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字的前世今生
- 格式:docx
- 大小:106.35 KB
- 文档页数:3
二简字简介一、啥是二简字呢?二简字就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啦。
这可是一个挺有趣的东西呢。
在当时啊,为了让大家写字更简单快捷,就推出了这个二简字。
比如说“餐”字,二简字里就简化成了很简单的样子,看起来就像几笔就能写完,超级省事。
二、二简字的诞生背景。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大家都在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文化普及也很重要呀。
简化汉字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快速学会写字认字。
第一次汉字简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于是就有了二简字的尝试。
这就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想让汉字更加简单易用,方便大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使用。
三、二简字的特点。
二简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啊,好多笔画复杂的字都被简化得特别厉害。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呢。
有些二简字简化得太过度了,和原来的字差别特别大,导致人们在认读的时候容易混淆。
而且不同地区的人对二简字的接受程度也不太一样。
比如说有的地方可能很快就开始使用二简字了,但是有的地方还保留着原来的写法。
四、二简字的影响。
虽然二简字后来没有被广泛使用下去,但它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东西。
它让人们更加重视汉字简化的尺度和方法。
而且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书写习惯。
像一些手写的票据、便签之类的,有时候还能看到二简字的影子。
它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提高效率、快速普及文化知识的渴望。
五、二简字的一些例子。
除了前面提到的“餐”字,还有“酒”字也被简化得很有趣。
它的二简字写法就特别简单,让人一眼看过去感觉像是新创造出来的一个符号。
还有“算”字,简化后的样子也是很独特的。
这些字如果现在拿出来给年轻人看,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呢。
六、二简字为啥没有一直用下去呢?主要是因为它带来的混乱比便利要多一些。
很多字简化得大家都认不出来了,这就违背了汉字作为交流工具的初衷。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传承和汉字规范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就逐渐停止使用二简字了。
但是它作为汉字简化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还是很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70年代汉字“二次简化”,不少人姓氏由此改变,看看有你的吗?名字是我们每个人的代名词,它是由姓和名组合而成,其中名字是父母的馈赠,而姓氏则是由世代相传得来。
人们常说“百家姓”,这并非是说我国现存的姓氏仅有百余个,实际上我国目前收录的姓氏已经多达上万个。
而这些姓氏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而是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产生。
姓氏和汉字的发展息息相关,很多姓氏就是在汉字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被人们创造出来的。
汉字是我国比较典型的传统文化,其中汉字也是人们公认的最难书写的文字,过简化之后的汉字其实已经相对简单了。
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依旧在使用未曾简化的繁体字。
繁体字书写起来更加困难,并且很多字都比较生僻,很多人或许都从未见过这些复杂的繁体字。
我国的汉字共经过两次简化,但是第二次简化以失败告终,很多姓氏还因为汉字的第二次简化而被改变,看看有你吗?一、汉字会导致中国灭亡?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很多接触过新思想的人逐渐开始反思,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其中一个名叫钱玄同的人还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在他们看来,正是汉字的存在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只有尽快废除汉字,学习西方的26个字母,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才能降低当时的文盲率。
此外,鲁迅先生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过要废除汉字的观点,他倡导使用白话文,并且要简化汉字,改用拼音。
其实这样的想法我们也可以理解,那时候大多数人都还在用毛笔写字,不得不说毛笔字很难写,要想写好毛笔字就得从小开始练习。
并且当时人们使用的汉字依旧是繁体字,用毛笔书写如此复杂的笔画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有人就认为汉字是阻碍人们接受教育的障碍,只有废除汉字之后,才能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教育。
事实上废除汉字这种已经流传上千年的文化并不现实,人们的思想麻木愚昧也并非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教育。
而是当下的社会环境如此,人是最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动物。
那时候读书其实是有钱人家的孩子的活动,贫苦人家的父母没有心力将孩子送去学堂上学。
70年代出现的“二简字”,笔画简单好认,为何在后来没有沿用下来文·段宏刚汉字在数千年前被华夏先民创造出来后,虽然在写法上经历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字体的演变,但在形式上,大多数汉字是以“繁体字”的形态出现的,一直沿用到几十年前。
繁体字由于笔画繁琐,字形复杂,在普通大众中间,被调侃为“三多五难”,“三多”是指字数多、笔画多、读音多。
“五难”是指难认、难读、难记、难写、难用。
这就导致汉字只能在文人中间流传,普通大众很少有机会和条件去读书识字,这对传播文化、普及知识、交流思想都非常不利。
从19世纪开始,“汉语文化圈”的各个国家掀起了学习西方文化的思潮,纷纷弃用汉字。
