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和透镜
- 格式:ppt
- 大小:498.00 KB
- 文档页数:17
光的折射與透鏡成像公式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公式光的折射是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的一种现象,它是基于光线在介质间传播时速度的变化而发生的。
而透镜成像公式则是用来描述光通过透镜后所形成的图像位置和大小的公式。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公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重要性。
一、光的折射公式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也称为折射定律),光线在界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即: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光线的折射角度,进而确定光线传播的方向和路径。
这个公式在很多光学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眼镜、光纤通信等。
二、透镜成像公式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并聚焦的光学元件。
透镜成像公式是用来描述光通过透镜后所形成的图像位置和大小的公式。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以通过透镜的焦距、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图像的位置和放大倍数。
在凸透镜的情况下,透镜成像公式可以表示为:1/f = 1/v - 1/u其中,f是透镜的焦距,v是像距,u是物距。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透镜成像的位置和放大倍数。
同样地,在凹透镜的情况下,透镜成像公式可以表示为:1/f = 1/u - 1/v这个公式与凸透镜的公式形式相似,但是在计算时需要注意符号的取正与取负。
透镜成像公式是光学实验和透镜设计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计算透镜的焦距、物距和像距,可以确定透镜的焦点位置和成像效果,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三、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公式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的具体例子:1. 光学仪器设计:在设计显微镜、望远镜和照相机等光学仪器时,需要考虑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公式,以确定透镜的参数和图像的性质。
2. 眼科学:通过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公式,可以研究眼睛是如何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的。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整章复习课。
教材章节包括: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放大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望远镜。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知识讲解:(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光的折射、透镜和放大镜、望远镜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透镜放大镜和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
(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3)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 )(4) 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 )2. 题目:选择题(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A. 向正上方偏折B. 向正下方偏折C. 向垂直方向偏折D. 向原方向偏折(2) 下列选项中,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对我们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光的折射实验和透镜的使用是学生们初步接触光学的关键环节。
本教案将通过详细的步骤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一:光的折射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1. 实验平台2. 光源灯3. 直尺4. 透明玻璃板5. 曲尺6. 尺子实验步骤:1. 将实验平台放在平直的桌面上,并将光源灯放置在平台上方的适当位置。
2. 在实验平台上通过直尺固定一块透明玻璃板,使其与桌面平行。
3. 在玻璃板上画上一条基准线,并以此线作为参考,设置入射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4. 在基准线上标记出几个入射点,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笔绘制。
5. 使用直尺、尺子和曲尺测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相对于法线的角度。
6.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观察入射光线的折射现象,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光线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了折射。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1. 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被称为斯涅尔定律。
2. 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会相应增大。
3.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的折射方向也不同。
实验二:透镜的使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透镜的成像效果,了解透镜的焦距与物体成像的关系。
实验材料:1. 实验平台2. 光源灯3.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块)4. 物体(如一根铅笔)5. 屏幕(可以是一张白纸或墙壁)实验步骤:1. 将实验平台放在平直的桌面上,并将光源灯放置在平台上方的适当位置。
2. 将透镜放置在平台上,并调整其位置和方向。
3. 将物体放置在透镜的一侧,并通过调整距离和角度找到适合的位置。
4. 将屏幕放置在透镜的另一侧,并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得屏幕能够接收到成像光线。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一、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二、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三、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四、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五、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六、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如下图:六、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第三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度,传播方向不变(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不一样)。
(容器无论把那边抬高水面始终水平,入射角、折射角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空气中的角比较大(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实验要换用不同的介质进行多次实验。
潭清疑水浅: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叉鱼对准看到的下方,用光照亮水下的石块,对准看到的方向照,只要发生折射,像都比物体位置偏高。
如果没有大气层,看到太阳比现在晚,落日比现在早。
从旁边看鱼缸中的鱼,可以看到四条鱼。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远视眼镜4.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近视眼镜区别:用手摸、靠近物体看、正对太阳照。
如果透过水中的气泡看物体是缩小的像,因为以气泡中间分开,相当于两个凹透镜。
猫眼是凹透镜。
5.测凸透镜的焦距: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它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此时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用红光和紫光测同一透镜的焦距,红光焦距长(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弱),只能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而不是一点,是因为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
若果光屏上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可能大于f,也可能小于f,如果远离光屏光斑先变小后变大,则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f;如一直变大,则大于f。
(如果用点光源,移动光屏,光斑大小不变,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为透镜的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小,则小于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大,则大于焦距。
6.凸透镜成像:(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u>v照相机的原理;(2)u=2 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u=v,可以测焦距,f=1/2u=1/2v(3)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u<v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
光的折射、透镜习题课【学习目标】巩固光的折射、透镜中的重要知识点,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内容并能用其作光路图和解释相关光学现象,掌握透镜对光的发散和会聚作用和三条特殊光线。
【重点难点】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相关作图(含透镜中三条特殊光线)【学习过程】1.复习:(1)结合光路图回顾与光的折射相关的几个概念(2)光的折射定律内容(学生回答)(3)列举你所知道的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学生自主完成)(4)说出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作图训练完成下列光路图(画出折射光路)过光心的光线光的传播方向保持不变。
