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热值检测分析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52.25 KB
- 文档页数:22
煤的工业分析及热值测定一、煤工业分析项目代表符号煤工业分析项目新旧符号对照表煤质分析项目细划分新旧符号对照表二、煤质分析结果的基准及其含义在煤的分析试验中,煤样基准的含义是表示分析结果是以什么状态的试样为基础得出的。
由于不同状态下的试样所包括的基础物质不一样,所以就有不同的试样基础。
1. 空气干燥基(X ad)以煤中水分与空气中的湿度达到平衡(动态平衡)时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2.收到基(X ar)以收到状态时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3.干燥基(X d)以假想的无水状态时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4.干燥无灰基(X daf)以假想的无水无灰状态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三、煤质分析项目不同基准符合煤质分析项目不同基准新旧符号对照表四、煤质换算常用的基准换算煤质分析有关基准的换算系数换算举例:1.由空气干燥基(X ad)结果换算成干燥基结果X d =X ad×100÷(100-M ad)某一煤样A ad=19.75%,M ad=1.26%。
按上述公式计算煤样A d:A d = 19.75×100÷(100-1.26)=20.002.由空气干燥基(X ad)结果换算成干燥无灰基(X daf)结果:X daf= X ad×100÷[100-(M ar+A ar)]某一煤样V daf=7.20%,M ad=1.26%,A ad=19.75%:V daf= 7.20×100÷[100-(1.26+19.75 )] = 9.12五、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的基本依据。
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可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种类和煤的加工利用效果及其工业用途。
1.水分的测定根据水在煤中存在的形态,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是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存在于煤中的;化合水是以化合方式同煤中的矿物质结合的水,也叫结晶水。
结合水需在200℃以上才能分解放出。
煤炭热值检测分析方法标准值的上限或下限为。
如果三次测量值都在上限或下限,则初步判断量热仪存在系统误差。
这种分析很重要,但在分析热值差时经常被忽略。
量热计的校准记录和反标记检查主要是为了了解设备性能和系统偏差2.手动制样偏差检查手动制样如果不按标准操作也会产生较大误差。
熟悉制样和制样标准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制样人员的现场实际操作来检查制样人员的标准操作程度。
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检查样品制备误差:制备60千焦以上的粒度小于13 mm的煤样品,用二分法将两个或三个样品分开,其中一个或三个样品由二分法进一步分成两个或三个样品,一个或三个样品由进煤实验室取样和测试,另外三个样品由进煤实验室取样和测试,主要是检查样品制备过程中的问题第一次分离出的30千焦以上的另一个煤样用二分法进一步分成两个或三个样品,其中一个样品由第三方制备,制备好的样品由入炉煤和入炉煤实验室检验,另一个样品保留(或准备检验)根据三方测试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是测试问题还是样品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方法在检验实验室试验和样品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时非常实用。
3.采样偏差分析对于手动采样,首先需要澄清一个理解问题。
这并不是人工取样不准确或代表性差的问题,而是一方面取样人员没有按规范操作,另一方面进厂的煤有掺假或分层装车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底部的煤不能人工采集,导致人工采样的代表性差。
燃煤采样器安装在碎煤机后,大石块或矸石被碎煤机粉碎。
相反,燃煤取样器有机会获得石头或废石。
在分析热值差时,人们首先会想到更注重取样,更注重人工取样,而忽略机械取样,认为机械取样具有代表性。
事实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一些取样机在实际取样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机械取样头采集的原始子样(无破碎和收缩的原煤样)基本上具有代表性;此外,认为皮带末端取样的代表性比中间皮带取样的代表性好是错误的,因为中间皮带取样缺乏事实依据。
机械取样的主要问题在于破碎和分割系统。
机械取样需要检查以下项目:1 .检查分隔器。
煤炭鉴定方法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但由于煤炭的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对煤炭进行鉴定。
煤炭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确定煤炭的热值、灰分、水分、挥发分等指标,以便于科学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煤炭鉴定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和热学分析法等。
首先介绍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分析煤炭中含有的碳、氢、氧、氮等基本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普通干燥测定法、干燥爆破法、干燥热滤波法等。
例如,普通干燥测定法是将煤样进行高温加热,然后测定煤中的水分含量,以及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
物理分析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测试,分析煤炭的粒度、密度、孔隙度等指标。
常用的物理分析方法有筛分法、浮选法、磁选法等。
例如,筛分法是将煤样按照一定的粒径进行筛分,然后根据不同粒径的比例,计算出煤样的粒度分布情况。
热学分析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加热实验,分析煤炭的热值、反应特性等指标。
常用的热学分析方法有热解实验、TG-DTA分析等。
例如,热解实验是将煤样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测定煤样的质量损失情况,以及释放出的气体的组成和能量。
在进行煤炭鉴定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样品的选择和制备。
由于煤炭的种类繁多,每种煤样的鉴定方法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煤样进行鉴定。
同时,在进行化学分析时,需要对煤样进行预处理,去除掉灰分和挥发分等干扰因素。
其次是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煤炭鉴定需要使用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如高温炉、热重天平、元素分析仪等。
在选择仪器设备时,需要考虑到实验要求和经济成本等因素。
