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文化鉴赏优选稿
- 格式:docx
- 大小:309.10 KB
- 文档页数:6
花文化总结引言花朵作为大自然的馈赠,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在不同的文化中,花都拥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特殊的地位。
本文将对花的文化意义和其在不同社会中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探讨。
花的象征意义美丽和纯洁花朵是自然界最美的艺术品之一,它们以各种绚丽多彩的颜色和形状展现出自己的美丽。
花被看作是美的象征,代表着纯洁和完美。
在许多文化中,花朵被用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爱情和浪漫花不仅象征着美丽,也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和浪漫的情感。
红玫瑰代表热情的爱情,白色兰花则暗示纯洁的爱情。
在许多文化中,人们会通过赠送花束来表达爱意和浪漫情感。
生命的循环花的生命周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持续的变化。
从花的种子到花朵的绽放再到花瓣的凋零,整个过程反映了生命的起伏和变化。
因此,花也被视为生命和希望的象征。
花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中国的花文化在中国文化中,花一直被视为吉祥和繁荣的象征。
各种花卉在中国有着特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梅花代表坚贞不屈,菊花象征着高尚品质,莲花象征着纯洁和雅致。
中国人喜爱种植花卉,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礼物和装饰品。
日本的花文化在日本,花的文化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花道,即盛行于日本的插花艺术,强调将花朵与艺术、哲学和生活方式结合。
在日本文化中,花被看作是连接人与大自然的桥梁,通过插花,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同时也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充实。
西方的花文化在西方文化中,花主要被用于装饰和庆典活动。
例如,在婚礼上,花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代表着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在悼念和纪念活动中,人们也会用花来表达哀悼和怀念之情。
结论花作为自然界的馈赠,不仅仅代表了美丽和纯洁,也在不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西方,花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研究花文化,我们更能理解人类对于美和生命的追求,也更加欣赏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奇妙之处。
以上是对花文化的总结和探讨,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对花的理解和重视,我们能够深入体会到花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温暖。
学号:xxxxxxxxxxx 选修课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专业年级xxxx级姓名xxxxxx论文题目“花中四君子”之菊花2010年06月10日“花中四君子”之菊花摘要:我家院子里种着许多花,而各种花中我最喜欢的却是菊花。
小时候就熟知一句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时候,虽然不知道此诗出自谁手,但我觉得它很美,很有意境。
所以,众花中我独最爱菊。
在家时,我的窗台上就摆放着几盆菊花。
白色的纯洁如雪,黄色的一如阳光的颜色,每当我埋头书海而觉身心疲惫时,抬起头看看窗台的几盆菊花,便觉耳目清新,心情好了许多。
它们既点缀了我小室的环境,也点缀了我的心情。
以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从没仔细查看过有关花卉方面的资料,这次选修花卉美学文化这一课程,有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下面我就在课堂上和最近查阅资料所学到的谈谈菊花的美学价值及利用。
关键词:菊花园林绿化室内布置花卉展览保健功效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与梅、兰、竹等并称“花中四君子”,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下面对菊花生物方面的知识做一简要介绍。
一、形态特征菊花,菊科菊属植物的栽培种,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又称鲍菊。
品种已达千余种。
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20-200cm,通常30-90㎝。
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
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
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
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
舌状花分为平、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
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
根据花期迟早,有早菊花(九月开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八月菊、七月菊、五月菊等。
中国花卉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
不仅仅是关于花卉本身的文化,而是一种关于生命、自然、审美和情感的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的起源、发展、风格和影响。
起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明。
早期的中国人将花卉视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存在,崇敬它们的美丽和生命力。
史书记载,周朝的族长尧曾教示人们种花,以示尊重自然和生命。
在古代,花卉被用于祭祀、庆祝和装饰等各种文化场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掘出越来越多的花卉种类和用途,花卉文化也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发展古代的花卉文化以儒家的思想和道家的哲学为基石,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诗意。
唐宋时期,花卉文化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花卉文化名人。
例如唐朝的李白与花美人的故事、宋代的苏东坡以绘画表现花卉精髓等等。
这些名人通过自己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背景,使得更加丰富多彩。
