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学龄前儿童龋病与相关因素的分析作者:吴琼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梅河口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龋病情况,分析其与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等因素的关系。
方法随机抽取5所幼儿园中的132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分析龋病的相关因素。
结果母乳喂养、睡前吃零食和餐后漱口刷牙对儿童龋病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因素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76-02发生在儿童乳牙的龋病称乳牙龋病,具有发病早、患龋率高、龋蚀发展速度快的特点,是学龄前儿童口腔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龋病已被WHO列为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第三种重点防治的疾病[1]。
龋齿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性病,牙体硬组织丧失的综合影响,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齿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
随着无机物脱矿和有机质破坏分解的不断进行,牙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最终发生牙体缺损,形成龋洞,严重的可导致牙体结构的崩解。
乳牙龋齿,虽然不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一些,但患龋率,不仅为个人的孩子,局部和全身的危害,但也有一个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为了分析龋相关的因素,我们的医院幼儿园1320梅河口市五乳牙龋齿的学龄前儿童和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家庭有关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采用随机的原则,抽取梅河口市5所幼儿园1320名3-6岁儿童,其中男性儿童647名,女性儿童673名,检查患龋情况。
随机选择儿童龋齿患龋无龋儿童组和对照组,按年龄,性别和其他相关因素配对组共收到520个科目为有效的病例对照研究。
1.2方法1.2.1调查方法梅河口市海龙镇中心医院牙科医生进行认证合格,通过5个医生实施,按照《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的调查方案,分别对儿童口腔进行健康检查,同时请儿童家长回答问卷,获得研究所需资料。
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
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是指针对3-6岁幼儿,通过定期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来帮助他们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一项教育。
以下是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1. 口腔保洁技巧:教育孩子掌握正确的刷牙姿势、牙齿刷洗时间和正确的刷牙频率,学会使用牙线等口腔保健用品。
2. 每日口腔保健:让孩子养成每日刷牙、漱口等口腔保健习惯。
饮食卫生也是保护口腔健康的重要一环,教育孩子注意健康饮食。
3. 口腔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口腔,了解孩子口腔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4. 口腔病预防:防止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发生,注意孩子常见的口腔问题,如龋齿、牙齿不整齐等等。
同时,家长也是孩子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应该配合幼儿园的工作,积极宣传口腔健康知识,监督孩子的口腔保洁过程。
只有家庭和幼儿园齐心合力,才能让孩子在学龄前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远离口腔疾病。
3-6岁龋齿结案报告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口腔疾病,在2014年六一体检期间,对本镇141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龋齿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1,调查对象:本镇所有镇级幼儿园及村级幼儿园的3-6岁学龄前儿童,共调查男生728人,女生684人,3岁组345人,4岁组433人,5岁组381人,6岁组253人。
2,调查结果:女生组患龋率最高的是第二乳磨牙,其次是乳中切牙,再次是第二乳磨牙,且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患龋率最低的是乳尖牙。
在同样的口腔卫生保健条件下,患龋率相差43个百分点,可见食物残渣在牙齿上的停留,已及食物与牙齿接触的频率与患龋率密切相关。
3,讨论(一)随着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变化,儿童患龋高发,各年龄组有显著差异,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上升。
提高人们对口腔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对家长及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龋齿,已成当务之急。
(二)中切牙及第. c乳磨牙患龋率最高,这与食物在牙齿上停留时间或多次接触有关,饭后漱口,及时清除进食后停留在牙齿上的残渣变得极其重要,早晚刷牙,保持牙齿清洁!(三)合理膳食是口腔卫生保证,多进食一些有适当硬度和粗糙的食物,可以增;加口腔的自洁作用,增加牙齿的抗龋能力,保证膳食有足够的蛋白质,钙,锌,维生素,等,对牙齿的发育极其重要,适当控制甜食和精制的碳水化合物。
(四)乳牙和恒牙的替換是根据一定年龄,一个陆续依次脱换的过程,直到12岁左右换齐,乳牙是儿童时期咀嚼食物不可缺少的,有的孩子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在3-4岁时已患龋。
长时间影响咀嚼功能。
龋齿的存在会向周围蔓延造成牙髓炎,颌下淋巴结炎,等。
另-方面还可以作为感染源引起其他疾病,如,心肌炎,肾炎,风湿性疾病等,危害儿童身体健康。
家长们应该足够重视乳牙龋齿的治疗!。
低龄儿童龋病相关知识龋病是低龄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危害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三大重点防治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儿童龋病发病率高居儿童疾病的首位,龋病主要因为牙齿表面上的糖和微生物在一定时间下的相互作用,以及饮食习惯,口腔健康行为,家庭的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龋病的发展进程。
龋病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龋齿通常被认为是受环境和行为等危险因素威胁所发生,会带来咀嚼功能丧失,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经济损失等,而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等往往无法阻止疾病的进程。
