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儿 脑 瘫 的作业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58
作业疗法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7-2017.7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作业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预后生活质量。
结果: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后,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差距显著,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作业疗法有利于脑瘫儿童语言的康复训练,其临床优势值得大为推广。
【关键词】作业疗法;脑瘫患儿;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属于临床上一种康复训练方法,其具有有目的性、有选择性的特点,主要是针对身体上、精神上及发育上有障碍的患者,该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使其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回归家庭[1]。
婴幼儿由于出生后1个月,脑部发育不健全,出现的非进行性损伤,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的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病症以脑力缺陷、癫痫及视听觉障碍为主,该病属于先天性的,该病将会对患儿本身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影响[2]。
因此,临床上如何更好的治疗该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脑瘫患儿的治疗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现将具体报道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7-2017.7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患儿在出生1个月后,被临床专业医师确诊为脑瘫患儿,并且临床决定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⑵患儿家属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①观察组患儿25例,采用作业疗法治疗,患儿男10例,女15例,患儿平均年龄1-2岁,其中绝大多数患儿出现肌肉损伤、运动迟缓、智力低下的症状;②对照组患儿2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患儿男15例,女10例,患儿平均年龄2-3岁,其中绝大多数患儿出现肌肉损伤、运动迟缓、智力低下的症状。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
它会使儿童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受损,从而导致步态和姿势异常、肢体运动能力受限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作业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将针对小儿脑瘫患者的作业疗法,进行详细介绍和。
作业疗法的定义作业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日常活动、训练和锻炼,帮助小儿脑瘫患者提高肢体运动的能力和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作业疗法主要应用于小儿脑瘫、脊髓损伤、神经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中。
作业疗法的优点作业疗法具有以下优点:•适用范围广:作业疗法不受年龄和疾病类型限制,对于各种患者都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简便易行:作业疗法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能,可以在家庭和医疗机构中进行。
•经济实惠:作业疗法费用较低,负担小,可以通过锻炼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康复治疗费用。
作业疗法的原则作业疗法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原则:作业疗法要考虑治疗的安全性,确保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会带来任何伤害和危险。
•个体化原则:作业疗法的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制定。
•地址性原则:作业疗法的实施应该与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治疗目标。
•积极性原则:作业疗法需要激发患者的兴趣,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作业疗法的实施方式作业疗法的实施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游戏疗法游戏疗法是一种有趣的作业疗法,它通过游戏来激发患者的兴趣,建立起与治疗相结合的积极快乐的情绪状态。
游戏疗法主要分为物理游戏和认知游戏两种类型。
物理游戏主要通过肢体动作的训练和锻炼来强化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认知游戏主要通过智力游戏、益智游戏等来锻炼患者的认知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疗法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是最常见的作业疗法之一,包括如洗脸、洗手、穿衣、拆卸、组装等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的各种动作。
通过训练这些日常活动的技巧和动作,帮助患者提高肌肉力量、灵敏度和协调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的作业疗法脑瘫的作业疗法脑瘫是指小儿出生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常属于多重残障,患儿除了运动障碍的问题外,还常伴随其它的相关缺陷,这些相关缺陷有些是由于脑损伤引起,有些则是由于发育障碍而导致的继发性问题,如视力缺损、听力障碍、言语障碍、智能不足、知觉异常、情绪障碍等。
虽然,脑瘫患儿脑组织的损伤不会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渐渐加剧,但若其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有效的解决,将会严重妨碍患儿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娱乐。
由于儿童的运动发育是和脑发育同步的,因此,为了不错过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脑瘫康复特别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1作业治疗的目的1。
1运动方面1.1。
1使姿势肌张力正常化;1.1.2增加对称性肌肉活动;1。
1。
3强调在身体中线上的活动;1.1.4增加肢体尤其是上肢肌肉的控制能力。
1.2感觉方面1。
2。