风格风格独具特色,注重自然、朴实、隽永、深刻。
中国人对花卉的审美标准,也不同于其他文化。
他们对于颜色、形状、香气等具有独特的看法和各自的品味。
例如,百合被视为“聪明、高雅、宜人”之花;牡丹则被誉为“富贵、尊荣、祥瑞”之花;而菊花则以其刚毅、坚强、节操和沉醉的香气而受到人们的推崇。
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化中经久不衰,在现代的民间文化中和世界各地的其他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的元素被引入到了其他国家的文化中,例如色彩的运用、书法的艺术和创意的表现等等。
同时,中国也借鉴了外来文化的元素,丰富了的内涵和外延。
无论是对于中国人自己,还是对于其他文化传播,都让人们在精神和审美上得到了丰富的启示和享受。
结论是一种充满着经验、感性、艺术和哲理的文化。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形式之一。
以其自然性、隽永性和优美性而被人所热爱。
它是一个源头广袤、内涵丰富的文化宝库,值得我们好好珍视和发扬。
花卉艺术鉴赏论文-V1花卉艺术鉴赏花卉艺术是一门涉及美学、园林、植物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艺术。
以鉴赏为目的,需要具备对花卉种类、生长环境、造型特色等知识的掌握。
本文将从花卉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种类花卉的鉴赏角度探讨花卉艺术的魅力。
一、花卉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花卉来自古希腊的花神芙罗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同民族的传承,花卉艺术逐渐发展成为目前万花筒般繁荣多彩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花卉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的李清照在其《如梦令》词中就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唯美描写。
而在日本,则有盛行的花道。
二、不同种类花卉的鉴赏角度1.玫瑰玫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爱情和卓越的美学价值。
鉴赏玫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① 品种:玫瑰种类繁多,其中有以花瓣层数来命名的“双层玫瑰”、“三层玫瑰”等等。
② 颜色:玫瑰颜色的浅深不同,决定了其不同的艺术效果。
③ 姿态:玫瑰的开放或半开放状态,决定了其视觉效果的不同。
2.牡丹中国园林中最常见的牡丹不仅花形丰富多样,而且神韵高雅,对于牡丹的鉴赏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① 花型:牡丹花型的丰富性是其最大的特色,有的花型肥大,有的花型细长。
② 颜色:牡丹的颜色丰富多彩,红、白、黄、紫等颜色都有。
③ 品种:国内外对牡丹的分类各有不同,单瓣牡丹和重瓣牡丹是两大类别。
3.荷花从古代的汉画壁画、唐代的诗词到现今的园林景观,在中国文化中荷花一直担任着重要的地位,荷花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① 姿态:荷花的开放状态是其最美丽的状态之一,清晨、傍晚等一些时刻若巧遇其开放,定能饱览其美。
② 品种:荷花品种繁多,其中最受喜爱的是莲藕。
③ 颜色:荷花的颜色主要有黄、白、红、粉、紫等颜色。
结语花卉艺术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的艺术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藉由不同种类花卉的鉴赏,可以感受到花卉艺术所带来的静谧与美好。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第一章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概述花卉的概念:狭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广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花卉的观赏部位不限于花,可以是花、果、茎、叶、根、种子等任何部位。
花卉文化:是在花卉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花卉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
花卉文化内容:以花卉为讴歌对象的诗词、故事、传说、记事、绘画、戏剧、音乐、雕塑、电视、民俗等文学表现形式,这就是花卉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花卉鉴赏的基础1、具有花卉知识:赏花首先要知花。
清代张潮《幽梦影》:“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认识花卉是欣赏花卉美的前提。
2、了解文化背景: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赏花者,由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对花卉的审美习惯亦有所差异。
在花卉观赏活动中,国人崇尚精神,关注的重点是人的精神实质以及整个世界的精神归宿;西方人崇尚科学,关注的往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联想到“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人们所欣赏的不是兰花表象的美,而是蕴涵于内的道德情操美,这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一致的。
西方文化中的人花互喻,主要强调“比喻”的张力,强调独创性而追求不断的创新。
3、赏花有地有时:春、夏、秋、冬和日、月、风、雨、霜、雪、烛光等很大影响。
明代袁宏道《瓶史》载:“赏花,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并认为赏花要有时有地,不得其时,而漫然招来宾客,皆为唐突。
花卉欣赏与其他审美活动不一样,除了需有良好的心境、高昂的情绪和浪漫的情调外,还应选择对赏花最有利的天时良辰和赏花佳处。
二、中国花卉文化简史1、原始社会:花草树木纹样刻在粗制的石器上,用以美化生活,这可能是中国花文化最早表现形式。
最美的花文明综述1. 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文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而作为文明的象征之一,花朵以其美丽的外貌和多样的种类吸引了无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围绕着“最美的花”和“文明”这两个主题展开综述,探讨花朵在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2. 花朵与文明2.1 花朵的美丽与多样性花朵作为植物繁殖器官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形态和香气。
