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53.24 KB
- 文档页数:13
下列单位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林场)*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
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二.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题目: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A: 500元B: 480元C: 470元D: 400元答案:C题目: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
A: 只包括货物进出口B: 只包括劳务进出口C: 只包括外汇转移D: 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答案:D题目: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A: 资产B: 负债C: 资产和负债D: 负债和净值答案:D题目: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A: 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B: 包括在工业增加值中C: 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D: 包括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中答案:C题目: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金融资产的增减B: 金融负债的增减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D: 资金余缺答案:A题目: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A: 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B: 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万元的救济物资C: 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D: 某企业向政府缴纳所得税450万元答案:C题目: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为基础。
A: 国民收入核算B: 企业资产负债核算C: 存量核算D: 国际收支核算答案:B题目: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A: 产业机构部门B: 企业C: 法人D: 常住机构单位答案:D题目: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
A: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 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C: 再分配关系D: 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答案:B题目:服务的特点是()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答案:B题目:人口出生数是一个()。
A: 时点指标B: 时期指标C: 既可以是时点指标,也可以是时期指标D: 以上都对答案:B题目: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A: 增加值B: 营业盈余C: 初次分配总收入D: 可支配收入答案:D题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逆差是指()。
国民经济核算一、单选B字头01、不存在通货膨胀地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等于零)02、编制国外账户应以(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03、编制物价指数地紧缩法是运用(帕氏指数)方法。
04、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机器设备的租借)05、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C字头01、产业部门分类地依据是(主产品的同质性)02、餐饮业兼营生产同转卖两种业务,其中转卖业务地总产出(只计算其附加费)03、产品生产过程中地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同最终产出两部分)04、财产收入是一种(生产性收入)05、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地部分,其数值(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06、储蓄率是指(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07、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地营业盈余同混合总收入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中地营业盈余同混合总收入之间地差额是(零)08、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地劳动报酬支出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地劳动报酬收入之间地差额是(对外劳动要素收入净额)09、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同支出应是相等地,二者不等主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10、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地国际运费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借方350万美元;贷方350万美元)。
11、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地关系是(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12、常住单位定义中地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地使馆同领馆用地)13、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央地经济单位)D字头01、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地差值是(财产净支出)02、对于制成品库存,应按照(产出时地基本价格)计价03、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同债务人应遵循地估价原则是(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04、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地或虚拟地交易而引起地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资本和金融帐户)05、对外经济活动所指地进出口是(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入出口)06、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07、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地(非金融性资本交易)08、对外资产负债账户(只核算金融资产)09、对外金融账户地平衡项是(净贷出/净借入)10、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地关系地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复习在复习时首先对各种题目所涉及到的学科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以教材为依据。
试卷中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15分。
两项合计45分。
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
A.全面生产概念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 )。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流量是指()。
A.一定时期内的变化量B.一定时点上的价值量C.一定时期内的价值变化量D.一定时点上的量2.国内生产总值是()。
A.衡量消费的尺度B.衡量生产的尺度C.反映全社会福利变化的最好指标D.以上都不对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
A.就是其地理领土B.不是其地理领土C.与地理领土没有关系D.与其地理领土并非完全吻合,需做某些增删4.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了()。
A.汇总会计报表B.汇总统计报表C.国民经济运行监测、经济分析和宏观管理等D.计算机使用5.国民原始收入()。
A.是国民可支配收入B.可以直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C.是生产增加值的初次分配结果D.是生产增加值的再分配的结果6.在四式记账中,一笔交易活动或生产活动()。
A.涉及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B.涉及许多个交易的机构单位C.与实物流量无关D.与金融流量无关7.按经济运行过程,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可分为()。
A.一个层次B.二个层次C. 三个层次D.四个层次8.内部交易按交易发生时的()。
A.原始价格估价B.当时同类市场交易的市场价格核算C.生产价格估价D.购买者价格估价9.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交易系统应归入()。
A.机构部门账户B.产业部门账户C.居民账户D.国外账户10.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
A.是一致的B.是没有关联的C.只是名称不同D.后者是依前者主要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分类11.下列分类标志()为经济主体标志。
A.生产主体 B. 交易B.资产 D.功能12.对应于产业部门分类的分类单位是()。
A.机构单位C.活动B. 基层单位D.产品13.物质生产部门是()。
A.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B.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C.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D.生产物质产品和在物质产品中追加价值的部门14.第一产业包括()。
A.工业B.农业C.建筑业D.流通和服务部门15.机构部门是从()角度对经济活动主体进行的分类。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第二章生产核算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2(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6000亿元;(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4)出口1400亿元;(5)进口100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8)生产税500亿元;(9)生产补贴40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复习资料单选1.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B、机构单位C、基层单位D、非常住单位2.房地产业和电力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前者为第三产业后者为第二产业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产品()。
