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材闽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共27页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27
福建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活动一话说信息技术应用活动背景: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视电话、网络购物等就在我们的身边。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加速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改变了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如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北大方正研制的汉字激光系统带来了汉字印刷的第二次革命,视频电话备感亲切,网络购物风靡全球。
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及其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过程。
3、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知识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活动时间安排:三课时活动内容:任务一:探讨信息的奥秘(第一课时)第一部分探究活动:1、什么是信息?信息学研究那些内容?2、为什么现在掌握信息技术基础成了我们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主题:感知信息1、五光十色看“信息”。
广义的信息: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形式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
如:日出、月落、花开花谢等。
狭义的信息是指人们所能感觉到并被理解的东西,如:人通过手势、表情、眼神、说话等简行为来表达某种情感,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不时传递着各种信息。
2、七嘴八舌说“信息”。
查找资料,收集有关“信息”一词的不同解释,并将结果起填写在表1-1中。
通过比较,说一说你对“信息”的理解。
3、信息特征大家谈。
通过讨论和实例,了解信息的七个特征。
第二部分创新活动完成教材P4至P5中三个任务。
任务二:纵观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第二课时)第一部分:探究活动活动主题: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1、解读古代信息技术。
第1-2课时信息特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的主题1从探究信息的概念和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组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三方面来组织教学内容,重点展现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引导学生展望与期待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积极性。
主题2学习二进制、信息编码等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奠定基础。
教师要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案例及其价值,从每一项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在信息的描述、表现、处理手段等方面发生哪些变化,对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思考和探究等方式,认识和理解所学内容。
不能用理论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注意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提炼理论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本课是对小学阶段的信息、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的延续和拓展。
在此之前,学生在小学也接触过信息的概念,但仅仅基于信息即消息的浅层理解,对于信息概念,不做深入要求,只要求学生能了解“信息”即“消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感受到的现象”即可。
在信息技术方面,小学已经介绍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像物联网、云计算VR、AI、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已进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理解本节的信息、信息技术等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七年级的学生对事物主要还是感性认识,他们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注意力容易转移,要想让他们耐心地理解抽象的二进制、信息编码、信息的存储单位等知识会有一定的困难。
要构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本课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认识信息及其特征,感受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接触如学号、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编码实例,但没有形成概念。
对信息编码原理、二进制、ASC码等知识,七年级学生不易理解,如何利用好教材提供的信息编码案例,让学生对探索信息编码的内容产生兴趣至关重要。
推荐优质——《认识计算机系统》说课稿开头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的是我所设计的《认识计算机系统》这一课程的教学思路与设计。
本节课选自福建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三《导购电脑设备》”的第一课时。
在信息技术日益重要的今天,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更是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系统》这一章节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它涵盖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部件及其功能,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同时,本节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具备初步的信息筛选、分析和处理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是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
硬件方面,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部件,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
软件方面,学生则需要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它们的分类和作用。
此外,本节课还将涉及到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这也是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硬件部件,如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
然而,他们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主机内部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的理解较为模糊。
因此,本节课将采用直观演示、实物展示、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对计算机系统的全面认识。
此外,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喜欢动手实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