它们以其独特而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无数人们的目光,成为了艺术创作、装饰和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不同种类的花朵拥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如玫瑰花代表爱情、向日葵象征阳光和希望等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花朵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2.2 花朵的象征意义花朵在不同文化和时代中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们常常被用来代表和传递特定的信息和价值观念。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牡丹花被视为富贵、荣华和高贵的象征;在日本文化中,樱花则代表着短暂而美丽的生命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
这些象征意义使得花朵成为了文明中重要的符号和标志。
3. 花朵对文明的影响3.1 美学与艺术花朵作为自然界中最美丽的存在之一,对于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们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将花朵呈现出来,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同时,花卉艺术也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精致的艺术形式,通过描绘花卉来展示人类创造力和审美追求。
3.2 社交与交流花朵作为一种普遍受欢迎的礼物,常被人们用来表达情感、传递祝福和加强社交关系。
在各种庆祝活动和节日中,送花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的习俗。
人们通过赠送花朵来表达对他人的喜爱、感激和祝福,进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友谊。
3.3 环境与生态花朵作为植物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环境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及吸引昆虫传粉等方式,参与了自然界中复杂而精妙的生态循环过程。
同时,花朵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学习《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这门选修课,它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花的名字,也让我了解到它们的特性,以及象征的花语,可谓它让我大开眼界。
世界上花花草草千万种,既可以绿化环境,也可以美化环境,亦可以让人赏心悦目,又可以陶冶情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就越来越注重他们生活水平的质量,处于生活质量优势的人们也就会感受到心情的美好,生活的愉悦。
但是人们对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进行,比如说鲜花市场,人们对鲜花的需求量也就日益增多,所以人们对鲜花的需要量就会大大增多,然而,我国的花卉市场现在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我国国内花卉的生产格局和发展趋势来看,花卉生产以云南、广东、上海、北京、四川、河北为主、目前,昆明、上海市香石竹,月季和满天星等的主产地。
随着更多的人们对花卉市场的了解与关注,我们中国的花卉市场现在国际舞台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前景也被人们十分看好。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其中包括有:兰花,梅花,牡丹,荷花,菊花,月季,桂花,杜绢花,水仙花和茶花。
这十种鲜花分别蕴含了我国的不同层面的精神文化底蕴,有着非常深厚且浓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也都各自在花卉世界中独树一帜,这标志着我国有非同寻常的传统文化。
在这十种花中,我最爱菊花、梅花、和杜鹃花。
下面我一一介绍她们三种花。
一、菊花1、菊花简介既有高洁、清净、我爱你的寓意,又有令人怀恋、真情、品格高尚的意思。
菊花,别名又叫黄花、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艺菊。
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菊属,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种。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开封市花,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欧洲。
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
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中国的花文化】一、花的认识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中国人民也天性爱美,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
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已成为世界共同的语言。
然而,中国人对花的认识和情感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情感。
在中国人看来,花是有灵之物。
人们赏花,除了常识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外,还善于观察欣赏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
另外,中国人还认为花是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
中国人对花的这种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悟性而得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对花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
因此,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就是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花能陶冶情操。
花中蕴含看文化,花中凝聚看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
二、花的文化内容花文化无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困此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必然随看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兴衰而起落。
中国花文化从一出现起,就深受中国绘画,书法,文学,艺术,造园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并随之而发展,所以中国花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也是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看密切的关系,与历史上儒、道、佛、诸家思想密不可分。
