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形态学》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376.00 KB
- 文档页数:11
形态学 实验指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形态学教学实验室2006.1目录前言一、形态学实验的内容与意义二、形态学实验的方法三、作业要求四、形态学实验注意事项第一篇人体基本组织的正常结构及病理变化第一章人体基本组织的正常结构第一节上皮组织(2学时)第二节固有结缔组织(2学时)第三节软骨、骨组织(2学时)第四节肌肉组织(2学时)第五节皮肤第六节眼和耳第二章人体组织的病理变化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二节损伤的修复第三节血液循环障碍第四节炎症第五节肿瘤第二篇各系统的正常结构及常见病的病理变化第三章循环系统第一节循环系统的组织结构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第四章呼吸系统第一节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第二节呼吸系系统疾病第五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第六章泌尿系统第一节泌尿系统的组织结构第二节泌尿系统疾病第七章生殖系统第一节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第二节生殖系统疾病第八章淋巴造血系统第一节血液和血发生第二节造血系统疾病第九章免疫系统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第二节免疫病理第十章内分泌系统第一节内分泌系统的组织结构第二节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组织的结构第二节神经系统疾病第十二章人体胚胎发育第一节人体胚胎早期发生第二节颜面和腭的发生第三节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第四节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第五节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第十三章综合实验第一节传染病第二节寄生虫病附录:形态实验基本技术一、组织切片的制作二、肿瘤细胞接种实验前言第一节形态学实验的内容与意义形态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正常人体的细微结构及其功能关系;个体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疾病的病理、发病机理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形态学实验主要是通过对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模型及电镜照片和录像的观察等实验课的学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着重要的作用。
《形态学实验指导》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实验课的内容,以利于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第二节形态学实验的方法一、大体标本观察病理材料主要来源于尸体解剖及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观察细胞、组织等微小结构的基本技能。
2. 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特征。
3. 学习细胞、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形态学实验是生物学实验中的一种基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组织等微小结构,了解其形态和结构特点。
显微镜的使用是形态学实验的关键,而细胞、组织切片的制作则是观察的前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皮肤切片、洋葱鳞片叶切片、口腔上皮细胞等。
2. 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剂、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1. 显微镜的使用(1)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显微镜的倾斜角度,使光线从侧面照射。
(2)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的高度,使载玻片与物镜保持适当的距离。
(3)调整光圈和聚光镜,使光线聚焦在观察区域。
(4)调整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2. 细胞切片的制作(1)取皮肤切片、洋葱鳞片叶切片等,用切片机进行切片。
(2)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染色剂。
(3)用盖玻片覆盖切片,轻压,使染色剂均匀分布。
3. 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1)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观察不同细胞的结构特点。
(2)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结构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皮肤切片观察到皮肤切片中的表皮细胞、真皮细胞等结构。
表皮细胞呈扁平状,排列紧密;真皮细胞呈长梭形,分布不均。
2. 洋葱鳞片叶切片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切片中的表皮细胞、气孔等结构。
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气孔呈不规则形状,周围细胞排列紧密。
3. 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状,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呈透明状。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加深了对细胞基本特征的了解。
2. 实验过程中,显微镜的使用是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关键。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后续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3. 细胞切片的制作是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前提。
