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图形突破11 世界重要国家区域图及小区域图的判读
- 格式:pptx
- 大小:989.22 KB
- 文档页数:6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材,主要针对地图知识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地图的识别与应用”,详细内容涉及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类型、地图的读取与使用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地图读取与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空间思维。
3.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的读取与分析方法,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类型的识别,地图的使用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地图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地图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地图的基本要素:介绍地图的、图例、比例尺、方向等。
(2)地图的类型:讲解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遥感地图等。
(3)地图的读取与分析:以实例讲解地图的读取方法,分析地图信息。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地图分析:提供一组地图,让学生分析地图中的地理信息。
4. 例题讲解:结合高考题型,讲解地图知识在考试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地图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识别与应用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类型地图的读取与分析2. 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提供一张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分析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
提供一张城市交通图,让学生分析城市交通布局。
2. 答案:(1)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图例、比例尺、方向等,它们分别表示地图的名称、地图内容的分类、地图上的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值、地图的朝向等。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一、日本1.范围:由图中的四个大岛a北海道、b本州、c四国、d九州以及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2.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气候:图中a岛和b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岛和d岛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4.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图中的e京滨工业区、f名古屋工业区、g阪神工业区、h北九州工业区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二、印度1.主要地形区:图中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2.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
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3.农业:图中b地附近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c地附近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
4.城市:首都新德里,d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e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f班加罗尔是电子工业中心。
三、俄罗斯1.地形区:图中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东西伯利亚山地。
2.河流:伏尔加河,e鄂毕河,叶尼塞河,f勒拿河,发源于我国的是鄂毕河。
3.城市:h莫斯科,港口城市g圣彼得堡,i摩尔曼斯克,j符拉迪沃斯托克。
四、澳大利亚1.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
2.气候:图中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e地中海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
3.出口产品: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羊毛、小麦、牛肉,出口的矿产主要有煤、铁矿石,目前其主导产业是服务业。
4.城市:人口和城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如图中的g悉尼.五、美国1.地形区:图1中a阿巴拉契亚山脉,b中央大平原,c落基山脉。
2.气候:图1中d温带大陆性气候,e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g 地中海气候。
3.农业生产专业化图2中农业带:a玉米带,b小麦区,c棉花带,d乳畜带。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材,主要针对地图知识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地图的识别与应用”,详细内容涉及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种类、地图的投影方式以及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各类地图;2. 了解不同种类的地图及其应用场景,提高地图识别能力;3. 掌握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投影方式对地图形状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图投影原理及其对地图形状的影响。
重点: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投影仪、各类地图、地球仪;2. 学具:笔记本、笔、量角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图投影仪展示我国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比例尺、方向。
并结合实际地图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高考真题为例,讲解地图投影原理及其在实际地图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类地图的优缺点,并在地图上标出指定地点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比例尺、方向;2.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人文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地图投影方式: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4. 地图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对地图投影的理解还有待提高,下节课将继续加强此方面的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地图在历史、地理等学科中的应用,提高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图投影原理及其对地图形状的影响;2. 教学重点: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3. 例题讲解:以高考真题为例,讲解地图投影原理及其在实际地图中的应用;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类地图的优缺点;5. 作业设计:分析地图投影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地图上标出指定地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