从考古遗迹中证实,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里,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远古祖先将大自然中美丽的花草树木引入生活中来,在粗制的石器上刻划各种花朵的纹样,甚至染上漂亮的色彩,用来美化生活,这可能就是中国花文化的最早表现形式。
到新石器时代(距今上万年以前〕文化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当时花以实用和美化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花卉的文字记载,最早始干公元前11世纪商朝甲骨文中。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花卉在中国人民生活中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花卉赋于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
标志着中目花文化开始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殷。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百了插花艺术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花卉应用的技艺已很高超,对花的鉴赏也十分高雅,开始步入较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创作境界。
花卉鉴赏论文花香飘满天,花色铺满地大地上的生物数不胜数,有我们这些聪明的人类,可爱的或是生猛的动物们,还有那些为大地增添色彩的植物。
这个学期学《花卉鉴赏和花文化》这门课程,可以说让我大开眼界,不仅学到了一些不知道的花类,还对以前认识的花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在这些花中,我最爱牡丹,梅花和茉莉花。
国色天香——牡丹花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
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
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为牡丹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
文豪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曾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可见牡丹早在我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广大地区,广为栽培,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群芳谱>>中也记载牡丹有180多种,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载培史。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
每年4-5月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
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
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
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目前,除洛阳之外,以山东荷泽赵公社牡丹最盛,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上了花卉鉴赏与花文化之后,觉得牡丹真的不愧是国花,它开得是那样大方,美艳。
我们也应该向牡丹学习,学习做一个华丽而有内容的人。
国之瑰宝——梅花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浅谈中国的花文化花是天地灵秀之所钟,美的化身。
花是日月交替,气候变换的见证。
花是思乡怀情,感时伤怀的寄托。
花是祝福,花是想念,花是情结,花是大自然的精灵。
中国的花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花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文化品格。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不仅观赏花的秀韵多姿,而且更在赞美之余,还要品尝花的美味,领略大自然的精灵,在食文化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亦对花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流芳千古的佳句和画作。
我国人民自古就喜爱花,对花有着深厚的感情。
早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就已培植荷花、金粟兰及香蒲作为观赏植物。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描绘花、赞美花、歌颂花伴随着人们生活当中的一切喜怒哀乐,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并且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在世界文化殿堂占有独特一席的中国花文化。
中国花文化从一出现起,就深受中国绘画,书法,文学,艺术,造园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并随之而发展,所以中国花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
在中国人看来,花是有灵之物。
人们赏花,除了欣赏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外,还善于观察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
另外,中国人还认为花是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
中国人对花的这种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悟性而得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对花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
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陶冶情操。
花中蕴含着中国文化,花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中国花文化鉴赏五篇范文第一篇:中国花文化鉴赏梅花,梅树的花,是蔷薇科李属梅亚属的植物,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白﹑红、粉红等多种颜色。
叶片广卵形至卵形,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为南京、武汉、无锡、梅州等地市花。
主要分为花梅和果梅两类;可孤植、丛植、群植等。
其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
梅花花语为“坚强,高雅”。
简介:梅花品种很多,目前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一般花期在2~3个月左右。
