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52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方式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对外贸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国家的产生(社会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物质条件)概念: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对外贸易法》第二条第二款作了这样的定义:本法所指的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规模通常用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来表示。
两个明显特征:1、对外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
2、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显著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演变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1.迅速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贸易关系,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如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稳定市场等的棉花化纤、砂糖、纸张、手表等物资。
3.出口大豆、桐油、茶叶、猪鬃、肠衣、蛋品、厂丝、钨砂、水银和绸缎等。
4.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 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49.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由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对外贸易围绕着该任务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料以及其他物资。
进口了前苏联的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的68个项目。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化时期,即清朝(1644-1911)。
清朝时期,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注重于稳定对外贸易的进行,交易只能通过官方指定的中外商船和港口进行,这也是中国外贸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清朝时期,中国的外贸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海外帝国主义国家的贸易,二是对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
在海外帝国主义国家方面,中国主要以国家对外贸易的形式进行,即政府向外国商人出售中国商品,或从外国商人那里购买外国商品。
与此同时,清朝政府也规定了中国商人不得以非官方指定的港口进行贸易,也不得与外国商人贸易,尤其是对像英国这样的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其外贸政策更加严格。
对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主要以港口贸易和内河贸易为主,例如在几十个以历史上著名的“万马渡江”的港口经营贸易,例如在湄公河上的五湖四海等地经营贸易。
这些港口和内河港口的贸易,以中国时尚和历史珍品、砖瓦、竹纸、木材等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特殊的贸易,例如与日本的汉籍贸易,以及与朝鲜的特殊贸易,这些港口贸易对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由于政治上的动荡和社会经济的落后。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发展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伟大的古老文明之一,也是一个对
外贸易发展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外贸易在中国的历史上起源于2000多年
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以楚汉两地为代表的两大文明开始出现了强烈的对外
交往活动,鲁国以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吸引着外来的商人,楚国作为一个贸
易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商业船只从江海两岸出发,把粮食、毛衣、植物
等货物运往亚洲和非洲各地,从而形成了一种初步的国际贸易格局。
随着中国根深蒂固的技术与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经历着宋、元、明、清等朝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开始得到更大的发展,货物从中国运往外国,
里耳犯、熊掌、藤条、三七等珍贵的国货都从远古时代,流传进入西方,
给那里的文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
随着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