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47 KB
- 文档页数:16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课,属于阶段性学习目标“掌握四会单词、基础句型和语音规则,能使用基础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际”中的重点任务。
本课重点让学生学习掌握动词“fly”和“stand”,并通过故事学习如何寓教于乐。
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和对话,掌握生词和短语的使用,提高听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fly”和“stand”两个单词。
2.了解小麻雀的生活习性,增强对小动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听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
2.《麻雀》教材课本。
3.绘本《小麻雀》。
4.复合材料制作小麻雀模型。
5.翻译卡片。
四、教学过程1. warming up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鸟类的视频,介绍鸟儿的飞行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小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阅读热情。
2. pre-reading1.教师出示小麻雀的图片,发问学生:“大家看到这张图片,能说说这是什么鸟吗?它是怎样生活的?”2.让学生组织语言交流,引领学生初步探究鸟儿的生活习性。
3. while-reading1.教师播放《麻雀》教材课本录音,让学生读跟读,并指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动态。
2.教师出示教材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让学生模仿跟读并回答问题(例如fly和stand的用法)。
4. post-reading1.教师发放绘本《小麻雀》,让学生自行阅读,体验小麻雀的生活经历,进一步体谅小动物需要我们的呵护。
2.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小麻雀模型,让学生用复合材料进行拼接,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教师分发翻译卡片,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5. summary & homework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以“小麻雀的一天”为题,用英文写一个小故事,练习用“fly”和“stand”表述小鸟的飞行和站立动作。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2.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麻雀来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麻雀。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1.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进行准确描述。
2.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 或黑板、彩色粉笔。
2.包含麻雀生活习性和食性的图片或幻灯片。
3.学生准备好的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先介绍麻雀这种鸟类,引导学生对麻雀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麻雀是什么样的鸟?它们生活在哪些地方?它们吃什么?”激发学生思考。
2. 观察麻雀让学生在课前或课中分组观察麻雀,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观察到的情况,并在观察记录表上做出标记和描述。
4. 展示与总结各小组展示观察记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我们观察到了什么?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有什么特点?”5. 激发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描述,引导他们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自己总结和提出问题。
6. 提出问题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五、课堂作业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写一篇关于麻雀生活习性和食性的短文。
2.鼓励学生带相机或手机拍摄麻雀的照片,带回来与同学交流。
六、课堂反思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观察和表达。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培养他们对身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麻雀》参考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麻雀伟大的母爱。
2.过程与方法(1)学习描写麻雀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通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的伟大母爱。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2.课堂讲解(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老麻雀有着怎样的品质?(2)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重点词语,如:无畏、勇敢、伟大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老麻雀在面对猎狗时,为什么会表现出无畏和勇敢?4.课堂练习(1)学生用书上的词语造句,如:无畏、勇敢、伟大等。
(2)教师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给予鼓励。
5.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写一篇关于老麻雀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讨论积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深入。
2.在讲解重点词语时,应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提高学生的语境理解能力。
3.课堂练习环节,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4.作业布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动物的美好品质。
2.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动物的书籍,拓宽知识面。
六、教学辅段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本课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3.通过课文朗读,应到学生体会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进一步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在手机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有趣的谜语,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谜语很短,只有四句话,你们想听吗?出示:小小尾巴高高翘,不会走路只会跳,屋檐树洞是它家,只吃谷粒不吃草。
(打一鸟类)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麻雀有什么了解?(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2.导入课题。
麻雀的确很不起眼,它没有胡锦鸟那样漂亮的外表,也没有百灵鸟那样动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打动了我们,还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让他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写了下来,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他笔下那动人的故事——麻雀。
生齐读。
那么,在这样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就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二、整体感知把握全文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大家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你们准备好了吗?1.出示复习字词。
(指名读,领读)摇撼拯救嘶哑庞大搏斗挓挲无可奈何2.了解文章内容。
读完了词语,请同学们再回顾课文内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板书:我(猎人)、猎狗、老麻雀、小麻雀)(2)这些角色间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样的。
谁来复述一下?生:一条凶猛的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16《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麻雀》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只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勇敢地与一只猎狗搏斗的故事。
本文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麻雀的勇敢、顽强和智慧,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自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提高阅读能力;(2)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麻雀的勇敢、顽强和智慧,懂得面对困难要勇敢、顽强;(2)培养保护动物、爱护生命的意识;(3)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麻雀的勇敢、顽强和智慧;2. 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3.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面对困难,你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勇敢、顽强和智慧的故事——《麻雀》。
