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呼吸》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3.54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目标】1.理解呼吸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了解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实验室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呼吸的理解,引出呼吸的定义和作用。
2.让学生观察一个跑步的人,封闭鼻孔5秒钟后迅速放开,并记录下跑步前后的感受。
二、呼吸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呼吸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为何物。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论证呼吸在人体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任务。
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0分钟)1.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导入学生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2.学生观察并完成教师提供的人体解剖图,标注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3.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呼吸系统的不同部分,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与呼吸器官有关的问题。
四、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3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呼吸过程的步骤和流程。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关系的实验。
实验步骤:a.将一杯水倒入烧杯中,使其充满氧气。
b.通过硬管吹入烧杯,观察烧杯中水的变化。
c.将吸入口进行封闭,进行跳绳或快跑等运动,再观察烧杯中水的变化。
3.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探究呼吸与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呼吸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回答关于呼吸的拓展问题,如:除了人类,还有哪些生物有呼吸?3.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为什么运动后人会出汗?【教学延伸】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进行更多关于呼吸和呼吸系统的实验和研究。
2.学生可以调查一些相关的疾病,如哮喘、肺炎等,了解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熟记呼吸道的作用,知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明确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4、提高识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呼吸道的作用;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学习难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课时:1教学过程:课前导学:回忆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模糊的地方吗?目标导学:出示教学目标自主学习:(依据导学案复习课本第40--49 页,观察教材插图,联系自身结合教材的资料和图解,自主学习)1、人体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呼吸道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4、肺的位置及功能。
5、肺是怎样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6、肺有哪些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8、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成分有什么区别,这说明了什么?9、进入血液中的氧怎样到达每个组织细胞,氧最后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我的困惑:合作探究:(小组成员讨论,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2、患重感冒时,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口干舌燥,这说明了什么?3 、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条条框框”约束着同学们的行为,比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要高声喊叫或尖叫。
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知识构建:组成:呼吸道作用: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组成:大量肺泡肺作用:展示交流:(结合课件,师生互动)一、呼吸系统的的组成用多媒体课件,遮盖器官名称,让学生抢答,以此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组成的掌握情况二、呼吸道的作用1、提问: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呼吸道的作用有什么结构保证?这些作用如何实现?2、做连线题巩固3、提问:长跑时,尤其是在冬天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能张大嘴巴吸气呼气,为什么?(用于检验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有了呼吸道的处理,一些特殊职业者如纺织女工和环卫工人等还会患呼吸系统疾病?讲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实例引入师: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二、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师: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
观察教材中呼吸系统的组成图片,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三、讨论呼吸道的作用师:下发讨论题指导各组阅读资料并分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分析。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在讨论之后,组织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
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
(学生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中的第3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5题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初中生物教案人体呼吸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人体呼吸的器官和功能。
3. 能够说明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和利用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难点:理解呼吸气体的交换原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水槽、试管、吸管、水、酚红溶液。
2. 播放相关视频或动画,展示人体呼吸的过程。
3. 板书或PPT,呈现人体呼吸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人体呼吸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 引导学生回忆,回答提问。
二、讲解人体呼吸(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视频,介绍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介绍人体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检测呼吸气体(15分钟)1. 在水槽中放入试管,将试管倒立放入水中。
2. 用吸管吹气进试管中,观察试管中的水位变化。
3. 将试管中的水加入酚红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4. 解释呼吸气体的交换过程。
四、讨论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和利用(10分钟)1. 通过讨论,了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和利用过程。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氧气的见解和意见。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人体呼吸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激励学生对健康生活和卫生有更多的意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呼吸道健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理解了氧气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和生活习惯。
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体呼吸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知道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理解并掌握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熟知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原理。
4、梳理本章节知识,构建概念图。
【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1、梳理本章节知识,构建概念图。
2、理解呼吸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请同学参与实验:呼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提出问题:(1)本实验的现象?本实验的结论?(2)进入人体的空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这样的气体变化发生在人体哪些部位?二、明确目标请学生代表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明标复习活动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自主复习,时间5分钟。
对照课本填写《手册》知识点一。
2、同桌相互合作对照屏幕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3、释疑解惑:哪个结构不能识记,学生代表解释。
4、检查掌握情况:学生代表指图认图。
5、强调重点:呼吸道的作用。
肺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6、习题巩固。
活动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自主复习,时间5分钟。
对照课本填写《手册》知识点二。
2、同桌相互合作说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检查掌握情况:学生代表指图认图。
4、释疑解惑: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总结概括:肌缩胸扩氧气来。
5、模拟实验:膈肌引起的结构变化。
6、能力提升:发生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7、总结: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实质。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收获五、当堂训练: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的呼吸》课标分析《人体的呼吸》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以人体的呼吸活动为主线来安排的,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外界环境的氧气是怎样吸入人体的,并与每个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的;细胞内产生是二氧化碳又是怎样呼出体外;这样一吸一呼的呼吸过程,是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的。
初中生物教案人的呼吸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人类的呼吸过程。
3. 发现并理解呼吸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人类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掌握人类呼吸的复杂过程。
2. 理解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学PPT。
2. 呼吸系统模型。
3. 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呼吸的兴趣,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10分钟)
通过课件和模型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并讲解各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三、呼吸的过程(15分钟)
1. 吸气与呼气:通过示范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 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讲解氧气在肺泡中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
四、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10分钟)
通过相关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呼吸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性,强调呼吸与生命的联系。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人的呼吸过程。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整理呼吸系统结构,总结呼吸的重要性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其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人体的呼吸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呼吸过程中各器官的作用。
3. 能够解释呼吸作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呼吸过程。
难点:呼吸过程中各器官的作用及气体交换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人体呼吸系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呼吸过程的模型或图解。