1促进翻正反射、平衡反射与保护性反射的整合; 1.2.2使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正常化。
1。
3感、认知方面1.3.1促进感知技能的发展;1 3。
2发展认知技能。
1。
4自我料理方面1.4。
1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实施能力的发展与独立.1。
5生产性活动方面1.5。
1促进工作习惯、工作技巧、工作能力的发展;1.5。
2提供职业探索的机会;1。
5。
3鼓励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
1。
6娱乐方面1。
6。
1探索患者可能的娱乐兴趣,促进其娱乐技能的发展。
2作业治疗的评估内容2。
1。
1肌张力;2.1.2反射发育与成熟;2.1。
3关节活动度及控制能力;2。
1.4姿势控制与平衡;2.1。
5功能性移动;2。
1。
6运动速度、协调性与灵活性;2。
1。
7执行目的性活动的能力;2。
1。
8手功能。
2。
2感觉方面2.2。
1感觉登记能力;2.2.2感觉信息处理能力.2。
3.感、认知方面2.3.1感知技能;2 3.2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综合能力、推理能力;2。
3.3抄写技能、社会技能、交流技巧;有无斜视、复视、弱视、单盲、颅神经瘫痪.2。
脑瘫儿童作业治疗训练内容《脑瘫儿童作业治疗训练内容》大家可能对脑瘫儿童作业治疗训练不太了解,那我就来和大家说说我所知道的一些事儿。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非常可爱的脑瘫小男孩,他呀,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吃力,但又特别努力。
在作业治疗训练的时候,他们会进行一些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
就像有一次,治疗师让小男孩试着用他那不太灵活的小手去抓握一些小玩具。
你知道吗,那个小玩具是一个小小的彩色积木,看起来特别普通,但对于小男孩来说却不简单。
小男孩伸出他的手,努力地想要去抓住积木,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积木,眉头微皱,好像在对那块积木说:“嘿,你可别跑呀!”他的手指慢慢地靠近积木,好不容易碰到了,却又滑开了,一次又一次。
但他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着,脸上还带着倔强的表情。
治疗师在旁边一直鼓励他,给他加油。
慢慢地,小男孩终于抓住了那块积木,他开心地笑了,那笑容就像春天里最灿烂的阳光,让人心里暖暖的。
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还会和他互动,问他一些问题,比如积木是什么颜色呀,形状是怎样的呀。
小男孩会努力地回答,虽然说得不是很清楚,但那种认真的劲儿真的让人感动。
有时候,小男孩也会哭闹,可能是因为训练太辛苦了,可治疗师总是很有耐心地哄着他,给他讲好玩的故事,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通过这样的训练,小男孩的手部精细动作在一点一点地进步。
从最开始连积木都抓不住,到后来能够比较熟练地拿起一些小物体。
这每一点进步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尝试和坚持,也是治疗师和小男孩共同努力的结果。
总之呢,对于脑瘫儿童来说,作业治疗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生活。
我们也应该多给这些孩子一些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温暖和支持呀!希望每一个脑瘫儿童都能在作业治疗训练中不断进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方案背景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异常,常常伴随有运动、姿势、感觉、认知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旨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训练目标1. 提高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使其达到生活自理水平;2. 改善脑瘫儿童的姿势,纠正异常动作模式;3. 增强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社交能力;4. 提高脑瘫儿童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
三、训练方法1. 运动训练(1)翻身训练:通过下肢带动翻身,辅助患儿完成从仰卧到侧卧、俯卧的翻身动作。
(2)坐位训练:在坐位时,通过调整姿势,使头部保持在身体正中线上,增强躯干和腰部的伸展能力。
(3)站立训练:通过辅助站立,逐步提高脑瘫儿童的站立平衡能力。
(4)行走训练:在行走训练中,指导患儿正确使用拐杖、轮椅等辅助工具,逐步提高行走能力。
2. 姿势训练(1)头部控制训练:通过颈部拉伸、头部抬起等动作,改善头部控制能力。
(2)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关节的屈曲、伸展、旋转等训练,纠正异常动作模式。
3. 认知训练(1)记忆力训练:通过图片、文字等记忆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记忆力。
(2)注意力训练:通过游戏、任务等注意力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注意力。
(3)思维能力训练:通过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思维能力。
4. 社交能力训练(1)沟通能力训练: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沟通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沟通能力。
(2)情感表达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
5. 心理素质训练(1)自信心训练: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提高脑瘫儿童的自信心。
(2)挫折承受能力训练: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场景,提高脑瘫儿童的挫折承受能力。
四、训练时间及频率根据脑瘫儿童的年龄、病情、康复效果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一般建议每周训练5-7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60分钟。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摘要:一、脑瘫的定义和原因二、脑瘫儿童康复的重要性三、康复案例介绍1.案例一2.案例二3.案例三四、康复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2.作业疗法3.心理行为干预五、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六、结论正文: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障碍,通常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脑损伤引起。
脑瘫儿童在生活、学习和社交方面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及时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脑瘫儿童的康复案例:案例一:小明,男,2 岁。