在此影响下,国内不少学者也建议弃用汉字而使用拼音文字。
此时期,于内于外,都不利于汉字的发展。
因此,改造汉字势在必行。
1956年初,酝酿已久的《汉字简化方案》终于出台,采取三种方法对数千个常用汉字进行了简化。
第一种方法,删减俗体字的笔画,让写法不再那么繁琐。
比如,関——关,覌——观,縂——总,覚——觉。
第二种方法,根据古人在草书、行书中的写法,对一些字进行“省变”,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对偏旁部首的改变上。
比如,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省变后的偏旁部首要比原来的简单得多。
第三种方法,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取代复杂的字。
比如,稻榖的“榖”和山谷的“谷”,原本是两个不相干的字,但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谷”来替代。
如今,在“汉语文化圈”内,我国大陆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使用的是简化汉字,而我国港澳台地区,日韩,以及国外其他华人地区,仍然在使用繁体字。
简化字和繁体字到底孰优孰劣?到今天,学术界依然没有争论出所以然来。
不过,简化字被推广起来后,在各行各业发挥出巨大优势,最显而易见的作用是:让普通大众读书识字更加便捷,对扫除“文盲”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毫无疑问,《汉字简化方案》的实施,是非常成功的文化工程,对汉文化走向全世界的意义非常重大。
[重新认识“二简字”]二简字二简字,就是指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继1964年编印收录了2235个通行规范汉字的《简化字总表》后在1977年12月20日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
以文革为界,汉字简化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一简”、“二简”之分。
与第一次汉字简化的成功相比,二简字从出台到废止只有短短14年的时间。
二简字并没有进入现代的大众生活,只活在了少数人的记忆中。
究其失败的原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学界总体是对第二次汉字简化持否定的态度。
笔者认为除了单纯的技术层面的原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原因。
本文拟就使用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框架模型来初步探讨第二次汉字简化在语言本体规划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积极意义。
为今后的汉字语言规划工作提出有益的借鉴。
二、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模型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模型从八个方面比较直观地描述和评价相关的语言规划行为,非常适合用来对第二次汉字简化的十四年艰苦历程进行分析和探索。
下文就“八问框架”的方案尝试为第二次汉字简化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三、八问方案框架下的第二次汉字简化(一)什么样的实施者第二次汉字简化在拟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实施机构的名称和领导班子以文革的开始和结束为分界有较大的变动。
前期:1972年3月,中国科学院设文字改革办公室,文字改革工作开始恢复。
第二年恢复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名称。
具体负责人是叶籁士。
过渡时期:1980年3月,国务院对文改会实行改组,任命董纯才为主任,同时又任命胡愈之、张友渔、吕叔湘、王力、叶籁士为副主任。
此外,又增补了周有光等多个委员。
后期:1984年9月,国务院任命刘导生为主任。
至1985年12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
(二)试图影响哪些人第一次汉字简化是为了扫除全国人口80%以上的文盲,更好地开展大规模经济和文化建设。
关于二简字的研究报告
二简字是指一个汉字在字形上只保留两个笔画的简化字形,也被称为双简字。
二简字的出现是为了加快汉字输入速度和减少输入难度,提高文字输入效率。
在中国,二简字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输入法、手机输入法、电子阅读器等各种文字输入设备中。
研究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二简字的历史和发展:研究报告会介绍二简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探讨二简字的形成原因和推广背景。
研究报告还会追溯二简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比较不同时期对于二简字的态度和看法。
2. 二简字的形态学特征:研究报告会对二简字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包括笔画结构、字形变化规律等方面。
通过对二简字形态学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二简字的构造原理和设计理念。
3. 二简字的应用效果评估:研究报告会通过实际测试和用户调研等手段,评估二简字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对用户使用二简字的体验和反馈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关于二简字设计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4. 二简字与传统字形的关系:研究报告会探讨二简字与传统字形之间的关系,分析二简字对于字形认知和汉字文化传承的影响。
研究报告还会探究使用二简字是否会对传统汉字字形的保
护和传承造成影响。
5. 二简字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会对二简字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得出关于二简字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的建议。
总结:研究报告旨在全面了解二简字的历史、形态学特征和应用效果,探讨二简字与传统字形的关系,并对二简字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和展望。
研究报告的结果可以为二简字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为汉字输入方法的改进和汉字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