A、只是指货物B、只是指服务C、是货物和服务的统称D、没有明确定义4.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5.国民原始收入()。
A、是对增加值的最初分配结果B、是对增加值的再分配结果C、是国民可支配收入D、可以直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6.一个企业的总产出是指该企业()。
A、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B、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C、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D、生产税净额7.按“产品法”计算总产出的部门是()。
A、工业B、农业C、房地产业D、仓储业8.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属于()。
A、固定资本消耗B、中间消耗C、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D、前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后者属于中间消耗9.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提供全部使用的货物和服务总量是()。
A、国内生产总值B、总供给C、社会总产出D、国内生产净值10.投入产出表按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
A、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B、劳动消耗投入产出表和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C、部门投入产出表和产品投入产出表D、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1.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
A、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B、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D、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12.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的数量。
A、最终产品B、总产品C、最初投入D、中间投入13.收入分配核算的对象是()。
⼀、单选题(每⼩题1分,共16分) 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是() A 住户和法⼈单位 B 营利性机构单位和⾮营利性机构单位 C 常住机构单位和⾮常住机构单位 D 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2、国民经济核算在⽣产阶段⽤()来反映国民经济⽣产的最终成果。
A 国民⽣产总值 B 国内⽣产总值 C 国民原始收⼊ D 国民可⽀配收⼊ 3、对⼯业部门计算总产出,通常采⽤() A ⼯⼚法 B 产品法 C ⽣产法 D 分配法 4、⽀出法计算国内⽣产总值的公式为() A 国内⽣产总值=Σ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B 国内⽣产总值=Σ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机构部门的中间消耗 C 国内⽣产总值=Σ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Σ各产业部门⽣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D 国内⽣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 5、投⼊产出表的第I象限主要反映() A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 增加值的构成 C 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6、完成消耗系数是() A 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B 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C 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D 直接消耗系数与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乘积和 7、以下各项中不应计⼊居民消费⽀出的是() A 购买汽车 B 室内装饰⽤品 C 购买名⼈字画 D ⾃有住房的虚拟房租⽀出 8、资本转移() A 只能是现⾦转移 B 只能是实物转移 C 既可以是现⾦转移,⼜可以是实物转移 D 居民部门可以现⾦转移,政府部门只能实物转移 9、投资率⼀般是⾮⾦融投资额与()之⽐。
A 国民⽣产总值 B 国内⽣产总值 C 国民原始收⼊ D 国民可⽀配收⼊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固定资产的是() A 桥梁 B 运输设备 C 种畜 D 价值低于200元的⼯具 11、以下⼏种⾦融⼿段不存在对应负债的是() A 货币黄⾦和特别提款权 B 货币和存款 C 股票和其他产权 D 保险准备⾦ 12、国民资产负债表反映国民经济或部门() A 在⼀定时期内拥有各类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B 在⼀定时点上拥有各类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C 反映⼀国⼀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 D 反映⼀国在⼀定时期内对外经济往来收⽀ 13、国外某企业今年7⽉在我国境内创⽴了⼀⼦公司,那么年底我国进⾏常住单位数⽬统计时,() A 应该包括此⼦公司 B 不应该包括此⼦公司 C 可包括也可不包括 D ⽆法判断 14、国民经济短期核算分别⽤⽣产法、⽀出法和收⼊法计算() A 国内⽣产总值 B 国民⽣产总值 C 国民原始收⼊ D 国民可⽀配收⼊ 15、与⼀个地区社会经济活动联系⽐较密切的⼈⼝指标是() A ⼈⼝总数 B 常住⼈⼝ C 现有⼈⼝ D 出⽣⼈⼝数 16、拉⽒物量指数是按()加权 A基期价格 B 基期数量 C报告期价格 D 报告期数量 ⼆、多选题(每题2分,共14分) 1、国民经济核算采⽤的主要价格形式有() A 要素价格 B 基本价格 C ⽣产者价格 D 购买者价格 E 外汇价格 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法主要是() A ⼯⼚法 B 产品法 C ⽣产法 D 分配法 E ⽀出法 3、经常转移包括() A 收⼊法 B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C 其他经常转移 D 营业盈余 E ⽣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 4、⽣产资产划分为() A 固定资产 B 存货 C 贵重物品 D ⾦融资产 E ⼟地 5、下列资产中,属于⾦融资产的有() A 商业信誉 B 计算机软件开发 C 保险专门准备⾦ D 货币黄⾦和特别提款权 E 应付账款 6、国民资产负债存量核算包括() A 有形资产负债 B ⾦融资产负债 C 其他资产负债 D 资产负债变动 E 起初、末资产负债表 7、反映⼈⼝⾃然变动的总量指标有() A 常住⼈⼝ B 现有⼈⼝ C 出⽣⼈⼝数 D 死亡⼈⼝数 E ⼈⼝⾃然增加数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3分,共12分) 1、增加值 2、收⼊分配 3、⾦融资产 4、社会劳动者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国民经济核算的⽬的是什么? 2、什么是中间消耗?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的区别? 3、什么是资本转移?资本转移包括哪些内容? 五、计算题(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数。
国民经济核算机考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2、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3、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4、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5、服务的特点是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6、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7、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8、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9、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产业部门11、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D.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12、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13、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14、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1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16、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17、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18、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19、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20、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21、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减22、金融账户的来源方记录的是B、金融负债的增减23、可支配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D、可支配总收入24、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总储蓄25、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26、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27、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28、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资本转移29、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30、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