实验四形态学操作与空间变换一、实验目的1.了解膨胀和腐蚀的Matlab实现方法2.掌握图像膨胀、腐蚀、开启、闭合等形态学操作函数的使用方法3.了解二进制图像的形态学应用4.了解空间变换函数及图像匹配方法二、实验内容1.图像膨胀A)对包含矩形对象的二进制图像进行膨胀操作。
BW=zeros(9,10);BW(4:6,4:7)=1;imshow(BW,'notruesize')se=strel('square',3);BW2=imdilate(BW,se);figure,imshow(BW2,'notruesize')B)改变上述结构元素类型(如:line, diamond, disk等),重新进行膨胀操作。
Line: BW=zeros(9,10);BW(4:6,4:7)=1;imshow(BW,'notruesize')se=strel('line',3,3);BW2=imdilate(BW,se);figure,imshow(BW2,'notruesize')C)对图像‘text.png’进行上述操作,观察不同结构元素膨胀的效果。
BW3=imread('text.png ');imshow(BW3)se2=strel('line',11,90); %线型结构元素BW4=imdilate(BW3,se2);figure,imshow(BW4)2.图像腐蚀A)对图像‘circbw.tif’进行腐蚀操作。
BW1=imread('circbw.tif');se=strel('arbitrary',eye(5));BW2=imerode(BW1,se);imshow(BW1)figure,imshow(BW2)B)对图像‘text.tif’进行腐蚀操作。
植物学部分:1、用梨核观察石细胞制片过程应注意些什么?答:首先在梨核中用镊子取一粒砂子大小的石细胞团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柄把它碾成粉末,一定要细,把它分散成单个的石细胞,然后加一滴水,盖上盖玻片,放显微镜下观察,先低倍,后高倍观察,能看到单个石细胞,次生壁非常厚,细胞腔很小,为死细胞,次生壁上还能看到分枝纹孔。
2、用黄瓜观察你能看到几心皮几室?为什么胎座?什么果实类型?答:用黄瓜作一横切,在横切上能看出为三心皮一室的子房,胚珠长在心皮的腹缝线上,胎座为侧膜胎座,果实类型为瓠果。
3、讲讲蚕豆种子的结构。
答:蚕豆种子最外是它的种皮,上有种脐、种孔、种脊等结构。
剥去种皮里面为蚕豆的胚,无胚乳结构,其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二片肥厚的子叶,养分都贮藏在子叶中。
4、用白菜叶柄观察输导组织,制片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能观察到哪些东西?答:在制片时,先把白菜叶柄横切成断的一段,然后通过有维管束的地方纵切,再纵切出一薄片,必须带有维管束,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筛管等输导组织。
5、用青菜叶下表皮观察初生保护组织,制片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能看到些什么结构?答:在撕取青菜叶下表皮时,要找青菜叶的背面无叶脉的部位,撕取的下表皮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在放入载玻片的水中时一定要展平,不能有折又能叠。
盖上盖玻片时不能有气泡,否则影响观察。
显微镜下能看到,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气孔。
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表皮细胞壁互相嵌合得很紧密,无细胞间隙。
保卫细胞的壁加厚不均匀,二个保卫细胞靠气的一面特别加厚,其余壁为薄壁。
6、你能用一个公式表示百合花的结构吗?并说明它所包含的意义。
答:*P3+3A3+3G(3:3∞)此公式表示:百合花为整齐花,二性,花被同被,二轮,分离,外轮三片,内轮三片。
雄蕊二轮,每轮三个,分离。
雌蕊为合生雌蕊,三心皮合生形成三室,每室胚珠多数,子房上位。
动物学部分:1、此次实验观察的动物组织有哪几大类?每类请举1-2例上皮:扁平、柱状、立方结缔:血液、软骨、疏松、致密、骨等肌肉:横纹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牛脊髓2、写出鳌虾解剖的步骤(1)分离,(2)剪去头胸甲,(3)去腹部背甲3、解剖鲫鱼时,看到心脏的白色圆球状结构是什么?其胰腺分布有何特点?鱼类解剖时,看到心脏的白色圆球状结构是动脉球。
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转移实验摘要:【目的】1通过可移植性小鼠腹水肝癌淋巴道转移实验,从感性上认识肿瘤侵袭与淋巴道转移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肿瘤动物实验模型建立的过程及意义。
2进一步了解动物尸体解剖、组织取材、染色的过程。
3强化科研思维的培养及实验技能的训练。
【方法】获取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转移细胞株(Hca—F)后经615小鼠右腋皮下皮下接种10只,固定,切片,染色,镜下观察转移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转移率。
【结果】小鼠存活率70%,小鼠肝癌腹水型细胞株Hca-F淋巴结转移率100%分布于颈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关键词:淋巴道转移肝癌Hca-F 小鼠肝癌高复发转移率已成为制约其提高预后的瓶颈,因此研究肝癌转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鉴别肿瘤细胞不同转移能力的特征,是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的首要问题.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临床上已将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视为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1990年大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从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转移细胞系Hca—F25/L中分离出具有淋巴道不同转移能力的两株瘤细胞,其中高转移克隆株Hca—F(16A.3一F_3)淋巴结转移率为78.6%一89.4%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淋巴道转移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
对深入研究肝癌转移和复发机制,寻求有效的抗转移和复发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细胞系:高转移力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由大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建株并保存。