二简字268字表
摘要:
1.简述二简字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介绍二简字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3.分析二简字在我国语言文字发展中的影响和地位
4.总结二简字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
正文:
二简字,又称“二简字表”,是指1977 年我国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所包含的简化字。
相较于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二简字方案的简化程度更深,涉及的字数更多。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二简字方案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最终于1986 年被废止。
二简字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简化程度较高,很多字的笔画数量明显减少;二是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生活、工作、教育等各个领域;三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系统性,如部分字采用了同一种简化方法。
在我国语言文字发展历程中,二简字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尽管最终未能成功推广,但它为我国汉字简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对后来的汉字简化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二简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我国对于简化汉字、提高文字效率的迫切需求。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二简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字的书写效率,有助于减少文盲率、提高教育普及率。
然而,由于其简化程度较大,可能导致部分字义的模糊和混乱。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二简字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对文化传
承和学术研究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来说,二简字作为我国汉字简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虽然在实际应用中未能取得广泛推广,但它为我国语言文字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国二简字
“国二简字”可能是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这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旨在提高汉字的易用性和普及程度。
然而,这个方案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简化的汉字在表达上过于简单,导致一些字的含义和读音发生改变,使得人们难以理解和使用。
此外,由于这个方案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制定的,因此也受到了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个方案的不足之处,于是中国政府在1986年宣布废除这个方案,并开始推行更为科学和规范的汉字简化方案,即现在的《汉字简化表》。
尽管“国二简字”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们仍然可能会遇到这个方案的字。
此外,一些人出于个人兴趣或者艺术创作的目的,也可能会使用这些字。
值得注意的是,汉字的简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简化汉字时应该遵循科学、规范、易用、美观等原则,以确保汉字的正确使用和传承。
总之,“国二简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汉字简化方案,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是它也为汉字的简化做出了贡献。
在今天,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和文化遗产,同时也要注重汉字的规范和正确使用。
二简字268字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二简字的定义与历史2.二简字的字形特点3.二简字的应用范围与影响4.二简字的废止及其原因5.二简字的历史价值与现状正文一、二简字的定义与历史二简字,又称“二简字表”,是指 1977 年我国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所收录的简化字。
相较于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二简字方案的简化程度更深,涉及的字数更多。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案并未得到广泛实施。
二、二简字的字形特点二简字的字形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更多笔画简单的字形:二简字在原有简化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笔画,使字形更加简洁。
2.采用更多类推简化的字形:二简字通过类推简化的方法,将一些字形的部分简化为简单的符号,如“讠”代表言词类字,“钅”代表金属类字等。
3.采用更多偏旁部首简化的字形:二简字将许多偏旁部首进行简化,以便于书写和应用。
三、二简字的应用范围与影响二简字在发布后,曾在一定程度上在我国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教科书、报纸、杂志等方面。
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字形过于简化导致字义混淆等,二简字的应用范围有限。
四、二简字的废止及其原因1986 年,我国正式废止二简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字形过于简化,导致字义混淆,影响阅读和理解。
2.社会对二简字的认同度不高,使用范围有限。
3.考虑到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与国际汉字研究的接轨,我国决定废止二简字。
五、二简字的历史价值与现状虽然二简字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