3. 准备与呼吸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介绍呼吸道、肺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讲解呼吸过程:解释呼吸过程中的吸气和呼气过程,以及气体交换的原理。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呼吸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其中的生理机制。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呼吸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和预防。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点评和反馈。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回家后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呼吸情况,并写下观察体会。
六、教学延伸:1. 呼吸系统的保健:讲解如何保持呼吸道的卫生,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2. 运动与呼吸:探讨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
3. 呼吸系统疾病:介绍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哮喘等,并讲解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如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过程等。
2.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呼吸系统。
3. 呼吸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呼吸训练,如深呼吸、慢呼吸等,以提高他们的呼吸效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生物学人体呼吸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2. 掌握人体呼吸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3. 了解呼吸和气体交换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难点:呼吸和气体交换的关系。
教学准备:1. 讲义、教材、多媒体设备。
2. 模型或图表展示人体呼吸器官。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介绍人体呼吸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引出人体呼吸的主要内容。
二、知识讲解1. 人体呼吸器官:通过图表展示和实物模型讲解,介绍鼻腔、气管、支气管、肺部等主要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的过程:讲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气体交换、呼气等步骤。
三、示范实验进行呼吸实验,通过观察呼吸袋的膨胀和收缩,让学生亲身感受呼吸过程的呼吸。
四、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体呼吸和气体交换的关系,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五、概括总结总结人体呼吸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强化学生对呼吸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或撰写呼吸实验报告。
七、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以便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教学延伸:1. 翻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呼吸系统的进化历程。
2. 进行呼吸系统的探究活动,深化对呼吸过程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评定: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对呼吸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表现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的呼吸》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人体的呼吸》是人教版初中初一生物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人体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和调节机制。
本章内容涉及到呼吸器官的构造、呼吸过程的机制、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等方面,对于学生理解人体呼吸的原理和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结构和主要器官的功能–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和气体交换机制–掌握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关系–能够解释呼吸过程中的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和保护呼吸系统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视和珍惜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机制2.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理解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原理–呼吸系统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示人体呼吸系统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构成和功能,并引导学生思考与呼吸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呼吸、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等。
2. 提出问题(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我们的呼吸会怎样变化?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来引出呼吸系统的重要性和呼吸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3. 呈现知识(20分钟)通过投影或白板呈现相关知识点,包括呼吸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器官的功能、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机制等,结合图示和简短的文字进行讲解和说明。
教师应注重示意图和语言的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
4. 实验探究(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例如通过吸入色水和吹气的实验来展示气体交换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深入理解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人体的呼吸》教案2020-09-07《人体的呼吸》教案一、设计思路呼吸是人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关呼吸运动,学生有亲身体会。
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认识到呼吸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气体成分数据,解释气体成分变化的原因。
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测定其肺活量,然后通过比较肺活量值,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这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第二课时完成“气体交换”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②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呼吸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关注自己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②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气体交换的过程。
学习难点:①理解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观看图片,思考:为什么要给“非典”病人用呼吸机?这说明什么?展示一组“非典”病人用呼吸机抢救的图片,引到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于生命的重要。
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课题《呼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关注环境。
呼吸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115页的图,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小帽子,看谁又快又准。
人体的呼吸初中生物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2. 理解呼吸的意义和作用;3. 能够描述人体的呼吸过程。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人体的呼吸器官;3. 工作纸及铅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所学的关于生物的知识,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体为什么需要呼吸?二、呼吸器官的介绍(10分钟)1. 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子、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2. 讲解每个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
三、呼吸过程的讲解(15分钟)1. 通过PowerPoint课件展示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吸气、气体交换和呼气三个阶段;2. 解释呼吸过程中涉及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帮助学生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和作用。
四、呼吸实验(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呼吸实验,让他们用吸管等工具模拟呼吸过程,观察气体交换的结果;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2. 引导学生思考呼吸的重要性,为生命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和作用。
在呼吸实验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加深对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呼吸的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广度。
《人体的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4、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2节人体的呼吸
鼻
咽
喉气体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呼吸系统呼吸道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 肺扩大
肺内压缩小→吸气
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
肺内压扩大→呼气
气体交换的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课堂练习:
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a口腔b咽 c 喉d食道
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a有“c”形的软骨支架b肌肉较松弛c气管比较硬d周围有肌肉牵拉
3.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⑥嗅细胞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4.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_______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_______,引起剧烈咳嗽a软腭b会厌软骨 c 气管d食道
5.平常所说得痰来自() a 鼻b咽c喉d气管支气管
6.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a使人漂亮b使鼻孔较大c使鼻腔较长d 使鼻毛较大
7.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带,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
a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
b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
c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
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
8.呼吸系统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后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的场所;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对肺的刺激。
9.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 )
a 不挺胸、不屏气
b 挺胸、不屏气
c 挺胸、屏气
d 不挺胸、屏气
10.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 a 肺b 血液c 细胞d心脏
11.做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应是( )
a 12~14次
b 16~18次
c 60~70次
d 100次以上
12.在学校体检中,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3100毫升、3800毫升、
3600毫升。
请问肺活量应是( ) a 3100毫升b 3500毫升c 3600毫升d 3800毫升
13. 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a氧气 b 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14.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5.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部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
法医判定的理由是( )
a 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 肺会吸水呈海绵状
c 肺泡充满了血液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16.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a鼻腔内有鼻毛 b 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
c肺泡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肺泡外保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17.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
a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
b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c 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d 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