同时,在使用仪器设备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是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在进行煤炭鉴定时,得到的实验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获得煤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指标。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平均法、分析法和统计法等。
总之,煤炭鉴定是科学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重要手段。
煤矿煤炭质量检测与分析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质量检测与分析对于煤炭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煤矿煤炭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入手,介绍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技术,以及对于煤炭质量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煤矿煤炭质量检测的必要性煤炭质量检测是为了确保煤炭的质量符合使用的要求,保证煤炭的安全可靠运用。
煤矿煤炭质量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煤质的成分和热值分析、灰分和硫分含量测定、各种工艺性指标测定等。
通过煤质检测,可以了解煤炭的品质,帮助煤矿企业掌握资源的使用和开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煤矿煤炭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技术煤矿煤炭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物理学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其中,物理学方法包括煤的堆积密度、体积、颗粒度等的测定。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煤质的元素组成、灰分和硫分含量等进行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利用现代仪器设备,例如光谱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质谱仪等,对煤炭样品进行分析。
常用的煤炭质量检测技术包括:近红外光谱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热重分析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煤炭的热值、硫含量、挥发分等重要指标,为煤矿企业提供科学依据,为煤炭的优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三、煤炭质量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煤炭质量分析是对煤炭的质量特性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帮助煤矿企业合理选择煤炭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煤炭质量分析主要包括煤质特性分析和煤质评价。
煤质特性分析主要是对煤炭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热值等进行分析。
通过测定煤炭的密度、水分含量、颗粒度、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和硫含量等指标,可以判断煤炭的可燃性、燃烧性能和适应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特殊分析方法,如红外光谱和质谱等,对煤炭的气体组成、有机质成分和有害元素等进行深入分析。
煤质评价是对煤炭的品质进行评估和分类。
根据煤炭的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和硫分等指标,将煤炭划分为不同等级。
同时,还可以根据煤质的特点,如发热量、最高温度、燃烧特性等,对煤炭的适用范围和用途进行评价,为煤炭的应用提供参考。
煤质化验中发热量与挥发分的测定【摘要】在煤成分的化学分析和鉴定工作中,热值分析和总挥发分含量的对比测定无疑是非常重要和科学的,而测量结果数据的科学准确性无疑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整体技术和经济效益以及中国煤炭用户的安全和自身利益。
【关键词】煤质化验;发热量;挥发分;测定煤的热值和水的挥发热值的综合测定是实验室煤常规物理性质分析或检测方法的物理基础。
在许多煤性质测定活动中,后两种热性质混合物的混合测定有许多影响测定的因素,测定方法相对系统和复杂。
1仪器设备的计量调试标定的具体方法计量方法也是实现煤炭行业各种煤炭指标统一计量单位与煤炭定价单位之间数据统一、准确控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控制方法。
测量方法越精确,就越必须具备基本的质量控制方法条件,能够为企业提供这样一个稳定可靠的测量数据系统,在完成煤炭行业各种参数和指标的相应测量的测试、验证分析的过程中,除了烟气热值的测试和分析以及烟气挥发物的测定、分析和测试外,通常根据需要获得满足上述指标的准确数据,基本控制测量是为了确保基本工况下各种基本测量仪器读数的最基本和准确要求,温度计和湿度计、电表分析、平衡标准物体等也可能是各种重要煤质参数和测试检测系统中常用且易于使用的测量基础和测量仪器。
除此之外,为保证严格的保证检测在测量结果过程数据传递中的数据计算与准确性,提高在检测中实验操作过程仪器的操作数据的真实准确及精密度,在对于测量中检测结果仪器的检查和校验等工作程序进行中我们认为还应当同时结合需要及时进行的对校验结果仪器动作参数的数据正确和严密性程度以及实验操作数据准确性度等进行了严格与定期进行的检查校准和校准,并且我们在认为对于校验合格标志等级为合格级以下的仪器检定计量器具时也更应该及时标注了仪器名称号码和仪器检测校准级别编号以及校准仪器计量检定合格标志证书的最后一份有效证书保存有效日期,通过现场建卡及定期现场校准记录的记录形式来严格系统地做好对仪器及其计量和校准测量器具设备进行的长期使用检测维护跟踪检测评价和在线检测在线维修的检测记录工作,确保现场检测以及在现场校准使用测试结果处理过程中的校验以及仪器仪表数据信息存储的准确性。
煤炭发热量经验公式法与氧弹法测定结果比较摘要:文章对煤炭发热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即经验公式法与氧弹法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煤炭发热量;经验公式法;氧弹法中图分类号:tq5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294-020 引言煤炭发热量即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又称为煤的热值,是衡量煤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正确评价动力用煤质量和厂矿业计算热平衡、热效率和煤耗的依据。
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来说,它是煤按热值计价的主要技术依据和计价基础。
在煤质研究中,根据干燥无灰基发热量可粗略推测煤的变质程度(煤化度)及与煤炭变质程度相关的一些煤质特征,比如粘结性、结焦性等。
煤炭发热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计算法,直接测定法就是氧弹法,而间接测定法又可分为工业分析法和元素分析法,其中利用煤的工业分析结果代入经验公式来计算煤炭发热量的方法称为经验公式法。
自gb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中取消了附录的经验公式与数据表后,质量监督部门煤样已采用氧弹法进行发热量测定。
