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并发症预防
- 格式:pdf
- 大小:255.32 KB
- 文档页数:2
2023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研究背景营养支持在临床上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患者肠道存在功能或部分功能的清况下应首选肠内营养。
相关研究表明,早期有效的胃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结构与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但是肠内营养支持也是一种侵袭由桑作,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机城性并发症如堵管、非计划性拔管、管路移位、员黏膜损伤等发生率为25%~ 35%,是导致患者拔管、造成患者痛苦和医疗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纳入文献一般资料证据总结内容发生原因1鼻、咽及食管损伤:喂养管粗而质硬;长期留置;管道压迫太紧。
(A级推荐)2喂养管堵塞:营养液黏稠冲洗不够;喂养管管径较小;输注速度缓慢;管道扭曲打折;经常经喂养管给予不适当的药物。
(B级推荐)3非计划由发管:患者躁动;患者镇静水平较低;患者意识水平较高以及使用身体约束。
(B级推荐)预防管理1为护士提供有关肠内营养机械性并发症风险认知的培训和实践教育,并定期评估临床操作技能。
(B级推荐)2每日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尽量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或更换鼻腔插管。
(A 级推荐)3硅胶胃管至少每3周更换1次。
(B级推荐)4聚氨酷胃管每月更换1次。
(B级推荐)妥善固定1常规监测管道固定情况,防止管路滑脱。
(A级推荐)2常规对管道进行检查,确保管道处千正常状态。
(A级推荐)3可采用分叉交织固定法固定鼻肠管,体外管道可再用1根胶布加固千患者耳垂部,避免鼻肠管牵拉、扭曲、折叠、受压。
(A级推荐)4建议采用具有延展性的黏阳狡带结合高举平台法固定员饲管,胶带固定鼻孔处悬空或使用水胶体保护,减轻对黏膜的压迫。
(B级推荐)5对胶带过敏的患者建议采用棉质系带双套结固定胃管。
(B级推荐)6每班交接胃管置入长度,每日更换胶布,清洁鼻腔后重新固定。
(B级推荐)定时冲洗1应制订冲洗方案(制订例行冲洗的时间表和数量k(B级推荐)2在给药前后、连续喂食期间、间歇喂食前后以及胃残留量测量前后使用20-30ml温水冲管。
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摘要】摘要: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探讨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注意事项。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和监测效果的方法。
处理常见问题需及时处理,同时营养成分配比也需仔细把握。
结论部分总结了肠内营养支持的益处,强调了其在胃癌术后的重要性。
最后给出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护理、早期实施、注意事项、具体操作、监测方法、常见问题、营养成分、益处、重要性、护理建议1. 引言1.1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患者常常出现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影响了身体的营养摄入和吸收。
在这种情况下,肠内营养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肠内营养支持是通过消化道给予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胃癌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消化道吸收功能减退、排泄功能紊乱等问题,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通过调整营养摄入方式,避免对胃黏膜和胃肠道系统的刺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支持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饥饿感和厌食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并合理规划和实施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胃癌手术后,患者的胃功能通常会受到影响,导致食欲不振、消化能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影响到身体的营养摄取和吸收。
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肠内营养支持能够通过直接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肠道,绕过胃部,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满足患者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进展作者:周荣花邢华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2011年01月到2012年12月胃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例,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结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发生轻度腹痛腹泻3例,无一例发生肺部并发症。
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并发症得到了解决,无腹膜炎发生。
结论:采用正确的护理配合才能更好的保证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86-02胃癌患者术前常由于食欲减退,摄入不足,消耗增加和恶心呕吐而导致营养状况欠佳;术后因胃肠减压,禁食,易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营养缺乏。
因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维持肠道屏障结构功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伤口和肠吻合口的愈合等都有益处[1]。
近年来,由于肠内营养的广泛应用也使其护理得到了近一步的发展,本文将对我科近年来关于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行综合阐述,为其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11,01--2012,12月对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共42例,男性33例,女性9例,其中胃癌根治术27例,胃大部切除术15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将胃管和鼻肠管经由一侧鼻腔擦人胃内,术中由手术者调整胃管和鼻肠管的位置,将胃管远端调至吻合口以下,将鼻肠管调整至胃(食管)与空肠吻合口下约30cm的远端小肠内。
1.3 结果: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2-4天肛门排气或排便,其中由3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经加温和减慢输注速度后症状好转。
