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
- 格式:ppt
- 大小:527.50 KB
- 文档页数:27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一、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这个超有趣的话题。
(一)名词活用1. 名词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名词常常会被用作动词。
比如说“沛公军霸上”,这里的“军”本来是名词“军队”的意思,但是在这个句子里就活用成了动词“驻军、驻扎”。
就像一个小士兵本来是一个身份,结果它突然就动起来,开始做驻军这件事啦。
再像“左右欲刃相如”,“刃”本来是刀刃的意思,是个名词,在这儿就变成了“用刀杀”这个动词的意思。
这就好像名词突然有了活力,开始执行动作了呢。
2. 名词作状语名词还能作状语呢。
像“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它本来是“翅膀”这个名词,在这里就表示像翅膀一样,用来修饰“蔽”这个动作,也就是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掩护沛公。
这就好比把名词当成了一个小助手,来形容动作的样子。
(二)动词活用1. 动词作名词有的动词会变成名词哦。
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这里的“伏”本来是动词“埋伏”,但是在句子里就变成了“伏兵”这个名词的意思。
就好像动词一下子定住了,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描述的东西。
2. 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很有趣呢。
像“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这个“活”本来是“活下来”的意思,在这里就是“使……活下来”,也就是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了。
这就像是动词有了魔法,能让其他的对象发生动作。
(三)形容词活用1. 形容词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也不安分啦。
像“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坚”本来是“坚硬的”这个形容词,在这里就变成了“坚硬的铠甲”这个名词;“锐”本来是“锐利的”,就变成了“锐利的兵器”。
这就像形容词给自己穿上了一件新衣服,变成了可以数可以指的东西。
2.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和“远”,“亲”本来是“亲近的”这个形容词,在这里就变成了“亲近”这个动词;“远”本来是“疏远的”,就变成了“疏远”这个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名词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一套判断方法,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名词词类活用,一起来看看吧!名词此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晋军函陵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2、朝服衣冠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3、范增数目项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课文唐•杜牧《阿房宫赋》)5、今予家是溪 (课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动词解才符合全句的意思。
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名词所处位置应该是“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
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课文清•龚自珍《病梅馆记》)3、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吕氏春秋•上德》)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5、舍相如广成传舍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
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
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
活用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意动用法1、侣鱼虾而友麋鹿 (课文宋•苏轼《赤壁赋》)2、粪土当年万户侯 (课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宋•王安石《伤仲永》)4、吾从师之 (课文唐•韩愈《师说》)5、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 (《史记•孟尝君列传》)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但与以上不同的是,是“主观上认为怎样或主观上当作怎样”即意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
文言文一一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意动用法。
4.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女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 )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古汉语词类活用(古汉语通论十一)有些实词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改变基本功能,充当其它词类来使用,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1)“名+名”式,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①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庄子·德充符》)(兀:通“刖”。
王:高出。
庸:普通人。
)②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
(《战国策·赵策三》)(脯:把……做成肉脯。
)③踵门..而告文公。
(《孟子·许行》)(踵:脚后跟。
代人身,“亲自到”的意思。
)族.秦者,秦也。
(杜牧《阿房宫赋》)(族:使……灭族。
)④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
(《韩非子·六反》)(罪:惩罚。
)(2)“(状)+名+补”式,构成状中或动补关系。
①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吕氏春秋·察今》)(表:做标记。
)②唐慧褒始舍.于其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舍:筑房舍定居。
)③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乐:欣赏音乐。
)④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
(《史记·张仪列传》)(境:接壤。
)2、“名+代(之)”的形式,名词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左传·成公二年》)②襄主(赵襄子)曰:“我取(壬)登,既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③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3、名词前有能愿动词“足、可、能、欲”等修饰作状语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荀子·劝学》)②左右欲刃..相如。
(《廉閵列传》)③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孟子·许行》)(名:用语言形容。
)(尧的恩德)多么广大呀,人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4、“副+名”,即名词受到副词的修饰时,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丘也与汝,皆梦..也。
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然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名词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活用为一般动词,其规律如下:1、名词+宾语:例:⑴籍.吏民,封府库,以待将军。
⑵范增数目.项王。
⑶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⑷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⑸履.至尊而制六合。
⑹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⑺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⑻舍.相如广成传。
⑼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
⑽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廷斥之。
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项王。
⑶臣请入,与之同命..。
⑵范增数目⑷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⑸乃朝服,设九宾礼。
3、能愿动词+名词:例:⑴假舟楫者,非能水...帛矣。
⑶善画者多工书..也,而绝江河。
⑵五十者可以衣而能诗...,以是贺(我以为你能行他的品德,所以才祝贺)。
..。
⑷吾以为能其德4、名词+补语:例:⑴今王鼓.乐于此。
⑵沛公军.霸上。
⑶沛公欲王.关中。
⑷晋军.函陵。
⑸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⑹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例:⑴乃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⑵所友.(结交)者以百数。
⑶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路。
⑷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6、名词充当并列或连动短语谓语部分之一:例: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⑵前为谢曰:“北蛮夷之人,未尝见天子……”⑶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⑷荆轲和而歌。
⑸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⑹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7、处在谓语的位置上,该句又没有明显的动、形容词作谓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⑴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⑵与郑人盟.。
⑶填然鼓.之。
