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一.选择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

A .质子数

B .电子数

C .中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 .CO 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 .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 .S 2- :“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电荷数为12 B .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5.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 B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 .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6.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应理解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7.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 、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 、镉是金属元素

D 、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8.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AL

B.al

C.aL

D.Al

9.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右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原子序数是34

C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Mg

+2

10.近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镉污染的大米,食用后对人体有害。下列有关镉

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镉的原子序数是48 B.镉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镉的元素符号是Cd 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

11.氦是太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H B. He C. N D.Cl

12.我市盛产茶叶,“雪青”“清润茗芽”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

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

76H

52

O

4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13.钇(Y)是一种稀土元素,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9

C.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D.钇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9

14.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Mg的原子序数是12

B.Na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表中所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D.元素所在周期的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15.今年春季我国出现H7N9禽流感,治疗的新药是帕拉米韦,其分子式是C

15H

28

N

4

O

4

,有关该

物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个分子中含有51个原子

B. 该物质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5:28:4:4

D. 分子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8:4:4 16.化学式“CO

2

”中数字2表示( )

A.2个二氧化碳分子 B.二氧化碳中有2个氧元素

C.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离子 D.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18.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中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9.2013年1月19日,首个《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发布。下图为元素汞的信息,从图中获得

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A.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B.汞的核电荷数为80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20.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其单质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的元素是() A.Fe B.Si C.Al D.O

2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2个镁原子:2Mg

B.钙离子:Ca+2

C.五氧化二磷:0

5P

2

D.氯化铝:A1C1

22.按右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救增多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23.黄金是贵重金属,性质稳定,应用广泛,有关金元素说法

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276 B.原子序数为118

C.中子数为79 D.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

24.右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25.鉴于H7N9禽流感疫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4月6日公布,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

毒药物“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已获得加速审批通过。帕拉米韦的化学式为C

15H

28

N

4

O

4

,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帕拉米韦属于有机化合物 B.帕拉米韦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C.帕拉米韦由四种原子构成 D.帕拉米韦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

26.2013年3月底,上海、安徽等地出现H

7N

9

新型流感病毒,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其治疗有

效药物达菲可用莽草酸(C

7H

10

O

5

)制取。有关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莽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莽草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 D.每个莽草酸分子里含有5个氢分子27.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28.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

17H

12

O

6

)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农产品中,下列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

A.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毒性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12

C.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H

2

O D.每1个分子由35个原子构成

29.2013年5月4日,国内外各大媒体曝光:山东潍坊峡山区生姜种植户,在种植内销的生

姜时使用了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神农丹”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C

7H

14

N

2

O

2

S,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由五种元素组成

B.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C. 该物质燃烧时可能会产生形成酸雨的物质

D. 该物质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31.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

2

)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

“铺”一层“萘胺”(C

10H

9

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 B.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有机物 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32.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

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

B.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D.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二.填空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1)铁元素(2)2个氢氧根离子.

(3)2个氮原子;(4)铁离子;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6)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7)碳酸氢铵;( 8)氧化铝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纯碱;(2)烧碱;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5)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金属。

3.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代号);(2)以上四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

(4)以上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4.右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氯化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2)写出氯化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

(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4)写出右图标签的横线上氯化锌的化学式。

5.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相同。

(2)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请在表中①~⑤五种元素里选出恰当的元素组成一种常见的盐,该盐在农业生产上可用作复合肥料,则该盐的化学式为。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

关问题:

I A II 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一种),其阳离子是 。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选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

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a. C 和Ne

b. Be 和Mg

c. Al 和Si

d. F 和Cl

(5) 第9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 ),可用于玻璃雕刻, 其主要

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 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SiF 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族 周期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小故事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不得不说的故事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揭开了这个奥秘。 原来,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质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变化。 门捷列夫激动不已。他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质排列成一张表,结果发现,从任何一种元素算起,每数到8个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门捷列夫是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诞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父亲是中学校长。16岁时,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门捷列夫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无机化学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

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索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 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的门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 安东是门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帮我把它剪开。” 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于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 门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于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地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天,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

