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应用题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下册填空题10应用题应用题1:小明家里有8个苹果,他将这些苹果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苹果?解答:小明将8个苹果分给他的3个朋友。
我们可以进行数学运算:8÷3=2余2。
所以,每个朋友分到2个苹果,还剩下2个苹果没有分掉。
应用题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本故事书,书的价格是25元。
小红拿出了10元,妈妈还需要付多少钱?解答:故事书的价格是25元,小红拿出了10元。
我们可以进行数学运算:25-10=15。
所以,妈妈还需要付15元。
应用题3:小明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去学校,一次要骑15分钟。
他在学校学习了4个小时,下午又骑自行车回家,一次要骑20分钟。
小明一共骑了多长时间?解答:小明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去学校,一次骑行时间为15分钟。
下午骑自行车回家,一次骑行时间为20分钟。
小明在学校学习了4个小时,相当于240分钟。
我们可以进行数学运算:15+240+20=275。
所以,小明一共骑了275分钟。
应用题4:小红每周上体育课3次,每次上课需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她一共有4套运动服和3双运动鞋。
每次上课穿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小红可以连续上几周的体育课而不重复穿同样的运动服和运动鞋?解答:小红一共有4套运动服和3双运动鞋。
每周上体育课3次,每次上课需要穿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我们可以进行数学运算:4÷3=1余1。
所以,小红可以连续上1周的体育课而不重复穿同样的运动服和运动鞋。
应用题5:爸爸去超市买了一袋米,重5千克。
每天煮米饭用1千克的米。
这袋米可以用几天?解答:爸爸买了一袋重5千克的米。
每天煮米饭用1千克的米。
我们可以进行数学运算:5÷1=5。
所以,这袋米可以用5天。
应用题6:小明家里有24颗鸡蛋,妈妈做了一道蛋炒饭用了6颗鸡蛋,还剩下几颗鸡蛋?解答:小明家里有24颗鸡蛋,妈妈做了一道蛋炒饭用了6颗鸡蛋。
我们可以进行数学运算:24-6=18。
所以,还剩下18颗鸡蛋。
应用题7:小华家里有20个橙子,他将这些橙子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橙子?解答:小华将20个橙子分给他的4个朋友。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教案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
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应用题解此类题目一般都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也可以假设都是兔。
如果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如果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
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
通过先假设,再置换,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共有35个头,94只脚,那么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每只鸡有2只脚,那么一共应该有35×2=70(只)脚,而实际有94只脚,这多出来的脚就是把兔子当作鸡多出来的,每只兔子比鸡多2只脚,一共多了94-70=24(只),则兔子有24÷2=12(只),那么鸡有35-12=23(只)。
例2动物园里有鸵鸟和长颈鹿共70只,其中鸵鸟的脚比长颈鹿多80只,那么鸵鸟有多少只,长颈鹿有多少只?解:假设全部都是鸵鸟,则一共有70×2=140(只)脚,此时长颈鹿的脚数是0,鸵鸟脚比长颈鹿脚多140只,而实际上鸵鸟的脚比长颈鹿多80只。
因此鸵鸟脚与长颈鹿脚的差数多了140-80=60(只),这是因为把其中的长颈鹿换成了鸵鸟。
把每一只长颈鹿换成鸵鸟,鸵鸟的脚数将增加2只,长颈鹿的脚数减少4只,那么鸵鸟脚数与长颈鹿脚数的差就增加了6只,所以换成鸵鸟的长颈鹿有60÷6=10(只),鸵鸟有70-10=60(只)。
例3李阿姨的农场里养了一批鸡和兔,共有144条腿,如果鸡数和兔数互换,那么共有腿156条。
鸡和兔一共有多少只?解:根据题意可得:前后鸡的总只数=前后兔的总只数。
把1只鸡和1只兔子看做一组,共有6条腿。
前后鸡和兔的总腿数有144+156=300(条)所以共有300÷6=50(组),也就是鸡和兔的总只数有50只。
例4一次数学考试,只有20道题。
做对一题加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不做算错)。
乐乐这次考试得了84分,那么乐乐做对了多少道题?解:如果20题全部做对,应该得20×5=100(分),而实际得了84分,少了100-84=16(分)。
差倍问题应用题(整数、小数、分数及奥数专题训练)知识点说明:差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数的差,以及大小两数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数的问题.差倍问题的特点与和倍问题类似。
解答差倍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两个数量的差及相对应的倍数差,一般情况下,在题目中不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调整和计算才能得到。