但由于技术、资金、人员素质等原因,氧弹法尚未得到广泛推广,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仍沿用经验公式法进行测定。
进一步比较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作者选用焦渣特征为2#和7#的煤样进行了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以供参考。
1 氧弹法与经验公式法的测定原理氧弹法测定原理:称取一定量的分析试样置入氧弹内,充入过量氧气,再将氧弹放在一个盛有足够浸没氧弹的水的容器(通常称内桶)中,并使氧弹内的试样点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被内桶中的水吸收并使水温升高,根据试样燃烧前后量热系统产生的温升,即可求得试样的热值。
经验公式法测定原理:称取一定量的试样,依据国家标准,对分析试样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将其工业分析结果代入经验公式(见下)计算求得试样的热值。
2 经验公式法测定中参数的选取经验公式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当年在煤炭统分统配的情况下,考虑到广大小型企业不具备采用热量仪测定的条件,为使全国建材工业煤耗考核有可比性,收集了全国各统配煤矿、主要地方煤矿以及部分地质勘探精查的煤样,包括从褐煤、烟煤到无烟煤各个类别,将其工业分析结果及其它一些煤质指标(如氢含量、焦渣特征)和氧弹法发热量测定结果比较,运用数理统计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得到烟煤、无烟煤和褐煤三个系列经验公式,十几年来在生产中得到过广泛的应用。
煤炭热值检测分析方法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原因及分析方法一、前言发电厂入厂煤、入炉煤热量差是经济性评价及燃煤管理的重要指标,将其热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体现出燃料管理和采制化工作的水平。
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考核指标为502J/g。
在目前市场这种情况下,要完成这一指标,从管理和技术上难度都很大。
对均匀单一的煤种完成这一指标相对容易一些;对煤源复杂、煤量大,要完成这一指标有一定技术难度,必须从管理和技术上下很大功夫。
产生较大热量差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不一定是入厂煤或入炉煤的某一单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可能是入厂煤的问题也可能是入炉煤的问题,或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可以肯定是采样、制样、化验工作未做好,另外就是产生较大热量差时分析原因不到位。
为什么认为分析原因不到位呢?一般在分析原因时大多从煤样的采制和化验的规范性操作检查入手,检查这些操作环节方面固然重要,但往往只是分析了一些常规的、表面上的东西,缺乏对采制化工作操作细节、仪器设备性能方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其结果是热量差降低效果不明显或未起到作用。
解决发电厂入厂煤、入炉煤热量差,我们应从两方面来做这个工作。
第一重点放在预防上,通过平时扎实地做好入厂煤、入炉煤的采样、制样、化验工作,不让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超过考核指标。
不要有了问题再去解决,而是防患未然。
第二如果发生了入厂煤、入炉煤热量差大的情况,那就要全面、系统地找出造成热值差大的根本原因。
二、采样、制样和化验偏差组成要从一批煤中(几千吨或上万吨)采取少量煤样(几百公斤),经过制样程序制成数量较少,仅约100兊,粒度在此条件下,若用方差来表示总偏差,则有如下表达式: = + + 。
其中采样偏差最大,占总偏差80%,制样偏差16%,分析偏差4%。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本的代表性,因此在煤质检测中,首先要做好采样工作,这说明不但要有科学的采样方法,而且还要有受过严栺训练的、能认真执行采样方法的采样人员。
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原因及分析方法入厂煤是指在煤矿采选过程中产出的煤炭,经过粉碎、筛分、去除杂质等处理后,达到炼钢厂和发电厂的要求,被送往厂区炼化的煤炭。
而入炉煤是指在炼化厂经过破碎、筛分等进一步处理后,被送入炉膛燃烧的煤炭。
入厂煤和入炉煤的热值差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煤种差异:不同煤种之间具有不同的热值特点。
常见的煤种包括无烟煤、贫瘦煤、褐煤和泥煤等,它们的热值差异主要由其含碳量、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和硫含量等因素决定。
一般来说,含碳量越高、挥发分含量越低的煤炭,其热值越高。
2.矿石品质差异:矿石品质差异主要指煤炭中杂质的含量和种类不同,例如焦炭、岩石、泥土以及氧化物等。
这些杂质会降低煤炭的热值,并对燃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入炉煤相对于入厂煤经过了更为细致的处理,因此杂质含量更低,热值也相对更高。
3.加工技术差异:入炉煤经过了更为细致的精细加工过程,包括破碎、粉碎、筛分、洗煤等,去除了更多的杂质,提高了煤炭的纯度和热值。
而入厂煤仅经过较为简单的加工,因此其热值相对较低。
针对入厂煤和入炉煤热值差异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化验分析:通过对入厂煤和入炉煤进行化验分析,包括测定其热值、灰分含量、挥发分含量、硫含量等指标,可以直接得到两者的具体差异。
化验分析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煤炭的热值差异和品质。
2.燃烧试验:通过对入厂煤和入炉煤进行燃烧试验,观察其燃烧特性和产生的热量,可以间接得出两者的热值差异。
燃烧试验可以模拟真实的燃烧情况,对于研究煤炭的燃烧特性和性能差异有着重要意义。
3.化学分析:通过对入厂煤和入炉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包括各种元素含量和化学组成,可以推测其热值差异的原因。
化学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煤炭的组成和结构,从而进一步分析煤炭的燃烧特性和性能。
综上所述,入厂煤和入炉煤的热值差异主要由煤种差异、矿石品质差异和加工技术差异等因素决定。
通过化验分析、燃烧试验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可以对两者的热值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为炼钢厂和发电厂选择适合的煤炭提供科学依据。
低位发热量的测定(计算)根据实验室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的需求,实验室现在只是使用经验公式计算煤炭的热值。
若以后购进热量仪,煤炭的热量测定应该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不必在另外制定标准。
以下只是对现阶段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一、空气干燥基(分析基)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1)烟煤a 、根据基间的转化,计算干燥无灰基的挥发分,公式如下:100100dat ad ad adV V M A =⨯--V daf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单位是%V ad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挥发分,单位为百分数(%)。
