保证品种具有一定的市场需
求量;其次,要确定草莓种植品种后,要通过组培技术繁殖出脱毒母苗,保证第一代母苗无毒健壮。
例如,种植户可以从市场中引进章姬或者红颊等新品种,然后建立示范试验基地,在经过科学的实验测试后,确定哪一品种更加适合本地种植。
2.避雨育苗和假植育苗技术。
如果当地雨水较多,很容易导致草莓出现病虫害,增加繁苗的难度。
因此,种植户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避雨育苗和假植育苗技术。
在种植区建立试验点,在种植大棚顶部覆盖一层薄膜起到隔离雨水的作用,防止雨水淋人到秧苗中,进而预防病害出现。
种植户要在每年的七月采取假植育苗技术,促进草莓侧生根的健康发育,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假植育苗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品种的成活率,对提升大棚草莓产量具有积极意义。
3.引入省力化栽培手段。
大棚草莓种植属于高密度劳动型产业,在具体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投入,种植户要积极引入省力化栽培技术。
第一,引入膜下滴灌技术,该技术具有使用简便、成本低以及人力投入少等特点,可以用于施药、施肥以及灌水,降低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缓解渍根和土壤板结等情况;第二,引入机械化技术,在草莓种植筑垄过程中,可以引入机械化技术,将开沟机进行适当的改进用于筑垄,进而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
4.有效治理连作障碍。
第一,进行科学轮作,当采收草莓工作结束后,种植户要对草莓杂草和草莓残株进行及时清理,并且种植玉米降低大棚土壤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机质成分和通透性;第二,采取药剂处理,种植户要在种植区内,利用棉隆等消毒剂,对种植土壤进行科学处理,通过消毒剂的使用,能够有效消除土壤中的杂草种子和病原体,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第三,进行高温处理,在采收草莓工作结束后,种植户要及时开展耕翻作业,然后将大棚完全封闭,这种做法可以缓解连作障碍的情况,有效降低防治成本。
5.加速花芽分化。
种植户可以引入无毒无害的调节剂,在草莓移栽前的初蕾期和缓苗后,对叶面进行喷雾,进而加速花芽分化。
通过相关实验证明,使用调节剂能够缩短种植周期,草莓口感好、着色好、果型整齐、花径粗壮,种植户不会由于掌握不好盖棚时间,而对花芽分化带来影响。
6.综合治理病虫害。
种植户在治理病虫害的过程中,要以物理防治为主,其技术主要包括:黑地膜覆盖、加盖隔虫网、土壤处理、选用抗病品种;膜下灌水以及清洁田园等。
在选用科学的物力防治技术同时,还要结合病虫害特点采用化学防治手段,例如选择低毒农药进行喷洒,但是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种植户需要注意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进行使用,在草莓采收前两个月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7.合理掌握收获时间。
在草莓采收过程中,种植户可以从1月份就开始采收,并且延续到5月份。
通常情况下,在草莓果实7成变色后就可以开始采收工作,做好包装处理,提升果实的附加值。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议种植户使用礼盒形式包装,不仅经济适用、外表美观,同时还能够提升价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草莓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价值也持续攀升,其已经成为很多居民的最佳水果选择。
在此背景下,种植户需要针对当前大棚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对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进而提升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在满足现代人们需求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王华,曹云,周洁,孙思远.奉贤区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7(03):103-106.
[2]王华,张敏,卫勤,李栋,何吉,顾建芹,秦淑平,方群英,王建军,曹云.大棚草莓土壤消毒防病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7(01):125-126.
[3]杨栋,李清斌,孙军波,魏莎莎,朱佳敏,丁烨毅,黄鹤楼.大棚草莓品质模型及品质时空变化特征[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1):1904-1908.
[4]徐云焕,蒋桂华,杨新琴,杨肖芳.大棚草莓冻害调查与防冻减灾技术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08):1190-1192.
[5]冒布厂,杨金明,马秀玲,廖开志,魏秀翠.东海县大棚草莓施肥现状及改进建议[J].长江蔬菜,2015(0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