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算式
- 格式:ppt
- 大小:670.50 KB
- 文档页数:14
数学课《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上比较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并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将原有的第三关“神奇的9”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进行调换。
使学生在学会了第一关“奇妙的宝塔”的学习方法后,在“神奇的9”这关中能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自行探索,发现这些算式背后的规律,逐步体会到探索的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个特色:1、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它们的共同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
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发现,提出自己的见解,再由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在每个环节里始终贯穿“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的进行小组交流。
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数学课《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2)在教授数学课程中,我曾经教授过一堂关于“有趣的算式”的课程。
在这一堂课上,我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算式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这篇反思中,我将分享关于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
我结合了巧妙的算式和具体的例子,激发了学生探索和思考的愿望。
在引入每个算式之前,我首先给出了一个问题或情景作为引子。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算式的背后逻辑,并且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我观察到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强,他们表达了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其次,这堂课的互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们提出问题或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时,我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这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们在数学探索中保持自信和勇气。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算式,发现算式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他们对数学算式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发现算式规律和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逐步发现算式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和总结算式中的规律。
2.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做好学习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呈现一些有趣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4《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学算式中的规律。
内容难度适中,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算式中的规律,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算式中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出算式中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算式中的规律。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2+3+4+5+6+7+8+9的结果是多少?让学生初步感受算式中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算式,如:2+3+4+5+6+7+8+9+10、3+4+5+6+7+8+9+10+11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的结果都是一个固定的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些类似的算式,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讨论,总结出算式中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规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
如:设计一个算式,使其结果为100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是否只适用于正整数?是否适用于负整数?是否适用于小数?让学生进行探索,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算式中的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趣的算式》37-38页。
【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
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数学王子高斯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下可难倒了初学算术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正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X50=5050.后来,高斯成了数学家,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誉,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都来当小小数学家,探索有趣的算式,发现数学的奥妙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闯关游戏,任务是拿到开启智慧之门的密码,只有成功通过了3关才能拿到.二、探索规律,智慧闯关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回文数)(1)课件呈现:从山脚到山顶有111111层,每层有111111级台阶。
问从山脚到山顶一共有多少级台阶?(2)学生列式,引导学生运用化繁为简的方法,通过计算出简单的数来寻找答案。
课件呈现: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3)课件呈现:1×1=1,11×11=121,111×111=12321三个算式的答案。
四年级上第5课时有趣的算式《四年级上第 5 课时有趣的算式》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第 5 课时的“有趣的算式”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数学探险。
它让我们发现了数字之间隐藏的奇妙规律,就像打开了一个个神秘的宝藏盒子。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些有趣的算式时,可能会觉得有些困惑,但随着深入探究,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真的太棒了!比如,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1×1 = 1,11×11 = 121,111×111 = 12321。
是不是很神奇?从这些算式中,我们能逐渐摸索出规律。
再比如,9×9 = 81,99×99 = 9801,999×999 = 998001。
你发现了吗?随着乘数中数字 9 的增加,积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
这些有趣的算式可不只是让我们感到新奇,它们对我们的数学学习有着实实在在的帮助。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规律,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就好像是在大脑里搭建起一座坚固的思维城堡,让我们能够更清晰、更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而且,这种探索规律的过程还能培养我们的耐心和细心。
有时候,规律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需要我们认真地比较、计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就像是在寻找隐藏在草丛中的宝石,只有耐心地拨开草丛,才能发现那闪耀的光芒。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些有趣的算式。
同学们会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好奇;有的同学则皱着眉头,努力思考;还有的同学兴奋地举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发现。
整个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当我们一起找到了规律,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
就好像我们共同解开了一个超级难的谜题,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样的数学游戏。
比如,让他们出一些类似的算式,看看我们能不能快速地找出规律,算出答案。
这不仅能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增进和家人之间的感情。
有趣的算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趣的算式的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打下基础。
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使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4~6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发现数学的奥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定为:探究、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1、观察分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2、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训练,直接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探究活动找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获得探索规律的体验,懂得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发现规律通过三次闯关,在每一关中经历“计算、观察、思考、交流、归纳”这一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探索规律。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在每个同学都想一想的基础上,通过全班交流、老师点拨等启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