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20
有机合成发展简史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有机合成化学发展简史专业:精细化工姓名:朱琳目录有机合成发展简史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改造世界,创造美好未来的强有力工具。
一个国家有机化学研究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机合成化学发展状况。
有机合成是推动有机学发展的永恒动力。
1.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中永不枯竭研究资源生命科学:生物大分子、生物活性分子、生化分析试剂等;医药学:药物、药理、病理分析试剂等;农业:农药、农用化学品等;石油:石油化工产品等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合物、功能材料等;食品:食品添加剂等;日用化工:燃料、涂料、化妆品等。
2.有机合成的发展史早期的合成化学(1900年以前):简单化合物的制备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Wohler)首次从无机物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
1845年德国化学家Kolbe合成醋酸1854年法国化学家Bezthelot合成油脂1890年德国化学家Emil Fisher合成六个碳原子的糖的各种异构体,由于他在糖化学和嘌呤等杂环化合物合成的功绩获得19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合成化学的发展(1900~1960年):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被合成1902年德国化学家Willstatter合成托品酮(19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颠茄酮1917年英国化学家Robinson 全新、简捷地合成托品酮(Mannich反应)(194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29年德国化学家Hans Fisher 合成血红素(通过对其分解产物的合成并最后加以装配)美国化学家R.B.Woodward(1917~1979)(196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现代有机化学之父复杂结构的生物碱的合成:1944年金鸡纳碱的合成,1954年马钱子碱的合成,1956年麦角新碱的合成,利血平的合成甾体化合物的合成:1951年胆甾醇等的合成1957年羊毛甾醇的合成抗生素的合成:青霉素V、四环素、VB12等(Woodward与瑞士有机化学家Albert Eschenmoser合作,率领100多位科学家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于1973年完成了VB12的全合成。
Hoesch反应:酚或酚醚在氯化氢和氯化锌等路易斯酸存在下与腈类化合物反应生成亚胺盐,最后水解生成酰基化合物。
Gattermann甲酰化反应: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芳香烃在催化剂(AlCl3或ZnCl2)的存在下和氰化氢及氯化氢作用生成芳香醛的反应。
Hoffmann重排:酰胺RCONH2用卤素(溴或氯气)在碱性条件下处理,失去二氧化碳,转变为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
Mannich反应: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与甲醛和脂肪族仲胺或伯胺或氨缩合,生成氨甲基衍生物的反应。
烯胺:分子中氨基直接与碳-碳双键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烯胺也叫α,β-不饱和胺,烯胺分子中氮原子上有氢原子时容易转变为亚胺,与烯醇容易转变为羰基化合物相似。
Pinacol重排:邻二醇类化合物在酸催化下,失去一分子水重排生成醛或酮的反应,称为Pinacol-pinacolone重排,简称Pinacol重排。
不同基团的迁移顺序大致为:芳基>烷基>氢Beckmann重排:肟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排生成酰胺的反应。
联苯胺(Benzidine)重排:氢化偶氮苯类化合物重排成4,4'-二氨基联苯的反应。
Aldol反应:两分子醛或酮在稀碱或稀酸条件下,反应生成β-羟基醛酮的反应。
Claisen酯缩合:酯和R'CH2COR″型(含活性甲基或亚甲基)的羰基化合物在强碱作用下缩合,生成β-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称为Claisen酯缩合反应。
酮酯缩合:Perkin反应:芳香醛与脂肪酸酐在碱催化剂存在下加热,缩合生成β-芳基丙烯酸的反应。
双官能团化合物的烃基化:Michael加成:含有活性氢化合物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1,4-加成)。
Wittig反应:磷叶立德与醛酮反应生成烯烃。
该反应具有的特点。
氧化反应:Jones试剂,Collins试剂,PCC试剂,PDC试剂,Ag2CO3Jones试剂:H2CrO4-H2SO4-Me2COCollins试剂:CrO3-2PyPCC试剂:CrO3-Py-HClPDC试剂:H2Cr2O7-2Py醇类化合物被Ag2CO3氧化的活性顺序:RR′R′′COH < RCH2OH < RR′CHOH < RR′C=CHCH2OH, C6H5CH2OH Oppenauer氧化反应:以酮为氧化剂,以三异丙基氧化铝为催化剂,将醇类氧化成醛酮,氧化剂酮被还原为醇。
有机合成研究生专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有机合成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原理的学科领域。
它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开发新药物、合成有机材料以及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合成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目标分子,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定向合成和功能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策略以及应用领域。
