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10
泰戈尔简介2泰戈尔,r,(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
泰戈尔出生于孟加拉。
但人们一致认为他是印度人。
泰戈尔简介(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
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
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
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先生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高潮。
他在徐志摩家乡时,“观者如堵,各校学生数百名齐奏歌乐,群向行礼,颇极一时之盛。
”他会见了梁启超、沈钧儒、梅兰芳、梁漱溟、齐白石、溥仪等各界名流。
1956年,周恩来总理回忆时说:“泰戈尔是对世界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他熏陶了一批中国最有才华的诗人和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受到的影响最深。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第一人,称自己文学生涯的“第一阶段是泰戈尔式的”。
冰心是中国新文学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创作受到了泰戈尔的明显影响,特别是诗集《繁星》和《春水》。
她说:“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
”郭沫若、冰心等人又以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
泰戈尔一贯强调中印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
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
泰戈尔生平简介简单介绍泰戈尔的生平,给大家一个总体的映象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学法律,兴致索然,改入伦敦大学学英国文学,并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901年在对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一九二一年发展成为“国际大学”)。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5年结识甘地。
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愤而放弃英国政府封他的“爵士”称号。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控诉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深信祖国必将获得民族独立。
同年八月七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去世。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作品简介分别从早期,中期,晚期介绍其作品。
时代背景,诗人成长印记,作品特点各阶段创作背景简介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
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
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
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各阶段作品(个别简介)《素芭》是对女性,尤其是残疾女性的怜悯是本小说的主题之一。
泰戈尔简介泰戈尔简介(一):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哲学家及印度民族主义者。
RabindranathTagore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信息和哲学的见解,对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1913年,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最后的诗篇》、《四个人》、《家庭与世界》、《飞鸟集》、《眼中沙》、《园丁集》等。
泰戈尔简介(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泰戈尔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爱国主义者。
他同情苦难深重的印度农民;他热爱祖国;热爱古老的民族文化,亲自创办学校,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并投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之中,在暗夜中行路,苦苦探索着印度民族的出路;他具有开放型的眼光,不排斥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与借鉴。
其创作多取材于印度现实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义、封建制度、愚昧落后思想的重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描绘出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印度社会的变化及新一代的觉醒,同时也记载着他个人的精神探索历程。
在创作技巧上,他既吸收民族文学的营养,又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点,艺术成就颇高。
特别是他的诗歌格调清新、诗句秀丽、想像奇特、韵律优美、抒情气息浓郁,同时又饱含深邃的哲学与宗教思想、社会与人生理想,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某些诗作,因受到《吠陀》与《奥义书》中宗教思想的影响而显得神秘,但仍具独特的艺术神韵。
他为印度近代文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获该奖的第一位东方作家。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密友,曾于1924年访问中国。
其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谢婉莹等一代文豪,其中许多作品多次被译成中文。
泰戈尔生平简介简单介绍泰戈尔的生平,给大家一个总体的映象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学法律,兴致索然,改入伦敦大学学英国文学,并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901年在对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一九二一年发展成为“国际大学”)。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5年结识甘地。
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愤而放弃英国政府封他的“爵士”称号。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控诉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深信祖国必将获得民族独立。
同年八月七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去世。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作品简介分别从早期,中期,晚期介绍其作品。
时代背景,诗人成长印记,作品特点各阶段创作背景简介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
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
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
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各阶段作品(个别简介)《素芭》是对女性,尤其是残疾女性的怜悯是本小说的主题之一。
泰戈尔一、生平与创作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伟大诗人和作家。
他出生在加尔各答的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
祖父德瓦尔卡纳特·泰戈尔(1794—1846)是印度启蒙运动思想家罗姆·莫汗·罗易的密友。
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1817—1905)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的改革者。
泰戈尔的家庭是当时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中心,经常讨论社会政治问题,诵读新的文艺创作,演出戏剧。
泰戈尔在这种家庭环境影响下,从小就爱好文艺和关心社会问题。
他从童年时代就开始作诗,写剧本,十六岁那年发表了第一首长诗《诗人的故事》,得到读者的好评。
1878年,泰戈尔按照父兄的意愿到英国学习法律。
但他对法律不感兴趣,便在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
不久,英国的社会使他失望,他没等大学毕业,就于1880年提前回国。
从1890年开始直到1901年,他大部分时间住在谢里达父亲的庄园里。
这时,他广泛地接触农村社会,亲眼看到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英国殖民统治者的专横暴虐。
他同情农民的处境,并对农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探索,企图寻求解决的办法。
他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故事诗和短篇小说最为突出。
泰戈尔这时期的短篇小说,广泛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叶半封建、殖民地的印度社会现实。
有不少作品是以反对殖民主义统治为主题的。
在《太阳与乌云》(1894)中,作者愤怒地揭露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横行霸道,欺压人民的罪行。
在《加冕》(1898)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拿彭杜·塞卡尔的形象,批判了洋奴思想,提出了民族自尊的问题。
但泰戈尔这时期的多数作品是以反对封建主义为主题的。
小说集中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和种姓制度。
《河边的台阶》(1884)、《还债》(1891)、《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弃绝》(1893)《素芭》(1893)《献祭》(1898)和《摩诃摩耶》(1892)等小说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受苦受难的底层妇女,作品表现了她们在封建婚姻制度下的种种不幸。
泰戈尔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创作了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
泰戈尔- 简介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英文名字RabindranathT agore(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出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
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
泰戈尔的资料简介泰戈尔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伟大人物,他曾经创作了《飞鸟集》等许多著名的作品,不仅在诗歌方面有着伟大的成就,而且还写过许多剧本和小说,是个非常优秀的诗人、文学家。
作为一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泰戈尔一生的经历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泰戈尔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泰戈尔的资料简介拉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泰戈尔的生平简介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
他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
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视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
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员小的一个。
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
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呢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
小拉比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虽然他对这四所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
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
泰戈尔的简介
泰戈尔,又名拉马克·拉夫拉米·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古吉拉特邦Kolkata(旧名加尔各答),1941年8月7日逝世于印度北方邦布哈里。
是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画家、教育家、改革者、思想家。
他的父亲是当时印度的贵族,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泰戈尔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创造力和才能,17岁开始写诗,18岁就已出版多部诗集。
20岁出国留学,在伦敦游览学习,后回国,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在印度设立学校,推动教育改革,培养新一代人才,大力反对教育界的本土化。
泰戈尔很少参加政治活动,但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涉及政治题材,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人权意识,深受印度人民的欢迎。
他的散文集《Gitanjali》中的诗歌被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也是他最出色的诗作,曾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在印度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还是现代印度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优秀的文学作品被认为是印度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他不仅是文学家,也是一位画家,在20世纪初期他的画作曾在欧洲大受欢迎,并且他的绘画作品也被收录在印度国家博物馆。
此外,他还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他促进了印度民族文化的发展,他曾经担任过印度前总理。
泰戈尔一生中用心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出版了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Gitanjali》、《山间乐曲》,他还创作了许多节日歌曲、剧本等,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和尊重。
他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把这一荣誉赠予印度,他在印度的知名度可谓无人能及。
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的欢迎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