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 案
大约是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 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 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 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 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 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 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 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 “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竹杖芒鞋 轻胜马”
赏析探究
思考:相对于众人的“狼狈”,苏 轼面对风雨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一蓑烟雨任平生”
赏析探究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
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心境?
“烟雨” “任”
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上的风云变幻 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赏析探究
思考:小序中“已而遂晴”对应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 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 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 “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 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 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 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象芝麻大的黄色、 黑色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就问小孩说:“这是 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 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有 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便问旁人:“这是什么鸟?” 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 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听曲 背诵全词
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 “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 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明确: ⑴“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 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⑵这一句是此词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 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人生有顺逆、有成败、 有荣辱、有祸福。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 然而超越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 不悲,这样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 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