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灾害》课件-山师附中高三地理总复习 (共68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68
2023高中地理选修八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以及不可抗拒性的自然事件。
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多样性,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地壳在某一地点发生的震动现象。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繁,在地震活跃度较高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台湾地区等地经常发生较强烈的地震。
地震带来的破坏性极大,人们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建筑抗震:借鉴历次地震的经验教训,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成为重中之重。
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采用抗震支撑和减震装置,提高建筑抗震水平。
2. 防灾减灾教育:进行地震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抗震设施、救援队伍、医疗资源等的投入。
二、洪涝灾害洪涝是指地表水域暴涨或泛滥,造成河水、湖水等水域超过规定界限,对人畜生产、公共设施和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现象。
中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及南方沿海地区。
1. 河堤加固:加强对洪水河道的改造和管理,及时维护和加固河堤,提高河道排涝能力。
2. 建设蓄洪区:在洪涝易发区建设蓄洪区,通过引导和蓄存洪水来减缓河流的洪峰流量,从而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三、旱灾和干旱灾害旱灾是指雨量短缺或干旱导致农田灌溉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情况。
干旱灾害则是指地区长期缺水,导致农业、生态和人们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1. 提高灌溉效率:改善灌溉渠道,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
2. 发展旱地农业:研究开发抗旱作物和抗旱技术,推广旱地农业,降低对大量灌溉水的需求,提高抗旱能力。
四、台风和飓风灾害台风和飓风是一种气象灾害,对沿海地区和海上航行造成严重威胁。
中国的台风经常影响到广东、福建、台湾以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1.建设防台风工程:加强对海岸线的防护工程建设,包括修建防波堤、堤防、海堤以及提高沿海城市的防风能力。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复习课)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扇適址在两大自然宋害带的交汇处;;:•:护(2) 毅茵癱关平洋療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慕处;地壳运动强烈;…-(3) 我国2 / 3的面积蔓鼻感地貌类型复杂多律;..・(4) 季凤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太小衣位胃,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图2,1中国在世界自然灾遊带中的位显IK A X T曇 DA-3ZA二 Ji:et4養!?■>_ -r 好£讶弓讦S球s]IY -*ae 6F■亠虽 ・七Z A二萤咼一If_t f §§>E »«・*r t M *E s-M M r «Ail愛」n p^L d —3a. 8 A—■ A -r.> n玉円 口醫三.貝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分布地尊、丁厂*圭要灾害A ■廉.樹勲云对扛农业鱼产胸影响1.海洋 灾書带 主要指东那和南 氏台风、风暴濤•獅11等£裂灾雪■■时.内拚2 •'东南、 沿悔灾害 3.灾書濮/■ 中叭 4. | 灾書带 5. 灾 •主要指连云港以 南的东南沿海地 区 C 主要指第三级險主要指會藏ii 原」 、.以东的第二级阶西北仃書弔U * H 郵地極I ;辄鼻冼血迪_ 疋瘪即北内陆 的崭蠶甘肃、 普该更内蒙古西 6.高 青箴f 气嬰藉西藏、青泉灾害川西北部 以台瓜风暴潮、暴雨、 洪涝、海,水△僮等口然灾 霉为空〈.’、r 』i啊、也4病虫害眉生要血蟆右此外 北的霜爲』 很显著°、以暴时、••洪畑解 玻匚泥乔?主,而且7左土》试、 沙化等側审E 问題 "八」 以干为1影响严 ・ 毎号. 套接不-L丿文重抹纜的影 關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 成严重危害。
其中,内蒙古的 範丈、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 去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 湎淀石流灾害尤为突出城市建筑和畜牧以暴风雪、中!震、寒丽、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8B2.5中国自魅灾■区划舉布特点四个血备爱郭" 循看动性断裂删城砕二4 >乞荻制祷亦赢势囁&缢质构遥夏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风沙等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赤潮、咸潮等生物灾害:蝗灾、鼠灾、生物入侵、森林火灾等1.1.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形成原因影响地区带来后果寒潮秋末、冬季、春初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侵入除西藏、云南南部等地外的大部分地区严寒、大风、霜冻,影响生产和生活台风夏、秋季节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西北太平洋最多东南沿海地区狂风暴雨带来灾害,但可缓解伏旱旱灾、洪涝春夏多旱、夏季多涝降水季节不均,年际变化大,台风带来的暴雨大部分地区常交替出现水旱灾害给国民经济、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沙尘暴春季源于蒙古和我国沙漠地区,在春季随风来袭西北、华北地区,有时侵袭到江淮地区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影响交通2.2.2.对所有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共同之处有:①加强对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②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RS/GIS/GNSS),实施预防措施;③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环保意识与减灾意识。
自然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自然属性:再生性质: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总特点:总量大、人均不足、分布不均1.1.2.3.l 中国人均水资源3.3.水能资源4.矿产资源省区主要产地黑龙江鸡西、鹤岗、双鸭山河北开滦、峰峰山东兖州江苏徐州贵州六盘水陕西神府宁夏石嘴山辽宁抚顺、阜新河南平顶山、义乌山西大同、平朔、阳泉安徽淮北、淮南四川攀枝花内蒙古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格尔、东胜煤炭资源4.油气资源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4.非能源矿产矿产主要产地省区铁鞍山辽宁迁安河北邯郸河北白云鹗博内蒙古自治区大冶湖北马鞍山安徽攀枝花四川镜铁山甘肃石碌海南4.非能源矿产锑锡矿山湖南钨大余武宁江西铅锌水口山湖南锡铁山青海钼杨家杖子辽宁金堆城陕西铜德兴江西铜陵安徽东川云南白银甘肃矿产主要产地省区4.非能源矿产汞铜仁贵州镍金昌甘肃金招远山东锰湘潭湖南桂平广西壮族自治区锡个旧云南矿产主要产地省区能阳能5.核能6.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舟山渔场长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自然灾害公开课课件(共63张ppt)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中国自然灾害的概况和应对措施,涵盖教材第五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至第三节,具体内容包括:1.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3.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影响4. 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5. 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治措施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形成原因、时空分布特征及预警与防治措施。
难点: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预警与防治措施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资料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资料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3. 案例分析(10分钟):以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自然灾害为例,如四川汶川地震、南方洪涝等,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应对措施。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提高自身和家庭的自然灾害防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3.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影响4. 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自然灾害的定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特点。
(3)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4)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什么?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