解题思路:首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然后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差倍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几倍=几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解决差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年龄问题的和差与差倍问题主要利用的年龄差不变。
板块一、差倍问题【例1】李爷爷家养的鸭比鹅多18只,鸭的只数是鹅的3倍,你知道李爷爷家养的鸭和鹅各有多少只吗?【分析】引导学生画图,但是一定要强调差所对应的份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求一份量(一倍量),从而解决题目.与18只相对应,这样就可以求出一倍数也就是鹅的只数,求-=(倍),出了鹅的只数,鸭的只数就容易求出来了.鸭与鹅只数的倍数差是312鹅有1829⨯=(只).÷=(只),鸭有9327【巩固】两个书架,甲书架存书相当于乙书架存书量的5倍,甲书架比乙书架存书多120本,则乙书架存书多少本?【详解】多的120本相当于乙书架的4倍,则乙书架的书为:120430÷=(本).【例1】某小学原来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参加室内活动的人数多480人,现在把室内活动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室外活动的人数正好是室内人数的5倍,则参加室内、室外活动的共有多少人?【详解】原来室外、室内活动人数相差480人,现把室内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室外活动人数比室内人数多480502580+⨯=(人),这时室外活动人数正好是室内人数的5倍,580人相当于现在室内活动人数的514-=(倍),这样可先求出现在室内活动人数为5804145⨯+=人.÷=,再求出室内、外人数之和:145(51)870【例2】师、徒两人共加工105个零件,师父加工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还多5个,师父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解析】把徒弟加工的个数看作1份数,师父加工的个数就比3份数还多5个,如果师父少加工5个,两人加工的总数就少5个,总数变为(1055)-个,就可以求出师父和徒弟各加工多少个了.徒弟做了:100(31)2÷+=(个),师父做了:⨯+=(个).253580【例3】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解析】乙班的本数:80÷(3-1)=40(本)甲班的本数:40×3=120(本)或40+80=120(本)。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6:年龄问题(含解析)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2.归总问题3.和差问题4.和倍问题5.差倍问题01和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或多个人年龄关系,求各自年龄或年龄关系,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年龄问题具有年龄同增同减,年龄差不变的特性。
年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和差、和倍、差倍问题。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爸爸今年38岁,妈妈今年36岁,当爸爸42岁时,妈妈 _____ 岁。
解:1、本题考查的年龄差不变(简单),不管过了多少年年龄差是不变的。
2、爸爸比妈妈大2岁,根据不管过了多少年年龄差是不变的,当爸爸42岁时,妈妈是40岁。
例2姐姐今年15岁,妹妹今年12岁,当她们的年龄和是39岁时,那时妹妹 _____ 岁。
解:方法一:1、利用年龄同增同减的思路。
2、姐妹俩今年的年龄之和是:15+12=27(岁),年龄之和到达39岁时需要的年限是:(39-27)÷2=6(年)。
3、那是妹妹的年龄是12+6=18(岁)。
方法二:1、利用年龄差不变的思路。
2、两姐妹的年龄差为15-12=3(岁),再根据小数=(和-差)÷2的公式,可以求出妹妹的年龄为(39-3)÷2=18(岁)。
例3爸爸今年50岁,哥哥今年14岁,_____ 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5倍。
解:1、不管过了多少年,年龄差是不变的,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5倍时,年龄差仍是50-14=36(岁)。
2、问什么时候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5倍,实际上年龄差就是哥哥的5-1=4倍。
3、根据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可以求出哥哥当时的年龄是(50-14)÷4=9(岁)。
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练习50题(有答案)1、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2.5吨的货车运。
还要运几次才能运完?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3、某车间计划四月份生产零件5480个。
已生产了9天,再生产908个就能完成生产计划,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4、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