M ad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A ad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灰分,单位为百分数(%)。
b 、根据计算出的干燥无灰基的挥发分和焦渣特性查烟煤的K 值表,得出K 值。
烟煤K 值表,见附表。
c 、得出K 值后,按照下式计算低位发热量:.418 4.18(6)()12.54ad net ad ad ad Q K K M A V =⨯-++-⨯Q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低位发热量,单位是J/g. K ――烟煤的参数。
V ad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挥发分,单位为百分数(%)。
M ad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A ad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灰分,单位为百分数(%)。
2)无烟煤a 、根据基间的转化,计算干燥基的灰分,公式如下:100100d ad adA A M =⨯-A d ――干燥基灰分,单位是%A ad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灰分,单位为百分数(%)。
M ad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b 、根据基间的转化,计算干燥无灰基的挥发分,公式如下:V dat =V ad ×100100()Mad Aad -+V daf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单位是%V ad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挥发分,单位为百分数(%)。
M ad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原煤热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原煤作为一种重要的燃料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热值是评价原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燃烧和能源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原煤的定义与特点、原煤的热值测定方法以及原煤热值对能源利用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深入探讨原煤热值对能源行业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原煤热值的途径和未来应用前景。
通过对原煤热值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一重要资源,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将介绍原煤的定义与特点,描述原煤在能源领域中的重要性。
其次,将详细介绍原煤热值的测定方法,以及分析原煤热值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最后,将对原煤热值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探讨提高原煤热值的途径,展望原煤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阐述,将全面展示原煤热值在能源领域中的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原煤的热值对能源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其影响,旨在介绍原煤的定义与特点,阐述原煤热值的测定方法,并探讨提高原煤热值的途径。
通过对原煤热值的深入分析,旨在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展望原煤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2.正文2.1 原煤的定义与特点原煤是指从地下煤矿中开采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炭原料。
原煤通常呈黑色或褐色,质地坚硬,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成分。
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和硫,其中碳含量占绝大部分。
原煤的形成历史悠久,是地球上埋藏着的古代植物经过长期压缩和高温作用形成的矿物质。
原煤的特点包括高热值、燃烧释放大量热能、容易储存和运输等。
由于其自然形成的特性,原煤在工业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能源利用方面,原煤是重要的燃料资源之一,广泛用于发电、冶炼、供暖等各个领域。
同时,原煤也是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可用于生产煤油、煤气、焦炭等产品。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8代替GB/T 213-2003、 GB/T 18856.6-200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氧弹量热法测定煤的高位发热量的原理、试验条件、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测定步骤、测定结果的计算、热容量、仪器常数标定和方法精密度等,以及低位发热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焦炭、碳质页岩等固体矿物燃料及水煤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ISO 589:2003,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ISO 11722:1999,ISO 1171:1997,ISO 562:1998,NEQ)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2007, ISO 334:1992,ISO 351:1996,NEQ)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6-2008, ISO 625:1996,Solid mineral fuels-Determination of carbon and hydrogen-Liebig method,MOD)GB/T 483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483-2007,ISO 1213-2:1992 Solid mineral fuels一Vocabulary-Part 2:Terms relating to Sampling,testing and analysis,NEQ) GB/T 19227 煤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19227-2008, ISO 333:1996, Coal-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Semi-micro Kjeldahl method,ISO/TS 11725:2002,Solid mineral fuels-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Semi-micro gasification,MOD)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资源,在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煤的品位分析、煤的物理分析、煤的化学分析和煤的热值分析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说明:1. 煤的品位分析:煤的品位是指煤中含有的固体有用成分的含量,通常以煤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硫分等指标来评估。
