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文体知识(诗歌、散文、小说、词、曲等)
- 格式:docx
- 大小:18.74 KB
- 文档页数:4
中考必备语文常考知识点复习梳理中考常见的语文知识点基本文体知识汇总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如何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怎么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文学四大体裁】:诗歌、散文、戏剧、小说。
【文章语言的五种基本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互文、对偶、反复、顶真、复沓等。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诗歌】:是高度集中的概括反映社会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诗歌的根本特点:抒情性。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应生活。
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世间万物以生命,是他们人格化。
【常见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象征,想象,联想,寓情于景,烘托,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等。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象征等;
记叙文:以小见大,设悬念,烘托,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小说:描写、烘托、埋伏笔、设悬念、照应,实写,虚写等。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只要能很好地表现内容,在形式上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必考知识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必考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包括作者的姓名、字号、生活年代、作品名称、体裁、主要成就等。
2.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科举考试、官职名称、传统节日、称谓等。
3. 重要作品及其主题:包括作品的出处、主要人物、情节、主题等。
4. 古代文学流派:包括豪放派、婉约派、田园派等。
5.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6. 古代文学名著的作者和时代背景: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7. 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意象和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等。
8. 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
9.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意义:包括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反封建等。
10. 古代文化名人及其思想:包括孔子、孟子、老子等。
以上是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必考知识的一些方面,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建议学生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加强记忆和理解,同时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语文九年级中考知识点一、古代文学知识点古代文学是中学语文九年级中的重要考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分为诗、词、曲、赋、骈文等多种文学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 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主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其中又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具体体裁。
3. 古代文学名篇:九年级语文中常考的古代文学名篇有《木兰诗》、《白头吟》、《古朗月行》等,要熟记这些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现代文学是九年级语文中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主要有新文学、鲁迅文学、现代派文学等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2. 现代散文作品:现代散文作品是现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等多种类型,要熟悉常考的现代散文作家和其代表作品。
3. 现代小说作品:现代小说是现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要了解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如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巴金》等。
三、修辞手法知识点修辞手法是九年级语文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比喻:通过比较来达到形象、鲜明的修辞效果,如“他的病情就像一座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如“月亮害羞地躲在云彩后面”。
3.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表达隐喻意义,如“华灯初上,城市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海洋”。
四、修辞手法的应用掌握了各类修辞手法后,还需要学会如何运用它们来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地点描写:通过描写地点的特征和情感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自然风光。
2. 人物描写:通过细腻的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以及心理活动,使读者对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情感描写:通过独特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使读者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语文九年级中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修辞手法等方面,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文学文化常识集锦(一)重要文体知识1.词:起源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句式长短不一。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
2.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题材丰富多样,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富感人,语言通俗易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3.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
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者某种现象的看法。
我们初中学过的有《马说》《爱莲说》。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而赠序的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6.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范例。
7.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游览见闻和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的散文体裁,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
8.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来说多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
9.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中考必备:初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一)中考是小学九年级学生的重要考试,语文是其中的重点科目之一。
语文文体是中考语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考生必须要掌握好相关知识,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中考必备的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1. 议论文议论文是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也是许多同学比较害怕的部分。
议论文在写作时要注意提出问题,逐一阐述事实和原因,进而引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写作中尽量使用实际的例子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2. 说明文说明文是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文体,主要是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说明文通常是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描述、比较、分类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全面地解释。
在写作过程中,尽量使用图表、表格、图片等形式来说明问题,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3. 小说小说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和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情节的起承转合、情感的抒发和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
最好选择主旨鲜明、情节紧凑的作品进行阅读,加深对小说写作的理解。
4. 诗歌诗歌是语言表现形式的精华,是民族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音、律、韵”为本,以情感、思想、意境为灵魂。
在学习诗歌时,要注重对节奏、韵律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可以选择最常用的五言、七言诗进行鉴赏和背诵,同时注意对成语、典故和文学常识的了解。
5. 日记日记是一种常见的实用文体,它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是对自己性格和思想的反省和总结。
在写日记时,要注意用词简明扼要,避免空洞无物的语言。
同时也要注意文字的格式和语言的准确性。
6. 读后感读后感通常是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情节、人物、思想、意义等方面进行感受的一种文体。
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和感受体验。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名著进行阅读和写作,加深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掌握好语文文体知识点,对于小学九年级的语文考试非常重要。
中考语文文学知识总览(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考语文文学知识的全面概述,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 古代诗歌:古代诗歌以古体诗和近体诗为主,代表作品有《诗经》、《唐诗》等;
-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以骈文和白话文为主,代表作品有《楚辞》、《庄子》等;
- 古代小说:古代小说以神话传说和志怪故事为主,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现代文学
- 现代文学是近现代以来的文学形式,主要包括:
- 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以自由诗和新诗为主,代表作品有《朝花夕拾》、《呐喊》等;
- 现代散文:现代散文以散文随笔和回忆录为主,代表作品有《疯癫老人日记》、《我的母亲和爷爷》等;
- 现代小说:现代小说以真实生活为背景,代表作品有《围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文学基本知识
- 文学的基本要素:
- 语言: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主题:文学作品的主题要有深度,能够反映社会问题和人类情感;
- 结构:文学作品的结构要合理、紧密,让读者有连贯的阅读体验。
- 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 鉴赏: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表达方式;
- 解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符号、隐喻和象征意义;
- 分析:剖析文学作品的构思、结构和人物形象。
名著导读
- 名著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刻的影响,值得阅读:
- 古代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 现代名著:《围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您提供对中考语文文学知识的全面了解和学
习指导。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
(*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链接: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内容。
3.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 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内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题型链接:题目的作用(标题作为文章线索);填空链接和填写表格题。
①时间推移线,如《最后一课》②地点转换线,如《藤野先生》“我”的活动地点③人物线《我的叔叔于勒》④事件发展变化(明线)⑤情感发展变化(暗线)如《雪一化就有了路》⑥实物线索《羚羊木雕》5. 记叙文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建议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不同人称的作用)①第一人称作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情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八大文体初中语文八大文体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1、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体。
它具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样式有消息、通讯(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游记、人物特写、回忆录等。
例如,夏浩然、樊云芳的《“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细致描绘了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场面,把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3个步骤,热情赞美吕伟的精彩表现,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功能或阐释事理的含义、特点、来源、演变、原理等的文体。
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规则、章程、解说词和科学小品等。
按照说明对象来分,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照语言风格来分,说明文可以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
例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平实性事物说明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结构坚固、形式多样等特点,赞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分析、评论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表明观点、立场、态度或看法的文体。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
例如,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这篇议论文提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列举了6种“无教养”的例子和“有教养”的表现,指出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引导人们努力做有教养的人。
4、应用文:一般指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处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达意愿等所应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体的总称。
应用文种类繁多,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和日期。
例如,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热情赞扬圆明园是世界奇迹,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开头顶格写称谓“先生”,正文先交代写信缘由,后表明自己的看法,结尾有署名和日期。
中考语文常考文学常识: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这里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专指那些以写真事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等。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⑴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⑵笔记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
⑶传奇,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⑷话本,如《快嘴李翠莲》。
⑸拟话本,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⑹章回小说,如《红楼梦》。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行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汇总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必背文学常识初中必背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下面为大家带来初中必背文学常识,快来看看吧。
初中必背文学常识春秋战国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古人也称诗三百。
根据曲调分风、雅、颂三大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形式以四言为主。
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我们读过的篇目有《关雎》《蒹葭》等。
《诗经》与《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为我国儒家经典作品。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是我国儒家经典。
3、《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本文紧扣论战,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取信于民的思想。
(九下)4、《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这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
晏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八上)5、《孟子二章》(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世称亚圣,其核心思想是仁义,著有《孟子》。
《孟子》是记录孟轲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的书,现存七篇。
(2)《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告子上》,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告子下》,本文运用层层推理的论证法,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九下)6、《两小儿辩日》体裁寓言,选自《列子。
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列御寇。
本文告诉人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7、《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材文学常识梳理一、文体知识1.词:按照乐曲节拍创作的歌词,后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裁。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
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李煜、李清照、柳永等,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2.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二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曲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潼关怀古”是小令的标题。
3.说:古代一种议论体裁。
从内容上看,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
大多是一事一议,如《马说》《爱莲说》等。
4.表:我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诸葛亮的《出师表》即为“表”中范例。
5.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惜别赠言的文章,叫作“赠序”,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6.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7.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8.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一般为他人所写,也有写给自己的传记。
9.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如《答谢中书书》。
10.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常见的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二、古代作家作品先秦时期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中考语文必知文学常识大全(初中三年)中考语文必知文学常识大全(初中三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一、古代部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蒹葭》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开了中国私塾教育的先河,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3.《孟子》,此书是孟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和孔子合称“孔孟”。