2 护理2.1 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术后放置胃管和鼻肠管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肠内营养的优点,意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配合要点,从生理心理上给予支持。
腹腔镜下胃窦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01-01肠内营养是胃肠道术后最常用、最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
“如果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的使用就应使用肠道”是营养支持的中心法则。
早期肠内营养是维持肠道屏障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提供人体全部的营养需要和补充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还能有效地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1]。
这对胃窦癌根治术患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我科2011-2012年对45例胃癌行腹腔镜下胃窦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采用鼻肠管术后早期输入能全力等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1临床材料1.1一般资料: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32-74岁,平均63.5岁。
所有病例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胃窦癌,经术前准备行腹腔镜下胃窦癌根治术,术后经鼻肠管提供营养。
1.2方法:鼻肠管选用nutricia产品flocare鼻肠管,长约120cm,直径2mm。
肠内营养制剂选用nutricia产品能全力,每瓶500ml,可提供4.1840kj的热能,且不含乳糖。
术晨将胃管插至胃内,在消化道重建结束后,将带有导丝的鼻肠管置于远端的吻合口之下20cm,至屈氏韧带附近,然后拔除金属导丝并牢靠固定。
术后胃管接负压吸引器,术后24h后鼻肠管开始行肠内营养。
术后1天滴葡萄糖氯化钠500ml,在输液泵的控制下匀速滴注24h,术后第二天经输液泵匀速滴入能全力500ml,初始速度25-30ml/h,以后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总量,以每次增加25ml为宜,以至1500-2000ml/d,100-120ml/h匀速滴入,1周后,经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检查证实吻合口通畅,无扭曲,无造影剂外瘘后,改为口服无渣饮食,渐过渡至流质后拨除营养管。
肠内营养期间定期监测患者营养状况,电解质以及肝肾功能,动态监测机体的血糖水平。
胃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作者:邓明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15期胃癌手术患者日益增多.如何做好胃癌患者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现将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术后常见并发症1.1胃纳较差和吸收不良:由于胃的大部分被切除,胃的容量明显减少,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过短,未经过充分的初期消化即进入小肠,影响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胃容量的减少还导致病人稍一进食即感到饱胀,也进一步影响了胃纳和营养的吸收。
由于吸收不良还会引起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等。
1.2倾倒综合症:胃切除后,由于残胃容积变小又失去了幽门的调节作用,同时,迷走神经的切除影响了餐后的胃舒张功能,致使餐后大量高渗食物突然进入肠道,引起大量肠液渗出,导致一系列胃肠症状,如上腹胀满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心慌及出冷汗,甚至晕厥、血压下降。
由于食物较快地经过胃进入肠道,较多地需要胰岛素和消化液的消化,而身体未能及时调整,引起血容量的不足;同时也由于食物进入肠道使得肠道壁扩张,牵拉肠壁的自主神经而致。
因此,在术后医嘱在可进食后应逐步加大进食的量,进食后休息半小时左右。
1.3体重减轻:主要还是与术后胃纳差和吸收不良引起的营养不足有关。
1.4其他:胃癌术后残端复发癌肿,以及胃癌术后并发胆道感染都时有发生。
其他像术后发热、钙吸收障碍、反流性食管炎都是常见的胃癌术后并发症。
不过,只要及时对症治疗,一般问题不大。
2护理对策2.1术前护理2.1.1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老年胃癌患者入院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少数病例已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幽门或贲门梗阻症状,对严重营养不良及重度贫血者,术前应尽可能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电解质平衡紊乱,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增强手术耐受性及应激能力。
2.1.2伴发病的治疗和护理老年患者伴发病多,常见的有慢性心肺疾患,高血压、糖尿病等。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为缓解胃癌患者肠内营养干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创口愈合,为患者谋幸福,我科结合2009~2011年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对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进行了认真实践、总结和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48例中男28例,女20例。
年龄31岁~78岁。
期间,发生恶心5例,呕吐2例,腹痛、腹胀10例,腹泻2例,管道不畅1例,管道脱出1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均得到了有效解决。
结论是肠内营养干预可行,护理要及时跟进。
2.护理2.1心理护理病人因营养液输注周期长,很容易产生厌烦、对立情绪,所以护士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前、术后要向患者、家属说明留置肠内营养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并向患者介绍病区已经康复的病例,赢得病人的信任,取得其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顺利营养打好基础。
2.2鼻肠管留置肠内营养全部通过鼻胃肠营养管进行,术前将鼻胃肠营养管前端置入胃管侧孔后,同时置入胃内,术中将鼻胃肠营养管下端向下拉,置于吻合口以下20cm处。
胃癌患者术后经鼻胃肠营养管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2.3肠内营养液的输注2.3.1速度患者术后24h开始输注少量生理盐水;术后48h开始输注生理盐水和部分肠内营养制剂,72h后开始全量肠内营养输注。