品位分析是煤炭质量控制和煤炭采购的重要依据。
一般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硫分的测定方法。
灰分的测定采用高温加热煤样,使有机质燃尽后,残留物被称为灰分,重量差即为灰分含量;挥发分的测定通常采用在一定条件下加热煤样,通过测定挥发分的质量减少来确定挥发分含量;固定碳的测定则是指在高温条件下煤中的有机质燃尽所剩下的的残留物质,通过固定碳含量可以评估煤的燃烧性能;而硫分的测定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测定煤中的硫的含量。
2. 煤的物理分析:煤的物理分析是指对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进行研究的方法,包括煤的外观、密度、孔隙结构、煤的热重分析和煤层中气体含量的测定等。
常用的方法有煤样取样、外观观察、煤的堆积密度、孔隙度、细度以及煤中水分的测定等。
煤样取样是为了获取代表性的样品,通常采用分析中心取样器进行取样。
外观观察主要是通过目视对煤样的颜色、结构、粒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煤的堆积密度是指煤样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占据的空间,该值与煤的堆积性能、煤的粒度等密切相关。
孔隙度则是指煤中的孔隙空间的比例,孔隙度的大小与煤的透气性和可燃性有关。
细度是指煤的颗粒大小,通常通过筛分或者显微镜下的观察来进行测定。
而煤中的水分则是通过烘干煤样中水分的失重来测定。
3. 煤的化学分析:煤的化学分析是指对煤的元素组成和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元素含量的测定和煤的组成分析等。
煤的元素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仪器分析方法,如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通过测定煤中的元素含量,可以评估煤炭的质量和燃烧性能。
煤的组成分析则是指对煤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成分进行分析。
煤炭指标检测的方法
煤炭指标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灰分检测:灰分是煤炭中不挥发物的含量,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重量法和化学分析法。
重量法是将煤样加热至高温,将挥发物挥发,计算剩下的非挥发物质的质量,即为灰分的含量。
化学分析法是将煤样与相应试剂反应产生显色或生成沉淀,然后通过比色法或滴定法来测量灰分的含量。
2. 挥发分检测:挥发分是煤炭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挥发的物质的含量,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热重分析法和编程升温法。
热重分析法是将煤样加热,同时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升高的变化,通过分析质量减少的速率来计算挥发分的含量。
编程升温法是将煤样在一定升温速率下加热,通过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来计算挥发分的含量。
3. 元素分析:煤炭中的元素含量对燃烧性能和环境污染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有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化学分析法等。
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通过瞬间激发煤样产生的X射线来分析煤中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分析煤中元素的含量;化学分析法是将煤样与相应试剂反应生成可测量的化合物,然后通过比色法、滴定法等方法来测量元素的含量。
4. 煤质分析仪器:现代化的煤质分析仪器可以精确测量煤炭的各项指标,如全
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高位发热量等。
常用的仪器包括全自动碳硫分析仪、全自动碳氢氮分析仪、全自动元素分析仪、全自动热值仪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煤炭指标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具体选择方法和仪器应根据检测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煤炭燃烧特性和热值测定方法比较分析摘要: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了解煤炭的燃烧特性和热值是评估其能源价值和适用性的关键因素。
燃烧特性主要包括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燃烧效率和气体释放等方面。
而热值则是衡量煤炭能量含量的指标,可以用于确定煤炭的使用效益和应用范围。
为了准确测定煤炭的燃烧特性和热值,人们开发了多种测定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传统的物理实验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仪器化测定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煤炭;燃烧特性;热值测定方法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了解煤炭的燃烧特性以及准确测定其热值对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的燃烧特性主要包括燃烧速率、燃尽程度和可燃成分含量。
燃烧速率可以反映煤炭燃烧过程中的火焰传播速度,不同类型的煤炭其燃烧速率存在差异。
燃尽程度指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能够充分燃烧的程度,影响煤炭的热量释放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可燃成分含量则是指煤炭中可燃物质的含量,通常以碳氢等元素的质量百分比表示。
一、煤炭燃烧特性(一)挥发分特性煤炭中的挥发分在燃烧时会被释放为可燃气体,包括甲烷、烃类、苯乙烯等。
这些可燃气体在煤炭燃烧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适当的氧气供应下,这些气体与火焰进行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其中,甲烷是最主要的可燃气体之一,其能够与氧气发生完全燃烧反应,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1]。
烃类和苯乙烯等可燃气体也可以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燃烧产物,并释放出热能。
不同类型的煤炭所含的挥发分组成不同,因此其燃烧特性和能量释放也有差别。
煤炭燃烧过程中,挥发分的快速释放和燃烧能够使煤炭迅速点燃并维持火焰的稳定运行。
挥发分的热值相对较高,因此其燃烧释放的能量对于提供热能、产生蒸汽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碳含量特性高碳含量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更多的热量。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发热量是衡量煤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对于煤炭生产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工作有所帮助。
