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俗世奇人》
- 格式:docx
- 大小:18.08 KB
- 文档页数:4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俗世奇人》一、内容简介《俗世奇人》是著名大作家冯骥才写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清朝末年天津卫18个市井人物的故事。
18个故事打开的是天津卫的一幅世俗生活长卷,他们有的靠手艺立足天津,如苏七块、泥人张、刷子李等;有的靠一副好口才闯天下,如杨巴、贺道台等;还有一些名不转经传的小人物,如酒婆、小达子等。
读来如同穿越时空,来到了奇人辈出的天津卫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目录,指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等了解故事的内容;2.聚焦人物特点,感受作者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幽默生动的津味语言;3.巧用文本引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享受写作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聚焦人物特点,领悟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整本书阅读指导——《俗世奇人》。
对于这本书的作者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教师补充:这本书的作者是---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
《俗世奇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怎样读懂这本书?老师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了解封面、阅读目录,浏览序言、观察插画,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就能走近作者描写的故事中,能与作者和作品产生共鸣。
(二)借助目录,理清内容1.读序言在《俗世奇人》的序言中,作者这样写道:“诸多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
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
冠之总名《俗世奇人》。
”通过序言,我们了解到,原来,这些故事早就藏在作者的脑海中,随想随记,逐渐成书。
2.看目录你看,这就是书的目录部分,这本书的目录都是人名,如果你已经读完这本书,请根据目录,仔细回想:哪些人物的故事牢牢地记在了你的脑海中?如果你还没有读到这本书,请你大胆地猜测一下,每个人物都有哪些奇特的本领?(三)根据插图,猜测人物接下来,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看图识人1.出示第一组:这三个人物分别是谁?(学生交流)他们分别是酒婆、刷子李、张大力;2.出示第二组:他们又是谁?(学生交流)你们猜对了吗?他们分别是苏七块、泥人张、黄七爷3.出示第三组:这三幅图上的人物又有怎样的故事,他们都是谁呢?他们是贺道台、杨七杨八、华大夫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文中人物的名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看,你发现规律了吗?原来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职业、性格、模样、爱好等有密切的联系,就像人们给他们起的“绰号”,有了这样响亮的名字,一来二去,估计他们的真名倒是被大家忘记了。
奇文共欣赏,“妙”义相与析——《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指导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六年级的学姐来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推荐词吧!【视频播放】嗨,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好书推荐员:徐梓惠。
唐代诗人颜真卿曾这样写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书籍可是我们离不开的好朋友。
我今天推荐的这本书,集合了众多的奇人妙事,这些人有的身怀绝技,有的举止奇特,亦正亦邪;这些事,有的匪夷所思,有的耐人寻味,亦庄亦谐。
正所谓:人物奇特、各有不同,故事精妙,读来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就是《俗世奇人》。
听了学姐的推荐词,或许有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了。
别急,读整本书呀,还得从书名读起。
二、书名之“奇”有人曾用这句话来评价此书:“高人藏龙卧虎,全在市井民间。
”在这个看似平凡的世界上,其实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奇人异事。
你是如何理解“俗世”的呢?简单点说就是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生活。
什么人又可以称为“奇人”?市井里巷中的高手,三教九流皆可,大部分是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者工匠。
在冯骥才笔下,他们有声有色有脾气有模样,在精炼、有画面感的语言中一一登台亮相!正所谓“真人不露相,能耐暗中藏”。
俗世有百态,艺精方为奇。
我们就生活在俗世当中,作者起的这个书名,在老师看来,干脆利落,像敞开的一扇大门,欢迎着读者酣畅淋漓地、饶有兴趣地阅读。
三、体裁之“奇”这本书,是作者冯骥才先生创作的系列短篇小说,共54个故事,也就是54个人物,每人一篇,各不相关。
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小小说,每个都那么短小精悍。
什么是小小说呢?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
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
你们知道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内容吗?美国作家写的《最后一个人》——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正在房间里坐着,这时他听到了敲门声......结尾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的空间!还有一篇荒诞小小说很有意思,我想分享给大家:有一个面包走在街上,它觉得自己很饿,就把自己吃了。
《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目标:1.以“真假游戏”猜测,反差激趣,懂得在任何时代都有人才,且“行行出状元”。
2.感受书中奇的多重魅力,激趣读书,学习习作方法。
3. 通过“设悬”猜情节,让学生感受小说的故事乐趣4.认识作者和书评的影响力,感受读书的好处一、导课激趣玩游戏,真真假假你来说1.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
2.用舌头画画,用喷嚏喷墨。
3.一根细线,一片羽毛,顶多七天,能钓几千条鱼。
4.看脸不认识人,看牙,一下就知道。
5.粉刷匠还穿一身黑,若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6.穿房越墙,如走平地。
河面上用脚尖点着水波而行。
【设计意图:给六个句子,学生判断真假,用猜测和事实的反差激趣。
】二、引入奇人故事,推荐著作。
(一)读学习单(一)的奇人故事,交流阅读收获(投影出示)阅读建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想一想人物有哪些特点。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画出相关的词或者句子,并进行批注。
1.话说奇人一(泥人张):老师给出一块橡皮泥,你能捏出一个人吗?你从泥团中看到了什么?体会奇(投影出示)学习单(一)只见他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底下,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是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
吃饭的人伸脖子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子上一般。
瓢似的脑袋,小鼓睛,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师:从第一位奇人的片段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人物奇、写法奇)仔细听片段录音,闭眼细听,体会片段语言上的特点。
(板书:语言奇)【设计意图:学生借助阅读经验进行勾画,从不同角度体会(动作、周围人、核桃大小的泥巴、逼真的泥人)泥人张的手艺精湛,从而感受作者“写法”之奇;其次,让学生在听录音、模仿读的过程中来感受片段的语言奇,感受语言的诙谐和富有节奏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阅读兴趣。
】2.话说奇人二:体会武夫的奇,猜测情节,印证。