(这部分内容做好小结,抓住作图要点)3.典型例题例1 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
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 _度,折射角为__ _度。
例2 孩子在湖边观鱼,这条鱼实际在C点处,但孩子看见鱼是在D点处。
则小孩这样看的结果是因为从水下发射的光发生了_________,所看的是鱼的_____像,(填实像或虚像),光是从_______________(空气中射到水中或水中射到空气中),鱼的反射光线折射时_________(靠近或偏离)法线,小孩看到鱼的水平距离比实际距离_____,小孩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______,由于折射使孩子感到好像鱼的真实位置______(改变了或没改变)。
光的折射、透镜习题课---课内作业班级姓名成绩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__是界面,界面的________边是玻璃。
2.如图所示,从位于空气中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射到水面上,照亮的水中的P点POS1,SPO第1题图第2题图2,S的三条图线中的传播,正确的是______。
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光的折射要点1折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相关概念:①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光线。
②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
③法线: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
④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⑤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要点2折射的特点(1)特点: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③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反之亦然;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⑤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注意1: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角等于零。
(3)注意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注意3: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5)注意4:光的折射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要点3生活中折射现象(1)筷子“弯折”:红、绿、蓝。
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混合成各种不同的色光。
(2)池水变浅:红、黄、蓝。
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混合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3)海市蜃楼: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基础巩固练1.(2019·泰安)如图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水中筷子“弯折”B.地上的身影C.水中荷花的倒影D.墙上手影2.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自转C.地球在绕太阳公转D.星光经过大气层时发生了多次折射3.山东电视台拍摄到的“海市蜃楼”实况,实际上是一种光现象,人们观察到的“景物”是实际物体经过()A.反射后形成的正立的虚像B.折射后形成的正立的虚像C.反射后形成的倒立的虚像D.折射后形成的倒立的实像4.(2019·德州)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5.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符合实际的光路示意图是()A. B. C. D.6.学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经过连续几天观察,晓霞同学发现: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池内水面升至a位置时,她在池旁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水面升至b位置时,她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7.一束与液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液体中时,折射角为30°,当入射光向法线靠拢10°时,则折射角为()A.大于30°小于40°B.大于40°C.大于20°小于30°D.30°8.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B.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C.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D.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9.(2018•盐城)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10.如图所示,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水下部分向弯折,这是由于光从进入发生造成的,所看到的水下部分的筷子其实是实际筷子的(虚/实)像.1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左/右)侧。
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2)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4)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5)两角关系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大招】三线一面、法线居中、变化一致、空气角大、光路可逆3、光路判断(1)法线是哪条?(2)界面是哪条?(3)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大招】找等角,知法线4、常见现象与应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变浅、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变高、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筷子弯折、太阳在地平线下便能看到等【大招】像高物低5、光的折射作图(1)已知入射光线与界面,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①过入射点作法线;②判断角的大小关系(空气角大);③画出折射光线。
(2)已知物和像,入射点未知折射作图(以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为例)①确定位置,即物S、像S'和眼睛A②找出入射点,即连接AS',AS'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入射点;③作入射光线,即连接SO;作折射光线,即连接OA(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再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1、找到光射向液体中平面镜的入射点O,过O点做法线NO;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OO’;3、过O’点做法线O’N’;4、根据光从液体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O’BFF二、透镜1、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初二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
物理透镜是一种用来改变光线方向的光学仪器,它可以把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也可以把光线折射成一条直线。
它是由一个或多个透镜组成的,每个透镜都有不同的形状和材料,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
物理透镜的知识点主要有:
1、光的折射:光线穿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折射率取决于透镜的材料和形状。
2、光的反射:光线穿过透镜时,会发生反射,反射率取决于透镜的材料和形状。
3、光的聚焦:光线穿过透镜时,会发生聚焦,聚焦率取决于透镜的材料和形状。
4、光的衍射:光线穿过透镜时,会发生衍射,衍射率取决于透镜的材料和形状。
5、光的折叠:光线穿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叠,折叠率取决于透镜的材料和形状。
6、光的折射率:光线穿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折射率取决于透镜的材料和形状。
7、光的折射角:光线穿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取决于透镜的材料和形状。
以上就是初二物理透镜知识点的总结,物理透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它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使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也可以把光线折射成一条直线。
它的知识点主要有光的折射、反射、聚焦、衍射、折叠、折射率和折射角等,这些知识点都是物理透镜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物理透镜的基础。
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但两者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4、 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学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了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学习中,光学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物理学光学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光学知识。
1. 光的折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率是不同介质之间介电常数比的倒数。
当光线从密度较大的介质进入密度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度变大;当光线从密度较小的介质进入密度较大的介质时,折射角度变小。
2. 光的反射光线在镜面上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都是相对于法线的角度。
在平稳的反射表面上,光线经过反射后聚焦或分散,从而造成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效果。