梅喜温暖,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
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
其中宫粉梅最为普遍,花瓣粉红,花密而浓;玉蝶梅花瓣紫白;绿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每至寒冬,成片的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的壮观景象,煞是好看。
形态:茎:梅花是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常具刺,树冠呈不正圆头形。
枝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
果:核果近球形,有沟,直径约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绿色,4~6月果熟时多变为黄色或黄绿色亦有品种为红色和绿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来做梅干、梅酱、话梅、酸梅汤、梅酒等,亦可入药。
梅花酒在日本和韩国广受欢迎。
其味甘甜,有顺气的功能,是优良的果酒。
话梅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话梅是将梅子与糖、盐、甘草在一起腌制后晒干而成的。
话梅还可以用来做成话梅糖等食品。
花:梅花可分为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直径1~3厘米,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子房密被柔毛,罕为2~5(离心皮)或缺如,子房上位,花柱长。
梅花的总品种达300多种。
中国花文化鉴赏--牡丹文化鉴赏姓名:郑二科学号:016系院:物理电子工程院上课时间:每周四晚上中国的花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就花卉本身而言,其姿色、风韵、馨香给人们美的享受。
文人雅士以花卉为载体寄托人们的感情和思想,出现了以花卉为歌咏对象的诗词、故事、绘画、乐曲、雕塑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牡丹是我国十大名花之首,叶秀美,花硕大,色彩艳丽、幽香宜人;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因万紫千红、艳压群芳故品为“国色”,香而不酪、沁人心脾被赞作“天香”,誉为“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牡丹生长缓慢,株高在~2米之间;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三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径10~30厘米;花有白、黄、粉、红、紫红、紫、黑、粉蓝、绿、复色十大色。
一、牡丹资源分布中国既是世界上牡丹起源、演化和发展的中心,又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牡丹资源。
栽培范围广:北至黑龙江,南达云南,西到新疆,几乎遍布全国。
经过千百年的栽培经历,形成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
洛阳与菏泽是现代中国的牡丹栽培中心二、国内栽培史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隋代,隋炀帝“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
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
唐代,牡丹栽培开始繁盛。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
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已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到洛阳,品种更多,栽培技术趋于系统完善。
梅花和花文化范文梅花和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一部分,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梅花是四季花卉中唯一能在寒冷的冬季盛开的花朵,因此代表了坚强不屈和意志坚定的精神,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高尚气节和傲骨的象征。
梅花作为中国花文化的代表,流传甚广并影响深远。
梅花的品种繁多,有白梅、红梅、粉梅等不同颜色的花朵。
其中以白梅最为著名,被称为“梅中君子”。
白梅无论在颜色上还是在香气上都给人一种清淡高雅的感觉,正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白”相呼应。
白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纯洁、高尚和无暇,代表的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气节。
因此,梅花的白色花朵被视为高洁纯净之象征,成为中国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
梅花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自古以来,梅花被嵇康称为“傲霜斗雪梅花王”,被形容为“悄然开启了人们心灵的窗户”。
梅花的形态各异、姿态优美,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美感,被广泛应用于绘画、诗词、音乐和家居装饰等各个艺术领域。
尤其是在国画中,梅花是中国传统花卉画的重要题材,许多著名画家都以绘梅著称。
梅花画不仅追求花朵的形象真实,更注重表现梅花傲雪凌霜的坚韧品质和清雅的气质。
而且,梅花作为精神寄托,还被用来象征文人的高尚品格和不屈精神。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还被借喻为人的精神和品质。
中国古诗中经常以梅花表达文人的高洁志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著名诗人陆游的诗句“野径无人细雨入,夜深香汗薄衫湿。
白头梅下水堂开,风叶萧萧古渡横。
”就展现了梅花无惧寒冷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梅花在书法中也有很高的地位,梅香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风格,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墨香。
除了梅花,中国文化中还有其他许多与花有关的象征和寓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鸟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花鸟画以图案、色彩和构思精妙著称。
画家通过描绘花卉和鸟类,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花鸟画传达的不仅是对美的追求,还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以及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花的传承欣赏传统花卉艺术的美丽传统传统花卉艺术是中华民族瑰宝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岁月传承至今。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保留和欣赏传统花卉艺术的美丽传统。