一、热值仪法。
热值仪法是通过热值仪来测定煤的发热量的方法。
热值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煤的热值的仪器,其原理是将煤样在氧气流动条件下燃烧,通过测定燃烧释放的热量来计算煤的发热量。
这种方法测定简便,结果准确,广泛应用于煤炭生产和研究领域。
二、热量计法。
热量计法是通过热量计来测定煤的发热量的方法。
热量计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热值的仪器,其原理是将煤样在氧气流动条件下燃烧,通过测定燃烧释放的热量来计算煤的发热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小样品的测定。
三、热量计算法。
热量计算法是通过煤的元素成分和热值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煤的发热量的方法。
根据煤的元素成分(如碳、氢、氧、硫等)和热值之间的经验关系,可以通过化学计算的方法来估算煤的发热量。
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但是结果的准确性受到煤样成分分析的影响。
四、综合法。
综合法是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煤的发热量测定的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降低误差。
这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和测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煤的发热量测定。
总结:煤的发热量测定是煤炭生产和利用中的重要工作,不同的测定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进行煤的发热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以及测定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等因素,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工作有所帮助。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煤的性质和特点,本实验对煤进行了工业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对煤的热值、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煤的工业分析,了解煤的热值、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等重要指标,从而为煤的应用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1. 热值测定原理:煤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实验中采用热值测定仪器对煤样进行燃烧,通过测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计算煤的热值。
2. 挥发分测定原理:煤的挥发分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样中揮发出来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
实验中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煤样进行加热,通过测量煤样失重的程度来计算挥发分的含量。
3. 固定碳测定原理:煤的固定碳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样中不挥发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
实验中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煤样进行加热,通过测量煤样失重的程度来计算固定碳的含量。
4. 灰分测定原理:煤的灰分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样中残留的无机物质的质量百分比。
实验中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煤样进行加热,通过测量煤样失重的程度来计算灰分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 取适量煤样,将其破碎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试样。
2. 将试样放入热值测定仪器中,进行燃烧实验,并记录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3. 将试样放入热重分析仪器中,进行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测定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煤的热值、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煤样的热值、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含量。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煤的热值是煤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煤的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果。
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煤样的热值差异,从而为合理选择燃料提供参考。
2. 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是煤的组成成分之一,它们的含量决定了煤的燃烧特性。
煤的质量分析方法参照GB212-9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煤热值的计算、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水分的测定空气干燥法i.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ii.仪器、设备a.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内装有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b.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c.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d.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iii.分析步骤a.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精确至0.0002g)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确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b.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1)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
注:1)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