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
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走,3.5小时后两人相距38.5千米。
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7、5个足球比5个排球贵62.5元,已知每个排球52.5元,每个足球多少元?8、一批煤,每天烧3.6吨,可以烧30天,如果每天烧2.4吨,可以烧多少天?9、一只足球46.8元,比一只排球价钱的3倍少1.2元,一只排球的价钱是多少元?10、果园里有苹果树270棵,比梨树的3倍少30棵,梨树有多少棵?11、王阿姨买空11个暖瓶,付了200元,找回35元,每个暖瓶多少元?1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5米,长是12.5米,它的宽是多少米?13、李明和王军共有邮票54张,王军的张数是李明张数的2倍,李明和王军各有邮票多少张?14、两袋大米共重104千克,甲袋重量是乙袋的3倍,两袋面粉各多少千克?15、学校买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共用去8860元,已知一台电脑的价格是彩电的2倍,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各是多少元?16、同学们植树,五六年级一共植了560棵,六年级植的棵数是五年级的1.5倍,两个年级各植多少棵?17、两袋面粉共88千克,甲袋的重量是乙袋的3倍,两袋各多少千克?18、两袋面粉,甲比乙重34千克,甲袋是乙袋的3倍,两袋各多少?19、少先队员在果园,上午摘了18筐苹果,比下午少摘了100千克,下午摘了22筐,平均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20、今年10月份李明家用电131度,王强家用电120度,王强家少缴电费5.5元。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还原问题还原问题【含义】还原问题是典型应用题之一,指已知某数经过四则运算的结果,要求出某数的应用题。
【解题思路和方法】解这类问题应按题目所述顺序的逆序,施行所述运算的逆运算,就可列出算式。
简言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能算出结果。
例1:将一个数先加上6,然后乘6,再减去6,最后除以6,结果还是6,那么这个数是多少?解1、本题考查的是一个量多次变换还原,关键是从最后的结果出发,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进行解答。
2、由最后的结果出发,除以6商是6,那么之前就是6×6=36;减去6是36,那么之前是36+6=42;乘6是42,那么之前是42÷6=7;加上6是7,那么之前数7-6=1。
例2: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2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少15米,第三天修了50米,还剩30米没有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解:1、本题考查的是一半与整体关系还原,关键是抓住最后的数量,从后往前推理。
2、根据题意,如果第二天正好修了余下的一半,则剩下(30+50-15)=65(米),用65×2=130(米)就是第一天修完余下的长度;又因为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20米,如果第一天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时,则剩下的是130+20=150(米),这样得出剩下的长度的2倍就是全长,即150×2=300(米)。
例3:甲、乙、丙三人各有连环画若干本,如果甲给乙、丙各5本,乙给甲、丙各10本,丙给甲、乙各15本后,那么三人所拥有的连环画一样多,都是35本,原来甲、乙、丙各有连环画多少本?解:1、本题考查的是多个量之间的还原关系,我们通常采用列表的方式倒推解决此类问题。
2、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表如下:甲乙丙甲给乙、丙前10+5×2=20(本) 40-5=35(本)55-5=50(本)乙给甲、丙前20-10=10(本)20+10×2=40(本) 65-10=55(本)丙给甲、乙前35-15=20(本)35-15=20(本)35+15×2=65(本)最后35本35本35本3、最后每人都有35本,因为丙给甲、乙各15本,所以丙给甲、乙前,丙有35+15×2=65(本),甲、乙各有35-15=20(本)。
1.小花每天写8 个大字,一周(7 天)可以写多少个大字?
2.小明第一天做了13 道口算题,第二天做了17 道,第三天做了16 道,三天一共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3.篮子里有26 个苹果,小红又放进去了18 个,小刚又放进去了19 个,篮子里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4.小敏第一次跳了32 下绳子,第二次跳了29 下,第三次跳了33 下,小敏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绳子?
5.图书馆有43 本故事书,借出了16 本,还回了21 本,图书馆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6.一件衣服48 元,一条裤子36 元,一顶帽子18 元,买这套衣服和帽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7.白兔有24 只,黑兔有27 只,灰兔有31 只,三种兔子一共有多少只?
8.树上有19 只鸟,第一次飞走了9 只,第二次飞走了8 只,树上还剩下多少只鸟?
9.小明做了37 道题,小红做了28 道题,小花做了35 道题,他们三人一共做了多少道题?