31、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32、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D、资产33、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C、470元34、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35、人口出生数是一个B、时期指标36、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37、生产账户的初始流量是A、总产出38、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增加值39、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40、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41、收入分配核算包括:C、包括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42、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B、营业盈余43、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44、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D可支配收入44、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45、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是指D、社会劳动者人口46、社会劳动者不包括B、家务劳动者47、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A、投入产出表48、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49、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B、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50、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51、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B、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52、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第Ⅰ象限53、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54、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三次产业分类55、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D、常住机构单位56、完全消耗系数是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57、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而设置的平衡项目是C.净误差与遗漏58、下列不属于市场产出核算的内容是:C.政府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59、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60、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61、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A、农业部门6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B、大型机床更新63、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的是D所得税64、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存款利息65、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B、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66、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B、公海67、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6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差额是支付国外的劳动要素净报酬;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69、以下关于资本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B、资本转移只能是实物转移70、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畜牧业71、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72、以下哪一项应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B.进口73、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A.机构单位74、有关资金余缺这一项目的位置,正确地说法是C、在资本账户中属于使用方,在金融账户中属于来源方75、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营业盈余7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77、一般来说,在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部门是A、非金融企业部门78、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D、1600亿元;79、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C、1000亿元80、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4000亿元,负债总额为4500亿元,净值2500亿元,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A、3000亿元;81、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C、初次分配总收入82、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关系更密切的人口现象是C、常住人口8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84、在资本账户中,属于来源方的项目是B、资本转移收入净额85、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C、11800亿元;86、在一国国民经济积累账户中,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15000亿元,期间由于资本交易变化10000亿元,资产数量其它变化-150亿元,重估价变化50亿元,则该国期末非金融资产总额为A、24900亿元;87、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逆差是指A.该项目支大于收88、资本形成主要核算的是各机构单位C、生产资产获得减处置的净额89、资本账户的初始流量是B、总储蓄90、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指A、经济资产92、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是D、资产负债差额93、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记录在B、资产数量其它账户94、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B、中间投入的数量;二、多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中主要应用的综合指数有B拉氏指数D帕氏指数E理想指数2、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积累账户包括A.资本交易账户B.金融交易账户C.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3、计算工业总产出时应包括A、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C、半成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D、在制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E、工业性作业价值4、确定劳动力资源总数的人口条件是A16周岁以上B具有劳动能力D不被约束和管制5、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记录的项目包括有A、劳动报酬B、生产税净额E、营业盈余6、各机构部门中具有消费职能的部门有C、居民D、政府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7、投入产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有A总投入等于总产出C第Ⅱ象限总计等于第Ⅲ象限总计D每种产品行总计等于相应的列总计8、下列项目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有A、劳动者的货币工资B、劳动者的实物报酬D、生产税减生产补贴9、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A、固定资产折旧C、生产税净额D、营业盈余E、劳动者报酬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B、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C、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E、若存在统计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不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11、下列项目中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范围的有A、居民家庭的工资收入B、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C、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E、某企业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12、下列哪些产业包括在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B发电厂C建筑公司13、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A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B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C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E设备的普通保养14、下列项目中,属于经常转移的有A财产税B个人所得税C社会福利经费D个人购买福利彩票的支出E事业单位文教事业经费15、下列属于金融交易项目的有A、某户居民向保险公司购买了2000元的保险C、某户居民购买了万元的国债D、某企业向银行贷款200万元16、下列需要记入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项目的有C某单位因遭遇特大水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D某单位由于债务人破产而无法追回债务人所欠的债务17、在下列各金融资产项目中,属于金融机构负债的是A、通货B、存款E、保险准备金18、资本转移的内容包括A、资本税缴纳B、政府对国外拨付的固定资产实物C、各单位间的巨额赠予D、各单位对非营利机构固定资产形成的特大捐赠E、国际间债权人和债务人协议取消的债务19、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服务贸易的有A金融保险C运输D通讯E信息服务20、在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经常账户包括A货物和服务账户C生产账户E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三、判断对错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社会总产值;×2.