五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案例(共3课时)推荐理由:《俗世奇人》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本小说,全书包括酒婆、死鸟、冯五爷、好嘴杨巴、张大力、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等篇章,都是讲述传奇人物的篇章。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小学生多读书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增长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熟悉和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于文字多、篇目长,加之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小学生在阅读中难免觉得枯燥,因此,阅读前的指导工作必须要做到位,下面我们从《俗世奇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推荐理由来谈。
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教学总目标一、教学目标:1. 向学生推荐书籍《俗世奇人》,引导学生回顾书中精彩片断,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乐于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故事性和传奇性文学作品的兴趣。
2.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逐步养成精心阅读,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俗世奇人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俗世奇人》文学背景与作者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俗世奇人》的文学背景及作者冯骥才的创作风格。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背景。
1.2 教学内容文学背景介绍:民国时期天津卫的历史背景、市井生活与文化特点。
作者简介:冯骥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说人物与故事概述: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概括故事情节。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相关章节,了解文学背景与作者简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小说人物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进行点评与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章:小说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俗世奇人》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探讨人物形象对于整体故事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其性格特点、动机和行为。
人物关系与情节发展: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相关章节,注意观察人物形象和关系。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进行点评与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第三章:小说情节结构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俗世奇人》的情节结构,理解其组织方式和叙事技巧。
探讨情节结构对于整体故事的表现效果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情节结构分析: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
叙事技巧与情节推进:探讨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如何推进情节发展。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相关章节,注意分析情节结构和叙事技巧。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情节结构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进行点评与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四章:小说主题与思想内涵4.1 教学目标探讨《俗世奇人》的主题和思想内涵,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和深层含义。
4.2 教学内容主题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如人性、命运、社会变迁等。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俗世奇人》教学设计与反思廊坊市第十五小学张蕊一、教学理念:本节课以课内课文为例来学习阅读策略,课外实践阅读整本书。
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中的课文《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赞叹不已。
本书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本节课以刷子李为例学习阅读策略,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共读《俗世奇人》二、阅读策略: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三、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观察这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二)整本书导读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他叫刷子李,就是这些普通工人中的一员,可说他普通吧,却有个人偏说他是个奇人,他是谁呢?他叫冯骥才。
请看这个人的简介。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师问:看到这些介绍,你想说什么?生答:我觉得这个作家很了不起?你想不想知道这个作家有什么代表作品呢?请看《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赞叹不已。
本书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师问:读完这个介绍,你想到了什么?生答: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我想看看里面描写了什么奇人?(三)课文学习思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本书中的一位奇人,他叫什么?生答:刷子李。
板书:刷子李师问:那么刷子李到底奇在哪呢?板书:奇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138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刷子李的故事。
《俗世奇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导读教学目标:1.通过比照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感受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的非凡技艺,见识“人物之奇特”。
2.运用默读、略读,感受“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体会“情节之绝妙”。
3.通过群文阅读,提升阅读兴趣,感受祖国民间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俗世奇人》中的人物之奇特,故事之绝妙。
一、了解作者及《俗世奇人》创作背景。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释题。
问:“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二、阅读《刷子李》。
(一)感受“人物之奇特”。
1.从课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为什么叫他“刷子李”?2.刷子李高超技艺表现在哪里?你觉得最奇特的是什么?默读4——11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奇特”,用笔划一划。
交流。
选一个最喜欢的句子,用心读,看看哪些地方体现刷子李技艺的“奇特”?3 刷子李的“奇特”体现在什么地方?(技艺非凡、自信)(二)感受“故事之绝妙”。
1.作者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之高超的?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故事的精妙,就妙在曹小三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
(1)“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曹小三心想:……(2)“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曹小三心想:……(3)“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曹小三心想:……小结:这就是曹小三心中的一波三折,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一波三折”,“故事之精妙”就妙在这“一波三折”。