将称好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c.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要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干燥。
d.分析结果的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按式(3)计算:??????????????????????????????????????? (3)式中:m 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m——煤样的质量,g。
B.水分测定的精密度水分测定的重复性如表1规定:表1, %水分(M ad)重复性<55~10>103.灰分的测定缓慢灰化法i.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
煤炭质量检测方法煤炭质量的检测方法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煤炭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和环境影响。
因此,煤炭质量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煤炭质量检测方法,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讨论。
一、煤炭质量检测的基本原理煤炭质量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煤炭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燃烧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煤炭的质量和适用性。
主要的检测指标包括灰分含量、挥发分含量、固定碳含量、硫分含量、酸值、发热量等。
二、煤炭质量检测的物理性质方法1. 煤样品的颗粒度检测煤炭颗粒度对燃烧性能和利用效果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颗粒度检测方法包括筛分法和激光粒度分析法。
筛分法主要通过将煤样品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分离,然后根据各组分的比例来评估颗粒度分布。
激光粒度分析法则利用激光散射原理对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
2. 煤样品的密度检测煤样品的密度是热值和煤质分析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密度检测方法有浮选法和水洗法。
浮选法是利用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上浮或下沉来分离不同密度的组分。
水洗法则是根据煤的密度差异,利用水的浸湿性进行分级分离。
三、煤炭质量检测的化学分析方法1. 灰分含量的检测灰分是煤炭中无机物质的含量,对煤炭的燃烧性能和利用效果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灰分检测方法包括渣渣法和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渣渣法是将煤样品在高温下燃烧,然后通过称重样品质量差来计算灰分含量。
ICP-AES则是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激发样品中的元素,并通过光谱分析来测定灰分含量。
2. 挥发分含量的检测挥发分是煤炭在加热条件下释放的气体和液体。
常用的挥发分检测方法包括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法和热解-气相色谱法(Pyrolysis-GC)。
TGA法是利用恒定升温条件下煤样品的质量损失来分析挥发分含量。
而热解-GC法则通过将煤样品在高温下分解,并利用气相色谱法来定性和定量挥发分成分。
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原因及分析方法一、前言发电厂入厂煤、入炉煤热量差是经济性评价及燃煤管理的重要指标,将其热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体现出燃料管理和采制化工作的水平。
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考核指标为502J/g。
在目前市场这种情况下,要完成这一指标,从管理和技术上难度都很大。
对均匀单一的煤种完成这一指标相对容易一些;对煤源复杂、煤量大,要完成这一指标有一定技术难度,必须从管理和技术上下很大功夫。
产生较大热量差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不一定是入厂煤或入炉煤的某一单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可能是入厂煤的问题也可能是入炉煤的问题,或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可以肯定是采样、制样、化验工作未做好,另外就是产生较大热量差时分析原因不到位。
为什么认为分析原因不到位呢?一般在分析原因时大多从煤样的采制和化验的规范性操作检查入手,检查这些操作环节方面固然重要,但往往只是分析了一些常规的、表面上的东西,缺乏对采制化工作操作细节、仪器设备性能方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其结果是热量差降低效果不明显或未起到作用。
解决发电厂入厂煤、入炉煤热量差,我们应从两方面来做这个工作。
第一重点放在预防上,通过平时扎实地做好入厂煤、入炉煤的采样、制样、化验工作,不让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超过考核指标。
不要有了问题再去解决,而是防患未然。
第二如果发生了入厂煤、入炉煤热量差大的情况,那就要全面、系统地找出造成热值差大的根本原因。
二、采样、制样和化验偏差组成要从一批煤中(几千吨或上万吨)采取少量煤样(几百公斤),经过制样程序制成数量较少,仅约100克,粒度<0.2mm的试样,供化验使用,即用少量煤样(单次测定仅为1克左右的样)的分析结果去推断一批燃煤的质量和特性,就必然会存在偏差,这些偏差由采样偏差、制样偏差和分析偏差构成。
在此条件下,若用方差来表示总偏差,则有如下表达式:= + + 。
其中采样偏差最大,占总偏差80%,制样偏差16%,分析偏差4%。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本的代表性,因此在煤质检测中,首先要做好采样工作,这说明不但要有科学的采样方法,而且还要有受过严格训练的、能认真执行采样方法的采样人员。
但必须强调的是:在上述的关系下,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认为制样、化验就不重要了,这是错误的。
其实制样、化验同样重要,如果不规范操作同样可以产生较大的误差。
如某厂制样人员在制粉时不规范操作,产生约1000J的热量偏差。
(操作描述)了解采样、制样和化验偏差组成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各环节进行偏差的分析,以确定哪个环节出现的偏差。
三.影响入厂煤、入炉煤产生热量差的因素1、入厂煤与入炉燃用煤不同步产生的差异如果以月计算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那么首先要确认一下每月入炉煤燃用的是不是当月入厂煤进的煤,如果不是,那么当月的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就没有可比性。
可累计为三个月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比较。
2.进厂煤平均质量下降的影响2.1对燃用均匀、单一的煤种不易造成采样偏差,相对比较容易完成热值差指标我们做过以下试验:某电厂燃用的神华煤,在同一列火车用机械采20个子样,人工采20个子样。