作为汉字简化的一个阶段,二简字见证了我国文字改革的历程。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二简字的废止也反映出我国在文字改革方面的谨慎态度,以确保文字的稳定与传承。
在现今社会,二简字已经鲜为人知。
什么是二简字一般认为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一些应该简化的没有简化,并且字被简化得过于简单,社会上使用的“二简字”很多过于混乱。
当时学者普遍认为:相比第一次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并且当时受极左思想统治,人们认为汉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所以简化汉字时并没有征求知识分子的意见,甚至没有经过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表决,事实上不能算是“通过”。
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囯囯务院因为“二简字”的简化不成功,废止了这个方案,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二简字”在书写上更加简单易行,但是后人认为它在构造上失去汉字造型美观的特点。
自《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后,社会上使用“二简字”出现了混乱。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字在国际语言中的形象,国内的很多专家和学者纷纷质疑此次简化。
最后在1986年废除了“二简字”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二简字”不属于规范用字。
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这次简化是不成功的,自此以后,官方未提出过任何简化方案。
影响由于上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对“二简字”发布和宣传的力度较强,并且在当时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媒体和报刊都使用“二简字”;加上“二简字”笔画少,书写简单,易于流行,在当时社会上已经非常广泛。
而且,在一些地方“二简字”已经成为教学用字,因此给一部分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些原因都造成了部分“二简字”还残留在社会里。
然而,由于“二简字”简化得太厉害,难以辨认,当现在的人们阅读回二简试行时期的报刊资料,往往亦满脑疑惑。
同时,因为“二简字”对汉字原来笔画和构成部分,作了很大幅度的减省,使人们认为可以以相同的方式书写汉字,民间自造、乱造简化字的风气又再度盛行起来。
二简字被废止,却留下了5个新姓氏
1977年12月,十年动乱刚刚结束不久,官方就匆忙推出了新的简化汉字方案,全称叫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由于实在太草率,很多字完全不像汉字了,完全没有了汉字的特质,更像是日本字了,因此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语委《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从此,被俗称为“二简字”的那批简化汉字停止使用。
但是,“二简字”的影响却并未就此消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的用字混乱。
比如,“二简字”把“像”简化成了“象”,现在很多该写“像”的地方,往往都写成了“象”,自己还浑然不觉。
再比如,一些当时读书的人后来当了老师,写黑板时就常常写“二简字”。
影响最大,却又很少人注意的,莫过于“二简字”造成的新的姓氏了。
当你看到“付”“兰”“肖”“凡”“闫”这些姓氏时,你是否想过,其实在汉语姓氏中,原本并没有这样的姓氏?
事实是,这几个姓氏,原本是这样写的:傅、蓝、萧、樊、阎。
现在好了,原本是5个姓:傅、蓝、萧、樊、阎,现在又分出了5个姓:付、兰、肖、凡、闫,总共就有10个姓了。
只是,原本的五百年前是一家,现在成了几十年变两家,这些姓氏的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本来的姓氏了!
对于由“二简字”造成的这种姓氏分离,您怎么看?您认为付、兰、肖、凡、闫应该回归本来是姓氏,还是无所谓?。
二简字的前世今生
对于二简字,很多人或许不熟悉但其实正在使用。
二简字
二简字分为1977年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1981年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
是继《汉字简化方案》通过后,50年代开始酝酿,1960年向全国征集意见,1966年中断制订,1972年恢复制订,1975年报请国务院审阅,1977年正式公布《二简(草案)》,1981年废除后颁布《二简(修订草案)》。
1986年彻底废除。
但废而不止,影响深远。
《汉字简化方案》出台后,许多汉字被简化。
而在这之后,进一步简化汉字的呼声越来越高,周恩来总理也表示:汉字的简化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的简化。
1977年12月20日,二简字正式发表,翌日《人民日报》试用二简字。
二简字版《人民日报》
1978年3月2日,教育局宣布开始在教科书上试用二简字。
当年的小学语文教材
4月17日,教育部撤回在教科书上试用二简字的决定。
7月,《人民日报》停止试用二简字。
9月,全国所有报刊杂志停止试用二简字。
1981年11月,文改委印发十万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征求意见表》,两个月后收回意见书81888份,同意人数在8万以上的字17个,同意人数在7万到8万之间的字87个,同意人数在6万到7万之间的字7个,《修订草案》中的111个字同意人数均在半数以上。
各方面人士还提出《修订草案》的简化字少了点,建议补充一些。
但是在1986年6月24日,正式废止二简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指出: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虽然现在废除了,但是二简字早已深入人心,如“鸡蛋”仍有人写成“鸡旦”,“停车”仍有人写成“仃车”,“餐厅”仍有人写成“歺厅”。
尤其是“橘子”,经常是满大街的“桔子”,甚至被字典收为“‘橘’的俗写”。
由此看来,二简字并不可能完全废除。
还有如“炖”“咨”“闫”等
而且,汉字简化有利于教学,书写。
如“建”字,原字怎么描述呢,聿(yù)是一个生僻字,简化为“迠”,不但减少笔画,而且便于描述。
“餐”字有16画,简化为“歺”只有5画。
“籍”20画,简化为“笈”不但减少笔画,而且便于描述……
进入了新时代,电脑进入社会,这又出现了新问题,有一些字显示不完整,如“矗”“䦆”“囊”等字,汉字应继续简化。
所以,我认为汉字应当继续简化,使汉字便于学习书写,易学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