第七讲 元素周期表的九大规律

第七讲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一、分析热点把握命题趋向 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元素周期律的迁移应用,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分析推测该元素及其化合物可能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解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先确定该元素所在主族位置,然后根据该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推测判断。二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特征,判断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解此类题的方法思路是:定元素,推价态,想可能,得化学式。三是由“位构性”关系推断元素,该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一般出现在第Ⅱ卷笔答题中,所占分值较高。 二.学法指导:1、抓牢两条知识链 (1)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 (2)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 2、理解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③相互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④原电池中用作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用作正极材料的金属性强。⑤电离能 (2)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条件简单、现象明显),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④相互间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⑤电负性 三.规律总结: 1、同周期元素“四增四减”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②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④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元素“四增四减四相同”规律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②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③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稳定性减弱;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 )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 )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n 是第五周期第ⅢA 族元素 B.11549In 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3In OH >RbOH 2.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 、X 、Y 、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 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WZ 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Y 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3.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 、X 、Y 、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与X 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常温常压下,Y 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

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卡片分析法

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4月/20日/第004版 科普家园 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卡片分析法 王振宇 卡片时于研究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很重要,对于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发明创造也同样重要。运用卡片分析法取得重大成果的最著名的事例。就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率。1869年,为了研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元素的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将搜集来的各种元素的名称写在纸上,并记下它们的原子量和基本性质,把相似的元素和相近的原子量排列在一起:他又从最小的原子量开始选取元素,并把它们按原子量的顺序排列,经过分析研究,终于发现了元素的性质存在着周期性,从而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周期率编制了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卡片分析法的基础是要有卡片。卡片大小自便,扑克牌大小也可,稍大也可,能在上面记录信息即可。卡片上面都记录什么呢?以下方面可供参考:突然涌现的想法:由谈话、读书、观察等产生的设想或注意到的问题;图书、杂志、人名、地址、电话号码;被记述或证实的信息;从智力激励法等创造性开发会议中产生的新设想:有关行动计划。的基本设想:使数据系统化的各种形式:发现数据存在的场所、收集的来源以及技法;数据的种类:意想不到的偶然事件;从大脑中一闪即过的有创意的新设想,等等。 卡片分析法是一种发挥综合思维作用的方法,通过将所得到的记录有有关信息或设想的卡片。进行分析,进行整理排列,以寻找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最后形成比较系统的新设想。该法作为分析整理资料获得启发的有效途径,可用于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中。在分析中要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种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综合不是主观地、任意地把对象的各部分捏合在一起,也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相加,不是各种因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按照对象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抽象地、从外部现象的联结上来认识事物,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住事物在总体上相互联结而又矛盾的特殊性,研究这一矛盾怎样制约着事物丰富多彩的属性,怎样在事物的运动中展现出整体的特征。 卡片分析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这是一种在比较分类的基础上,由综合进行创新的方法比较和分类是运用此法时要做的基本工作,然而,真正有创意的工作在于时各类资料的综合:其次,运用这种方法时,不只是对卡片的理性分析和综合,还需要综合地发挥运用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如感受、感情、直观、意志等,因为对卡片的分析整理直接受到这些圆素的影响:第三,此法借助于卡片分析事理发现其内在联系,具有直观、方便、灵活的特点。既可单人应用,也可集体进行,应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各领域的创造性活动。 卡片分析法在各种研究和发明创造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将待处理的信息卡片化,具有克服人脑思维限度的功能,从而成为整理分析资料获得启发的有效方法。人的思维能力虽然是无限的,但一个人在思维中同时操作的思维元素数是很有限的,实验证明,一般人当同时思维操作的信息元素超过10个时,要在脑内同时操作加工这些信息显得很困难。而通过卡片,把各种信息或设想转移到脑外,变成能稳定地呈现在眼前的外存信息,这样既可把在头脑中借助记忆进行的思维操作转为脑外自理卡片,来减轻思维负担,又可使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了思维效率。 (四十五) 第1页共1页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 +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0、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 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W 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 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 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八、位置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 )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九、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三看最外层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书越多半径越小 + 2+ 3+ 2- - r(Na)>r(Mg)>r(AI)>r(S)>r(CI)、r(Na ) >r(Mg )>r(AI 卜 r(0 ) >r(F) r(S2—)>r(CI—)>r(Ar) >r(K+)>r(Ca2+)、r(02—)> r(F—)> r ( Na+) > r ( Mg2+) > r (Al3+)