8、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现象却相当普遍,大体上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1、比喻性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可译为“像+名词+一样(那样)”。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B>表态度、方式,C.表工具,D.表处所E.表趋向,.F.表频率,(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3)“被”((4)意念被动(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2)省略宾语(3)省略介词”.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五)定语后置:(1)者(3)……之……者:“、(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辑录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3.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4.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6.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7.尉果笞广 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8.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9.愿为市鞍马 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10.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11.未果,寻病终 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桃花源记》12.恵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恵子相梁》1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14.一鼓作气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15.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 间:名词用作动词,参与。
《曹刿论战》16.驴不胜其怒,蹄之 蹄:名词用作动词,踢。
《黔之驴》17.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马说》1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9.大雪三日 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湖心亭看雪》20.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与朱元思书》(二)名词作状语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〸则》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 蛇那样。
《小石潭记》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5.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6.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核舟记》7.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名词作状语,像玉城一样。
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 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 11.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12.故自号曰醉翁(名作动,取别号)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名作动,编次)14.陈胜王(名作动,称王)15.天下缟素(名作动,穿丧服)16.因屏人曰(名作动,命人退避)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名作动,入侵)18.一鼓作气(名作动,击鼓)19.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0.琴瑟友之(名作动,亲近)(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2.北饮大泽(名作状,向北)3.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像狗一样)4.道渴而死(名作状,在道路上)5.石青糁之(名作状,用石青)6.箬篷覆之(名作状,用箬篷)7.手自笔录(名作状,用笔)8.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 9.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10.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牙一样)11.山行六七里(名作状,在山中)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作状,用簸箕)1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作状,象鸟张开翅膀) 14.日光下澈(名作状,向下)(三)名词使动用法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如鸣珮环(使……发声)3.凄神寒骨(使……凄凉)4.忿恚尉,令辱之(使……恼怒)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6.钟鼓乐之(使……快乐)7.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8.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9.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强)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坚固)(四)名词的意动用法1.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原为名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可译为“认为……有利”)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词类活用现象: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能够带宾语,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带宾语,这种现象叫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名词,前一名词不做修饰限制成份。
如:籍吏民,封府库。
军霸上。
鼓乐于此。
2,名词+介词,军于霸上3,所+名词,名词动用。
所字结构所后必然加动词所翻译成什么什么东西或地址。
令吏人完客所馆那个地址的馆是动词住宿的意思。
4,名词+代词驴不胜怒,蹄之。
蹄是名词后面是代词,名词变成动词。
蹄翻译成用蹄子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妻,嫁给5,而前后是并列关系,子路从而后。
后是方位名词在那个地址翻译成落在后面。
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霸:称霸6,副词或否定副词加名词名词动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成文7。
能愿动词欲望动词趋向动词加名词名词动用左右欲刃相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名词做状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做主语,那只能做状语一.一般名词做状语1表比喻斗折蛇行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2表示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象对待兄长一样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以对待宾客的态度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相如廷叱之二.表示时刻和方位的名词作状语1 ,时刻名词做状语:日月岁A.良庖岁更刀,割也。
岁:每一年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日:天天B.表示渐进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2方位名词做状语:单纯的方位名词在行为动词前做状语,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加往向等词语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
西:向西。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有些名词带宾语以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天下臣服。
生死而肉骨。
使死的人活下来,使骨头长肉。
汗牛充栋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有些名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什么如:吾从而师之把……看成教师。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狐鸣呼曰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2、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论语〉八则》3、石青糁之石青:用石青。
《核舟记》4、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
《三峡》5、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小石潭记》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9、山行六七里山: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10、东临碣石东:向东。
《观沧海》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愚公移山》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黔之驴》14、四面竹树环合环: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15、手自笔录手:亲手。
笔: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16、孔子东游东: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17、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狼》18、复前行前:向前。
《桃花源记》(二)名词作动词1、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观沧海》2、妇抚儿乳乳: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宴:举行宴会。
《口技》5、有仙则名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狼》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岳阳楼记》11、任意东西东西: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12、每至晴初霜旦霜: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三峡》14、浑欲不胜簪簪:插簪。
《春望》15、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别号。
《醉翁亭记》18、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望岳》19、皆指目陈胜指:用手指示意目: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用竹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