2. 出示课题,板书:16《麻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读感受;3.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麻雀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如何应对的?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麻雀站在枝头,眼睛瞪得圆圆的”、“猎狗恶狠狠地盯着麻雀”等;3.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4.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悟情感1. 学生品读课文,体会麻雀的勇敢、顽强和智慧;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麻雀瞪着眼睛,毫不畏惧”、“麻雀在枝头跳跃,仿佛在向猎狗挑衅”等;3.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4.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7课《麻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利通区第十一小学孙继霞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欣赏麻雀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平时,你们都见过哪些鸟儿?是的,大自然中鸟儿的确很多,但我们平常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你知道是什么鸟吗?(出示麻雀图片)2、导入课题。
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它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动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3、介绍作者背景。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边说,一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屠格涅夫图片及介绍)这就是屠格涅夫,读过他的文章么?今天学的课文《麻雀》就是节选自他的《猎人笔记》。
那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文章内容。
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2、理清课文结构。
(指名说段意)根据课后习题提示,上节课把课文分为几部分?你很完整,很简练地把课文的各部分的段意给概括出来了,真了不起!三、合作探究品读悟文(一)学习第3自然段。
其实故事的发生总有它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示屏幕)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麻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主题;能够朗读课文并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珍惜自然资源,培养爱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麻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主题,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语重新讲述故事。
•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独特的韵味。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描写麻雀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麻雀的兴趣,导入课文《麻雀》。
2. 学习课文1.首先,带领学生快速通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2.分段深入学习,让学生逐段朗读,并进行解读和讨论。
3.分角色对话,小组合作,演绎课文情节,增强理解和记忆。
3.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小鸟?为什么麻雀在《麻雀》中是主人公?2.进行情感回应:写下自己心中对小鸟的感受或绘制小鸟的图片。
4. 学习诗歌1.教师讲解诗歌《小小麻雀》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带领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之美。
5. 课文感悟学生针对《麻雀》故事和《小小麻雀》这两部分内容进行综合感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四、板书设计•课文标题《麻雀》•诗歌标题《小小麻雀》•保护小麻雀,珍惜自然资源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故事和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情境设置和互动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麻雀》这篇故事和相关主题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麻雀》的重点内容。
2.结合小麻雀的故事,写一篇寓言故事展示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写一首简短的诗歌,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情。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老麻雀的勇敢和母爱。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描写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老麻雀的精神,学习写作方法。
2.难点:运用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写作指导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场景。
2.体会老麻雀的勇敢和母爱
(1)朗读关键段落,分析老麻雀的动作、神态。
(2)讨论老麻雀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3.学习写作方法
(1)分析作者如何描写老麻雀和猎狗。
(2)总结通过具体描写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
4.小练笔
(1)观察一种动物,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写。
(2)交流分享写作成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麻雀》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一次打猎途中,遇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猎狗要咬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老麻雀母爱的伟大。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需要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
但在生字词的掌握、语句的翻译以及文章的写作手法等方面仍需加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反复阅读、讨论、实践,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
2.课文的翻译和理解。
3.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情景创设、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插图。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或视频播放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模仿。
同时,展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跟读。
对难读、难写的字词,教师给予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
3. 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运用生字词造句。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4. 巩固(10分钟)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手法。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四川省大竹县观音镇中心小学陈太祥(晨曦)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第14课《麻雀》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引导学生积累精彩的词句,学习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扎实有效的读、思、方、练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那伟大的力量——亲子之情,激发学生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奋不顾身的无畏精神和同情弱小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活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学习重点段落,领会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复片1、2、3),自制投影片(I、II、III、IV、VI、VII),贴板4张,(猎狗图、老麻雀图、小麻雀图2张。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思、议、练,达到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发现中创造。
教学
环节
设计
意图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时间
导
入
新
课
质疑引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
复习旧知实现过渡利用图片加强直观形象性,吸引学生注意力
质疑:世界上最大的爱是什么爱?有首歌不是唱得很好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你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对母爱作最好的解释,现在请大家齐读课题。
质疑:这篇课文写了几个角色?随机板书:“我”,贴图片。
过渡:这篇课文围绕这四个角色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让
我们一起支欣赏吧!