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附答案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单质硅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完成下列填空: I.某些硅酸盐具有筛选分子的功能,一种硅酸盐的组成为:M 2O·R 2O 3·2SiO 2·nH 2O ,已知元素M 、R 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4。 (1)该硅酸盐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M 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不能与R 单质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CuCl 2溶液 b .Fe 2O 3 c .浓硫酸 d .Na 2CO 3溶液 (4)写出M 、R 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氮化硅(Si 3N 4)陶瓷材料硬度大、熔点高。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SiO 2+C+N 2???→高温Si 3N 4+CO (5)Si 3N 4晶体中只有极性共价键,则氮原子的化合价为______,被还原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 (6)C 3N 4的结构与Si 3N 4相似。请比较二者熔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上述反应在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气体密度增加了2.8g/L ,则制得的Si 3N 4质量为_____________。 【答案】Na >Al>Si 3s 1 bd ()-23- 2Al OH +OH =lO +H A O -3 N 2中氮元素 两者均为 原子晶体,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因此C 3N 4中碳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较Si 3N 4中硅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小,键能较大,熔点较高 35g 【解析】 【分析】 【详解】 I .(1)化合物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因此M 呈+1价,R 呈+3价,M 、R 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4,则M 为Na ,R 为Al ,该硅酸盐中Na 、Al 、Si 为同周期元素,元素序数越大,其半径越小,因此半径大小关系为:Na >Al>Si ; (2)M 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位于第三能层,第三能层上只有1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3s 1; (3)常温下,Al 与CuCl 2溶液反应能将铜置换出来;Al 与Fe 2O 3在高温反应;Al 与浓硫酸发生钝化;Al 与Na 2CO 3溶液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bd ; (4)Na 、Al 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 、Al(OH)3,二者反应的

阅读材料: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在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生平简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生于一八三四年二月七日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这个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生产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化学也同其它科学一样,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门捷列夫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诞生到人间。门捷列夫从小就热爱劳动,热爱学习。他认为只有劳动,才能使人们得到快乐、美满的生活;只有学习,才能使人变得聪明。 门捷列夫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位很有名的化学教师,经常给他们讲课。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当时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始创的新原子论。由于道尔顿新原于学说的问世,促进了化学的发展速度,一个一个的新元素被发现了。化学这一门科学正激动着人们的心。这位教师的讲授,使门捷列夫的思想更加开阔了,决心为化学这门科学献出一生。 门捷列夫在大学学习期间,表现出了坚韧、忘我的超人精神。疾病折磨着门捷列夫,由于丧失了无数血液,他一天一天的消瘦和苍白了。可是,在他贫血的手里总是握着一本化学教科书。那里面当时有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缠绕着他

的头脑,似乎在召呼他快去探索。他在用生命的代价,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俄国名字的光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门捷列夫并没有死去,反而一天天好起来了。最后,才知道是医生诊断的错误,而他得的不过是气管出血症罢了。 由于门捷列夫学习刻苦和在学习期间进行了一些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一八五五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学院毕业。毕业后,他先后到过辛菲罗波尔、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这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写出了《论比容》的论文。文中指出了根据比容进行化合物的自然分组的途径。一八五七年一月,他被批准为彼得堡大学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当时年仅二十三岁。 攀登科学高峰的路,是一条艰苦而又曲折的路。门捷列夫在这条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当他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近五十多年来,各国的化学家们,为了打开这秘密的大门,进行了顽强的努力。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由于他们没有把所有元素作为整体来概括,所以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 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出外考察和整理收集资料。一八五九年,他去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科学深造。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使他探索元素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更扎实了。一八六二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一八六七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他认识自然的才干,而且对他发现元素周期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人教版第一册必修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⑴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横行; ③将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的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一纵行。 由此可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主族元素的族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 周期数 = 电子层数。族系数(指主族)= 最外层电子数。 ⑵周期表的结构概括: 练1、A、B、C三种短周期元素,B分别与A和C相邻,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7。则B元素可能是。(答:碳或镁) 练2、根据下列关系,分别指出B元素与A元素的原子序数差。 ①A、B同主族,分别在第三和第四周期,原子序数差为;

②A 、B 同周期,分别在ⅡA 和ⅢA 族,原子序数差为 ; ③A 、B 均在第五周期,分别为ⅢB 和ⅡB ,原子序数差为 ; ④A 、B 同周期,分别在Ⅷ和0族,原子序数差为 ; [答:①8或8;②1或11或25;③9;④10或9或8。]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 二、由原子序数推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方法: ⑴根据每个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数〔一(2)、二(8)、三(8)、四(18)、五(18)、六(32)〕的特点,用递减法推出位置数。如推32X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2-2(一)-8(二)-8(三)=14(四),14-10=4(10为过渡元素的种类数),4即为主族族序数。所以35X 处于第四周期第ⅣA 族。 ⑵根据元素原子的序数画出原子结构简图,如35X 的位置: 由可知处于第四周期ⅦA 族。 另外同族上下相邻的两元素的序数相差8(二~三周期)、相差18(三~四~五周期)、相差32(五~六~七周期)等特点也应熟悉。 三、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元素的性质。 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并参照已知元素的性质,就可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一。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 2。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 (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 (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 (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 三。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 1。2e—的有:H-、H2、He、Li+、Be2+; 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 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 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 1。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高中元素周期表练习及答案

