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的中医药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11.76 MB
- 文档页数:46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内容一、1岁以内儿童指导内容: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
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有拭口洁眼、断脐护脐、洗浴衣着、生后开乳。
婴儿湿疹可内服冬瓜汤,外敷紫草油。
2、生长发育监测:定期做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让家长对婴儿期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促进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6个月后可食用猪肝瘦肉粥、参枣莲子粥、菠菜猪肝汤等预防缺血性贫血。
3、坚持户外活动:阳光及新鲜空气是婴儿成长不可缺乏的,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中医认为,天和暖无风之时,将小儿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小儿肌骨强健,耐受风寒。
4、完成基础免疫:婴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对各种传染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必须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工作。
二、1-2岁儿童指导内容:1、饮食调养:幼儿处于以乳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饮食为主的时期。
此期乳牙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脾胃功能仍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
平时可多食用山楂萝卜排骨汤、莲子粥、山药饼等健脾消食的药膳。
2、良好的习惯:幼儿智力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天保证睡眠时间,2岁开始培养其睡前及晨起漱口等。
3、"预防疾病与事故:此期小儿学会了走路,活动范围扩大,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同时,感邪患病和发生意外事故的机会也较前增加,应注意防止烫伤、触电、外伤、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3-6岁儿童指导内容:1、体格锻炼:学龄前期小儿一般进入了幼儿园,也可能散居。
要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小儿体质。
可安排适合该年龄特点的锻炼项目,如跳绳、跳舞、踢毽子、做保健操等。
2、早期教育:学龄前期小儿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趋于完善,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包括增强体质、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早期教育等。
3、疾病、意外事故防治: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对在这一阶段仍然经常发病未愈的患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疳证、厌食等,应抓紧调治,以免将这些疾病迁延至学龄期。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妊娠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渐成熟。
妊娠晩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
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
三婴儿期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
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四幼儿期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
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六学龄期从6~7周岁入小学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这一时期儿童急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但应注意保护视力,防止近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防治龋齿;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减少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
七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目录一、儿童中医保健概述 (2)1.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2)1.1 生理发育 (3)1.2 心理发展 (5)2. 中医儿童保健理念 (6)2.1 预防为主 (7)2.2 调理身体平衡 (8)二、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调理 (9)1. 感冒与预防 (11)1.1 感冒原因及症状 (12)1.2 预防措施与家庭护理 (13)2. 消化不良与调理 (14)2.1 消化不良表现及原因 (15)2.2 饮食调理与按摩方法 (16)三、儿童中医保健方法与技术 (18)1. 穴位按摩与推拿 (19)1.1 常见穴位功能介绍 (20)1.2 按摩与推拿技巧 (20)2. 饮食调养与营养搭配 (21)2.1 儿童营养需求特点 (23)2.2 饮食调养原则及食谱推荐 (24)四、儿童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25)1. 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6)2. 儿童情绪表现及特点 (27)3.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 (28)五、家庭中医保健实践指导 (29)1.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30)2. 日常观察与记录方法 (31)3. 家长参与儿童中医保健培训 (32)一、儿童中医保健概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中医强调“治未病”,在儿童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传统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需求,进行科学的保健管理,有助于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儿童中医保健主要围绕饮食调养、起居作息、情志调护等方面展开。
在饮食方面,主张“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及四季变化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起居作息方面,强调“养生之道,形神兼备”,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遵循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志调护也是儿童中医保健的重要内容,情志不畅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超微中药美容养生方祛黄褐斑处方:当归、柴胡、川芎、白芍、红花、益母草各1袋(斑色深,加三七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祛雀斑处方:三七、赤芍、地黄、蝉蜕、牛蒡子各1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青春痘处方:黄芪、赤芍、僵蚕、三七、夏枯草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贫血处方:当归、白芍、阿胶、黄芪、党参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神经性失眠方处方:灵芝、酸枣仁、远志、当归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近视方处方:黄芪、枸杞子、菊花、丹参、决明子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脱发处方:地黄(七天后改为熟地黄)、牡丹皮、蝉蜕、制何首乌、当归、阿胶、赤芍(七天后改为白芍)、甘草各1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少年白头处方:制何首乌2袋,桑椹、当归、杜仲、黑芝麻、墨旱莲、侧柏叶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处方:党参、大枣各2袋,牡蛎1袋、枸杞、杜仲、甘草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超微中药预防甲流方一、漱饮方处方:金银花、大青叶、薄荷、甘草各一袋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5天适应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注意事项: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二、老年预防方处方:太子参、紫苏叶、黄芩、牛蒡子各1袋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适应人群: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注意事项:1,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2、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三、孕妇预防方处方:白术、黄芩、紫苏叶、金银花各1袋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适应人群:孕妇注意事项: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