我们将首先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包括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机制以及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有机合成的方法与策略,包括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合成路径的设计等方面。
有机合成在药物化学、材料化学以及天然产物的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有机合成可以合成各类药物分子,包括抗癌药物、抗生素以及激素等。
同时,有机合成也在材料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合成各类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以及有机电子材料。
此外,有机合成还可以用于合成天然产物,如合成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从而研究其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
总之,有机合成作为研究生专业领域,在精确合成和定向化设计新化合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策略以及应用领域,旨在加深对有机合成领域的理解,并为未来的有机合成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从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策略以及应用领域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具体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进行了整体概述,介绍了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接着,说明了本文的组织结构,即文章的目录和各个部分所涉及的内容。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有关有机合成研究的详尽信息。
第二部分是正文,本部分主要围绕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展开。
首先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等。
然后详细介绍了目前存在的各种有机合成方法和策略,如氧化、还原、取代、缩合等。
最后,探讨了有机合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药物合成、材料合成等,以展示有机合成的广泛应用价值。
有机合成知识总结目录目录前言有机合成的目的、宗旨和主要手段重要的有机反应研发常用的有机反应类型、机理和特点小结归纳和总结010203一、有机合成的目的通过一定的反应,使原来分子中某一个或几个化学键断裂,同时形成一个或几个新的化学键,从而使分子发生转变或将几个小分子连接起来。
二、有机合成的三条宗旨1.合成的步骤越少越好;2.每步的产率越高越好;3.原料和工艺成本越低越好。
三、有机合成的主要手段1.官能团的引入;2.官能团的转换;3.碳架的建造;①碳链的增长;②碳链的缩短;③碳架的重组;④环的闭合与打开。
目录目录前言有机合成的目的、宗旨和主要手段重要的有机反应研发常用的有机反应类型、机理和特点小结归纳和总结010203一.取代反应二.加成反应三.消除反应四.氧化还原反应五.缩合反应六.聚合反应一.取代反应1.亲核取代反应2.酯化反应3.酯的水解反应4.Friedel-Crafts反应5.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1.亲核取代反应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
在反应中,受试剂进攻的对象称为底物;亲核的进攻试剂称为亲核试剂;在反应中离开的基团称为离去基团;与离去基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中心碳原子;生成物称为产物。
实例2.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的反应,为了使正反应有利,通常采用的手段是:①使原料之一过量;②不断移走产物(例如除水)。
H+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H2O 投料 1 : 1 产率67%1 :10 97%3.酯的水解反应(1)碱性水解OOC 2H 5CO 18C 2H 5 + H 2OCH 3CONa + C 2H 5O 18HNaOH慢快OORCOR '+ -OHRCOH + -OR'R-C-OR'OHO -反应机理RCO -ONa +RCONaO ROH +3.酯的水解反应(2)酸性水解H +CH 3COH + C 2H 5O 18HOCH 3CO 18C2H 5 + H 2OO4.Friedel-Crafts反应芳烃在路易斯酸催化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或酰基所取代的反应对甲苯磺酸5.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环氧类化合物的三元环结构使各原子的轨道不能正面充分重叠,而是以弯曲键相互连结,因此,分子中存在一种张力,极易与多种试剂反应,将环打开。