10.池塘里有23 条鱼,又放进去了14 条,钓走了22 条,池塘里现在有多少条鱼?。
十以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1. 农民种植香蕉,每棵香蕉树每天可以结出5个香蕉,如果有2棵香蕉树,那么一周内总共可以结出多少个香蕉?解答:一周有7天,每天2棵树可以结出10个香蕉(2棵树 × 5个香蕉)。
所以,一周内总共可以结出70个香蕉(10个香蕉/天 × 7天)。
2. 一箱鸡蛋有6个,如果一个商店每天卖掉3箱鸡蛋,那么一周内卖掉多少个鸡蛋?解答:一周有7天,每天卖掉3箱鸡蛋,所以一周内卖掉21箱鸡蛋(3箱/天 × 7天)。
而一箱鸡蛋有6个,所以一周内卖掉126个鸡蛋(21箱 × 6个/箱)。
3. 小明每天喂养小猫,每只小猫一天需要吃2片猫粮。
如果他有4只小猫,那么一周内他需要准备多少片猫粮?解答:一周有7天,每只小猫一天需要吃2片猫粮,所以一周内每只小猫需要吃14片猫粮(2片/天 × 7天)。
而小明有4只小猫,所以一周内需要准备56片猫粮(14片 × 4只)。
4. 马拉松比赛在上午9点开始,一共持续4小时。
比赛期间每10分钟会有一组选手通过终点线。
那么比赛结束时,一共会有多少组选手通过终点线?解答:比赛持续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所以比赛持续240分钟(4小时 × 60分钟/小时)。
每10分钟有一组选手通过终点线,所以比赛结束时会有24组选手通过终点线(240分钟 ÷ 10分钟/组)。
5. 小林每天坚持锻炼,每次跑步绕操场2圈。
一共有5天的时间。
那么他一共绕了多少圈操场?解答:一共有5天的时间,小林每天跑步绕操场2圈,所以一共跑了10圈操场(2圈/天 × 5天)。
6. 程老师正在计划一个班级郊游活动,一辆大巴车每次可以乘坐30个学生,班级共有40个学生。
那么至少需要多少辆大巴车才能把所有学生都运送到目的地?解答:班级共有40个学生,一辆大巴车可以乘坐30个学生,所以至少需要2辆大巴车(40个学生 ÷ 30个学生/辆)才能把所有学生都运送到目的地。
应用题.
1、有两个采茶小组,第一组36人,一共采茶540千克,第二组42人,一共采茶708千克,两个组平均每人采茶多少千克?
2、友谊服装厂计划制作930件大衣,已经做了7天,平均每天做50件,剩下的要在10天内完成,平均每天比计划多做多少件?
3、拖拉机厂计划划制造720台拖拉机,已经干了4.5天,平均每天制造90台,剩下的要在3天内完成,平均每天制造多少台?
4、建筑工地需要50 000块砖,已经运了4天,平均每天运8000块,剩下的要求两天运完,剩下的每天需要运多少块?
5、修一条水渠,四月份前16天平均每天修180.5米,后14天共修2650米,求四月份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6、工程队修一条路,前3天每天修120米,后5天一共修了800米。
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7、一台拖拉机,上午工作3小时,共耕地54.2亩,下午工作4小时,平均每小时耕地19亩。
全天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亩?
8、一个工程队修筑工路,前4天共修50千米,后5天每天修13.4千米,这个工程队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9、一条船出海捕鱼,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鱼805吨,下半月出海14天,平均每天捕鱼64吨,这条船平均每天捕鱼多少吨?
10、三年级一班有22名男生,平均身高140.5厘米,有18名女生,平均身高142.5厘米,全班同学平均身高多少厘米?
11、一个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前8天共修100千米,后10天每天修26.9千米,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12、王玲同学读一本书,前6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多读15页,又经过4天,正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几页?
13、东方小学六年级同学分两个组修补图书。
第一组28,平均每人修补图书15本;第二组22人,一共修补图书280本。
全班平均每人修补图书多少本?
14、有水果糖5千克,每千克2.4元;奶糖千克,每千克3.2元;软糖11千克,每千克4.2元。
将这些粮混合成什锦糖。
这种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15、东方炼钢厂一月份钢产量是26.4吨,二月份钢产量是27.2,三月份钢产量是28.9吨。
这个炼钢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钢产量是多少吨?
16、韩冬家种了两块小麦,一块0.05公顷,共收小麦1780千克,另一块0.03公顷,共收小麦1060千克。
他家的小麦平均每公顷产多少千克
17、王欣同学在学校组织的长跑活动中,前3天共跑了3600米,后5天每天平均多跑了200米。
他这几天平均每天跑了多少米?