一、传统花卉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花卉艺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农耕文明时期。
最早的花卉艺术表现主要出现在中国的古代织锦和陶瓷器上,人们用花朵的形象来装饰这些器物,增添其美观和艺术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卉艺术开始被赋予更高的文化内涵。
唐代的花鸟画家王维和北宋时期的花卉画家郭熙都为传统花卉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以精湛的画技和别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将花卉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花卉艺术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
二、传统花卉艺术的特色与魅力传统花卉艺术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独到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对花卉的绘画、刺绣和插花等方式,展示了花卉的形态、色彩和意境,使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得以升华。
一方面,传统花卉艺术追求平和宜人的审美情趣。
在传统花卉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清新、淡雅的色彩和柔和、流畅的线条。
这种审美体验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另一方面,传统花卉艺术注重表现花卉的生命力和情感内涵。
在花卉作品中,艺术家不仅要绘制花卉的形态,更要捕捉花卉的精神和情感。
通过精准的笔触和巧妙的构图,他们将花卉的柔美和坚强、娇媚和凛然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冲击和情感的共鸣。
三、保护与传承传统花卉艺术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传统花卉艺术的了解和欣赏程度不高。
然而,传统花卉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传承。
首先,传统花卉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精神。
保护和传承传统花卉艺术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魅力,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引人注目。
其次,传统花卉艺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通过对传统花卉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拓宽自己的艺术眼界。
花文化简介中国是花的国度。
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种,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就有1—2万种。
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为此赞誉“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
中国花文化源远流长,从考古遗迹中证实,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远古祖先已将大自然中美丽的花草树木引入生活中来,在粗制的石器上刻划各种花朵的纹样,甚至染上漂亮的色彩,用来美化生活。
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
借花以讴歌社会和人生中的真,善、美,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
赏花的表达方式上,中国人既喜欢有直接客观的描,诉,咏,唱、观等方式表现或欣赏花卉自然之美与装饰效果,但更喜欢借花明志,以花传情表现主观的感受,故而常将花寓以多种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
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斜”、周敦颐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兰当为王者香”、苏东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又如古诗文中常提到的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象征。
林逋兰,一则花朵色淡清香,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孔子爱兰屈原佩兰郑板桥画兰鲁迅采兰孔子有言“兰为王者香”,此言含义一是兰香为香中之王,二是,兰只为王者而香。
兰隐于幽深的山谷中,不开花时,与群草无异,只有王者才能认识到兰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兰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会让其清雅的芬芳及其蕴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竹,经冬不凋,自成美景,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是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会借花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内涵,那种花就被叫做国花。
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确立了自己的国花,中国是唯一一个未确立国花的大国。
国花的评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分布要广泛;二是外观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
花文化鉴赏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花文化鉴赏
--牡丹文化鉴赏
姓名:郑二科
系院:物理电子工程院
上课时间:每周四晚上国的花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就花卉本身而言,其姿色、风韵、馨
香给人们美的享受。
文人雅士以花卉为载体寄托人们的感情和思中
想,出现了以花卉为歌咏对象的诗词、故事、绘画、乐曲、雕塑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牡丹是我国十大名花之首,叶秀美,花硕大,色彩艳丽、幽香宜人;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因万紫千红、艳压群芳故品为“国色”,香而不酪、沁人心脾被赞作“天香”,誉为“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牡丹生长缓慢,株高在0.5~2米之间;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三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