1.1.2实验动物:近交系615小鼠,雌雄兼用,6—8周龄,体重18—22g,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3主要仪器及器皿:搪瓷盆、温度计、离心管、1ml注射器、手术刀、眼科手术剪、眼科手术镊、乳胶手套、生理盐水、1%来苏儿溶液、75%酒精棉、10%甲醛固定液等。
1.2 研究方法细胞系获取。
从液氮罐中取出高转移力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塑料冻存管,立即放入40度的温水中,一分钟内使冻存液全部融化,拉力机送入无菌室中。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血液、骨髓、尿液等生物样品中的细胞形态,了解正常细胞形态的特点。
3. 学会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油镜2. 样品:新鲜血液、骨髓涂片、尿液涂片3. 实验工具: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染色液、铅笔、橡皮擦等五、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调整至合适的焦距和亮度,检查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工具是否完好。
2. 观察血液涂片:将新鲜血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形态。
3. 观察骨髓涂片:将骨髓穿刺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包括骨髓干细胞、幼稚细胞、成熟细胞等。
4. 观察尿液涂片:将尿液样本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的细胞形态,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
六、实验步骤1. 将新鲜血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
在低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形态。
-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大小均匀。
-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中性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分叶,胞浆呈粉红色;嗜酸性粒细胞呈圆形,核分叶,胞浆内含有嗜酸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核分叶,胞浆内含有嗜碱性颗粒;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胞浆少;单核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胞浆丰富。
- 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大小不一。
2. 将骨髓穿刺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形态。
- 骨髓干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大而圆,胞浆少。
- 幼稚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大而圆,胞浆少,细胞质内含有颗粒。
- 成熟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胞浆丰富,细胞质内含有颗粒。
1.脱水:所谓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以利于透明剂和石蜡或者火胶棉的渗入,这一过程称为脱水。
2 透明:为了使石蜡浸入到组织块内,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石蜡相溶的媒介物质,这个过程称透明。
在制片过程中有两次透明,第一次是脱水后组织块的透明(目的是便于透蜡包埋),第二次是指染色后切片的透明(目的是有利于光线通过,便于显微镜观察)。
3.特殊染色:为了显示与确定组织或细胞中正常结构或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物质、病变及病原体等,需要分别选用相应的显示这些成份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包括胶原纤维染色(Masson等)、网状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染色、肌肉组织染色(磷钨酸)、苏木素、脂肪染色(苏丹III)、糖原染色、粘液染色等。
4、AB-PAS:阿利辛蓝过碘酸Schiff染色法,特殊染色的一种,其结果是中性粘液物质呈红色,酸性粘液物质呈蓝色,中性和酸性粘液的混合物呈紫红色.5、HE染色:在组织制片技术中,常规制片最广泛应用的是苏木素—伊红染色,又称HE染色。
染色方法: a.切片脱蜡至水,入苏木素液5分钟b.水洗,分化,蓝化。
c.入伊红液数秒,水洗,脱水透明封固 d.结果:细胞核蓝色,其他红色。
6、分化:在退行性染色中,需要某些特定的溶液将附着组织细胞上多余的染色剂脱去,从而使目的物与周围组织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使目的物本身的色泽也深浅适宜。
这种选择的去除多于染色剂的过程,称为分化。
7、原位杂交:是核酸分子杂交的一部分,是将组织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来检测和定位核酸的技术。
它是用标记了的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probe),通过杂交直接在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或培养细胞爬片上检测和定位某一特定的靶DNA或RNA的存在。
8、基因芯片: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cMp),是指固着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的DNA 微点阵。
具体地说就是将大量靶基因或寡核苷酸片段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如硅片、玻璃片、聚丙烯或尼龙膜等载体上,这就是基因芯片。
形态学实验技术大纲
1.了解基本的形态学实验技术,掌握形态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掌握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熟悉不同类型的样本制备方法。
3.学习光学显微镜下的常见染色技术,如HE染色、PAS染色等,以及电子显微镜下的染色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光学显微镜实验技术:
(1)样本的取样和处理方法,如刮片、切片、抽样等。
(2)常见染色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如HE染色、PAS染色等。
(3)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如调整光源、对焦、调
节倍数等。
2.电子显微镜实验技术:
(1)样本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固定、冷冻切片、代替切片等。
(2)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包括调整电子束、对焦、调节倍数等。
(3)常见染色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如OsO4染色、UrAc染色等。
三、实验要求:
1.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个人防护。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3.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注意实验细节。
4.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设备和试剂:
1.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设备。
2.切片刀、切片机、刮片刀等样本制备设备。
3.染色试剂,如HE染色液、PAS染色液、OsO4染色液、UrAc染色液等。
4.其他常规实验设备和试剂。
形态学实验技术大纲
一、实验器材
1. 显微镜:用于观察标本的镜头;
2. 盖玻片:用于盖在标本上,防止干燥和污染;
3. 盛液器:用于装置溶液、脱水剂等试剂;
4. 切片刀:用于切制标本的刀具;
5. 玻璃棒:用于搅拌溶液或将标本放置到相应位置;
6. 夹子:用于夹取标本或者固定某些器材;
7. 试管、移液管等:用于处理和储存试剂或者标本。
二、实验步骤
1. 制备标本:将待观察的物种进行处理,制备标本。
如果是组织类标本,需要进行脱水、透明化和包埋处理;
2. 切制切片:将制备好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厚约0.01-0.05mm,用切片刀制备;
3. 干燥处理:将切片放在干燥器里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
4. 上色:将热染液滴在切片上,染色10-15分钟,然后进行洗涤和刮干;
5. 盖玻片:用盖玻片盖好切片,并压紧,排除其中的气泡;
6.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切片,并记录下来。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需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
2. 实验器材需自备,注意清洗和保存;
3. 实验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4. 操作时注意安全,注意刀刃和刻刀;
5. 操作前要熟悉实验步骤,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
6. 使用溶液时要按要求稀释或浓缩,不得随意更改浓度;
7. 操作完毕后记得清理工作台和仪器设备。
形态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形态学是图像处理中的重要领域,主要研究图像中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形态分析是一种用于提取和描述图像中物体形状的方法。
通过形态学操作,我们可以对图像进行腐蚀、膨胀、开运算、闭运算等处理,从而得到有关物体形态的信息。
本实验旨在利用形态学操作对图像进行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实验步骤2.1 图像获取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图像进行实验。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张包含多个不同形状物体的彩色图像作为输入。
这张图像包含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能够充分展示形态学操作的效果。
2.2 图像预处理在进行形态学操作之前,我们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灰度化、二值化等操作,以便于后续形态学操作的进行。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并进行二值化处理,将物体前景与背景分离。
2.3 形态学操作本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了腐蚀和膨胀两种形态学操作。
腐蚀操作可以用于缩小物体,消除物体的突出部分,而膨胀操作则可以用于扩大物体,填充物体的空洞。
通过多次迭代腐蚀和膨胀操作,我们可以改变图像中物体的形态。
2.4 实验结果分析在进行形态学操作之后,我们观察和分析了实验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原始图像和处理后图像的差异,来评估形态学操作对图像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将选择的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并进行了二值化处理。
接下来,我们分别进行了腐蚀和膨胀操作,观察了不同操作次数下的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进行腐蚀操作后,图像中的物体逐渐缩小,物体的边缘变得更加锐利。
当腐蚀操作次数增加时,物体的形状变得越来越不规则。
相反,进行膨胀操作后,图像中的物体逐渐扩大,物体的边缘变得更加模糊。
当膨胀操作次数增加时,物体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圆滑。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腐蚀操作可以用于物体的缩小和边缘增强; - 膨胀操作可以用于物体的扩大和边缘模糊。
4. 结论本实验通过形态学操作对图像进行了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形态学实验重点课程形态学实验是生物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本文将介绍形态学实验重点课程的内容安排和实验项目,以及学生在实验中的关键技能培养。
一、实验内容安排形态学实验的内容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在形态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标本制作与处理、鉴定技巧等。
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对于进行后续的实验非常重要。