18、甲乙两地相距1800千米,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每小时飞行360千米,返回时顺风,比去时少用1小时.往返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19、一辆汽车从甲地往乙地送货,去时每小时行驶44千米,用了6小时,回来时用5.5小时,这辆汽车回来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0、甲乙两地相距15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下坡而行,5.2小时到达乙地,又从乙地沿原路上坡返回甲地,比去时多用 2.6小时。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21、一辆汽车在平坦的路上行驶2小时,每小时行55千米,然后上山,用了5小时,每小时行30千米,最后用1小时下山每小时行40千米,求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多少千米?
22.食堂运来5袋煤,它们的重量分别是99千克、104千克、110千克、96千克、101千克.求平均每一袋煤重多少千克?
23.今年四个学生的父亲的年龄分别是42岁,39岁,38岁,41岁.求四位父亲的平均年龄.再过十年,年龄大的父亲比年龄小的父亲大多少岁?
24.
(1
25.
(1
(2)平均每个季度产饮料多少吨? (3)平均每月产饮料多少吨?
26、三(一)班的男生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7人,女生有16人,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7、一个篮子里有25个鸡蛋,这个篮子和鸡蛋一共重1525克,篮子重400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克?
28、王师傅每小时加工42个零件,小李每小时加工37个零件,两人同时加工6小时,王师傅比小李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29、5部插秧机6小时插秧24000平方米,平均1部插秧机1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30、一个修路除修一段公路,8小时修了720米.照这样计算,再修2小时,一共可以修多少米?
31、一个工厂食堂每月计划烧煤8400千克,改进煤灶后每天可以节约用煤40千克,照这样计算,原计划每月的烧煤量可以烧几天?(一个月按30天计算)32 妈妈买上衣用去了23元5角,比买裤子多用8角3分,妈妈一共用去多少钱?
33 班级进行跳高测验,小明跳了1.24米,小伟跳的比小明高0.13米.小华跳的比小伟矮0.02米,小华跳了多少米?
34 粮站收购大豆2.34万吨,玉米比大豆多0.42万吨,粮站收购大豆和玉米共多少万吨?
35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0.43,甲、乙两数的和是6.18.甲、丙两数的和是6.75,求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
36 1千克芝麻可以出芝麻油0.45千克, 100千克芝麻可以出芝麻油多少千克?
37 100吨煤可炼焦炭95吨,照这样计算,10吨、1000吨煤可炼焦炭多少吨?
38 王师傅从邮局给家中汇款500元,按照规定,汇款100元的汇费是1元.王师傅要付多少元的汇费?
39 三辆汽车同时从甲站开往已站.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1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10米;第三辆汽车每小时行40101米.请你按照到达目的地的顺序排列这三辆汽车,并说明理由.
40 一台拖拉机一天耕地2公顷,3台拖拉机5天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41 菜场有大白菜2吨50千克,上午卖出600千克,下午卖出70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大白菜?
42 从一根长3米的铁丝上截下60厘米,剩下铁丝的长度是截下铁丝的几倍?
43 商店运来98筐水果,卖了6天还剩下2筐,平均每天卖多少筐?
44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18米,是宽的2倍少2米,求这块菜地的面积.
45 1千克芝麻可以出芝麻油0.45千克,100千克芝麻可以出芝麻油多少千克?
46 100吨煤可炼焦炭95吨,照这样计算,10吨、1000吨煤可炼焦炭多少吨?47,光明小学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60厘米、164厘米、158厘米、156厘米、162厘米.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48,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49,奶牛场平均每头牛每天吃12千克草.照这样计算,25头牛3天一共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50,振兴机械厂生产一种零件,计划每天生产450个,19天完成.实际每天可生产57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51,挖一条长1300米的水渠,前6天挖了720米,如果要在第11天挖完,以后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52,张叔叔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往返一次,去时因有急事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用了6个小时.求他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53,甲乙两地相距5000米,王叔叔从甲地到乙地去用了20分钟,回来时因是走上坡路,用了30分钟.求王叔叔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54,张聪前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而前5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则是92分,张聪第5次数学测验得了多少分?
55,15个小朋友分苹果,平均每人分到7个苹果:又来了几个小朋友,大家重新分配,平均每人分到5个.问来了几个小朋友?
56,四年级学生参加学校大合唱,其中一班男生6人,女生10人;二班男生和女生都是5人;三
57 小明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5次测验得了94分,求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
58 有三个修路队,甲队有20人,每天可修200米,乙队有17人,每天修路 136米,丙队有17人,每天可修路204米.平均每人每天修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