有机合成化学发展简史专业:精细化工学号:10姓名:***目录有机合成发展简史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改造世界,创造美好未来的强有力工具.一个国家有机化学研究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机合成化学发展状况.有机合成是推动有机学发展的永恒动力.1.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中永不枯竭研究资源生命科学:生物大分子、生物活性分子、生化分析试剂等;医药学:药物、药理、病理分析试剂等;农业:农药、农用化学品等;石油:石油化工产品等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合物、功能材料等;食品:食品添加剂等;日用化工:燃料、涂料、化妆品等.2.有机合成的发展史早期的合成化学1900年以前:简单化合物的制备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Wohler首次从无机物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1845年德国化学家Kolbe合成醋酸1854年法国化学家Bezthelot合成油脂1890年德国化学家Emil Fisher合成六个碳原子的糖的各种异构体,由于他在糖化学和嘌呤等杂环化合物合成的功绩获得19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合成化学的发展1900~1960年: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被合成1902年德国化学家Willstatter合成托品酮19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颠茄酮1917年英国化学家Robinson 全新、简捷地合成托品酮Mannich反应194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29年德国化学家Hans Fisher 合成血红素通过对其分解产物的合成并最后加以装配美国化学家R.B.Woodward1917~1979196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现代有机化学之父复杂结构的生物碱的合成:1944年金鸡纳碱的合成,1954年马钱子碱的合成,1956年麦角新碱的合成,利血平的合成甾体化合物的合成:1951年胆甾醇等的合成1957年羊毛甾醇的合成抗生素的合成:青霉素V、四环素、VB12等Woodward与瑞士有机化学家Albert Eschenmoser合作,率领100多位科学家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于1973年完成了VB12的全合成.有机合成的新发展6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化学形成了以反应机制为线索的体系E.J.Corey 美国化学家1967年提出具有严密逻辑的逆合成分析法,并合成血红素、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天然产物;199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60年代中期,科里创造了逆合成分析的原理,并提出了合成子和切断这两个基本概念.科里的合成方法和理论开创了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新纪元.1967年科里等人编写了第一个OCSSOrganic Chemical Simulation of Synthesis程序LHASA程序的前身逆合成分析法Retrosynthesis:即从需要合成的目标分子Target Molecule —TM出发,向回推出原料.即使一个简单的分子得合成也可以逆推出许多不同的中间体,组成不同的合成路线,结果得到一个所谓的“合成树”.20世纪60年代,Merrifield 美国生物化学家发展了固相合成技术.20世纪70年代,Corey 美国化学家发展了手性合成理论和方法.1989年,Kishi 美国化学家合成了海葵毒素分子式:C129H223N3O54,分子量2680,64个手性中心,7个骨架内双键,被称为是世纪工程.20世纪90年代,发展了组合化学合成理论和技术.3.中国有机合成发展概况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自然科学,包括有机合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尽管当时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又无强大的国力支持,但新中国的有机化学家在抗菌素,染料和甾体药物等的合成方面开展了相当出色的工作,尤其是甾体的半合成工作取得了极大成功,为当时世界上正在发展的甾体抗炎药和甾体避孕药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70年代起国际上的有机化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有机化学成为化学中最大的一个分支,有机合成则成为有机化学中最令人注目的一个领域.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汪猷等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70年代中,前后合成了前列腺素E1PGE1,前列腺素F2α及ω-乙基同系物ω-Ethyl-PGF2α和15-甲基前列腺素F2α15-Methyl PGF2α等前列腺素,以及一大批昆虫棉红铃虫等信息素.此外这期间也开展了一些天然药物的合成研究,如具抗癌活性的喜树碱和具抗疟活性的仙鹤草酚等.1978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重点研究课题启动了青蒿素的全合成研究.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从中药中发现的新一代抗疟药,同时其独特的过氧结构也是对有机合成的新挑战.1981年11月,我国科学家又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83年报道了从青蒿的另一成分——青蒿酸出发合成青蒿素的工作.1984年进而完成了由香茅醛开始的全合成工作.国内90年代天然产物合成较前有很大的发展,合成目标涉及到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周维善利用糠胺的不对称反应合成了一批生物碱,以及对苯乙烯内酯的合成.王志勤、许杏祥等对康宁木酶素进行了合成.总之,50年代以来,尤其近20年来中国天然产物合成这一科学高峰的攀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4.参考资料1、有机合成化学王玉炉等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三版2、有机合成化学黄宪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3、现代有机合成化学吴毓林等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中国有机合成概况参考中国有机合成化学家的攀登吴毓林,伍贻康编,出版源化学通报, 1999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