2. 细胞结构与功能实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形态学实验中,学生将通过鉴定与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研究不同细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组织结构与组织学实验组织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不同组织的特点与功能也不相同。
通过形态学实验,学生将学习并观察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如动植物的根、茎、叶、维管束等,从而深入了解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4. 器官结构与功能实验不同的器官拥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学实验中学生将研究各种器官的形态学特征,如心脏、肺、肝脏等,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器官的结构,加深对器官功能的理解。
5. 生物进化实验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形态学实验中的生物进化实验将帮助学生理解物种的形态特征是如何逐渐改变的,如通过研究鸟类的嘴形、翅膀形状等形态特征,理解鸟类的进化历程。
二、实验项目形态学实验的项目多样且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显微镜操作与标本制作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掌握显微镜的调焦和物镜的切换。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制作标本,如酒精脱水、蜡包埋等技巧。
2. 细胞鉴定实验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学生将学习如何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胞,如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真菌细胞等,加深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3. 组织切片与染色实验学生将进行组织切片并使用染色方法,观察并分析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
通过染色实验,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细胞质等组织结构。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血涂片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四血涂片形态检查实验四血涂片形态检查 Examination of Blood Smear实验原理血细胞经涂片、固定和染色后,可体现出不同发育阶段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白细胞,在细胞体积、细胞质成分及酸碱性、细胞核染色质含量及空间排列状态的差异,借助显微镜对上述差异进行总体分析而将各种白细胞区别开来。
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略呈碱性。
制成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后,血红蛋白与染液中呈酸性的伊红结合而显桔红色或淡粉红色。
同时也展现出红细胞的各种形态学特点。
试剂器材1.试剂香柏油、二甲苯或乙醇—乙醚清洁液 2.器材经瑞氏染色的血涂片、拭镜纸、目镜测微尺。
操作步骤1.肉眼观察血涂片的外观和染色情况,正面向上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2.镜检(1)调试好显微镜。
(2)低倍镜观察:采用10×目镜观察血涂片的质量,选择细胞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细胞排列不拥挤(即红细胞单个分散不重叠)的区域(一般在血涂片的体尾交界处),准备进一步检测。
(3)高倍镜观察:转换40×目镜,整体观察血涂片细胞着色,有无特殊细胞。
(4)油镜观察:在选定的观察区域,滴加香柏油1滴,转换油镜,仔细观察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是否正常,细胞内有无内容物,以及血红蛋白的充盈度和着色是否正常。
同时作好记录。
2.结果统计与报告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报,对异常形态白细胞描述;对所见大小、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按百分比报告;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及血红蛋白充盈度异常和着色异常者按有或无报告。
注意事项应用低倍镜浏览全片,特别是血膜的两侧和尾部,以防异常成分漏检。
参考范围一、镜下所见正常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10μm ~15μm,细胞核呈分叶和单个杆状两种形态。
实验四形态学操作与空间变换一、实验目的1.了解膨胀和腐蚀的Matlab实现方法2.掌握图像膨胀、腐蚀、开启、闭合等形态学操作函数的使用方法3.了解二进制图像的形态学应用4.了解空间变换函数及图像匹配方法二、实验内容1.图像膨胀A)对包含矩形对象的二进制图像进行膨胀操作。
BW=zeros(9,10);BW(4:6,4:7)=1;imshow(BW,'notruesize')se=strel('square',3);BW2=imdilate(BW,se);figure,imshow(BW2,'notruesize')B)改变上述结构元素类型(如:line, diamond, disk等),重新进行膨胀操作。
Line: BW=zeros(9,10);BW(4:6,4:7)=1;imshow(BW,'notruesize')se=strel('line',3,3);BW2=imdilate(BW,se);figure,imshow(BW2,'notruesize')C)对图像‘text.png’进行上述操作,观察不同结构元素膨胀的效果。
BW3=imread('text.png ');imshow(BW3)se2=strel('line',11,90); %线型结构元素BW4=imdilate(BW3,se2);figure,imshow(BW4)2.图像腐蚀A)对图像‘circbw.tif’进行腐蚀操作。
BW1=imread('circbw.tif');se=strel('arbitrary',eye(5));BW2=imerode(BW1,se);imshow(BW1)figure,imshow(BW2)B)对图像‘text.tif’进行腐蚀操作。
BW=imread('text.tif');se=strel('line',11,90);BW2=imerode(BW3,se);imshow(BW)figure,imshow(BW2)3.膨胀与腐蚀的综合使用A)从原始图像‘circbw.tif’中删除电流线,仅保留芯片对象。