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本形成各种交易都会影响到一国当期资产总量的变化;×3.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4.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5.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6.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7.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8.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9.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10.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11.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是两类总量指标,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12.经济循环账户体系中,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都属于积累账户;√13.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14.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1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16.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要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17.企业自制设备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属于非市场产出但可以按市场价格进行估算;√18.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19.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而新SNA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资产性质;√20.如果国外某企业04年6月份在我国经济领土内创建了一个子企业,则我国在04年底进行常住单位数目统计时,该企业不应该计算在内;√21.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22.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23.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24.收入初次分配核算记录了与生产有关的收入,收入再分配核算记录了与生产无关的转移性收入;√25.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流量属于经常性收入;×26.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储蓄;储蓄的含义是指居民部门消费后的节余资金;×27.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28.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Ⅱ象限;×29.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30.同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相比,新SNA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资产性质√31.无偿捐赠应该记录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的经常转移项目下面;√32.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6000亿元,负债总额为7000亿元,净值2500亿元,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3500亿元;√33.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第二步,该项核算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增加值中各项生产要素收入的形成;×34.原始森林和围海造田都属于生产资产;×35.一个企业机构单位某一时期的总产出,从使用角度考察就是该时期的销售额和存货价值;×36.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37.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38.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核算生产成果时,市场产出应记入总产出,非市场产出不计入总产出;×39.在通货、存款、贷款、证券及保险准备金等金融资产项目都属于金融机构负债;×40.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和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都属于经常转移;×41.直接消耗系数会受影响它的因素变化而变化;√。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总收入D、社会最终产品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在国外的领土飞地.A、包括B、不包括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D、以上都对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B、非常住单位C、基层单位D、机构单位5.常住单位是指( )。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ﻩB、住户和法人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 领土、领海、领空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C. 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 )。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ﻩC.第三产业 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 ).A.住户和法人单位B.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C.行业部门D.综合部门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根据咨询的内容来确定产业12.保险公司属于( ).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A.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 )确定的价格形式。
况,可将其归纳为(B。
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保险公司属于(B。
金融机构部门)。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D.机器设备的租借)。
★不能记人货物进出口的是(C。
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从国民经济收人分配来讲,再分配收人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B。
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A,市场价格)。
★恩格尔系数是指(A。
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D.储蓄).★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C。
产业部门)。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B经济资产)。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A。
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人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产生了(B国民经济地区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
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C.资产性质)划分的。
★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人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D。
核算国民可支配收人)★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C.常住人口)★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D。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C.中间消耗)。
★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C。
国民可支配收人使用账户)相连结。
★人口总数是(B存量)★如果一机构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
亿元,原始总收人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B。
国民经济核算一、填空: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
2、在发展和演进过程中,世界曾并行存在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个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另一个是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3、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4、国民经济活动指不同单位在持有一定资产前提下完成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四类活动,这四类活动形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四个阶段。