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龋齿的发生已被证明可以由遗传因素诱发,Bretz等亦证明遗传因素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环境因素饮食如高糖食物、细菌如链球菌这些因素会导致低龄儿童龋病的发生。
然而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龋病同样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1家庭环境研究表明父母的饮食行为,对儿童口腔健康态度和儿童患龋率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但证实和儿童口腔健康相关。
在维护口腔健康方面,父母应该在儿童面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母亲的影响更为深远。
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家庭成员龋病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高学历母亲的家庭中的儿童龋病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学历家庭。
婴幼儿时期良好的喂养习惯对建立一个长期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减少儿童龋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研究认为夜间喂养与重症低龄儿童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父母所选择的食物类型(如甜食,淀粉等)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
年幼的孩子在食物方面没有自己的选择,通常依赖父母来选择其所吃食物。
相比于从其他渠道接受的饮食习惯,如电视上、学校里等,儿童更容易受父母的影响。
2.2社会环境口腔疾病对高收入家庭的儿童健康与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但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有显著影响;儿童生活和成长环境是影响儿童健康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社会文化差异、地区的稳定性也与低龄儿童龋病相关。
另有学者也证明社会经济地位可间接通过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而影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
氟保护漆预防学龄前儿童龋病效果观察引言龋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能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针对这一问题,氟保护漆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预防措施之一。
本文将对于氟保护漆预防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
病人资料及方法病人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50名年龄在3~6岁之间的儿童作为实验病人。
其中,男性23人,女性27人。
实验期间,所有病人按照正常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进行日常生活。
方法所有病人在实验开始之前,均经过口腔医师检查和评估。
根据个人的口腔情况,医师为每一位病人涂抹氟保护漆。
经过保护漆涂抹后,医师也对于家长进行了相关的讲解和指导,包括日常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等。
在保护漆涂抹后,医师会每个月对于病人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并记录下口腔健康情况。
结果在实验观察期间,共有44名病人按照要求参与了整个实验。
在观察期结束后,我们发现:1.参与实验的44名病人中,有40名病人的口腔健康情况有明显改善,证明了氟保护漆对于预防龋病的作用确实有效。
2.在实验期间,仅有4名病人出现口腔健康情况恶化的情况。
经过医师检查,发现这些病人由于家长没有按照医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日常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导致龋病的继续发展。
3.实验结果显示,氟保护漆涂抹后,龋齿的患病率显著下降。
同时,龋齿的危险因子比如口腔清洁、饮食之类的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结论从实验结果来看,氟保护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
而反观实验期间口腔健康情况恶化的4名病人,也再次印证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组织孩子进行口腔保健。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加强对于氟保护漆、饮食和口腔卫生等方面的讲解和指导,使得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了解到保护牙齿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达到预防龋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1.Anderson, M. H., et al. (2011).。
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定期刷牙、正确刷牙方式、使用牙线清洁牙缝等。
建议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3分钟。
2.健康饮食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包括各种蔬菜、水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
这有助于维持口腔健康,促进牙齿发育。
3.定期口检查和清洁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去看牙医,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
早期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可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4.氟化物应用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一种提高牙齿抵抗力的有效方法。
氟化物是一种能够阻止牙齿脱矿的物质,它可以和牙齿表面的矿物质结合,形成一层保护性的薄膜,防止细菌侵蚀牙齿。
此外,根据牙医的建议,家长还可以考虑让孩子
口水或涂氟剂来增加预防龋齿的效
水可以通过漱口的方式将氟化物直
,进一步增强牙齿的抵抗力。
涂氟则
使用的方法,通过将氟化物涂抹
强效地保护牙齿。
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需要
重要性。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
管理,指导孩子养成正确刷牙、使用
习惯。
家长还应该定期带孩子去口
及时发现和治疗龋齿问题。
也应该加强对口腔健康的宣传和教
讲座、展览等活动,向学
的口腔卫生知识和技巧。
学校还
保健人员,定期检查学生的口
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指导。
总之,学龄儿童龋齿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可预防的问题。
通过科普类的宣传和教育,我们可以提高大家对学龄期儿童龋齿的认识,并帮助家长和孩子了解正确的预防措施。
