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8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一、引言应急预案是一个组织或单位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应对的手册或指南。
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组织或单位在危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确保人员安全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原则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在发生危急情况时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应急预案编制应基于科学依据,融入实际情况,确保预案的可行性。
2.现实性:应急预案编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结合组织或单位的实际能力和条件,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
3.综合性:应急预案编制应将各类危急情况纳入考虑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火灾、自然灾害、卫生事件等,确保预案的全面性。
4.灵活性:应急预案编制应在固定的基础上确保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以应对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突发事件。
三、编制应急预案的步骤1.风险评估:组织或单位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种事件的概率和影响,为预案编制提供依据。
2.组织机构:确定应急预案编制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明确各方职责和权限。
3.目标和指标: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组织或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和指标,如人员撤离时间、财产保护措施等。
4.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响应的程序,包括接报、评估、决策、行动等环节,确保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
5.资源调配和协调:确定资源调配和协调的机制,包括人员、物资、工具等,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7.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
8.反馈和完善: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1.楼层逃生:明确楼层逃生的路线和方法,设立标识和疏散通道,定期组织演练。
2.供水和电力中断:备用供水和电力设备,建立应急维修队伍。
3.火灾防控:设置火警报警设备,定期进行火灾防控培训,购置足够的灭火器材。
4.自然灾害:建立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撤离、防护等方面的措施。
应急预案的编制指南应急预案的编制一、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状况;〔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急性分析状况;〔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详细的落实措施;〔五〕有明确、详细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技能相适应;〔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精确;〔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连接。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根据针对状况的不同分为:〔1〕综合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存在的重大危急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急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现场处置方案〔对于危急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包括危急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考前须知等内容。
留意:1: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连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连接。
2: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
附件信息应当常常更新,确保信息精确有效。
应急预案的评审一、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留意应急预案的有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连接性等内容。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20231. 指南的目的该指南旨在为组织机构应急预案编制提供指导,确保应急响应能力的及时且高效的激活和运行。
2. 应急预案编制的定义应急预案编制是指组织机构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并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根据预案的规定及时进行应对和处置的过程。
3. 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 应急响应的时效性:应急预案必须保障应急响应的时效性,及时且准确响应灾害或事故情况。
- 应急响应的科学性:应急预案必须建立在科学、准确、可行的基础上,保障预案执行的科学性。
- 应急响应的综合性:应急预案不仅要考虑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部门,还应该考虑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与配合,建立应急预案执行机制。
4. 应急预案编制的流程- 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层级:根据组织机构的层级结构确定应急预案编制的层级。
- 制定预案编制计划:组织机构应根据预案编制的层级,制定预案编制计划,明确预案编制的范围、任务和计划的实施方式。
- 开展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灾害、事故等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应急响应的对象和应急响应措施。
-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急预案内容,明确应急响应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等。
- 审核与确认:应急预案的审核应该包括其他部门、行业和地方的意见,形成真正的应急响应模板。
- 发布与实施:应急预案编制完毕后,需要及时发布,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确保应急预案的及时性和可操作性。
5. 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应急预案编制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灾害、事故类型分类- 应急响应组织机构与职责明确-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措施- 应急响应资源与物资保障- 应急预警预报与信息发布- 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6. 结语应急预案编制是保障组织机构应急响应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组织机构应该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确保应急响应时有充分准备。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和危机事件。