5、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有两部分组成,其中对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其他积累的计量属于(经济流量核算),而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于(经济存量核算)6、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附属表包括(人口和人力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7、从国民经济核算来说,国内生产总值不仅是一个表述当期经济活动总量的(单一指标),而是一个以其为中心所形成的一个(数据体系)8、综合生产观又称全面生产观,它突破了(限制性生产观)的局限,从(有用性和效用)角度入手,认为只要一想活动提供了一种对他人的有用性,该活动就具有生产的性质。
9、根据产品的外在形态,产品可以分为(货物)和(服务),根据产品的使用去向,可以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10、最终产品是指没有被当期生产过程消耗掉的产品,它主要的去向有三种,即(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
11、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从实物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12、总产出是指各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从实物构成看,它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从价值构成看,它包括(中间投入)和(最终投入)。
13、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为投入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A )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一次产业分类 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 D.四次产业分类3.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4.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5.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交通运输业 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 D.畜牧业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8、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 A)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C生产税 D营业盈余9、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 C)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营业盈余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10、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 A )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1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 D )。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根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当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展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给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效劳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效劳,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
他运用的根本原理市〔会计的根本原理〕。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以下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以下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参加今年的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9一国的国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单位中属于第一产业统计范围的单位是( B )。
A.自来水公司B.林场C.国家统计局D.煤矿2.增加值核算中的“生产税”不包括下列项目中的( D )。
A.销售税金及附加B.增值税C.管理费用中开支的税金D.企业所得税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5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2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0亿元,生产补贴1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C )。
A.1000亿元B.1100亿元C.1300亿元 D.2000亿元4.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 B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增加值的构成C.再分配关系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5.完全消耗是( B )A.直接消耗与最终消耗的总和B.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的总和C.间接消耗与折旧的总和D.折旧与最终消耗的总和6.一个国家的初次分配总收入称为国民总收入,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 A )之和。
A.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B.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C.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D.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7.收入再分配中产生的收支流量属于( C )。
A.生产性收支B.交换性收支C.转移性收支D.生产性和交换性收支8.已知某年国民总收入为9.4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为-0.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为0.3亿元,向国外经常转移支出0.2亿元,则当年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 B )。
A.9.2亿元B.9.5亿元C.9.6亿元D.9.7亿元9.在下列政府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政府消费( D )A.教育经费支出B.治理环境支出C.给公务人员的加薪支出D.给低收入家庭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10.我国某地区城镇居民在2004年的恩格尔系数为0.42,按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则该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状况为( C )。
A.绝对贫困B.勉强度日C.小康水平D.富裕11.在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金融机构资产的是( C )A.通货B.存款C.贷款D.保险准备金12.某国某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为16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为-100亿美元,误差与遗漏为10亿美元,则该国储备资产增减额为( B )。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 支出法4. 生产法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答案: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全部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市场价值总和。
2. 国民收入(NI): 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包括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等。
3. 支出法: GDP核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
4. 生产法: GDP核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增加值来核算GDP。
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由联合国统计署制定的一套全面的、系统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核算体系,用于描述经济活动及其结果。
二、填空题(5道题)1.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2. 支出法GDP的四大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和____。
3.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____。
4. 恩格尔系数是指一个家庭中____在总支出中的比重。
5. 国民经济核算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____和____。
答案:1.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2.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3. 经济增长速度4. 食品支出5.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
a. 生产总量b. 生活水平c. 经济健康状况d. 收入分配情况2. 下列哪一种支出不包括在支出法GDP中()。
a. 消费支出b. 投资支出c. 政府购买d. 转移支付3. 国民收入等于()。
a. GDPb. GDP -折旧c. GDP -间接税d. GDP -折旧-间接税+ 补贴4. 下列关于生产法计算GD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包括所有企业的总收入b. 仅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c. 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d. 包括所有产品的市场价格5. GDP平减指数主要用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