52RRJK。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疾病是:A. 高血压B. 糖尿病C. 高血脂D. 感冒2. 学前儿童保健的基本原则是: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物质为主D. 教育为主3. 学前儿童的最佳饮食方式是:A. 主要以肉类为主食B. 主要以米饭为主食C. 主要以蔬菜水果为主食D. 主要以零食为主食4. 学前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是:A. 心绞痛B. 智齿发炎C. 肺炎D. 昏迷5. 学前儿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以下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A. 每天洗手B. 多喝牛奶C. 刷牙两次D. 每天洗澡二、问答题1. 学前儿童为什么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学前儿童身体发育迅速,体内的各种系统还在不断形成和发展。
定期身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确保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成长正常进行。
2. 列举两种预防儿童感冒的方法。
预防儿童感冒的方法包括:- 注重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有感冒的人密切接触等;- 增加儿童的免疫力,接种预防感冒的疫苗等。
3. 学前儿童为什么需要均衡饮食?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支持机体的正常运作。
均衡饮食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保证儿童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4. 如何保持学前儿童的口腔卫生?保持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定期刷牙,每天早晚各刷两次,使用适合儿童的牙膏和牙刷;- 饮食上避免过多食用糖分高的食物和饮料,减少蛀牙的发生;- 定期到口腔保健机构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餐后漱口等。
5. 学前儿童应该如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学前儿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污物后、进食前必须洗手;- 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 定期洗澡,保持身体的清洁和皮肤的健康;- 坚持穿着干净整洁的衣物,勤换勤洗;- 健康饮食习惯,适量摄入各类食物,避免过多食用垃圾食品和甜食。
2019 年6月第6卷/第16期V ol.6, No.16 Jun. 2019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35学龄前儿童龋齿预防健康教育现状李柳茵(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 530011)【关键词】龋病;预防;健康教育;儿童【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6.35.03儿童龋齿俗称虫牙,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
儿童龋病发病率高居儿童疾病的首位,是居于发病率第2位哮喘的5倍[1]。
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保健措施,在婴幼儿至学龄前这个阶段,是人生口腔卫生保健最关键的时期,能让每个家庭有一种良性的口腔保健行为,被越来越多的医护工作者日益关注。
本文就龋病病因、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现状及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作一综述。
1 了解龋齿致病因素,是健康教育的前提众多学者对龋病提出各种学说,目前公认的病因学观点有:感染性疾病理论;多因素疾病理论;生态学病因理论:20世纪80年代,口腔疾病病因学研究进一步深入,融入了人体生理学、分子学、遗传基因学、微生态学等理论[2]。
致龋菌、可酵解性碳水化合物、易感宿主(牙菌斑)和时间四联因素学说已经得到广大学者们的认可,牙菌斑是疾病的始动因子。
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致龋菌与多种微生物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白色念珠菌、双歧杆菌、放线菌等有关,变形链球菌是牙菌斑生物膜中的优势菌。
Parisotto等[3]进行回顾性研究指出,变形链球菌的数量是低龄儿童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指标。
四联因素常与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因而主要破坏四联因素中某一环节,改变饮食习惯和正确的口腔卫生方法,是控制龋齿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Roger Chou等对5岁以下儿童龋病进行综述,致病因素结论为龋齿细菌的大量繁殖、糖类及碳酸饮料的过多摄入,牙釉质发育缺陷,口腔保健检查不足,水质氟化不足及刷牙不当,父母口腔保健知识及孕产妇的龋病遗传因素,这些致病因素可通过健康教育控制的[4]。
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其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制定相应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该院口腔科收治的397例3~7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习惯、口腔卫生及家庭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经常睡前吃零食,不刷牙或偶尔刷牙,家长文化程度低均为影响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的因素(P<0.05)。
结论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以及家庭因素等均是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生,降低患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标签:学龄前儿童;龋齿;影响因素;干预措施Survey Research on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XUAN Zheng-shun1,WANG Guo-hua2,ZHANG Cheng31.Jiahe Dental Clinic of Chaoyang District,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61 China;2.Reception Room,Tumor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12 China;3.Second Department of Medicine,Tumor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1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study its relevant influence factors of prevalence and pointedly make corresponding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397 