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室内照明设计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一、设计目标和原则教室照明设计是为了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因此,在进行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目标和原则:1.提供足够的光照强度:确保学生和教师在教室内可以看清黑板、书籍和其他学习材料。
2.提供均匀的照明:避免出现强光和弱光的局部情况,以免造成视觉疲劳或眼睛不适。
3.良好的颜色还原性:确保学生和教师可以准确地辨认颜色,如红色、黄色和绿色等。
4.避免眩光和闪烁:减少眩光和闪烁会降低视觉疲劳和视觉障碍的发生。
5.能源节约: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的原则,合理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
二、照明布局和灯具选择1.教室照明布局应均匀,无阴影和反光,并能覆盖整个教室空间。
2.教室主光源应采用吊顶灯具,避免直接照射到学生和教师的眼睛。
3.可在合适的位置设置辅助光源,以补充主光源的不足,如壁灯、台灯等。
4.照明布局应考虑到教室布局的特点,避免灯具造成固定座位位置的光照不足。
5.选择节能灯具,如LED灯、荧光灯等,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使用寿命。
三、光照强度和照明亮度1.教室的平均光照强度应在300-500勒克斯之间,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看到教室内的物体。
2.确保黑板上的光照强度达到500勒克斯,以确保学生和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板上的内容。
3.教室内的照明亮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黑板上的照明亮度应达到70-100尼特。
b.学生课桌上的照明亮度应达到300勒克斯。
c.教师讲台上的照明亮度应达到500勒克斯。
四、颜色还原1.良好的颜色还原性对学生的视觉学习非常重要。
因此,选择具有良好颜色还原性的灯具非常重要。
2.可使用具有较高显色指数(CRI)的灯具,如CRI>85的灯具。
3.避免使用过分饱和的颜色灯光,以免扭曲颜色的辨别能力。
五、眩光和闪烁1.避免使用产生眩光和闪烁的灯具,如白炽灯等。
2.确保灯具能够有效地控制光的反射和散射。
3.可使用具有眩光降低功能的灯具,如灯罩、屏蔽等。
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是指在中小学教室内,为了保障学生视力健康和提高学习效果,对教室内的照明要求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良好的照明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制定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就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小学教室的照明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来说,教室内的照明强度应达到300~500勒克斯。
这个范围内的照明强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视觉疲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集中。
而且,照明强度的均匀性也非常重要,要求教室内各个角落的照明强度基本一致,避免出现强弱明显不均匀的情况。
其次,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色温应选择适宜的白光。
一般来说,色温在4000K~5000K之间的白光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这种色温的光线既不会造成刺眼的感觉,又能够保持学生的清醒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还应避免出现闪烁和眩光。
长时间暴露在闪烁或眩光的照明环境下会对学生的视力和大脑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室内的照明设备应选择质量可靠、无闪烁、无眩光的灯具,以保障学生的健康。
另外,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还应考虑节能和环保。
选择节能灯具和照明设备,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开支,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最后,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设计还应考虑到灯具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合理的灯具布局和数量可以保证整个教室的照明均匀,避免出现强弱不均匀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减少因灯具数量不足而导致的局部光线不足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视力健康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室内的照明强度、色温、闪烁眩光、节能环保以及灯具的布局和数量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在符合标准的照明环境下,学生才能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学习,为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部要求的教室照明检测照明卫生标准教育部要求的教室照明检测照明卫生标准
一、照明卫生标准
1、合理设置教室整体照度
教室照度要求:
(1)非特殊教室(如绘画室、体育馆等)的照度要求为:横向照度≥300Lux,纵向照度≥300Lux;
(2)特殊教室照度要求参见《中国照明学会相关标准》。
2、合理设置教室照明均衡水平
教室照明均衡水平要求:
(1)地面照明均衡系数≥0.6;
(2)墙体照明均衡系数≥0.5;
(3)墙体面直射照明分布均衡系数≥0.6。
3、合理设置教室照明的对比度
教室照明的对比度要求:地面面积照度与天花面积照度的对比度不小于1.2,地面面积照度与墙体面积照度的对比度不小于1.1。
4、合理设置教室照明影响区域
教室照明影响区域要求:
(1)班级范围内的照度差要求不大于30Lux;
(2)同一教室内,对同一照度检测点照度偏差建议不大于20Lux;
(3)该标准也参考了《中国照明学会相关标准》,但最终解释权
归教育部所有。
2024上海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2024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总体要求:1.教室照明设计应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学活动的需要,保证良好的视觉环境。
2.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照明标准,保证照明质量,减少眩光和刺激。