3.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前提是光线必须是多个波长的混合物。
当光线通过物质时,它被折射的角度会根据波长而变化,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这就是色散现象。
4. 光的拓展光线会在空气和透明介质之间传播。
光线以直线或曲线的方式在空气中传播,这就是光传播的光路。
光路在光学实验中十分重要,在光路上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现象,例如干涉、衍射等。
5. 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实验中广泛使用的是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向外凸起的,并具有使光线汇聚的作用,所以又称聚光镜。
凹透镜是向内凹陷的,并具有将光线分散的作用,所以又称分光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
6. 光学仪器光学实验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光学仪器,例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望远镜使得远处的物体变得更加清晰可见;显微镜可以放大非常小的物体,使大家可以看到微观的世界。
以上内容涵盖了八年级物理学光学知识点的重要方面。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大家需要集中注意力并多练习实践,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并确保知识点得到深入学习。
八年级物理光学易错知识点光学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考试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
但是,光学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出错的一块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物理光学易错知识点,帮助大家在学习和考试中避免出现错误。
一、光的传播1.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总是沿着直线传播,因此从一个点发出的光线是不会互相交叉的。
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就是因为它反射了光线,这些光线经过眼睛的透镜,形成了像。
2.光的折射当一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而产生折射。
折射光线的角度与入射光线的角度之比叫做折射率。
当光从一种密度较大的介质进入另一种密度较小的介质时,入射角度越大,折射角度就越大。
当入射角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即使使用密度较小的介质中的折射率仍比原介质中的折射率大,光线也无法折射,此时发生全反射。
二、光的性质1.光的色散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不同颜色的光线被折射的程度不同,形成一个有颜色的光谱。
2.光的干涉当光线发生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如果两束光是同相位的,它们会相加形成向前传播的亮度更高的波峰;如果两束光是异相位的,就会相消形成亮度更低的波谷。
光通过小孔或经过障碍物时,会产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得光的亮度和色彩发生变化,产生彩虹效果。
三、光学仪器1.显微镜显微镜是观察微小物体的重要仪器,由凸透镜和目镜组成。
显微镜成像的原理是放大目镜中瞳孔内的像,从而得到对物体的放大。
2.望远镜望远镜一般由目镜和物镜组成。
目镜起到放大目的,物镜起到聚焦作用。
3.光谱仪光谱仪用于分析光的颜色和波长组成,可以帮助研究光的性质和成分。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中容易出错的光学知识点,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和考试带来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牢记这些易错点,加强实践和练习,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光的折射、透镜练习题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物距u>2f时,像距v的特点是,此时成的的像。
应用:②、当物距u=2f时,像距v的特点是,此时成的的像。
应用:测凸透镜的焦距③、当物距f<u<2f时,像距v的特点是,此时成的的像。
应用:④、当物距u=f时,不能成像。
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光。
⑤、当物距u<f时,成的的像。
此时像和物在透镜的侧。
〔同、异〕应用:⑥、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
成实像时:物距减小时,像距,像。
2、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③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④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时假设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选项是( )A.②④正确 B.②③正确C.①④正确 D.①②正确3、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4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以下说法。
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4、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时的位置放置简图,其中F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小华通过实验得到一些规律,现请你帮她填写完整:①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大的像,物体应该放在图中的点;②当像和物体在同一侧时,物体放在图中的点;③物体从b点沿主轴移到d点,物体的像将变〔大/小〕;④某次在光屏是出现一个缩小的像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那么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A.光屏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可能不会出成像。
C.光屏上可能会出现一个缩小的像。
D.都有可能5、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和.(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6、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教案: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的折射和透镜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光的折射定律、透镜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现象。
2. 了解透镜的分类和特点,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3.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模型,光具座。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光的折射定律。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光的折射定律,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手册中的相关练习。
3. 透镜分类:讲解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透镜模型,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4. 凸透镜成像: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过光具座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现象。
5. 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放大镜或望远镜。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活动重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的方式,使学生巩固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相关知识。
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同时,可以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摄影、电影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光的折射定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一、光的折射1.什么是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2.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两线分居)③折射角和入射角不等。
(两角不等)注意:空气中的角大④光线垂直射入介质表面是,传播方向不变。
(垂直不变)⑤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光路可逆)二、透镜1. 透镜的分类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 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焦点上(2)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3)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4.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异面焦点。
(两个虚焦点)(2)过异面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并且它还随物距的改变而改变。
2.物近,像远,像变大;3.一倍焦距处,是物体成倒立实像还是正立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
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人的眼球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有胶片。
3.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佩戴合适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4.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佩戴合适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五、望远镜与显微镜1.通常的简易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做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靠近人眼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