通过重力输注或输液泵连续输注12~24h,输注速度由40~60ml/h开始,如无腹痛、腹泻等不适,逐渐增加至100~125ml/h。
2.3.2温度一般液体应加热至30℃~40℃后输注,肠内营养液温度一般调至38℃为宜。
特别是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可用加热器加热。
因营养液过冷可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过热易损伤肠粘膜。
2.3.3体位患者取半卧位或床头高度≥30°—35°进行肠内营养输注,输注后保持半卧位30min—60min,以防返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第二十四章肠内营养喂饲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一节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腹泻(一)发生原因1、鼻饲液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2、流质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
3、灌注的速度太快,营养液浓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刺激肠蠕动增强。
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食物被细菌污染,导致肠道感染。
5、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
(二)临床表现病人大便次数增多,部分排水样便,伴或不伴有腹痛,肠鸣音亢进。
(三)预防及处理1、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于4℃冰箱内保存,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2、鼻饲液温度以37~42℃最为适宜。
室温较低时,有条件者可使用加温器或把输注皮管压在热水袋下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3、注意浓度、容量与滴速。
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滴速一开始40~80ml/h,3~5日后增加到100~125ml/h,直到病人能耐受的营养需要量,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浓度(300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渗透克分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
4、认真询问饮食史,对饮用牛奶、豆浆等易致腹泻,原来胃肠功能差或从未饮过牛奶的患者要慎用含牛奶、豆浆的鼻饲液。
5、菌群失调患者,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给予抗真菌药物。
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6、腹泻频繁者,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轻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防止皮肤溃烂。
二、胃食管反流、误吸胃食管反流是胃内食物经贲门、食道、口腔流出的现象,为最危险的并发症,不仅影响营养供给,还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一)发生原因1、体弱、年老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反应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而造成反流。
2、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反流。
3、吞咽功能障碍使分泌物及食物误吸入气管和肺内,引起呛咳及吸入性肺炎。
手术后如何预防肠道并发症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而肠道并发症是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类较为常见且棘手的问题。
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饮食调整是预防肠道并发症的关键一环。
在手术后的初期,患者的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从少量的清流食开始逐渐过渡。
清流食通常包括米汤、果汁等无渣的液体。
随着肠道功能的慢慢恢复,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米粥、面条等。
在饮食的选择上,要注重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帮助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注意选择容易消化的种类,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还要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减轻肠道的负担。
其次,适当的运动对于预防肠道并发症也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后,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进行适量的活动。
比如在床上进行简单的翻身、伸展四肢等动作,这有助于促进肠道的蠕动。
当能够下床活动时,可以逐渐增加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如散步等。
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刺激肠道的正常蠕动,预防便秘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再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样不容忽视。
手术带来的身体创伤和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肠道的调节,进而影响肠道的功能。
因此,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情。
家属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另外,药物的合理使用也是预防肠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一些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并发症预防
发表时间:2014-05-22T16:05:44.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8期供稿作者:鞠威
[导读] 胃癌患者多因长期的肿瘤性体质消耗和手术的创伤等原因,多有营养不良和体质下降[1]
鞠威
(抚顺市中心医院辽宁抚顺 113000)
【摘要】目的:总结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行胃癌手术的患者行肠内营养,针对常见并发症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并探讨其护理方法。
结果:19例患者中3例有腹胀,经暂缓营养液的滴注后,症状逐渐缓解。