多发生于夏秋季。
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
其中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40度以上,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
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讲究饮食卫生: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
可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操、太极拳等,但要适可而止,选用何种方法,活动强度是否可以承受,应以自身的身体条件为前提。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中医药小常识:
1. 认识中药材:让孩子认识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如枸杞、菊花、红枣等,可以通过观察、闻味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它们的外形和气味。
2. 饮食养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等。
还可以介绍一些中医药膳食,如枸杞炖鸡、山药粥等,让孩子了解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3. 中医保健方法:教孩子一些简单的中医保健方法,如按摩、艾灸等。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按摩手法,如揉揉太阳穴、捏捏足三里等。
4. 认识经络穴位:向孩子介绍一些经络穴位的知识,如太阳穴、足三里穴等,可以通过图片、模型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它们的位置和作用。
5. 中药茶饮:给孩子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饮用的中药茶饮,如菊花茶、柠檬水等,可以让孩子了解中药茶饮的制作方法和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向孩子介绍中医药知识时,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孩子误食中药材或使用不当的中医保健方法。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_中医小儿保健方法提高儿童健康素质,增加中医保健知识是必需的,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儿童中医保健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儿童中医保健知识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
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
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饮食调养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摘要】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3个方面论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并探讨该病的治则及辨证论治。
指出中焦气机瘀滞,湿痰食互结,搏结肠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从病因着手,谨守病机,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解毒散结为主。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学;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病机;辨证论治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发病率较高。
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近几年来,该病有增长趋势,若病情迁延,常致再发性腹痛,伴发食欲不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
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优势,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此领域的独特作用,本研究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
1西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本病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lnann报道,故亦称为Brennelnann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可能因反复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炎,或局部受凉或饮食不节导致肠壁缺血,或交感神经兴奋致肠蠕动紊乱有关。
由于本病的病因并未完全阐明,故亦称之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
小儿肠管及肠系膜相对比成人长,且肠系膜淋巴结、肠壁血管丰富,但肌层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肠道的分泌、吸收、蠕动功能紊乱。
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
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淋巴系统更容易被入侵。
细菌或病毒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阻止病变的扩散,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2]。
常见的感染病毒有埃可病毒1和4及柯萨奇病毒B1和B5。
儿童中医药保健手法推拿及方法一、导言儿童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都非常关注的事情。
在传统中医文化中,推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保健手法,能够帮助儿童调理身体,加强体质,预防疾病。
本文将从儿童中医药保健手法推拿的定义、原理、适用对象、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进行介绍,希望能够让广大家长朋友更加了解这一保健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保障。
二、儿童中医药保健手法推拿的定义儿童中医药保健手法推拿,是利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采用适当的手法和技巧,对儿童的全身进行推、拿、按、揉的按摩疗法。
通过推拿,可以改善体液循环,调整气血运行,调和脏腑功能,增强脏腑的免疫功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三、儿童中医药保健手法推拿的原理儿童中医药保健手法推拿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气血。
在中医理论中,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物质基础。
通过推拿可以促进气血的畅通运行,使得整个身体的气血恢复平衡,从而调节脏腑功能,增加机体的耐受力。
(2)改善体液循环。
推拿可以刺激儿童的穴位和经络,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液流,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力。
(3)调节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的主要原因。
通过推拿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四、儿童中医药保健手法推拿的适用对象儿童中医药保健手法推拿适用于以下对象:(1)新生儿。
新生儿的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推拿可以帮助他们促进气血畅通,增强体质,促进脏腑功能的发育和健康。
(2)婴幼儿。
在婴幼儿期,推拿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预防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
(3)学龄前儿童。
在学龄前期,推拿可以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预防近视等问题。
(4)少年儿童。
在少年儿童期,推拿可以促进身体的发育成长,预防畸形、骨骼问题,增强免疫力,提高抗压能力。
手足口病药物治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疹、斑丘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该病目前虽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多年的临床实践,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就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1.抗病毒药物治疗11利巴韦林是治疗手足口病最普遍、应用最广的药,利巴韦林作为广谱抗病毒药,可通过影响病毒核甘酸的合成和抑制RNA依赖的RNA多聚酶等途径起到抗病毒作用。
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除了注射外还可以口服、气雾剂外用。
1.2阿昔洛韦阿昔洛韦为合成的核甘类抗病毒药,通过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既可口服,也可注射;外用治疗还可以促进疱疹结痂,缩短皮疹消退时间⑴。
1.3更昔洛韦一种2<脱氧喋吟核甘酸的类似物,可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主要用于治疗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但也有人用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2]。