思考、回答
跟着老师一道朗诵歌词。
大声朗读:麻雀
抽学生回答:“我”、老麻雀、猎狗、小麻雀
1分30秒
学
第
一
部
分
感知课文
通过观读、思、议、练,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感悟新形象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再创情景活化思维(开放式教
学,培养学生个性)
质疑: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请同
学齐读。
评价后,请同学划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和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重点议读、感悟。
随机板书:可怜弱小
出示投影片(1)
出示投影片(I )
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1、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小麻雀
命运怎样?从哪儿领会到的?
2、小麻雀刚出生不久,本应在巢
里尽情地享受父母长辈给它的关爱,可在大风中,它不知不觉跌落在地,多么孤独,多么无助!此时,它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你看,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
梧桐树,你现在正好走在那条长长的林阴路上,透过猛烈摇晃着的梧桐树,你看见了那只右怜的小麻雀吗?你会怎么做?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请再次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投入地说一次,投入地演一次吧!
抽学生回答,学生齐读
“环境”用“~~”
“小麻雀”
用“——”
引导观察,引读课文
画出描写小麻雀神态和外表的句子,体会小麻雀可怜、弱小与无助!
想象后,个别同学回答(带着悲签署、同情的口吻说)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地表演。
9分钟
学
习
第
二
部
分
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画,充分感知课文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感知、感受、感悟课文。
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议读重点学会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对这只可怜的小麻雀可谓是费尽了心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命运究竟会怎样?
出示投影片(2)(3)拖动,覆盖出示投影片(2)议读提纲
1.这一部分课文哪此描述使你感动?用“--------”画出关键词语。
2.读了这部分课文,你好像看到了会么?
3.有哪此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重点讨论:1。
老麻雀发出绝望地尖叫是为什么?
2.老麻雀明明知道忆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还要从树上飞下来?
随机板书:(厉害庞大;英勇亲子)
小结:老麻雀这英勇的行为,这无与你比的亲子之情是多么咸动人心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麻雀这种伟大而纯真的亲子之情,亲子之爱所产生的结局吧!
观察引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二自然
分小组议读检验后让学生相解决问题
质疑
解疑
个别读引读
思考
回答
感受老麻雀的伟大的亲子之爱。
15分
学
习
第
三
部
分
三创情境深化主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齐读最后两个自然
质颖:故事的结局怎样?
出示投影片(三)
在老麻雀勇敢的
行为面前猎狗慢慢地,慢地往后退“我”也急忙唤回我的猎走开了,“我”为什么这样着急?“我当时是怎样的?朗读回答
展开合理想象大胆地说
5分
阶
段
结
饱含深情地再次感受老麻雀的伟大的亲子之爱
出示投影片(四)
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的怀着虔敬之情的。
我想爱比新,比死的恐怖更强大。
一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边朗读边完成形板书。
感受
感悟
2分
检
查
学
习
果
通过充分的感知,感受感悟课文后,用自已的语言谈感想表达真实思想感情达成教学目标。
出示投影片(五)
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想对这四个角色说此什么话呢?请你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大胆地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角色说一说。
老麻雀
小麻雀我想对你说。
猎狗
作者
畅谈感想,分小组进行后请个别同学学谈谈。
6分
总
结
课
新词用唱唤起对麻雀对天下父母的赞美,同时活跃课堂围强化了学生装的主休性发展。
同学们今天学习得非常认真,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对这英勇的小小的鸟产生了敬佩之情。
老师也有同感。
被老麻雀这种伟大的亲子之爱所感动,特地赋词一首《麻雀歌》,让我们和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子,一齐来饱含深情地唱一下吧,也算作中献给这们弱小而伟大的麻雀的礼物,同时也献给天下所有的关爱子女的父母吧!
随机出示投影片(六)
师生齐唱麻雀麻雀你真棒,面对猎狗绝望地叫感受动作者和猎狗生命保信了。
麻雀麻雀你真好面对死想着宝宝,小麻雀有你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1分30秒
附板书设计:
“我”
同老麻雀唤
(英勇、亲子)
情救斗回
小麻雀猎狗
(可怜、弱小)(厉害、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