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径10~30厘米;花有白、黄、粉、红、紫红、紫、黑、粉蓝、绿、复色十大色。
一、牡丹资源分布
中国既是世界上牡丹起源、演化和发展的中心,又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牡丹资源。
栽培范围广:北至黑龙江,南达云南,西到新疆,几乎遍布全国。
经过千百年的栽培经历,形成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
洛阳与菏泽是现代中国的牡丹栽培中心
二、国内栽培史
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隋代,隋炀帝“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
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
唐代,牡丹栽培开始繁盛。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
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已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到洛阳,品种更多,栽培技术趋于系统完善。
这一时期着有《洛阳牡丹记》、《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等。
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
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故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明代,牡丹的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
夏之臣《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
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红,胜娇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品种难得。
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
佛顶青为白色第一。
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
”此时开中国插花技术之先河。
清代,曹州牡丹的栽培更盛。
甘肃大部分地区有牡丹栽培,而以兰州、临夏、临洮一带为栽培中心地。
清末编纂的《甘肃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肃“各州府都有,惟兰州较盛,五色具备”的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
日前,由洛阳国际牡丹园培育的黑桃皇后、东篱银南等6个新品种通过有关部门鉴定,至此,洛阳牡丹由去年的1030种增至为1036种。
三、国外牡丹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
目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朝鲜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
美国从中国引进牡丹品种和野生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牡丹品种。
英国丘园是收集世界牡丹品种较多的专类园之一,包括中国的许多古老品种和当今世界各国新育出的众多园艺品种。
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日本人对牡丹的珍爱仅次于中国人。
在日本广植牡丹,如东
京的阿部牡丹园,奈良的长谷寺,千叶大学园艺学部牡丹园等20余处,当地园艺品种达300多个。
有金阁、金阳、花王、太阳、白玉狮子、日暮等。
据《牡丹与芍药》记载:日本现有品种312种,其中日本的改良种211种。
尤以日本培育出冬季开花的“寒牡丹”
四、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诗经》反映的时代距今约3000年,那时起,牡丹进入诗歌,即牡丹文化的起源;秦汉时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扬子华画牡丹,牡丹进入艺术领域;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治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园林;唐代,与牡丹有关的诗丰富,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盯节动京城”,脍人口,千古绝唱。
宋代始,出现了牡丹专着。
现今,以展览的形式出现,如洛阳国际牡丹花会,菏泽牡丹花会等。
牡丹最早的用途、最先的发现是药用。
时至今日,曹州产的上品丹皮,还在中草药中居于重要地位。
以药用植物记载牡丹最早的当推《神农本草经》。
此后,《隋书·经藉志》中的《素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是从药用植物角度记载牡丹的。
牡丹花是客观物质世界中的自然美。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和不同文化层次,观赏牡丹都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满足。
牡丹的自然美是画家、艺术家描幕、写生、创作的重要题材。
故推崇牡丹为国色、天香、
花王。
正因为牡丹本身素质美,涌现出数以千计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文赋,这些诗词文赋或直接咏叹牡丹的形貌之美,或借咏牡丹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一种极富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
牡丹花开姹紫嫣红,富丽堂皇,给人以富贵之感。
因此,牡丹又称“富贵花”。
牡丹为“富贵”,孔雀为“荣华”。
明代着名书画家徐渭的题泼墨牡丹诗写道:“五十八年贫残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
”
美好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生活勇气和对事业必胜的信心。
这就是所谓:美,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开创未来。
在今天,尤其如此。
“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生来。
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白居易《移牡丹栽》给人以顽强战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总之,从唐代始,就推崇牡丹为“国色天香”,实际上已经赋予牡丹以国花的地位。
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统领群芳,国色天香的崇高地位,从未动摇!牡丹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影响之深远,声望之显赫,地位之尊容,是其它花卉所不可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