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19.91 MB
- 文档页数:54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如跂思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诗•小雅•斯干》)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一.旧石器时期1. 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中国”、“华夏”、“朝代”2.穴居、巢居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1. 仰韶文化——仰韶村、半坡村2. 龙山文化: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3. 河姆渡文化:干阑式建筑、榫卯构造4. 细石器文化:神庙与祭坛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1、文化背景禅让----传子不传贤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夏铸九鼎——青铜时代2、科学技术有规则的使用土地、天文历法整理河道、防洪、挖沟溉渠3、建筑状况国家机器、修筑宫室台榭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2. 建筑状况:• 宫殿—居住、厚葬—等级制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线的艺术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走向封建制• 重礼,分封诸侯——宗法秩序,等级制2.建筑状况:• 城市——“镐京”• 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第二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一、东周(前770——前476为春秋,475——前280为战国)秦、楚、齐、燕、赵、魏、韩1.历史文化背景: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天子失学、百家争鸣先秦理性精神——伦理理性的社会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2.建筑状况:• 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赵邯郸、魏大梁• 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城西门豹引漳水溉邺李冰父子都江堰• 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考工记》西周齐国官书公输班——鲁班3.建筑特征:防御性、礼制、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二、秦(前221——前207)1.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2. 修长城、驰道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对称三、汉(前206——公元220年)1.艺术风格: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弘2.建筑状况:• <1>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 <2>单体建筑:• 明堂辟雍、洛阳白马寺• 园林——蓬莱三岛模式• 阙——“观”。
中外建筑史概论.中外建筑史概论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一、古代建筑的发育背景1、自然环境背景2、意识形态背景二、古代传统思想在古建筑中的体现(一) 敬天祭祖祭天、祭社稷、祭祖a三大祭《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二) 皇权至上皇宫内处处体现等级,大殿、屋顶、台阶、彩画、小品等。
(三)以中为尊背景:与古代人们对北极星的崇拜有关。
体现在紫禁城的布局、名称上。
(四)阴阳五行阴阳: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宇宙观,万物皆分阴阳。
五行:木、火、金、水、土与五方、五色、四时、四神的关系三、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第二节古代建筑基本特征一、古代建筑的外观特性中国古建筑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
1、屋顶(1)屋顶为什么起翘?又如何起翘的呢?1)结构上的原因。
2)建造上的原因。
3)这样的屋顶便于采光和排水。
4)纯粹是为了美观,采用柔和的曲线。
(2)屋顶分不分等级呢?1)古建筑屋顶是森严礼制的等级的绝对体现。
屋顶形式有庑殿、歇山、卷棚、攒尖、悬山、硬山、单坡、拱顶、盔顶等。
2)屋脊上的吻兽也同样显示着等级。
正吻:正脊两端的吻兽,为避天火。
垂( 戗)脊吻:装饰,牢固瓦筒、垂脊。
最高等级的殿宇上仙人走兽共11个。
2、屋身3、台基作用:通风、防潮、稳定立柱、抵消地震对建筑物的不规则摇撼。
还有其他的作用吗?昭示着身份和权利。
三层汉白玉须弥座;须弥座;一般台基。
二、古代建筑的结构特征1、“墙倒屋不塌”,防御地震2、木结构从采伐到施工都比较便利。
斗拱1、斗拱的三种位置2、斗拱的组成3、斗拱的作用支撑屋顶的出檐(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使屋顶的出檐加大;用在梁枋下端,可以减小梁枋跨度,加大梁枋承受力。
)传递屋顶荷载力装饰建筑通过斗拱可以判别建筑物的等级和年代。
三、古代建筑的群体布局特征四、古代建筑的装饰及色彩特征(一)装饰1、装饰的特征1木构架结构体系:柱、梁、枋、檩、椽2屋顶上的装饰:鸱吻、宝顶。
3门、窗:门钉、铺首、石狮,窗上花格4台基:虚弥座、柱础2、装饰的表现手法1)形象比拟动物:龙、虎、凤、龟植物:莲荷、岁寒三友,松鹤,牡丹和桃2)谐音比拟狮/事,鱼/余,莲/连,公鸡/功、吉3)数字比拟 9(二)色彩惯用大面积的原色:红、黄、青、绿、蓝、黑、白。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欢迎投稿留言交流一.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1.《韩非子·五蠢》:“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2.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
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3.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属于干阑式建筑。
4.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仰韶时期的代表实例:陕西临撞姜寨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生活的情况。
龙山时期: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室内陆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实例: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辽宁建平牛河梁女神庙,是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
二.奴隶社会建筑的发展1.夏: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②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2.商:①青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工艺;②郑州商城;③偃师二里头以东的尸沟乡;④湖北黄陂县盘龙城;⑤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2.西周:宗法分封制度,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规模上,诸侯不超王都1/3,中等1/5,小的1/9,城墙高,道路宽,各种重要建筑必须按等级制造。
①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②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严整的二进四合院)(三合土,白灰,砂,黄泥)③瓦的发明;④陕西扶凤召陈遗址;⑤砖的最早发现(铺地方砖)。
3.春秋:①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②开始了用砖的历史;③山节藻棁:斗上画山,梁上短柱画藻文;④丹楹:红柱⑤刻桷:刻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