元素周期表练习 一、选择题 1. 对于第二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兀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C .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 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氡 (需Rn ),这是一种放射性很强的原子,会对人体产生伤 害,因此,家庭装修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天然产的花岗岩材料。已知氡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该原子与同周期I A 、n A 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 B .该原子最外层有 8个电子 C .该原子中子数是 86 D .该原子核外有 5个电子层 3. 2011年3月17日,因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辐射泄漏,放射碘可能被附近居民吸 入,引发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癌。我国香港和内地出现抢购碘盐的疯狂热潮,用于防护核 辐射,医疗专家提醒: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 可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否则可能诱发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技能减退、甲状腺肿等疾病。 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碘1311原子核所含中子数是 78 B .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 C .碘1271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1311属于同位素 D .碘1271原子和碘1311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 R 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D. 若1 mol RO 3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5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7: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①? ⑩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F — ,其核外电子数相(C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5. 某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 4, 形成的化合物是(A ) A . K S B . MgO C . MgS D .①③④ 该元素的离子与跟其核外电子排列相同的离子 D . NaF 6. 在一定条件下, RO 3与 R — 可发生反应: 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元素R 位于周期表中第V A 族 RO 3 + 5R — + 6H + ===3R 2+ 3H 2O ,下列关于 R B. R03中的R 只能被还原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在十九世纪初期,人们已经发现了不少元素。在这些元素的状态和性质方面,有些极为相似,有些则完全不同,有些元素在某些性质方面很相似,但 在另一些方面却又差别很大。化学家们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寻求 元素相之间内在联系从而把元素作一科学分类的要求。科学家们 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曾发表了部分元素间相互联系的论 述。 1829年德国段柏莱纳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三素 组”的分类法,并指出每组中间元素的原子量大约等于两端的元 素原子量的平均值。但他当时只排了五个三素组,还有许多元素 没找到其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1864年德国迈耶按元素的原子量顺序把元素分成六组,使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排在同一纵行里。但也没有指出原子量跟所有元素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1865年英国纽兰兹把当时所知道的元素按原子量增加的顺序排列,发现每个元素它的位置前后的第七个元素有相似的性质。他称这个规律叫“八音律”。他的缺点在于机械地看待原子量,把一些元素(Mn、Fe等)放在不适当的位置上而把表排满,没有考虑发现新元素的可能性。 直到1868年,迈耶发表了著名的原子体积周期性图解。都末找出元素间最根本的内在联系,但却一步步地向真理逼近,为发现元素周期律开辟了道路。 与迈耶尔相似,以先行者提供的借鉴为基础,门捷列夫通过自己顽强的努力,于1869年2月编成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年3月18日,俄国化学会举行学术报告会,门捷列夫因病未能出席,他委托他的同事、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门许特金代他宣读他的论文《元素性质和原子量的关系》。在论文中,他指出: (1)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2)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或者是原子量相近(如Pt,Ir,Os),或者是依次递增相同的数量(如K,Rb,Cs)。 (3)各族元素的原子价(化合价)一致。 (4)分布在自然界的元素都具有数值不大的原子量值,具有这样的原子量值的一切元素都表现出特有的性质,因此可以称它们是典型的元素。 (5)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6)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元素将被发现,例如排在铝和硅后面的、性质类似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75之间的两种元素。 (7)当我们知道了某些元素的同类元素的原子量后,有时可借此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 (8)一些类似的元素能根据其原子量的大小被发现出来。 正如门捷列夫所指出的,周期律的全部规律性都表述在这些原理中。其中最主要的是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做着周期性的变化。他的卓见没有立即被接受。他的老师、俄国化学家齐宁甚至训诫他是不务正业。在这种压力下,门捷列夫没有象纽兰兹那样伤心地放弃对新理论的研究,他不顾名家的指责和嘲笑,继续为周期律的揭示而奋斗。经过两年的努力,1871年他发表了关于周期律的新论文。文中他果断地修正了前一个元素周期表。例如在前一表中,性质类似的各族是横排,周期是竖排;而在新表中,族是竖排,周期是横排,这样各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就更为清晰。同时他象迈耶尔那样,将那些当时性质尚不够明确的元素集中在表格的右边,形成了各族元素的副族。在前表中为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的4个空格,在新表中则变成了6个。 门捷列夫深信他所发现的周期律是正确的。他以周期律为依据,大胆指出某些元素的原子量是不准确的,应重新测定。例如当时公认金的原子量为169.2,按此,在周期表中,金应排在锇、铱、铂(当时认为它们的原子量分别是198.6,196.7,196.7)的前面。而门捷列夫根据金的性质认为金在周期表中应排在这些元素的后面,所以它们的原子量应重新测定。重新测定的结果是:锇为190.9,铱为193.1,铂为195.2,金为197.2。实验证明了门捷列夫的意见是对的。又例如,当时铀公认的原子量是116,是三价元素。门捷列夫则根据铀的氧化物与铬、钼、钨的氧化物性质相似,认为它们应属于一族,因此铀应为六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考试大纲要求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4.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族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规律总结 一、原子结构 1.几个量的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位素 (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注意: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如H2O和D2O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3.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5.