为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正常的工作秩序,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帮助您制定和优化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1.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1.1 召集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根据组织或机构的特点和规模,在召集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负责人:指定一位经验丰富、具备组织和决策能力的负责人,负责整个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 安排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加入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确保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能得到充分考虑。
1.2 收集信息和分析风险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组织或机构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和潜在威胁。
以下是收集信息和分析风险的基本步骤:1.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组织或机构的业务内容、人员构成、场所布局、设备设施等相关资料。
2.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分析组织或机构的活动特点和环境条件,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和安全隐患。
3.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对风险的评估,将其分级,确定哪些情况是高风险、哪些是中风险、哪些是低风险。
1.3 制定应急方案根据分析得到的风险信息和评估结果,编制相应的应急方案。
以下是制定应急方案的基本步骤:1. 建立组织架构:明确应急预案的执行组织架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责任分工明确。
2. 制定应急流程:为各类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流程,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置。
3. 预案内容编写:根据具体情况,编写应急预案的各个章节内容,包括指挥调度、资源保障、信息发布、救援救助等。
4. 预案演练和修订: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活动,根据演练结果修订预案内容,保持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 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点2.1 预案编制原则- 高效性原则:应急预案要具备快速、高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灵活性原则:应急预案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和应对。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引言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而事先制定的一套行动准则和组织安排。
在现代社会中,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因此,编制一份全面有效的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一些指南,帮助各单位和组织顺利制定应急预案。
1. 审视现状在制定应急预案之前,首要的任务是全面审视现状。
这包括对组织的规模、性质、部门分工、人员组成等进行了解和分析。
此外,还应考虑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确保预案的合规性。
2. 确定应急组织架构应急组织架构是应急预案的基础,决定了整个应急体系的运转方式。
在确定应急组织架构时,需要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及其职责,并将其在预案中进行细致的描述。
此外,还需要注明各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3. 制定应急流程应急流程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行动的规定。
制定应急流程需要围绕着事件报告、应急响应、危险控制、救援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展开,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4. 制定资源调配方案资源调配是应急预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制定资源调配方案时,需要明确各类资源的储备情况,如人员、物资、设备等,并规定资源调配的具体程序和原则。
此外,还应考虑到跨区域资源协调和国际援助的可能性。
5. 编写危机公关策略危机公关策略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如何与公众、媒体进行沟通和互动的一系列措施。
在编写危机公关策略时,需要考虑到公众的关切点和媒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沟通方案和应对策略,以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6. 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应急预案的编制不仅需要文档上的规定,还需要通过培训和演练来提高组织和人员的应对能力。
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时,需要明确培训的内容、对象、方式和时间安排,并根据组织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7. 更新和修订预案应急预案是一个持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一、引言应急预案是一套详尽的行动指南,用于帮助组织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迅速、有效地响应。
一份高质量的应急预案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保护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本指南旨在为组织编制应急预案提供指导,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二、应急预案编制步骤1. 组织准备1.1 建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组建由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1.2 确定应急预案目标明确应急预案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如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减少人员伤亡等。
2. 风险评估2.1 识别潜在风险分析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
2.2 分析潜在风险影响评估潜在风险对组织运营、人员安全和财产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3. 制定应急预案3.1 确定应急预案框架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组织特点,制定应急预案框架,明确各级应急响应流程。
3.2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针对每种潜在风险,制定具体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疏散路线、紧急联络方式等。
3.3 编写应急预案文档将应急预案以文档形式记录,确保相关人员能够迅速获取和使用。
4. 培训与演练4.1 提供培训为组织成员提供应急预案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4.2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组织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
5. 更新与维护5.1 定期评估与更新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更新。
5.2 维护与存储确保应急预案文档的妥善保管和维护,以备不时之需。
三、应急预案关键要素1.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策略风险评估是制定应急预案策略的基础,要明确组织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根据其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例如,对于自然灾害,应制定灾害应对流程和紧急疏散计划;对于事故灾难,应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和紧急应对措施。
2. 明确各级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在应急预案中明确各级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并高效地进行协调指挥。
