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重点内容内容事件及时间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40
初三世界历史时间轴汇总
初三世界历史时间轴是一个相当广泛的话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初三世界历史时间轴的重要事件: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文明的兴起,包括法老王国的建立和金字塔的建造。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
公元前753年,罗马城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帝国的起源。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儒家思想开始传播。
公元前490年,波斯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帝国分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公元前44年,凯撒被暗杀,罗马共和国逐渐走向结束。
公元70年,第二次圣殿被罗马帝国摧毁。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中世纪开始。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播伊斯兰教,开启伊斯兰教的时代。
公元800年,查理曼被加冕为罗马皇帝,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
公元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
公元1215年,《大宪章》签署,限制英王的权力。
公元1347年,黑死病席卷欧洲。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以上是初三世界历史时间轴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影响深远,塑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历史背诵资料初三历史背诵资料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内容。
以吓是一些可能的重点知识点:中国历史:1.夏商、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和灭亡时间。
2.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万里长城的修建等。
3.汉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武帝的改革等。
4.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等重要人物和赤壁之战等重要事件。
5.唐朝的开元盛世、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
6.宋朝的科技发展、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等。
7.元朝的统- -.行省制度、大运河的开凿等。
8.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的编篆、戚继光抗倭等。
9.清朝的康乾盛世、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
世界历史:1.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中世纪历史:欧洲的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十字军东征等。
3.文艺复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和贡献。
4.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及其影响。
5.殖民扩张: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地扩张和奴隶贸易等。
6.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和影响。
7.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8.冷战时期:美苏对峙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等。
9.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全球金融危机等。
以上仅是一些可能的重点知识点,具体背诵内容还需根据教材和考试要求来确定。
建议在背诵之前先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暴和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记忆和应用。
初三历史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确保初三学生在历史学科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将列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知,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 夏朝的建立与覆灭- 商朝的兴衰- 西周的分封制与礼乐文明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诸侯国的兼并与争霸- 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兴起3. 秦、汉-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兴衰-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5. 隋、唐、五代十国-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战乱6. 宋、元、明、清- 宋朝的兴衰-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 明朝的兴衰- 清朝的兴起与衰落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动荡-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1.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 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与扩张2. 中世纪欧洲与文艺复兴-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3. 近现代欧洲与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拿破仑帝国与欧洲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4. 美洲与非洲- 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非洲的奴隶贸易与殖民化5. 近现代国际关系- 冷战与美苏争霸- 全球化与当代国际关系四、历史分析方法与技能1. 年代推算- 掌握公元纪年法、农历纪年法等- 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与年代关系2. 地点与地域格局- 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 了解各地域的历史发展脉络3.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解读- 学会查阅历史文献、地图、图片等资料- 提高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4. 历史思维与论述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学会撰写历史论文和论述题掌握以上知识点和技能,将有助于初三学生在历史学科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人教版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十一篇】【导语】本文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新人教版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十一篇】,仅供大家查阅。
★第10课资本主义时期的曙光一、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大到欧洲其他地方。
2.第一产生的地点:意大利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绩:(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期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期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成绩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华,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首创1.目的:去东方寻觅财富。
2.最早首创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3.哥伦布发觉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误认为是亚洲的印度。
4.意义: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华起来,增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害。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独裁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3.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4.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筹集军费,议员要求限制王权。
(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6.终止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7.意义:(1)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了封建君主独裁,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初三历史三单元总结知识点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一扇窗口。
初三历史三单元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本文将从时间顺序出发,逐步回顾这些知识点。
一、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1840-1842):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领导人洪秀全提出了平均地权、男女平等的思想。
3.戊戌变法(1898):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变法运动,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
4.辛亥革命(191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5.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这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新文化。
二、两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这是一场由欧洲国家引发的全球战争,导致了上百万人的伤亡和巨大的经济破坏。
2.五四运动(1919):五四运动是中国爱国主义运动的标志,对中国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3.二战前的中国(1937-1945):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方。
4.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5.抗日战争(1937-1945):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保卫家园做出了巨大牺牲。
三、冷战1.冷战(1945-1991):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对抗。
2.建国初期的中国(1949-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面临内外挑战,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
3.朝鲜战争(1950-1953):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一场代表性战争,也是中国对抗美国干涉的重要战役。
4.中美关系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国实现了外交关系的正常化。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表时代背景和变革1. 两次世界大战:一战爆发于1914年,二战爆发于1939年,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动荡和变革。
2. 冷战时期:1945年至1991年,美国和苏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进行对抗,全球形势紧张。
世界历史1. 文艺复兴: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人文主义为基础,重返古典文化,标志着欧洲的文化和艺术复兴。
2. 宗教改革:16世纪,马丁·路德提出了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导致基督教的分裂和新教派系的兴起。
3. 启蒙运动:18世纪,欧洲思想家推崇理性和科学知识,对封建专制进行批判,推动了社会改革和民主思想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是商汤建立的朝代,周是周武王建立的朝代,分别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
2. 秦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万里长城。
3.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统治,形成了以汉族为基础的民族国家,刘邦和刘备是汉朝的重要皇帝。
中国近代史1. 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2.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倡导民主和科学,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3. 五四运动: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了全国范围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总结通过对九年级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这些事件和变革对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以便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历史知识也是培养我们综合素质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基础,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面对挑战,并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初三历史:重要的学习要点本文档旨在概述初三历史课程的重要学习要点,以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历史知识,为考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古代史1.1 夏、商、西周-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 商朝的兴衰与文明成就-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度1.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生产力的发展-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1.3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秦始皇的统一六国-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朝的崩溃与陈胜吴广起义1.4 汉朝的兴衰- 汉朝的建立与西汉盛世- 汉武帝的对外扩张与内政改革- 王莽的新朝与东汉的兴起- 三国鼎立与三国归晋1.6 南北朝与隋唐- 南北朝的分裂与更替-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 唐朝的鼎盛与衰落二、中国近现代史2.1 鸦片战争与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2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2.3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人民的抗战- 解放战争的进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3.1 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 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与佛教的兴起3.2 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3.3 中世纪欧洲- 基督教会的统治- 欧洲的封建制度3.4 近代欧洲与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地理大发现与大航海时代3.5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散与两次世界大战3.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冷战的兴起与两极格局-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四、历史素养的培养4.1 历史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与历史解释- 历史比较方法的应用4.2 历史资料的运用- 古籍、考古资料的解读- 历史地图与时间线的掌握4.3 历史事件的评价与启示- 历史事件的多元视角分析- 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吸取通过以上学习要点的掌握,初三学生将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主要内容,并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必考历史知识有哪些_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三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学好历史有利于迎接后面的中考。