方法一:先腐蚀(imerode),再膨胀(imdilate);BW1=imread('circbw.tif');imshow(BW1)se=strel('rectangle',[40 30]); %选择适当大小的矩形结构元素BW2=imerode(BW1,se); %先腐蚀,删除较细的直线figure,imshow(BW2)BW3=imdilate(BW2,se); %再膨胀,恢复矩形的大小figure,imshow(BW3)方法二:使用形态开启函数(imopen)。
BW1=imread('circbw.tif');imshow(BW1)se=strel('rectangle',[30,20]);BW2=imopen(BW1,se); %开启操作figure,imshow(BW2)B)改变结构元素的大小,重新进行开启操作,观察处理结果。
se=strel(‘rectangle’,[20 10]);se=strel(‘rectangle’,[50 40]);C)置结构元素大小为[4 3],同时观察形态开启(imopen)与闭合(imclose)的效果,总结形态开启与闭合在图像处理中的作用。
I=imread('circbw.tif');imshow(I)se=strel('rectangle',[4 3]);I1=imopen(I,se); %开启操作I2=imclose(I,se); %闭合操作figure,imshow(I1)figure,imshow(I2)4.*高帽与低帽变换A)读入图像‘pearlite.tif’,分别显示其高帽变换与低帽变换结果,并与原图像比较。
(设se=strel('disk',5);)。
I=imread('pearlite.tif');subplot(221),imshow(I)se=strel('disk',5);J=imtophat(I,se);subplot(222),imshow(J)K=imbothat(I,se);subplot(223),imshow(K)L=imsubtract(imadd(J,I),K);subplot(224),imshow(L)B)要求显示在一个窗口中。
5.图像极值的处理方法A)对于下图所示的图像矩阵A,利用函数imregionalmax寻找其局部极大值A=[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10 13 13 13 10 10 11 10 11 10;10 13 13 13 10 10 10 11 10 10;10 13 13 13 10 10 11 10 11 10;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10 11 10 10 10 18 18 18 10 10;10 10 10 11 10 18 18 18 10 10;10 10 11 10 10 18 18 18 10 10;10 11 10 11 10 10 10 10 10 10;10 10 10 10 10 10 11 10 10 10];B=imregionalmax(A)B =0 0 0 0 0 0 0 0 0 00 1 1 1 0 0 1 0 1 00 1 1 1 0 0 0 1 0 00 1 1 1 0 0 1 0 1 00 0 0 0 0 0 0 0 0 00 1 0 0 0 1 1 1 0 00 0 0 1 0 1 1 1 0 00 0 1 0 0 1 1 1 0 00 1 0 1 0 0 0 0 0 00 0 0 0 0 0 1 0 0 0B)利用函数imextendedmax寻找像素值大于其邻域像素值2个单位的局部极大值。
C=imextendedmax(A,2)C =0 0 0 0 0 0 0 0 0 00 1 1 1 0 0 0 0 0 00 1 1 1 0 0 0 0 0 00 1 1 1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1 1 1 0 00 0 0 0 0 1 1 1 0 00 0 0 0 0 1 1 1 0 0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6.*创建一幅图像,求其距离矩阵。
bw=zeros(5,5);bw(2,2)=1;bw(4,4)=1;D=bwdist(bw)center1=-10;center2=-center1;dist=sqrt(2*(2*center1)^2);radius=dist/2*1.4;lims=[floor(center1-1.2*radius) ceil(center2+1.2*radius)];[x,y]=meshgrid(lims(1):lims(2));bw1=sqrt((x-center1).^2+(y-center2).^2)<=radius;bw2=sqrt((x-center2).^2+(y-center2).^2)<=radius;bw1=sqrt((x-center1).^2+(y-center1).^2)<=radius;bw=bw1|bw2;imshow(bw)D=bwdist(bw);figure,imshow(D,[ ])D1=bwdist(~bw);figure,imshow(D1,[ ])D =1.4142 1.0000 1.41422.23613.16231.0000 0 1.00002.0000 2.23611.4142 1.0000 1.4142 1.0000 1.41422.2361 2.0000 1.0000 0 1.00003.1623 2.2361 1.4142 1.0000 1.41427.*使用伪彩色显示标记矩阵。
BW=[0 0 0 0 0 0 0 0;0 1 1 0 0 1 1 1;0 1 1 0 0 0 1 1;0 1 1 0 0 0 0 0;0 0 0 1 1 0 0 0;0 0 0 1 1 0 0 0;0 0 0 1 1 0 0 0;0 0 0 0 0 0 0 0]X=bwlabel(BW,4)RGB=label2rgb(X,@jet,'k');imshow(RGB,'notruesize')8.利用选择控制点实现图像匹配。
Matlab图像匹配的步骤:将标准图像和待匹配图像读入Matlab;指定图像中的控制点对并保存;使用互相关性进一步协调控制点对(可选);制定所需变换类型并根据控制点对推断变换参数;变换未匹配的图像。
%读入待匹配图像和标准图像unregistered = imread('westconcordaerial.png');imshow(unregistered)orthophoto = imread('westconcordorthophoto.png');figure,imshow(orthophoto)%选择图像中对应的控制点cpselect(unregistered(:,:,1),orthophoto)%保存控制点对input_pointsbase_points%使用相关性进一步协调控制点对input_points_corr=cpcorr(input_points,base_points,unregistered( :,:,1),orthophoto);input_points_corr%根据控制点对推断空间变换参数mytform=cp2tform(input_points,base_points,'projective');%变换未匹配的图像registered=imtransform(unregistered,mytform);figure,imshow(registered)要求做前5个,6-8为选择实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