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省工业发展的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辽宁城市化历程及发展思路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作为全国经济的装备部,无论在工业化时期,还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始终都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任务。
建国近50多年来,辽宁城市化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辽宁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城市化过程也明显趋缓,城市问题日趋增多,成为制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辽宁城市化历程辽宁城镇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早期城市主要为军事职能,先秦两汉时期辽宁西部和中部地区产生了一些城镇,这些古城皆处在战略地位重要的自然、交通条件优越地区。
辽宁城市布局始于两晋,到明清时期形成雏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辽宁从1931年“9·18”事变后,便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因此,辽宁城市化产生之初就具有殖民地城市特征。
殖民地时期工业化引发了城市化。
日本统治者为长期霸占和掠夺资源的需要,从1932-1935年间,制定一系列城建规划,建成了大批工业、交通、港口城镇,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带建设了一批城市。
这一时期辽宁的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从城市分区与公用设施差别方面看,如实地反映了帝国主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
建国之初,辽宁的城市化水平就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8.1%,而全国为10.6%,高出全国7.5个百分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辽宁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人口膨胀,大、中、小城市结构不合理,小城镇发展缓慢。
计划配置生产要素,人口流动性差,城乡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基础设施无偿使用,低效运转,市场不健全,有城无市。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城市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分割状况明显改进,城市建设成就令人瞩目,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截至2002年,辽宁共有设市城市31个(地级市14个、县级市17个)、19个县、8个自治县、56个市辖区、613个镇、302个乡、78个民族乡和558个街道。
辽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十四五”实现全面全方位振兴作者:陈希琳来源:《经济》2020年第11期未来五年,是遼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五年。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东北地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地位,深刻指出制约发展的“四个短板”,明确提出需要推进的“六项重点工作”,为辽宁的发展擘画了蓝图。
两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伟目标,不断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势能。
如今,刚刚从谷底走出的辽宁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向好势头明显,新发展气息扑面而来。
放眼辽宁,新动能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强,一批瞪羚羊、独角兽企业明显跑出了“加速度”。
今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先后有4户公司实现上市或完成IPO审核程序。
锦州“神工股份”成功登陆科创板,发行价21.67元,募集资金8.7亿元;沈阳“成大生物”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成为证监会《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出台以来全国“A 拆A”过会第一股;大连“豪森设备”科创板IPO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注册,近期将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大连“东软教育”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格6.22港元,募集资金10.37亿港元。
目前全省IPO在审企业12户,辅导备案企业共23户,在审企业和辅导备案企业数量均处历史最好水平,为未来2年-3年上市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工业是辽宁的脊梁。
辽宁工业积极转变传统思维和发展思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大力迈进。
而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落户沈阳,也将给辽宁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辽宁经济在锻造新优势上不断打开思维,转变思路。
在辽宁鞍山,“网红经济”和“平台经济”成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
在海城市西柳镇这个东北地区最大服装批发集散地,“网红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喜人态势,“档口+直播”的新型销售模式随处可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辽宁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作者:宫秀芬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02期[摘要]优化产业布局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从经济资源出发考虑产业布局,忽视从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产业布局,结果必然造成地区发展失衡。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辽宁应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间的对接与整合,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提高区域整体产业水平。
[关键词]辽宁;产业布局;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2-0031-02一、辽宁产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从历史上看,辽宁产业布局一开始就以铁路为主轴线,干线铁路几乎连结了所有的大中城市和工矿点,这些大中城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发展从铁路这一轴线向两侧递减。
辽宁的煤、铁、油等资源比较丰富,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逐渐形成了工业聚集地,如以鞍山、本溪、抚顺为中心的中部钢铁煤炭工业区等。
辽宁现代工业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五”、“二五”时期靠国家大量资金、技术投入建立了大中企业,而这些企业大多集中于城市。
改革开放后,辽宁经济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产业布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业布局在空间上不平衡辽宁产业布局总体上是分散的,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西部和北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小。
从轴带形态来看,主要沿沈大高速公路线、京沈铁路线集中分布,其他的增长带不十分明显,在沈大经济带,其产业布局已形成一定集聚。
从城市之间的产业布局来看,各城市间差别较大,产业布局过于集中于少数大城市,以沈阳、大连为最强、最集中,其次为鞍山,而其他城市产业密集度较低。
从城乡之间的产业布局角度来看,“一五”、“二五”时期靠国家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建立起来的大中企业多集中于城市,从而使城市脱离周围区域的实际经济水平,形成超前发展。
虽然改革开放后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但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
最新振兴辽宁心得体会范文振兴辽宁调查问卷心得体会辽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辽宁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滞后,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为此,政府大力倡导振兴辽宁战略,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为了了解现在的辽宁及其未来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振兴辽宁的调查问卷,并在此呈现我的体会。
第二段:现状分析。
我发现目前辽宁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大量的重工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也严重依赖国家的政策扶持。
其次是人才流失问题,由于辽宁本身的产业发展不够多元化,加之各种问题,大批优秀人才选择离开。
最后是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一些资源无法得到全面科学的应用和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