3.照明设计应考虑节能环保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照明参数要求:1. 照度:学习区域照明照度不低于300lx,其他区域照明照度不低于100lx。
2.色温:教室照明色温应在4000K-5000K之间,以保证较高的色彩还原性。
3.色容度:教室照明色容度应不低于80,以保障学生的视觉舒适性和视觉清晰度。
4.光源均匀度:教室照明光源均匀度应不大于0.7,以保证整个教室的光照均匀。
三、照明设备要求:1.照明灯具: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如LED灯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照明控制:设置照明控制系统,可实现调光、调色等功能,以适应不同学习和教学活动的需求。
3.照明装置布局:根据教室的布局和功能,合理布置照明装置,均匀照明整个教室,避免阴暗区域。
四、自然光照要求:1.采光面积:教室应设置足够的窗户和天窗,保证室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线。
2.采光遮挡:避免窗户被遮挡,保证自然光线能够照射到教室内。
3.光线传递:采用透明、不产生明显漫反射的材料,保证光线传递的质量。
五、照明设计注意事项:1.眩光控制:避免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使用深色的垂直表面和光学弥散材料,以减少眩光。
2.照明均匀度:保证照明装置的布局合理,避免出现强弱不一的光照现象。
3.照明舒适度:选择符合人眼视觉需求的照明光源和灯具,减少视觉疲劳和对视力的影响。
4.照明节能:合理利用日光和人工照明的组合,根据不同时间和活动调节照明亮度,节约能源。
综上所述,2024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主要涵盖照明参数要求、照明设备要求、自然光照要求、照明设计注意事项等内容。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提高学习效果,并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一、照明设计目标1.保证充足的照明水平:照明设计应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光线,以保证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书写和学习材料,并避免对视力的不良影响。
2.保证光线均匀分布:教室照明应确保光线能够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教室,避免出现阴暗或过亮的区域。
3.减少眩光:教室照明设计应避免产生过强的光线,以减少眩光对学生视力的影响。
4.节能环保:照明设计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并合理控制照明亮度,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二、照明设计要求1.照明水平:学生的视觉需求较高,照明设计应根据教室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区域,合理确定照明水平。
一般而言,教室中心区域的照度应达到300-500勒克斯(Lx),边缘区域照度应达到200-300勒克斯(Lx)。
2.照明均匀度:教室中不应有过强或过弱的光线,照明均匀度应保持在0.7以上,确保学生无论站在教室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清晰的书写和学习材料。
3.颜色温度:中小学教室照明应使用较为自然的白色光源,色温一般为4000-5000K。
过高或过低的色温会对学生的视觉造成不适。
4.色彩还原:照明设计应保证良好的色彩还原性能,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各种颜色的物体。
5.防止眩光:教室照明设计应采用符合眩光要求的灯具,并合理设置灯具的位置和方向,以减少对学生视力的不良影响。
6.光线控制:教室照明应设置合理的光线控制系统,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照明亮度,以提高学习效果。
7.防水防尘:教室照明设计应选择防水、防尘的灯具,以确保长时间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并减少维护工作。
8.节能环保:教室照明设计应采用节能高效的灯具,如LED灯具,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照明设计实施1.灯具布置:教室照明可采用吊灯和筒灯等照明装置,吊灯应布置在教室中央位置,筒灯布置在边缘区域。
控制灯具的位置和数量,避免影响学生的视线。
2.灯具功率:根据教室的面积和高度等因素,合理选择灯具的功率,以提供足够的照明水平。
3.光线控制:安装光线调节装置,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光线的明暗程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学校课室照明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师生的视觉健康,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课室及辅助教学区域的照明灯光管理。
三、照明标准1. 课桌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lx,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2. 教室采用单侧采光时,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
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3. 教室采光系数类光气候区教室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2%,其他光气候区的采光系数应乘以相应的光气候系数。
4. 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5。
5. 室内各表面应采用高亮度低彩度的装修,房间各表面的反射比应符合国家标准。
四、照明设施管理1. 照明设施应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2. 照明设施损坏后,应及时更换,确保教学活动不受影响。
3. 照明设施安装、更换、维修等作业,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4. 教室照明灯具应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灯具,降低能耗。
五、照明使用管理1. 教师应按照教学需要合理调节照明,确保学生和教师的视觉舒适。
2. 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合理使用照明设施,避免长时间处于昏暗或过亮的环境中。
3. 禁止在教室内使用非标准照明设施,如激光笔、强光手电筒等。
4. 教室照明设施使用后,应及时关闭,节约能源。
六、监督与检查1. 学校将定期对课室照明环境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教师应积极参与照明环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 学校将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学校将确保课室照明环境达到国家标准,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用眼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照明设计安装卫生要求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的照明设计和安装要求对学生学习和教学环境至关重要。