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本单位的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编制指引。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4. 行业标准和规范5. 单位实际情况三、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综合协调、分类指导3. 分级负责、动态管理4. 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四、编制内容1. 应急预案概述(1)编制目的(2)编制依据(3)适用范围(4)应急预案体系2. 事故风险描述(1)事故类型(2)事故发生原因(3)事故发生概率及影响范围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设置(2)各机构职责及权限4. 预警及信息报告(1)预警机制(2)信息报告流程5. 应急响应(1)应急响应程序(2)应急响应级别(3)应急响应措施6. 应急处置措施(1)现场处置(2)非现场处置7. 应急保障(1)应急队伍保障(2)物资装备保障(3)资金保障(4)通信与信息保障8. 后期处置(1)事故调查与处理(2)善后处理(3)责任追究9. 应急预案管理(1)应急预案培训(2)应急预案演练(3)应急预案修订五、编制步骤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2.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风险评估3. 制定应急预案编制计划4. 编制应急预案初稿5. 组织专家评审6. 修改完善应急预案7. 审批发布应急预案8. 宣传培训9. 定期演练10. 修订更新六、注意事项1. 编制应急预案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保实用性、可操作性。
2.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应急预案的全面性。
3.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定期进行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4. 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 应急预案要定期修订更新,确保其时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以上指引,有助于各单位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br一、了解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认识到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迅速做出反应,减少损失,还能够提升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社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编制应急预案之前,我们需要明确预案的目标。
这些目标通常包括:确保人员安全、保护财产和环境、维持业务连续性等。
明确目标有助于我们在编制预案时保持焦点,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步骤。
我们需要识别出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
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哪些风险是需要优先防范的。
四、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这些措施应该具体、可行,并能够有效地应对识别出的风险。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协调不同的资源和部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执行预案。
五、建立应急组织架构一个清晰的应急组织架构对于有效实施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确定谁负责什么,每个人的角色和职责是什么。
还需要建立一个通讯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传递信息。
六、培训与演练编制完应急预案后,我们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预案的内容和自己的角色。
同时,定期的演练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七、预案的审查与更新我们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应急预案。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新的风险的出现,我们需要确保预案始终处于最新状态,能够应对各种挑战。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工程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试行)1、目的对本项目部可能发生的或紧急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淹溺、中毒、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预防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项目部可能或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职责3.1××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电话:副组长:(主管生产副经理、技术负责人) 电话:组员:(安全员、施工员、机电管理员)办公场所(指挥中心):电话:主要职责:负责现场应急响应的所有工作;高效地调配现场资源、落实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措施,管理现场所有的应急行动。
3.2救援救护组组长:电话:成员:主要职责:负责施工现场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救援抢险工作,按照拟制的救援方案,组织施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3后勤保障组组长:电话:成员:主要职责:负责救援后勤保障工作,落实救援所需的设备、设施物资、人员、运输、服务以及伤者家属的接待和安抚等工作;负责落实医疗救治及死伤人员赔付等经费,确保社会稳定。
3.4现场临时医疗组组长:电话:成员:主要职责:负责对受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以及合理的转送医院进行治疗,尽力减少事故现场人员的伤亡。
3.5消防保卫组组长:电话:成员:主要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与治安工作,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负责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执行领导小组的命令。
4、应急救援指挥流程图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图例:程序信息反馈说明:应急救援总指挥长、副总指挥长为集团总公司应急救援中心领导。
详见湘建总工字〔2005〕178号“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应急预案》的通知”。
5、救护器材、人员培训5.1救护器材5.1.1通讯器材:项目部在办公室或值班室安装电话,无条件安装电话的工地应配置移动电话。
电话安装于靠窗的位置,并在室外张贴常用紧急电话和工地重要负责人以及上级单位的联络电话,以便在节假日、夜间等情况下使用。
5.1.2医疗急救箱:a)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基本配置药品应有(建议):①外用类:绷带、消毒纱布、消毒棉签、创可贴、络合碘、外用盐水、正红花油、万用止痛膏、烧伤湿润膏、金霉素眼膏、氯霉素眼药水、四环素软膏。
三九皮炎平、蛇药、清凉油、云南白药。
②注射类:肾上腺素针剂lmg×3支,地塞米松针剂5rag x 3支,654-2针剂1 Omg×5支,非那根针剂25mg x 5支、,氨茶硷针剂O.25g x 3支。
③注射类:注射器:2cc 5付,5cc 5付,lOcc 2付,输液器2付,注射用水2ml×10支,生理盐水250ml×2瓶,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2瓶。
④内服药:速效救心丸2合,硝酸甘油片20片,寿比山l合,安必仙胶囊2合,肠康片5合,诺氟沙星胶囊50板,新康太克2合,去痛片20片,654-2片lO片,人丹5支。
b)急救箱要有专人保管,不得加锁,并定期更换超过消毒期的敷料和过期药品,每次急救后要及时补充。
5.1.3用于消防的灭火器、砂包、消防栓、消防水池、消防通道等位置、数量应在平面图上标识清楚。
5.1.4用于应急处理的应急照明。
如可充电工作灯、电筒、油灯等。
5.1.5用于现场有危险情况时,应急处理的警戒带,各类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
5.1.6用于突发事件时,安全逃生、救生的安全带、安全绳、担架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工具。