第三段:未来发展思路。
我们认为未来的辽宁应该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是产业升级,要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可以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文化创意和旅游为主要的三大新兴产业。
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到中小企业去,让中小企业成为产业升级中的生力军。
其次是环境保护,要进行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第四段:如何推进振兴。
在实现新旧动能接续的转型升级之前,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攻克。
政府需要下大力气去推动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政策、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企业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社会需要促进创业创新环境,让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得到扶持,让更多的创业者加入到振兴辽宁的大军中。
第五段:个人的反思。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我对辽宁的发展现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其振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也认为要真正实现辽宁的振兴,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更需要广大辽宁人民的努力和奋斗。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为实现振兴辽宁的目标而努力,为辽宁发展贡献力量。
东北振兴心得体会辽宁段落一:东北振兴的现状和挑战(200字)。
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表态发言材料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表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发言人,很荣幸能在此向大家介绍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的相关内容。
在我看来,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通过这次行动,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辽宁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升级。
一、行动的背景和意义1.1 背景辽宁省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辽宁的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发展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
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应运而生。
1.2 意义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的实施对于辽宁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将推动辽宁经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行动将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辽宁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行动还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行动的主要目标与措施2.1 主要目标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辽宁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行动计划在三年内,提高辽宁GDP增速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辽宁的国际影响力。
2.2 主要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辽宁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加强对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打造人才高地,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对于辽宁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次行动将为辽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机遇。
通过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辽宁将迈向更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行动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福利改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总报告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王洛林魏后凯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大规模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就业困难、大量农产品积压、地方财政包袱大、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等,这些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本报告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战略思路;(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演变为了全面揭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演变趋势,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在全国的地位东北地区土地面积79万多km2,约占全国的8.2%。
2004年,东北地区总人口107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RP)15133.9亿元,占全国各地区生产总值的9.3%;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6789.5亿元,占全国各地区工业增加值总额的9.6%。
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新兴工业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其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都在不断下降。
从1980年到2004年,东北地区GRP占全国GRP总额的比重由13.7%下降到9.3%,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由17.8%下降到9.6%。
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在2000年东北地区这两个比重略有提高,但近年来又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尤其是工业在全国的地位已明显下降。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东北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要比GRP所占比重高4.2个百分点,而2004年仅高0.3个百分点。
辽政办发〔2016〕76号附件8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产业发展现状。
1.主要经济指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化工业实现平稳增长。
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15年,全省石化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石化行业第五位,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税金列全省工业第一位,占比%。
加工能力90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14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1340万吨/年,轮胎3000万条/年。
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产平稳,原油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十二五”中前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开采业经济效益水平较高;2014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快速大幅下跌,开采业出现大幅亏损。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定,每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在6300~6600万吨之间,成品油年产量保持在3500~3850万吨之间。
受前期高油价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我省石油加工业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亿元,在2013年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之后,亏损额大幅下降。
化学工业:“十二五”时期,有机化工原料得到较快发展,乙烯、PTA等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能已跃居全国前列;精细化工产品门类齐全,精细化率逐年提升,但化工新材料及高端专用化学品发展相对缓慢。
企业1836家,资产总额亿元。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家,石油加工业238家,化学工业1597家。
