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的中医药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11.76 MB
- 文档页数:46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内容一、1岁以内儿童指导内容: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
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有拭口洁眼、断脐护脐、洗浴衣着、生后开乳。
婴儿湿疹可内服冬瓜汤,外敷紫草油。
2、生长发育监测:定期做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让家长对婴儿期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促进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6个月后可食用猪肝瘦肉粥、参枣莲子粥、菠菜猪肝汤等预防缺血性贫血。
3、坚持户外活动:阳光及新鲜空气是婴儿成长不可缺乏的,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中医认为,天和暖无风之时,将小儿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小儿肌骨强健,耐受风寒。
4、完成基础免疫:婴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对各种传染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必须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工作。
二、1-2岁儿童指导内容:1、饮食调养:幼儿处于以乳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饮食为主的时期。
此期乳牙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脾胃功能仍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
平时可多食用山楂萝卜排骨汤、莲子粥、山药饼等健脾消食的药膳。
2、良好的习惯:幼儿智力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天保证睡眠时间,2岁开始培养其睡前及晨起漱口等。
3、"预防疾病与事故:此期小儿学会了走路,活动范围扩大,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同时,感邪患病和发生意外事故的机会也较前增加,应注意防止烫伤、触电、外伤、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3-6岁儿童指导内容:1、体格锻炼:学龄前期小儿一般进入了幼儿园,也可能散居。
要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小儿体质。
可安排适合该年龄特点的锻炼项目,如跳绳、跳舞、踢毽子、做保健操等。
2、早期教育:学龄前期小儿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趋于完善,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包括增强体质、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早期教育等。
3、疾病、意外事故防治: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对在这一阶段仍然经常发病未愈的患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疳证、厌食等,应抓紧调治,以免将这些疾病迁延至学龄期。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妊娠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渐成熟。
妊娠晩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
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
三婴儿期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
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四幼儿期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
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六学龄期从6~7周岁入小学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这一时期儿童急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但应注意保护视力,防止近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防治龋齿;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减少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
七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目录一、儿童中医保健概述 (2)1.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2)1.1 生理发育 (3)1.2 心理发展 (5)2. 中医儿童保健理念 (6)2.1 预防为主 (7)2.2 调理身体平衡 (8)二、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调理 (9)1. 感冒与预防 (11)1.1 感冒原因及症状 (12)1.2 预防措施与家庭护理 (13)2. 消化不良与调理 (14)2.1 消化不良表现及原因 (15)2.2 饮食调理与按摩方法 (16)三、儿童中医保健方法与技术 (18)1. 穴位按摩与推拿 (19)1.1 常见穴位功能介绍 (20)1.2 按摩与推拿技巧 (20)2. 饮食调养与营养搭配 (21)2.1 儿童营养需求特点 (23)2.2 饮食调养原则及食谱推荐 (24)四、儿童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25)1. 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6)2. 儿童情绪表现及特点 (27)3.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 (28)五、家庭中医保健实践指导 (29)1.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30)2. 日常观察与记录方法 (31)3. 家长参与儿童中医保健培训 (32)一、儿童中医保健概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中医强调“治未病”,在儿童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传统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需求,进行科学的保健管理,有助于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儿童中医保健主要围绕饮食调养、起居作息、情志调护等方面展开。
在饮食方面,主张“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及四季变化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起居作息方面,强调“养生之道,形神兼备”,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遵循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志调护也是儿童中医保健的重要内容,情志不畅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超微中药美容养生方祛黄褐斑处方:当归、柴胡、川芎、白芍、红花、益母草各1袋(斑色深,加三七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祛雀斑处方:三七、赤芍、地黄、蝉蜕、牛蒡子各1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青春痘处方:黄芪、赤芍、僵蚕、三七、夏枯草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贫血处方:当归、白芍、阿胶、黄芪、党参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神经性失眠方处方:灵芝、酸枣仁、远志、当归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近视方处方:黄芪、枸杞子、菊花、丹参、决明子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脱发处方:地黄(七天后改为熟地黄)、牡丹皮、蝉蜕、制何首乌、当归、阿胶、赤芍(七天后改为白芍)、甘草各1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少年白头处方:制何首乌2袋,桑椹、当归、杜仲、黑芝麻、墨旱莲、侧柏叶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处方:党参、大枣各2袋,牡蛎1袋、枸杞、杜仲、甘草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超微中药预防甲流方一、漱饮方处方:金银花、大青叶、薄荷、甘草各一袋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5天适应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注意事项: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二、老年预防方处方:太子参、紫苏叶、黄芩、牛蒡子各1袋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适应人群: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注意事项:1,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2、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三、孕妇预防方处方:白术、黄芩、紫苏叶、金银花各1袋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适应人群:孕妇注意事项: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
多发生于夏秋季。
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
其中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40度以上,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
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讲究饮食卫生: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
可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操、太极拳等,但要适可而止,选用何种方法,活动强度是否可以承受,应以自身的身体条件为前提。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中医药小常识:
1. 认识中药材:让孩子认识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如枸杞、菊花、红枣等,可以通过观察、闻味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它们的外形和气味。
2. 饮食养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等。
还可以介绍一些中医药膳食,如枸杞炖鸡、山药粥等,让孩子了解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3. 中医保健方法:教孩子一些简单的中医保健方法,如按摩、艾灸等。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按摩手法,如揉揉太阳穴、捏捏足三里等。
4. 认识经络穴位:向孩子介绍一些经络穴位的知识,如太阳穴、足三里穴等,可以通过图片、模型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它们的位置和作用。
5. 中药茶饮:给孩子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饮用的中药茶饮,如菊花茶、柠檬水等,可以让孩子了解中药茶饮的制作方法和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向孩子介绍中医药知识时,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孩子误食中药材或使用不当的中医保健方法。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_中医小儿保健方法提高儿童健康素质,增加中医保健知识是必需的,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儿童中医保健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儿童中医保健知识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
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
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饮食调养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