但是想要全面掌握好历史这门课程,并不容易,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必考历史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三必考历史知识点一、秦汉时期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
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与复习方法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
可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考点一:美国南北战争1、时间:1861年---1865年2、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尖锐。
3、焦点:奴隶制的存废4、导火线:1861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
5、经过:①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
②初期:北方失利:原因: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
③转折:通过《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
(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积极性。
)④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①时间:1862年②目的: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黑人参加到北方的队伍中来,瓦解和战胜南方奴隶主的反叛。
③主要内容: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④作用:(1)调动了人民群众(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和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2)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美国工商业的发展。
(3)提高了林肯的威信。
6、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7、意义:(1)它维护了统一;(2)废除了奴隶制度;(3)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8、局限性:内战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考点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1、原因:(1)经济: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2)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3)军事: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3、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初三每一课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大约从公元前约2100年至公元前771年。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都邑、国家和文明,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社会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已经十分发达,同时也出现了城邑和国家。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记载的国家,而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
在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和铜器工艺已经十分成熟,青铜礼器也开始出现,并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的诸侯国和群雄割据的情况,诸候争霸导致了数百年的战乱和动荡。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
比如春秋时期的“春秋战国”史籍,战国七雄的争霸,孔子和墨子的儒家和墨家的思想传承,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派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大变革,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军事技术和战争艺术得到了全面发展的时期。
兵器的改进和农具的发明使得农民革命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同时由箭矢引发的弓弩与坚甲利兵、攻城略地的战争方式也在此时兴起。
三、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新时期。
秦朝以秦国为龙首,将中国分裂了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统一起来。
秦始皇展开了对中国的全面统一,颁布了律令制度,修筑了长城,统一了文字、尺度和币制,开创了帝国时代的局面。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成熟时期。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汉朝取得了对匈奴的胜利,开辟了丝绸之路,使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汉文化的昌盛期,诸如科举制度、教育制度、文学艺术、建筑雕刻、医药科学等科技和文化成就,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初三历史重点内容事件及时间(一)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南方古猿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人类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发现地:非洲的坦桑尼亚三大主要人种世界三大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金字塔地点:古代埃及功能: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现在的伊拉克就位于这)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的;地位: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内容: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种姓制度不但在当时激化影响: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罗马征服地中海罗马帝国2世纪时达到最大,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阿拉伯数字由印度人发明,后来被阿拉伯人进行改造,传播到欧洲,人称“阿拉伯数字”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纪》的关系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口述、别人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主要记录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
●(五)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P69页《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时间、制定机构:1689年由议会颁布;目的:限制王权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争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权利法案》颁布的作用: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A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旧政治制度----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新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制度B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C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是因为改变了社会性质---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第12课美国的诞生P72页《独立宣言》时间及制定机构: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的内容: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它是美国诞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人权宣言。
独立战争的影响A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B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C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评价华盛顿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华盛顿对美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帝国《人权宣言》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标志革命的开始。
大资产阶级掌权,他们颁布了《人权宣言》。
内容:人生是自由,权利是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作用: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具有进步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评价拿破仑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开始统治法国;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扩大法国疆域。
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他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人民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反抗。
●(三)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三角贸易最早从事贩奴活动的国家是--葡萄牙。
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路线:出程---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中程--在非洲虏获黑人后运往美洲,归程--从美洲运金银和工业原料到欧洲影响:使非洲丧失了近亿劳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奴隶贩子大发横财,积累了巨额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维亚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国家。
章西女王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她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初的民族女英雄。
(六)无产阶级的斗争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7课)《共产党宣言》P107页发表时间及起草者: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内容: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共产党宣言》的一句名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国际歌》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七)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8、19课)美国南北战争林肯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南北战争导火线:1861年3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转折:1862年9月,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发表的意义:鼓舞了广大黑人为自身解放而踊跃报名参军,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从而扭转了战局。
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南北战争的性质及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经过这次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评价林肯维护了美国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俄国1861年改革改革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简称1861年改革内容: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B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C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性质和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但这次改革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时间、领导者: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68年开始)明治天皇实行改革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作用: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是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894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回答人的补充2009-11-28 21:23(八)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1课)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奥匈、意(●德是--核心国)三国协约----英、法、俄、(●英是---核心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导火线时间:1914年6月28日(1914----1918一战起止时间)刺杀对象: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及夫人遇刺作用: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时间:1916年爆发该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死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九)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1840年前后完成。
蒸汽时代特点: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出现—产生的影响最深远(瓦特贡献最大)●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
(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气时代”特点与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途径。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石油和电力电灯、有轨电车、内燃机、汽车、飞机、无线电报、有线电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