中央企业:中石油8家企业(7家炼厂和1家油田)、兵器北方华锦集团、沈阳化工集团、中海沥青等11家央企,在我省石化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
民营企业:“十二五”时期,行业新增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分别是恒力石化、逸盛大化、福佳·大化、盘锦北燃。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介绍>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为支撑的重点区域。
区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44%和51%,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63%和54%。
该区域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
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中部城市群各市和有关科研单位,经过一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日前,省政府批准了这一规划,这标志着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进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生态文明,增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区域综合承载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与对策辽宁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东北地区,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工业基地。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愈发突显。
本文旨在探讨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并提出对策,希望为辽宁省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问题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问题辽宁省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但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以重工业和原材料加工业为主,轻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相对薄弱。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既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的影响,又限制了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环境污染问题辽宁省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大气和水污染问题依然比较严重,这不仅对辽宁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也阻碍了辽宁省的经济发展。
3、高校人才外流问题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这也导致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外流比较严重。
这种高校毕业生外流现象,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同时也限制了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4、经济增长缓慢问题近年来,辽宁省经济增长缓慢,已经连续多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这种经济增长缓慢的问题,既影响了辽宁省的经济实力,也影响了辽宁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
二、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辽宁省应该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服务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开发,以提升辽宁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环境保护辽宁省应该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工业环保治理,推广绿色、节能、环保型产业和技术,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扶持人才创新创业辽宁省应该构建更加明晰、公平、高效的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机制,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和留下。
同时,辽宁省也应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扶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吸引他们留在辽宁省并为辽宁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促进经济增长辽宁省应该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结构,促进辽宁省经济增长。
第1篇一、综合分析题题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线上购物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售后服务不到位等。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1. 分析问题:线上购物作为新兴的购物方式,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线上购物可以节省购物时间,提高购物效率;其次,线上购物品种丰富,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所需商品。
然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2. 提出观点:我认为,线上购物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3. 论证观点:(1)线上购物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降低了购物成本,提高了生活品质。
(2)然而,线上购物存在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3)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加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
4. 提出建议:(1)消费者在购物时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平台和有良好信誉的商家。
(2)政府应加强对线上购物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规范市场秩序。
(3)企业要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组织协调与应急处理题题目:单位要组织一次大型活动,领导让你负责策划。
在策划过程中,你发现部分同事对活动方案有异议,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解析:1. 分析问题:在组织大型活动过程中,出现同事对方案有异议的情况是常见的。
处理这个问题需要兼顾各方利益,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提出观点:我认为,处理这个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尊重同事意见、合理调整方案、确保活动效果。
3. 论证观点:(1)尊重同事意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活动质量。
(2)合理调整方案,根据同事意见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3)确保活动效果,将活动策划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活动成功率。
4. 提出建议:(1)召开会议,与同事共同探讨活动方案,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根据同事意见,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方案合理可行。
辽宁城镇化发展思路选择摘要:城镇化发展将成为辽宁“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紧张冲突、城市建设方式不集约等是目前辽宁城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政府要在增强城市集聚功能、建立均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稳定融资机制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走城乡统筹的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集聚功能;城乡统筹;辽宁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72-02辽宁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36.6%提高到2010年的62.2%,年均提高1.67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辽宁城镇化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城镇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紧张冲突、城市间不合理竞争带来重复建设等等。
城镇化的本质不是城镇化水平高低,而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认清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城镇化发展思路,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辽宁城镇化发展特点1.城乡关系有所改善,但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十一五”期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提出,长期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有所改变,过去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的城镇化潜能得到释放。