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注意:①要熟练地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要正确区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通过比较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6.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4)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5)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6)电子层数多的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阳离子半径,但电子层数多的阳离子半径不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阴离子半径。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元素周期表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下列有关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从左向右数第七纵行是ⅦA族 B.从左向右数第十一纵行是ⅠB族 C.ⅠA族全部是金属元素 D.ⅦA族的全部元素只能表现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解析:A.它应是ⅦB族。C.氢元素在ⅠA族中。D.砹(At)是既能表现非金属性又能表现金属性的元素的典型之一。 答案:B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和中子数 C.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D.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解析: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其所在的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它所在的族。 答案:C 3.下列关于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所含元素种数最少的周期是第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周期是第六周期C.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是Ⅷ族 D.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是ⅢB族 答案:C 4.下列原子序数所代表的元素中,全属于主族元素的一组是( ) A.22,26,11 B.13,15,38 C.29,31,16 D.18,21,14 答案:B 5.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d、……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判断其中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 A.第6周期ⅣA族B.第7周期ⅥA族 C.第7周期Ⅷ族D.第8周期ⅥA族 答案:B 6.(2011·天津卷)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解析:137Cs与133Cs是铯的两种同位素,二者质子数相等,中子数相差4,A项错误;同周期元素(除0族外)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项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项错误;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点逐渐降低,而卤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点逐渐升高,D项错误。 答案:B 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元素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只有第2列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C.第1列和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沸点变化趋势相反 D.在整个18列元素中,第3列的元素种类最多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9列即原第Ⅷ族中的1个纵行,无非金属元素。而第18列的He元素最外层也有2个电子,所以B项错误。第1列为碱金属元素,第17列为卤素,两者熔沸点的变化趋势确实相反。由于第3列即第Ⅲ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镧系和锕系各包括15种元素,种类最多。 答案:B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利用信息进行知识的迁移考查了自学能力。 8.A、B两元素为某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①x+1 ②x+8 ③x+11 ④x+18 ⑤x+25 ⑥x+32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在同一周期的前提下,若A、B为第二或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为1,即B的原子序数为x+1。若A、B为第四或第五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要加上10种过渡元素,B的原子序数为x+11。若A、B为第六或第七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还包括15种镧系或锕系元素,即有24种过渡元素,B的原子序数为x+25。故答案为C。 答案:C 9.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强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总结.pdf

“知识梳理”栏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一、编排规律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 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 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 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 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定族数。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时,则分别位于0族元素下周期的第IA或IIA族;若少1、2、3或4时,则分别位于同周期的第VIIA、VIA、VA、IVA族。 五、性质递变性规律 1、原子(离子)的半径 ①同一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③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汇总

高中化学组卷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练习题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VIA族B.第二周期V A族 C.第三周期VIA族D.第三周期V A族 2.Q、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X、Y、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W、Z的最 W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原子半径:X>Y>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D.氢化物稳定性:Q>W 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 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 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4.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ClO4>H2SO4>H3PO4 B.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镁碱性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D.最外层电子数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6.已知Cl、S、P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 B.非金属活泼性:S<Cl<P C.原子半径:Cl>S>P D.原子序数:S<P<Cl 二.填空题(共3小题) 7.针对下面10种元素,完成以下各小题.回答下列间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