三、自主阅读《泥人张》《张大力》感受“人物之奇特”,感受“故事之绝妙”1.默读,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泥人张、张大力的技艺“奇特”,用笔划一划。
五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案例(共3课时)推荐理由:《俗世奇人》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本小说,全书包括酒婆、死鸟、冯五爷、好嘴杨巴、张大力、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等篇章,都是讲述传奇人物的篇章。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小学生多读书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增长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熟悉和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于文字多、篇目长,加之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小学生在阅读中难免觉得枯燥,因此,阅读前的指导工作必须要做到位,下面我们从《俗世奇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推荐理由来谈。
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教学总目标一、教学目标:1. 向学生推荐书籍《俗世奇人》,引导学生回顾书中精彩片断,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乐于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故事性和传奇性文学作品的兴趣。
2.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逐步养成精心阅读,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俗世奇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设想】1、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课富有魅力、富有神韵;让学生能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接受知识。
2、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前学习(学生分组自学)自学任务:第一组: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发言提纲。
第二组:利用课文的语言特点把“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改编成群口相声的形式,进行表演,要突出各自的“奇”妙之处。
第三组:品味语言,理解含义,推敲朗读。
第四组:展示你的一技之长。
如:画画;剪纸、折纸之类的小手工;口技、垫球等绝活……二、课堂学习(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点拨提升)1、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冯骥才的短篇小说《俗世奇人》。
谁来谈谈对书名的理解?(符号后面的文字是问题的答案要点,老师根据学生答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大众的、百姓的生活世界;市井里巷中的奇人高手。
历来人们都喜欢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凡夫俗子呢?第一组的同学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了许多资料,请他们来谈谈。
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
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
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俗世奇人》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
《俗世奇人》——整本书分享交流《俗世奇人》简介《俗世奇人》是一部描写民间奇人异事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冯骥才先生的十八篇短篇小说。
书中十八个奇人,每人一篇,各不相关。
这十八篇小说风格统一、传奇色彩浓郁、充满生活气息、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书写了清末民初时期天津卫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生活风尚,也展现出我国民间文化的精巧技艺与其中蕴藏的智慧。
【教学目标】1、聚焦《俗世奇人》这本书中“人物奇特的性格”这个议题,通过了解每个人性格的奇特,到一类人的性格,再到一群人的性格特点,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深度阅读。
2、渗透比对、统整、思辨的阅读策略。
【教学重难点】品味书中人物奇特鲜明的性格特点,通过对一个个人的奇特,到一类人的性格,再到一群人的性格特点,通过比对统整,了解感悟书中人物在性格上的一些相同之处——天津人骨子里那股子劲,那种逞强好胜,热心肠子,要面子,还有嘎劲,从而达到对书本的深度阅读。
【教学准备】教学PPT学生认真阅读《俗世奇人》整本书【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过程】一、导入并了解背景师:同学们,近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冯骥才先生写的俗世奇人,知道书中讲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时期,天津卫码头的风土人情、生活风尚、人文风貌。
看,这就是当时的天津卫。
(课件出示老照片)师:看人们的穿着和气色,我们知道他们生活还是比较艰辛的,码头上的人究竟是什么活法呢?学生读: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课件出示此段文字)师:这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一个个奇人就在这里闪亮登场。
二、奇在一个个人1、文字猜人物如果给你一段文字,你能说出对应的人物来吗?试一试全班齐读文段: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她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酒婆)你是从哪些文字联想出来的?评价语:关注人物的动作或阅读习惯生1读文段:他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
《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课教案-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为载体,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课程内容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展开,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语言运用、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
1. 语言运用:通过阅读《俗世奇人》,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本中的语言,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3. 文化意识:通过阅读小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人”现象,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意识。
4. 学习能力: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行为习惯以及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 学生层次: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小说阅读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他们在语言运用、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有待提高。
2. 知识能力素质:学生在阅读《俗世奇人》时,需要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他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分析文本,培养思维品质。
此外,学生需要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人”现象,增强文化意识。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3. 行为习惯:五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重要影响。
他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时阅读、认真笔记等。
同时,他们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