一般认为更昔洛韦对手足口病病毒没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该药副作用大,而且对儿科的安全性尚未明确。
1.4单磷酸阿糖腺甘单磷酸阿糖腺首为抗脱氧核酸(DNA)病毒药,单磷酸阿糖腺昔进入细胞后,通过抑制病毒酶的活性和病毒DNA的合成,同时抑制病毒核甘酸还原酹的活性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
吴清华⑶用单磷酸阿糖腺昔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满意。
2.免疫治疗2.2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MG)通常用于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其治疗机制可能为中和抗体的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使用IVIG治疗手足口病平均退热时间和临床治愈时间均有所缩短。
常使用大剂量静脉滴注IVIG1g∕(kg7d)o但研究发现[4],大、中、小剂量IVIG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方面疗效相近。
2.3卡介菌多糖核酸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是由卡介苗素提取分离的一种多糖组分,其药理是通过调节机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幼儿园中医药保健指导1.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保健在幼儿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儿童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2.中医药保健的重要性中医药保健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基在于"治未病",强调对人体阴阳平衡的调整和整体观念。
在幼儿园中,通过中医药保健指导,可以提高幼儿的自身免疫力,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3.中医药保健指导的内容(1)饮食保健:幼儿园中医药保健指导应注重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
根据中医药理论,合理搭配食物,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抵抗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2)运动保健:中医药强调运动保健对于幼儿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幼儿园中医药保健指导应注重幼儿的运动指导和体能培养。
(3)情绪保健:中医药认为情绪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幼儿园中医药保健指导应注重幼儿的情绪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4)生活习惯保健:通过中医药保健指导,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作息、个人卫生等方面的养成。
4.幼儿园中医药保健指导的实施(1)制定中医药保健指导计划: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中医师为幼儿制定中医药保健指导计划,根据不同幼儿的体质、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制定具体的保健指导方案。
(2)组织中医药保健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中医药保健讲座、中医药保健体验活动等,让幼儿和家长了解中医药保健知识,优化健康生活方式。
(3)建立中医药保健档案:为幼儿建立中医药保健档案,记录幼儿的体质特点、生长发育状态、疾病防控情况等,为后续的保健指导提供参考。
5.中医药保健指导的意义和影响(1)促进儿童身体健康:通过中医药保健指导,可以调理幼儿的体质,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中医药保健指导不仅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更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3)促进家庭健康:通过幼儿园中医药保健指导,还可以影响到孩子的家庭健康,家长们也会更加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妇幼中医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我国妇幼中医药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妇幼中医药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妇幼中医药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预防为主,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为妇女、儿童提供全面、全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第三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妇幼中医药工作制度,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四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妇幼中医药工作,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妇幼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机构妇幼中医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相适应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妇幼中医药服务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妇幼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医疗服务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妇女、儿童的生理特点和中医药优势,提供下列中医药服务:(一)妇女保健服务:包括青春期、围婚期、围生期、围绝经期的中医药保健服务;(二)儿童保健服务: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的中医药保健服务;(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四)重大疾病的中医药干预和康复服务。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妇幼中医药诊疗规范,运用中医药方法和药物,开展个体化治疗和康复服务。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注重妇幼中医药服务的全程管理,加强妇女、儿童疾病的风险评估、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
四、质量安全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中医药诊疗技术规范,确保妇幼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妇幼中医药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中医药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估。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药饮片的管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
五、科学研究与教育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妇幼中医药科学研究,推广应用中医药研究成果,提高妇幼中医药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0.29•【文号】卫妇幼发〔2021〕33号•【施行日期】2021.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卫妇幼发〔202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障实施优化生育政策,进一步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我委在总结2018-2020年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和有效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10月29日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健康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进一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基本原则坚持儿童优先,共建共享。
遵循儿童优先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保障儿童健康,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人力资源。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构建整合型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公平可及,促进均衡。
加强农村地区儿童健康工作,夯实基层儿童健康服务基础,缩小城乡、地区之间差距,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儿童健康服务均等化。
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发展。
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因地制宜,改革创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儿童健康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