良好的照明设计能够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照明设施的安装也需要遵循相关的卫生要求,以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以下是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照明设计安装卫生要求的详细内容。
1.照明设计要求:(1)照明亮度:普通教室应达到适当亮度,保证光线充足,能够清晰地看清教室内的物体和文字。
根据不同的教室用途,有不同的照明亮度要求,但一般来说,教室的照度应在300-500LX之间。
(2)色温选择:灯具的色温要选择适宜的软白色或自然白色,以免过亮或发黄的灯光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
(3)光线均匀性:灯光的布置要均匀,避免产生阴影或过亮的区域,以确保整个教室内的光线均匀分布,减少眼睛的疲劳感。
(4)眩光控制:灯具要安装护目镜、灯罩等遮挡设备,以减少眩光对学生视觉造成的干扰。
特别是对于教室中使用的电子白板或投影幕布,要避免灯光直射,以免影响学生的视觉体验。
(5)光线色彩还原性:灯具的色彩还原指数要高,以确保物体的色彩呈现真实,不失真变形。
2.照明安装要求:(1)灯具布置:灯具的布置要合理,保证灯光均匀地照射到教室的各个角落。
一般来说,教室中心应有一盏主灯,四周有辅助灯具,以确保光线的均匀分布。
(2)灯具数量:根据教室的大小和形状,计算所需的灯具数量,确保照明充足。
一般来说,每10平方米的教室面积,要配备至少一盏30瓦的主灯。
(3)灯光控制:为方便教室内教学活动的需要,应安装调光开关,以便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教学需求调节灯光亮度。
3.照明卫生要求:(1)定期清洁:教室内的灯具应定期清洁,以保持灯光的亮度和光线的均匀分布。
特别是灯罩和灯具表面容易积灰的地方,应定期清洁。
(2)保持通风:灯具的安装位置要避免堵塞通风口和窗户,以保证灯具的散热和延长寿命。
同时,保持教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灰尘的积聚。
校园照明标准一、前言良好的校园照明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安全感。
为建立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绿色的校园环境,制定一份校园照明标准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校园照明的原则、标准和方法进行讨论。
二、照明原则1. 安全性原则:校园照明设计应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避免漆黑一片或光线过强的情况出现。
照明设施应稳定可靠,以防发生短路等安全事故。
2. 舒适性原则:校园的照明应考虑到光线的亮度和颜色,避免过强的冷白光或过暖的黄光影响学生的视觉健康和心理舒适。
3. 高效性原则:提高照明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采用先进的照明技术,如LED灯等。
应合理设置灯具的亮度和使用时间,减少能源浪费。
4. 绿色性原则:推行环保照明理念,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照明设备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照明标准1. 光线亮度:校园道路、广场、校园入口等重要区域应保持明亮,亮度不应低于1000勒克斯。
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室内区域应保持适中的亮度,亮度不应低于500勒克斯。
2. 光照均匀性:校园道路、广场等室外区域应保持光照均匀,避免强弱光线变化过大。
室内区域应保持光照均匀,防止产生阴影或光线过强的情况。
3. 照明色温:校园照明色温应以自然光为基准,偏暖色调(3000K)为宜,避免使用过暖或过冷的光源。
早晨和傍晚时段,可适当调低色温,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4. 安全照明:避免路灯间距过大或灯光盲区的出现,确保整个校园区域都能够被照亮。
特别是校园主要通道、楼梯和停车场等区域的照明应尤为重视,以提供安全的行走环境。
5. 节能环保: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太阳能照明等,减少能源消耗。
使用自动感应开关和定时开关,避免长时间不必要的照明。
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照明方法1. 外立面照明:校园建筑的外立面照明应起到良好的夜景效果,并考虑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和角度,避免遮挡或产生眩光。
2. 道路照明:灯具的设置要遵循通行和安全原则,保持适当的间距和高度,使用路灯避免路段的黑暗。
中小学校室内照明设计规范
1.1 主要用房桌面或地面的照明设计值不应低于表
2.1的规定,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且不应产生眩光。
表1.1 教学用房的照明标准
1.2 主要用房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及对应照度值应符合表
2.2的规定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有关规定。
表1.2 教学用房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及对应照度值
具体要求:
1、建议按照9-11W/M2的标准进行测算和设置照明灯具。
2、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维持平均照度不应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8。
3、宜采用3300K-5500K色温的光源,光源的显色指数不宜小于80。
4、采用小于26MM细管径直管形稀土三基色荧光灯。
5、宜采用节能电感镇流器或电子镇流器。
6、为了减少照明光源引起的直接眩光,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照明。
灯具距课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M。
灯管排列宜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面布置。
7、后附照明布置图和照明灯具布置表,附图是按照9×7米教室设计,请参照本图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安装。
8、请根据照明设计规划和具体要求,对本校所需照明灯具进行测算,并将灯具和相关材料缺口情况按乡镇街道汇总后于2013年5月13日前报送至条件装备办公室。
附图:照明布置图
附表:照明灯具布置表
序号布置位置相关尺寸(M)
1光带安装高度 2.5-2.7
2黑板灯至黑板水平距离0.9
3光带间距L 2.2-2.5
4光带前端至黑板距离L1<2
5光带边距L21-1.5
6光带末端至后墙距离L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