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文明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29
世界古代文明——希伯来文明希伯来人原来是闪族的一支。
闪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的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
他们曾三次大规模地向漠北迁移,进入有名的新月沃地。
就在这三次大北征中,吸收了这个人类文明摇篮的各种文化,酿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希伯来文化。
希伯来人,犹太人正名,希伯来人是古犹太人或古以色列人的称呼。
希伯来民族是一个小小的奇特的民族。
论疆域,只有我国最小的省份——海南省那么大;但论文化,却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文化史。
他们有流传下来的古代宝贵的文库《圣经》,与中国、印度、希腊的名著并列为影响最深远的四大古文库之一。
1、简介希伯来文明诞生于今天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这块地方称为迦南。
希伯来人是当今犹太人的祖先。
不过,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来人扮演了相对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没有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那么显赫。
然而,约在公元前1200至400年间,希伯来人创立了一种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对于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人们把希伯来文明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
犹太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至今日犹太人问题仍然是世界事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希伯来人在历史上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重要性。
希伯来人就是古代犹太人。
他们的祖宗约在公元前2000年时,从幼发拉底河流域游牧到了迦南地区(今巴勒斯坦),当地人叫他们“哈比鲁人”,意思是从大河那边来的人;后来以一音之转而为希伯来人。
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们有自称“以色列人”,因为相传他们的族祖雅各被神赐名为以色列。
传说雅各曾于夜间和天使摔跤,直到天亮,天使叫他改名以色列。
他的后代生齿日繁,在巴勒斯坦形成两个部落联盟,北方的叫以色列,人数较多,地盘也较大而肥沃;南方的叫犹大,人数少而土地跷确。
大约在统一时期,犹大部落的大卫为王,征服了各部落,成立了统一的王国,国势空前强盛,文化繁荣。
但在他的儿子所罗门死后王国分裂为二:北国以色列,南国犹大,先后亡于亚述和新巴比伦,国人或被俘虏,或流亡异国。
浅谈希伯来文明在西方文化史璀璨的夜空中,希伯来文明是明亮的一颗星星。
公元前2000年左右,它离我们似乎有些遥远,但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它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希伯来人(Hebrews,意为“渡河而来的人”)是古犹太人或古以色列人的称呼。
他们是中东地区闪族的一支,最初住在阿拉伯半岛的南边,以牧放牛羊为业,逐水草而居。
约在公元前3000年,他们越过沙漠的边缘,北迁到两河流域,在那儿的南部住下,制服了苏美尔人,发展了古巴比伦文化和苏美尔文化。
约公元前1800年左右,他们又从两河流域,沿着“新月形的肥沃地带”,向北向西迁移,到了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当时称为迦南地区。
当他们从幼发拉底河流域来到迦南地区时,就成为希伯来(Hebrew)人。
希伯来人自称是以色列人。
他们在纪元前11世纪建立了王国,初代国王是扫罗,第二代是大卫王,第三代所罗门王在位的时候国力鼎盛,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所罗门王死后,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大两个国家,希伯来文化整体来说就是希伯来人所创造的文化。
希伯来文化的辉煌希伯来民族是一个小小的奇特的民族。
论疆域,只有我国最小的省份——海南省那么大;但论文化,却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文化史。
他们有流传下来的古代宝贵的文库《圣经》,与中国、印度、希腊的名著并列为影响最深远的四大古文库之一。
我们若把古代世界分为四个文化圈,中国是东亚文化圈的代表,印度是中南亚文化圈的代表,希腊是欧洲文化圈的代表。
希伯来则是中东地区文化圈的代表。
中东地区,从地中海东岸到两河流域,即西亚和北非,以“肥沃的新月形地带”为中心,自古被称为“古文明的摇篮”,曾产生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古文明大国,称帝称霸。
例如埃及、巴比伦、亚述、腓尼基等,都曾产生辉煌的文化,横行一时。
以色列这个小小的民族,常受他们的欺侮,或剥削,或奴役,或俘虏,或驱逐,吃尽苦头;但他们坚韧不拔,凭自信,站住脚跟,屡次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凭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保住已有的文化并且进一步吸收别人的文化来壮大、发展自己的文化。
大地为希伯来人,犹太人正名希伯来人是古犹太人或古以色列人的称呼。
他们是中东地区闪族的一支,最初住在阿拉伯半岛的南边,以牧放牛羊为业,逐水草而居。
约在公元前3000年,他们越过沙漠的边缘,北迁到两河流域,在那儿的南部住下,制服了苏美尔人,发展了古巴比伦文化和苏美尔文化。
约公元前1800年左右,他们又从两河流域,沿着“新月形的肥沃地带”,向北向西迁移,到了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当时称为迦南地区。
当他们从幼发拉底河流域来到迦南地区时,迦南人叫他们为哈比鲁(Habiru)人,意思是“从大河那边来的人”,后来写成文字,就成为希伯来(Hebrew)人。
以色列(Israel)的名字起于氏族时代的第三代族长雅各时,因为雅各在两河流域岳父家发财致富后,荣归故里时,路上有一天在旷野里过夜,有一位天使来和他角力,雅各胜利了,那天使叫他把名字改为“以色列”,意思是“与神灵角力”,因此他的后代便自称“以色列人”。
在王国时代分裂后,北朝名为“以色列王国”,南朝名为犹太王国。
以色列王国于公元前722年亡于亚述,成了“迷失了的十族人”不知去向。
可能是跟别的民族同化,融进其他民族中去了。
犹太王国于公元前587年亡于新巴比伦,幸而亡国而没有灭种,他们被分区聚居,便于管理;他们有半自治权,有自己的法律和审判官;可以成家立业,自置财产;可以自由经商,也有的成了富翁。
从此,犹大人被外国人叫做“犹太人”(Jew)。
这个名字起初有些歧视之意,后来时间久了,约定俗成,便把他”“们通称“犹太人”,并且没有了歧视之意。
在我国,称他们为犹太人也有200年之久了,习惯成了自然。
有人提出意见,说这译名不妥,有藐视之意,不如改为“犹太”。
但在最初用“犹太”这个译名的人是19世纪初的西欧人,他们译犹太这地名时只知译音,顾不了其他歧义。
唐时景教徒把“希伯来”译成“石忽”,宋代开封犹太人把“以色列”译为“一赐乐业”,19世纪初欧洲人把“犹太人”译成“犹太”都是取音不取义,更无褒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