机械采20个子样平均干基灰分Ad=10.27%,人工采20个子样平均干基灰分Ad=10.20%。
机采的20个子样灰分极差为3.88%(7.93%~11.81%),说明煤质非常均匀。
机械采样与人工采样20对样干基灰分Ad相差0.07%,非常吻合,说明煤质较均匀时不容易造成采样偏差。
2.2对来煤均匀性较差的煤种易造成采样偏差煤的粒度越大,越不均匀,而且粒度大的一般以矸石或石头居多。
在实际采样操作中,人工采样和机械采样很难采到大于100毫米以上的矸石或石头。
来煤粒度较大时,人工采样不好挖深坑,往往在好挖的地方挖坑,或挖的时候遇到较大的矸石、石头或让开挖坑或只采小粒度的煤样。
机械采样头的直径一般在270~300毫米,扣除中间的螺旋杆直径,大于100毫米以上的矸石或石头也难被采到。
此类采样头适用于煤的最大粒度为50毫米,被采到的概率可达95%,超过这一最大粒度的煤被采到的概率随最大粒度的增加而降低。
因此随煤的最大粒度的增加,人工采样和机械采样都容易造成入厂煤的热量偏高。
2.3煤质极不均匀还容易造成采样代表性差如某一电厂来煤,在同一车厢机械采20子样,灰分最小为36.45%,灰分最大为60.89%,极差为24.44%,煤质非常不均匀。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按常规采样而不增加子样个数,采样代表性就差。
3.煤长时间存放氧化的影响加强煤场管理,防止煤场自燃,及时烧旧存新。
据资料统计,无烟煤筒仓存放半年热量损失1%,若5000大卡/公斤热量损失就是50大卡/公斤;烟煤筒仓存放半年热量损失1%~3%;褐煤存放半年热量损失6%。
煤的存放热量损失数据大多参照一些资料上数据,这些数据只是作为一般性的参考作用,具体到某煤种存放一定时间到底损失多少热量没有较准确的数据。
有些煤种自然存放的热损失比经验数据要大很多。
我们在实验室状态下做过某煤种煤粉样存放15天、30天、40天发热量损失试验,对所试验的煤样存放40天,热量损失为1.2%。
这是在实验室状态下的测试结果,如果是在风吹、日晒和雨淋的条件下,煤样的热量损失肯定更大。
4.采样设备、化验设备存在系统误差的影响据了解,在所使用的采样机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系统误差,体现在热量上要么偏大,要么偏小。
产生系统偏差的原因有厂家设计不合理因素,主要还是使用过程中没有按机械采样机标准规定操作。
化验设备产生的系统误差主要是设备造成的。
例如,某厂某国产某型号热量计,全年测定标准煤样热量平均偏低120~150J,这种热量计存在系统偏差。
如果入厂煤、入炉煤化验室的热量计一个是正偏差,一个是负偏差,热量差值会增大,这种情况就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使用同种热量计,若偏差方向一致,不会增大差值。
消除设备系统误差需采取的措施:4.1新投运的机采设备按规定做性能试验。
机采设备必须经权威部门鉴定采样无系统偏差才能使用。
对检定结果及结论要有适用性分析。
比如可采煤的最大粒度。
4.2定期检查破碎机的出料粒度,定期检查采样头和缩分器的运行状况。
4.3要按机采设备性能试验给出的结论来运行机采设备。
比如:制样设备的出料粒度、破碎缩分比、采样精密度等指标。
同类型的机采设备在不同的电厂由于煤质不一样,会得出不同的数据。
只有按机采设备性能试验给出的结论来运行机采设备,采样偏差、制样偏差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5.采制化人员不规范操作带来的影响采制化人员不规范操作带来的影响随意性大,影响大小很难量化。
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规范操作。
采制化技术管理人员要相对稳定。
不规范操作的各种现象:比如火车上采样蜻蜓点水,深度不够,采样量也不够,背着编织袋从车厢头采到尾。
应对不规范操作的措施:5.1由对采制化流程熟悉、标准熟悉且有一定技术的人来监督采制化过程,不熟悉的人监督往往只是监督一些表面的东西,深层次的不到位。
5.2对采样点的布置、深度、子样质量及采后样品总量监督。
5.3建立对存查样定期抽检制度。
5.4建立各矿别数据库,根据数据库的数据归纳出各矿的经验公式,以此公式较核各矿测试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还可对可疑值做出判断。
5.5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来规范操作由于目前大多以机械采样为主,采样人员对机械采样的采样原理、工作流程等相关技术缺乏了解,建议进行这方面的技术培训,尤其要以培训技术骨干为主。
四、发电厂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分析方法分析时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一排除,最后找出问题所在。
对于较大的热量差,可以肯定不是化验为主要问题,应先从制样开始分析,然后再分析采样问题。
1.热量计准确度检查当热量差稍微超规定值时,应首先排除化验方面是否有问题。
热量计准确度检查可以使用在有效期内的标准煤样,不推荐使用标准苯甲酸。
由于国内主要热量计制造厂家某型号存在设计制造方面的问题,反标苯甲酸的情况较好,但反标标准煤样的结果并不理想,这种系统误差很难从技术上消除,因此不推荐使用标准苯甲酸反标热量计。
当热量差比较大时,化验误差相对较小,应先从采制样检查入手。
将标准煤样的测定值与其标准值比较,若测定值在标准煤样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该热量计准确度符合要求。
另外还要检查近期3个季度的热量计热容量标定记录及反标记录。
重点看反标标准煤样测定值与标准值的差值,比较测定值是在标准值的上限还是下限,若3次测定值全部在上限或下限,初步判断该热量计存在系统误差。
这点分析重要,往往在热值差分析时容易被人们忽略。
热量计的标定记录及反标记录检查主要是了解设备性能及系统偏差情况。
2、人工制样偏差的检查人工制样如果不按标准操作也可产生较大的误差。
熟悉采制化标准的技术人员,可通过对制样人员的现场实际操作,检查制样人员规范操作的程度。
也可使用下面方法进行制样误差的检查:准备13毫米以下粒度的煤样60千克以上,用二分器缩分两份试样,其中一份样再用二分器缩分成两份样,一份样由入厂煤化验室制样并化验,另一份由入炉煤化验室制样并化验,主要是检查制样环节存在问题。
将第一次缩分出的另一份30千克以上的煤样再用二分器缩分成两份样,其中一份由第三方制样,制得的样品由入厂煤和入炉煤化验室化验,另一份备用(或备检)。
根据三方的化验数据比较,可得出是否是化验问题还是制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此方法在检查化验和制样存在问题上非常实用。
3.采样偏差分析对于人工采样首先应澄清一个认识问题,不是人工采样不准或代表性差的问题,而是一方面采样人员没按照规范操作,另外一方面入厂来煤存在掺假或分层装车现象,此条件下人工采不到车底部的煤,从而造成人工采样代表差。
入炉煤采样机装在碎煤机之后,大块的石头或矸石经碎煤机破碎,入炉煤采样机反而有取到石头或矸石的机会。
在分析热值差时,人们首先会想到并重点关注采样问题,更多关注人工采样而忽略机械采样问题,以为使用机械采样就是具有代表性了,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实际采样过程中有些采样机存在问题是严重的。
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机械采样的采样头所采初级子样(未经破碎、缩分的原始煤样)基本都具有代表性;另外认为皮带端部采样代表性好于中部皮带采样的也是错误的,缺乏事实根据。
机械采样主要问题出在破碎、缩分系统上。
机械采样需检查下面几个项目:1、对缩分器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缩分器缩分次数或切割煤流次数能否达到要求,而且必须截取煤流的全断面。
在没有进行采样机性能检定情况下,推荐缩分器缩分次数(切割煤流)为:—当采样机出料粒度为13mm时,切割煤流次数应大于10次以上;—当采样机出料粒度为6mm时,切割煤流次数应大于5次以上;采样机实际采样时必须按照采样机性能检定的结论采样,或按照推荐的切割煤流次数运行。
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调整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