他的父母在发现他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后,带他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脑瘫。
他们开始接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运动和语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二:小芳,女,5 岁。
她在幼儿园被发现运动能力不足,被建议接受康复治疗。
小芳接受了物理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并且在家人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运动能力,并且在学习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案例三:小强,男,10 岁。
他在学校表现出色,但是运动能力较差。
他的家人带他去医院检查,发现他是脑瘫患者。
小强开始接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运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学校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和心理行为干预等。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和按摩来改善脑瘫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作业疗法可以帮助脑瘫儿童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行为干预可以帮助脑瘫儿童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脑瘫儿童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家庭成员应该给予脑瘫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社会也应该给予脑瘫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康复机会和资源。
总的来说,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小儿脑瘫的诊疗规范小儿脑瘫基本作业疗法是现在很多家长非常重视的一种疗育方法,由于现在脑瘫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并且孩子的成长及家庭幸福有极大影响。
因此人们对小儿脑瘫基本作业疗法也更加关注,脑瘫作业训练,针对每个不同表现的患儿,制定个体方案,一对一进行训练,使脑瘫患儿随著成长,理解自己的障碍和能力,养成自己对自身问题处理的能力,使之能回归到主流社会,与正常儿童一起成长。
一、流程1、作业疗法的基本元素是病人、作业治疗师、作业内容和环境。
作业内容是指治疗师根据病人的功能状况及个人兴趣等选择相关的作业训练内容。
环境则是实施作业活动的场所。
2、作业疗法的流程从采取分析病人资料起(或接受康复医师的处方)一初期作业、活动的评定一制定治疗目标(康复评定会)一制定作业训练计划一实施治疗计划(作业训练)一中期评定会一作业修改(调整)治疗计划一实施治疗计划一后期评定会(决定今后的治疗方针)。
二、小儿脑瘫作业治疗的评定内容(一)、收集资料发育史、个人史、家族史、既往史、现病史、用药情况等(病历).在病房中的日常生活活动、交往及家人情况等(病房);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掌握的小儿脑瘫患儿资料;家庭及周边环境、房屋构造、幼儿园及学校情况;主要看护人、母亲的养育态度;康复训练经历、作业疗法治疗目的等;小儿脑瘫患儿家长对康复治疗的要求、希望;小儿脑瘫患儿家庭经济状况。
(二)、一般发育身高、体重及头围等一般发育指标。
(三)、运动功能上肢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徒手肌力、握力、捏力)、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协调性、灵巧性、眼球运动、眼手协调)、肌张力、姿势控制及反射等。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食、更衣、洗漱、如厕、洗浴、移动、其他。
(五)、感知觉、认知及行为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行为评定、学习障碍评定及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主要对理解力、注意力、判断力、问题解决能力、概念形成、时间管理、情绪、自制力、自我概念等进行评定。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记录一、康复训练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特点是肌肉协调能力的障碍和运动功能的受限。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记录一位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效果。
二、患儿情况介绍患儿小明,男性,6岁,被诊断为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
他的家庭非常重视他的康复训练,每周定期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三、康复训练方案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础,通过各种运动和手法,改善患儿的肌张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
我们为小明设计了一系列的物理治疗方案,包括拉伸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
通过定期的物理治疗,小明的肌张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肢体运动也变得更加协调。
2.语言训练脑瘫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语言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通过音标练习、发音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训练,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流利和准确。
3.认知训练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将认知训练纳入康复训练方案中。
通过益智游戏、记忆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训练,小明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了改善。
四、康复训练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小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的肌张力明显减轻,肢体运动更加灵活和协调。
在生活中,他能够更好地独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动,如穿衣、洗脸等。
同时,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自信和积极。
五、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家庭和医疗机构应该共同合作,为脑瘫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训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