5.2救护人员培训5.2.1由消防保卫组负责组织,从相关部门和班组抽调20—40人,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基本救援抢险知识的教育培训。
通过培训,形成一支精干、训练有素的救援队伍,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实施。
5.2.2救援培训内容包括:基本救援救护知识,专业营救知识、自我保护知识、救援救护器材和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常见故障处理和维护保养要求等。
6、应急响应6.1预案启动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最先发现事故的人或负伤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立即启动本项目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有组织、有指挥地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廷扩大。
同时报告主管单位和集团总公司应急工作办公室或组织请救救援。
6.2救援报警6.2.1报警电话a)集团总公司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救援报警电话:0731—5628862、5628865(值班)、073l一5628864(传真)b)生产安全事故现场重伤抢救电话“120”,请当地医疗单位急救;c)火警、火灾事故报警电话“119”,请消防部门急救;d)发生抢劫、偷盗、斗殴等情况报警电话“110”,向公安部门报警。
6.2.2报警内容:a)向集团总公司报警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与处理有关事宣;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b)其他报警内容:一是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的措施,以便让救护人员先做好急救的准备,二是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的地方。
如:什么路几号,靠近什么路,附近有什么特征;三是告知报救单位联系人员的电话或手机号码和事故发生地点,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随时联系。
6.2.3打完报警电话后,项目部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援车辆和人员。
6.3情况通报项目部发生事故后,应在24小时之内向主管单位和集团总公司及当地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监管管理部门如实报告事故。
7、救援程序7.1确定抢救方案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根据事故类别、工程特点、现场环境等实际情况,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紧急安排有关专家制定抢救方案,会同有关部门迅速调集救援设备开展急救行动;在事故现场救助行动中,严格做好现场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像,便于事故的调查处理,防止证据遗失,并如实向主管单位和集团总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现场的情况。
在救助行动中,应急救援人员必须按照救援规定快速投入救援行动,并注意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7.2施工现场的火警火灾急救措施7.2.1火灾急救a)施工现场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燃烧物等基本情况,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组织撤离和扑救。
在消防队到达前,项目应急行动组人员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对易燃易爆物资进行隔离。
如切断电源,疏散人员。
转移周围易燃易爆物和贵重物品,并根据火场情况,选择灭火器具和灭火方法。
b)扑救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防止中毒、坍塌、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二次事故的发生。
同时,扑救行动应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须及时组织扑救人员撤离。
c)在灭火后,应保护火灾现场,以便事后调查处理。
7.2.2火灾自救注意事项a)救火人应注意自我保护,使用灭火器材救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以防因烈火、浓烟熏烤而受到伤害。
b)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c)必须穿越浓烟逃走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或贴近地面爬行。
d)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e)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服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7.2.3烧伤人员现场救治在火灾现场,对烧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使其尽快与致伤因素脱离接触,以免继续受到伤害。
a)身上的衣服着火燃烧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或用水洒,切勿奔跑或用手拍打,以免助长火势或烧伤手。
附近有河沟或水池时,可让伤员跳入水中,如为肢体烧伤则可把肢体直接浸入冷水中灭火和降温,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烧的伤害。
b)用清洁包布覆盖烧伤面并做简单包扎,以免创面污染,伤者不要随便自己把水泡弄破,更不要在创面上涂任何有刺激性的液体或不清洁的粉和油剂。
因为这样不仅不能减轻疼痛,相反会增加感染机会,并为下一步创面处理增加了难度。
c)伤员口渴时可给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d)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转送医院救治,转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7.3严重创伤出血伤员的现场救治措施创伤性出血现场急救是根据现场条件及时、正确地采取止血、包扎、固定和运送。
7.3.1止血a)压迫止血法:先抬高伤肢,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棉垫覆盖在伤口表面,在现场可用清洁的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织品代替,再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止血。
b)指压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法:按出血部位分别采用指压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颞动脉、胫前、后动脉止血法。
该方法简便、迅速有效、但不持久。
c)弹性止血带止血法:当肢体动脉创作出血时,一般的止血包扎达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采取。
如当肱骨1/3段或股骨中段严重创伤骨折时,常伴有动脉出血,伤情紧急,这时,就先抬高肢体,使静脉血充分回流,然后在创伤部位的近心端放上弹性止血带,在止血带与皮肤间垫上消毒砂布棉垫。
以免扎紧止血带时损伤局部皮肤。
止血带必须扎紧,要加压扎紧到切实将该处动脉压闭。
同时记录下止血带的具体时间,争取在上止血带后2小时以内尽快将伤员转送到医院救治,若途中时间过长,则应暂时松开止血带数分钟,同时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若伤口出血已停止,可暂勿扎止血带,若伤口仍继续出血,则再重新扎紧止血带加压止血,但要注意过长时间地使用止血带,肢体会因严重缺血而坏死。
7.3.2包扎、固定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医用纱布覆盖,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既可以保护创口,预防感染,又可减少出血帮助止血。
在肢体骨折时,可借绷带包扎夹板固定受伤部位上下关节,减少损伤、疼痛,预防休克。
7.3.3搬运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的伤员,应尽快正确地搬运转送医院抢救。
不正确的搬运,可导致继发性的创伤,加重伤病,甚至威胁生命。
搬运伤员须知:a)在肢体受伤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变化,有骨折存在。
宜在止血包扎固定后搬运,防止骨折断端可能因搬运振动而移位,加重疼痛。
b)在搬运严重创伤伴有大出血或已休克的伤员时,要平卧运送伤员,头部可放置冰袋或戴冻帽,路途中要尽量避免震荡。
c)在搬运高处坠落伤员时,若疑有脊椎受伤,一定要让伤员平卧在硬板上,切忌只抬伤员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