cas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from 3 to 7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from April 17,2014 to December 11,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 living habits,oral health and family factor were surveyed,and the relevant influence factors of dental car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ten eating snacks before sleeping,no brushing teeth or accidently brushing teeth and low educational degree of parents we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occurrence of dental car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P<0.05). Conclusion Living habits,oral health and family factor are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of dental car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and we should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ental car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prevalence rat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children.[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Dental caries;Influence factor;Intervention measure齲病是口腔常见细菌性疾病,在细菌、口腔环境、宿主、时间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1-6]。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摘要】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是口腔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和口腔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
因此,保持和增进口腔健康必须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龋齿俗称“虫牙”,它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目的:通过对龋齿发展和危害的分析,进一步减少龋齿的发病率。
方法:从学龄前儿童期抓起,细心养护和科学保健。
结果:龋齿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结论: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保健、治疗等措施,增进口腔健康为了科学地制定防治措施,特对学龄前儿童龋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口腔保健学龄前儿童龋齿[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2-90-021 龋齿1.1龋齿的发生发展和危害龋齿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逐渐的、连续的过程,其表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
龋齿一开始在牙上形成一个浅的龋洞,病人常无自觉症状(浅龋),随着龋洞加深逐渐对冷、热、酸、甜刺激有疼痛反应(中、深龋),然后出现自发疼、夜间疼、碰疼,牙床红肿,最后发展成为残冠、残根。
有人说乳牙反正要换的,得了龋齿不需治疗。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乳牙从6个月开始一个个萌出,到12岁才能换完,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牙疼影响儿童的消化系统,影响颌骨发育,从而影响容貌。
6岁时萌出的第一颗恒磨牙叫六龄牙,由于萌出早,咬合面窝沟多,最容易得龋齿,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六龄牙。
1.2患病因素龋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口腔卫生、牙齿排列不整齐、食物嵌塞、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机体的代谢和营养障碍等几个方面。
1.3预防1.3.1加强健康教育(对象:家长、教师、保健医、生活指导老师、儿童),提高口腔保健意识。
目前,大多数监护人员对龋病的认识不足,不重视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不能在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及正确饮食习惯的形成中起到指导和督促作用,也不能很好地配合有关部门对儿童龋齿进行防治,因此要加大力度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对全民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这是龋病防治的关键。
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一、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二、学龄前儿童口腔如何护理三、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
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1、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是乳牙外伤、牙龈炎
1.1、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运动的范围和种类也增多,容易因为跌倒导致牙齿折断,甚至脱位,其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会影响发音,影响面容,造成儿童的心理问题。
同时乳牙外伤有可能伤及恒牙胚,造成恒牙胚发育异常。
1.2、有一些儿童在刷牙和咬苹果的时候刷牙出血,家长非常紧张。
牙龈出血提示家长,您的孩子可能有牙龈炎,出血是牙龈炎的临床表现之一。
病因是由于不断累积的牙菌斑刺激牙龈产生炎症。
2、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是溃疡性口炎、坏死性龈炎2.1、口腔粘膜充血、水肿。
糜烂、假膜、流涎、口臭。
多由链球菌引起。
2.1、又称奋森氏口腔炎。
口腔溃烂、坏死,严重的可穿骨落齿,颊粘膜大片坏死,出现古称的“走马牙疳”。
由梭形杆菌、奋森氏螺旋体引起。
3、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是疱症性口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逐渐形成溃疡,周围红肿、疼痛、拒食。
学龄前儿童口腔如何护理1、清洁口腔:每天让孩子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自己用牙刷及一粒青豆大小含氟化物儿童牙膏刷牙。
家长切记每晚替孩子补刷牙齿一次,这样可以保证清洁的彻底。
2、饮食习惯:每天让孩子定时进食早、午、晚3次分量足够的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