结论:经积极有针对性的预防后,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有了明显降低。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并发症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86-02 Gastric cancer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complications prevention
Juwei
Fushun Central Hospital of Liaoning Fushu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thod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gastric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February to 2013 March, our hospital ope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enteral nutrition,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for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Results: 19 patients in 3 cases with abdominal distension, the infusion of suspension of nutrient solution, the symptoms gradually ease.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targeted preventi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gastric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Key words】 gastric carcinoma enteral nutrition complication nursing prevention
胃癌患者多因长期的肿瘤性体质消耗和手术的创伤等原因,多有营养不良和体质下降[1],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对于保护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和加速机体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2]。
一般来说[3],小肠的运动消化功能在术后数个小时即可恢复,6-8小时即可行肠内营养,但肠内营养并发症较多,针对此情况,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
自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9例,并均行肠内营养。
19例患者中男14例,女5例,年龄49-72岁,平均58.47±7.24岁。
2.护理
2.1恶心、呕吐的预防 ?输液的体位取床头抬高30°到45°[4],这样利于营养液流入下段肠腔,防治逆流所引起的呕吐。
全部均采用一次性输液器,通过三腔胃肠管输入肠内营养液。
术后8h即开始用等渗温热盐水250ml持续输入,滴速40-60ml\h;如一切正常,未出现输液引起的身体不适,则术后24h后开始肠内营养乳剂瑞素200-300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约800ml,进行滴注,滴速为60-80ml\h;术后48后加肠内营养乳剂500ml加入1000ml生理盐水中滴注,滴速为80-120ml\h;术后72h,则行纯肠内营养乳剂,逐步增加到全量,1000-1500ml\d,滴速不超过120ml\d。
肠内营养液还可加入流质饮食,如鱼汤、米汤和菜汤等。
如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应酌情减慢速度或停止输注,噂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2.2腹泻、腹胀、腹痛的护理 ?腹泻的产生常由输注过程中营养液被污染、营养液中脂肪含量过多、营养液温度过低、输入液体过多等引起。
腹泻的患者应行大便常规检查,记录大便的性状和次数,查找腹泻的原因,对症处理。
为防止腹泻、腹胀、腹痛等的发生,我们输液前仔细控制液体的温度,因腹泻的产生与营养液的速度和温度关系密切,冬天时可以使用加温器,防止液体温度太低刺激小肠引起腹泻、腹痛,一般认为液体的温度控制在25℃到30℃较为合适[5]。
如病情允许,则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如有腹胀则应适当加用胃肠动力药物,延长胃管留置的时间。
输入的营养液要保证现用现配,要保证瓶体的清洁,操作前后要洗手消毒,输液器每天更换1次,配置好的营养液在4℃下保存不可超过24h,以免营养液的污染。
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有无以及腹胀、腹泻、腹痛等的变化,记录腹泻、腹胀、腹痛的持续时间和程度,记录好大便的性质、颜色和量以及排气、排便的时间。
2.3营养管道堵塞的预防 ?术后要稳妥固定营养管道和胃肠减压管,防止盘绕和滑脱移位。
营养液输入前要均匀摇晃,输注前后分别应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如连续输入,则间隔4h冲洗一次管道。
因营养液分子大,而管腔较小,如经营养管给药则容易发生管道的堵塞,如必须经管道给药,则应将药物碾碎,充分溶解,并在输注药物前后冲洗管道,以免药物和营养液在官腔内凝结阻塞管腔。
如发现管道内有沉淀物,可以应用5%碳酸氢钠冲洗,冲力由小渐大,循序渐进,避免管道破裂。
2.4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研究表明,误吸与体位不当有关,输入营养液时应使头部抬高30°到45°,输注后要使头部抬高至少30min,如发生误吸,则应立刻停止营养液的输注,将头偏向一侧,必要时用吸痰器将吸入物吸出。
术前应嘱患者排痰,教其正确的咳痰方法,促进痰液的有效排出。
3.结果 ?
19例患者中3例有腹胀,经暂缓营养液的滴注后,症状逐渐缓解。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常见的并发症常常令医务人员烦恼,本文详细探讨了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相信会对临床工作者帮助。
参考文献
[1]Creia Mi,Cakeffa W T,Dasilva A L,et a1.Risk factor of malnutri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enterological and hemia surgery An analysis of 374 patients[J].Nutr Hosp,2001,16(2):59.
[2]胡元龙,肖雷明,杨传永,等.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04,7(2):14.
[3]Slaviem K A,Read J A,Clarke SJ,et a1.Baseline nutritional,assessment in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palliative ehenotnercpy[J].Nutr cancer,2003,46(2):148.
[4]曹瑞金,谌永毅.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8:62.
[5]李娟.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