政治上主张“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社会思想上主张“性善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4.《墨子》,此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公输》5.《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6.《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秋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8.《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陈涉世家》9.史书:①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②纪传体:《史记》及其他二十四史;③国别体:《战国策》《国语》。
中考常见文体知识点归纳中考是学生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考验。
在语文科目中,常见的文体知识点归纳如下:首先,记叙文是中考中常见的文体之一。
记叙文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其结构通常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在写作记叙文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清晰表达,同时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形象、具体。
其次,议论文是中考中另一种常见的文体。
议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论证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在写作议论文时,要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
此外,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再者,说明文也是中考中不可忽视的文体。
说明文主要用于介绍事物、解释事理、阐述观点。
在写作说明文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不同的结构方式,使文章层次分明。
此外,应用文在中考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应用文包括书信、通知、启事等,其特点是语言简洁、格式规范。
在写作应用文时,要遵循相应的格式要求,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礼貌性。
最后,诗歌和散文也是中考中可能涉及的文体。
诗歌以抒情为主,要求语言精炼、意象生动。
散文则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要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结束语:通过对中考常见文体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从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综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概念及分类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工具,通过对生活、情感、思想等现实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分类:主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四大类,每一大类下又有各种各样的体裁和流派。
二、散文1. 散文的特点:以平实、自然、随笔的形式,将生活、思想和情感展现在读者面前。
2. 散文的体裁:主要包括抒情散文、议论文、杂文、游记等。
3. 散文的名家及代表作品:鲁迅的《朝花夕拾》、郭沫若的《湘行散记》、沈从文的《湘西赋》等。
三、诗歌1. 诗歌的特点:以押韵、节奏、意象为表现手段,表现情感、思想等。
2. 诗歌的体裁:主要包括诗、词、曲、赋等。
3. 诗歌的名家及代表作品:杜甫的《杜工部集》、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四、小说1. 小说的定义:以虚构的方式,通过生活中的故事和人物展现社会、人性、伦理等问题。
2. 小说的体裁:主要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等。
3. 小说的流派:主要包括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奇幻小说、历史小说等。
4. 小说的名家及代表作品:鲁迅的《呐喊》、韩寒的《三重门》、金庸的《笑傲江湖》等。
五、戏剧1. 戏剧的特点:以舞台为展现场所,通过人物对话、动作、表演来表现社会、人性、伦理等问题。
2. 戏剧的体裁:主要包括话剧、歌剧、京剧、豫剧等。
3. 戏剧的流派:主要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现代剧等。
4. 戏剧的名家及代表作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鲁迅的《雷雨》、田汉的《智取威虎山》等。
六、文学常识1. 文学常识包括文学常识、文学名篇、文学名句等,是文学学习的基础。
2. 文学常识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朗读、背诵等方式来积累文学常识。
3. 文学常识的积累目的: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提升文学修养,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4. 文学名篇和名句的学习:通过学习名篇和名句,可以深刻理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和经典语言。
七、文学欣赏1. 文学欣赏的定义: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包括对作品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读。
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一、古代文体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
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
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
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
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
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二、现代文体
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
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记叙文
(1)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
(2)根据需要,记叙文可采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一般的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
(3)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
中心思想必须明确、集中。
(4)材料是文章的骨肉,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材料的。
(5)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要写得具体些、详细些;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次要材料要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6)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7)线索,指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2.说明文
(1)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
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3)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六种: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
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结果。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配图表。
(5)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说明中适当的描写和叙述。
3.记叙文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2)直接提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3)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要让别人赞同自己论点,作者就得拿事实和道理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4)用来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
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5)用作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辟理论,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事理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6)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7)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8)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4.小说
(1)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3)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
(4)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5)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环境描写是为了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服务的。
(6)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短篇小说中千字以下的叫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
(7)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是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
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经过
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
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8)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性散文。
(9)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字里行间洋溢感情,我们学过的叙事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藤野先生》、《枣核》、《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小橘灯》,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着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学过的抒情散文有《春》、《荔枝蜜》、《白杨礼赞》、《听潮》。
5.诗歌
(1)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性、精炼性、音乐性。
(2)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
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石壕吏》
(3)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原是一种按照乐曲节拍创造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
(4)民歌体诗是仿照民歌样式所写的新诗。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在口头流传过程中的经过不断加工而成的诗歌。
如《敕勒歌》。
(5)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
我们学过的散文诗是高尔基写的《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