但由于受二元经济结构、城乡长期分割政策的影响,国家以及地方财政在提供公共产品的支出方面存在着城乡间严重不均的现象,农村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2010年,城乡人均收入的绝对差额已经达到了10 804元,城乡收入比达到了2.5∶1,财政对农业支出的比例由1980年的14.4%,下降到2008年的6.9%。
这种公共物品提供的不足,不仅造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而且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等社会事业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差距。
2.城市空间快速拓展,老城区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吸纳力,新城区承接主要新增人口城市的拓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提高中心城市的密度,实现中心城市极化,二是建设新城拓展城市原有规模。
关于辽宁省工业发展的思路
摘要:本文从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未来辽宁工业的主要发展思路,主要体现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材料基地、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和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做大做精轻型工业等方面。
关键词:工业;装备制造;信息产业;轻工业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辽宁工业奋起直追,牢牢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配套试验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坚持不走外延式扩张的老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依靠自主创新获得新的增长驱动力,稳步行进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
一、发展现状
(一)工业门类
辽宁经过长期努力工业已经依靠劳动力成本较低、产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良好,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装备制造业始终是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总量不断壮大,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总体运行逐渐趋稳,下滑势头初步扭转。
生产数据虽全年低位震荡,但主要效益指标年底有所反弹,增速有所回升,标志行业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入中速发展时期。
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803户,总资产达11602.3亿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27.6万人。
石化企业受原油价格倒挂、化工行业下游需求疲软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工业增加值、效益指标全年运行呈波浪形走势,波动与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趋于一致。
冶金企业受国内产能过剩、需求增长乏力和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材料价格下跌滞后等因素制约,重点产品产量、效益受到影响,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呈现出“低产量、低价格、低效益”的运行特点,但钢材出口逆势而上,增长明显。
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五项工程”的推动下,取得了可喜成果。
企业规模与实力明显提升,加工园区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吸纳就业和惠农作用成效显著,在我省四大支柱产业中,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
全年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受宏观经济发展减速影响增幅虽有所放缓,但产销两旺趋势依然存在,形势比较乐观。
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两大子行业一稳一快。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平稳增长,效益低位运行,软件服务业快速增长,增幅同比有所回落。
建材企业受投资拉动放缓及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冲击较大,生产、效益增速全面回落,但市场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全年实现平稳增长。
纺织行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增速放缓,企业运营难度加大,但随着内需增长不断企稳,行业产销回暖势头逐步显现。
医药企业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建设,整体呈现产销平稳较快增长、效益大幅提高的运行态势。
(二)资源利用
资源能源生产和消耗。
水、原煤、原油、矿产、电力是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工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三)工业结构
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情况如下:一是制造业比重快速提高。
二是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三是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辽宁已整体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轻重工业结构得到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目前情况看,部分重化工业行业增长降速,开始出现产能过剩和产品滞销。
辽宁省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电子设备制造等的贡献率提高较快。
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市场导向下工业行业投入与产出结构变化的结果,更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反映。
二、未来辽宁工业的主要发展思路
(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辽宁制造迈向辽宁创造
重点发展基础装备产业、成套设备制造业与交通运输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以高端化、集群化为目标,推进产业集聚,完善成套配套体系;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保持和提升辽宁省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研发和制造优势.
(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材料基地,推进原材料工业向高端发展
坚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的原则,推进原材料工业向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着力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加工深度,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益增长转变。
(三)做大做精轻型工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以品牌化和集群化为发展导向,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轻工、农产品加工、纺织、医药等行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业竞争力。
(四)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和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以优化产业布局为导向,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为重点,大力推进集成电路、数字视听、现代通信、新型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光伏、应用电子、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以及工业软件、软件服务外包等发展,形成3-4个支撑产业发展的新支柱。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发展中的倍增和催化作用,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中心,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重点,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为保障,着力提高应用水平,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大力发展综合信息设施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提高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秀云、郭永.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01).
[2] 杨永华.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竞争力安全的影响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