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 识 公 顷 教 学 设 计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泉1褊媸hsjsjy l t@ < => ?学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杨冬菊摘要:量感是人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
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估测能力的发展和数学思维的锻炼,可以帮助学生缩短数学检验的时间, 增进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量感+估测能力+体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 623.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 (2018) 04-0076-03量感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 进行推断,并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某个实际物体 的大吻合的一种感觉。
它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具有一■定的 性。
小学数学中“计量单位”的 是发展学生量感的重要知识。
[1]: 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发现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编写时,教材编写者均增加了让学生感 验、活动、估测的内容,意借 观图形与实际操作,学生理解量的、体会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增进学生在生活中学的意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因此,开展“计量单位”教学时,教师应采取 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量感。
一、开展体验性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测 量知识体系通观人教版小学数学十二册教材不难发现,教 材中凡涉及 单位的教学 都为三#第一部分是教给学生计量单位产生的相关知识,其标学生理的含义,即某一类量代表的是什么;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具体感知某一个计量 单位的意义以及同一类的 之间的关系(进率)及换算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感性地理解量的大 ;第三是让学生的知识题,形成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验性原则,让学生在矛盾冲突的情境中体验某一类量产生的必要性;在精心设计的操作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量 的大小、量与量之间的 ;在生活实践与理论推算的对比体验中让学生形成量感这一重要的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 师在测量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 方式测量物体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 要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大数的认识9篇大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2.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像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记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比较大小的方法:(1)位数多的就大(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
5.读数的方法:1、先读亿级、再度万级、最后读个级2.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写数的方法: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2.那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7.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一.8.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还是大于或等于5.9.ac是清除键 on/c是开关及清除键第二单元1.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做单位。
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做单位(km²)2.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3.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三单元1. 线段:一根拉紧的线,紧绷的弦,都可以看作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测量。
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2.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
不可以测量。
越州赵公救灾记翻译越州赵公救灾记的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资政殿高校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有上请者,或廉价多辄行。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
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那么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那么有间矣。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那么公之泽岂小且近乎!公元丰二年以高校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2篇)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读新闻,看录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安全的重视。
2、认知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3、知道安全交通的小常识4、让学生遵守安全,并向家人和朋友宣传交通安全教学过程:一、认识文明交通的重要性。
1、教师导言:2、看图像3、看了刚才图像上的画面,想想,引发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4、再深究一下,为什么会违反?5、学生交流讨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交通不安全隐患呢?那么,如何降低交通事故对我们的危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保护生命安全出行二、学习交通小知识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说说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
骑自行车九不准一、不在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二、自行车不逆向行驶.三、骑自行车时不带人.四、骑自行车不闯红灯.五、骑自行车不撑伞.六、骑自行车不攀扶其它车辆.七、骑自行车不双手离把.八、未满12周岁不骑车上路.九、骑自行车不突然强行猛拐交通安全五不坐1、不坐超载的机动车。
2、不坐无牌无证、报废的机动车。
3、不坐非法营运机动车。
4、不坐未经检验合格的机动车。
5、不坐货运车辆、农用车辆、拖拉机2、交通安全三要:横过公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3、认识交通标志,明白图标的含义。
4、通过知识抢答,增强意识(1)通过人行横道时,红色信号灯亮了,这时应该:A、抢跑过马路B、等候绿灯亮后再走(2)行人在没有人行道的路上行走,应该:A、靠路边行走B、随意走(3)汽车的转向灯左边闪烁时,汽车向:A、左转B、右转(4)汽车车尾白灯闪烁时,表示汽车:A、前进B、倒车(5)全国统一规定的交通事故报警电话:A、110B、122C、120(6)钻跨护拦,横穿道路,这种行为正确吗?A、正确B、不正确(7)如果看到有汽车撞人后要逃跑了,你应该立即:A、记下车牌号B、告诉老师或家长C、不需要做任何事(8)少年儿童几岁以上可以骑自行车上街?A、8岁B、12岁C、14岁(9)乘坐公共电汽车时,下面的行为哪个不安全?A、在车厢内随意站立B、行车时扶好扶手C、将手或身体置于车窗外(10)在有人行道的路上,你应该:A、走人行道B、走非机动车道C、随心所欲,哪儿没车走哪儿三、交通安全警示语。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负数》是五年级的第一课,负数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
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认识负数的必要性。
教材由温度和海拔高度引入负数的学习,因为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认识正负数,认识零上温度、零下温度。
在教学中,我没有抓住可能出现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以为学生都掌握了。
但课后作业中我发现,对于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掌握不好,不知道负数排列的顺序是和正数相反的,仍然按照正数的排列顺序排列。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上课之前要更细心钻研教材,以达到更深沉层的挖掘教材。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这节课教学《认识负数》的第二课时。
新课前提问复习了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认识负数的必要性。
因为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认识生活中的盈亏问题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在教学中,我没有抓住可能出现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以为学生都掌握了。
但课后作业中我发现,对于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掌握不好,不知道负数排列的顺序是和正数相反的,仍然按照正数的排列顺序排列。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上课之前要更细心钻研教材,以达到更深沉层的挖掘教材,深入浅出,便于学生掌握。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课时我设计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小组讨论)--推导出结论—练习—总结—布置作业,但我在实施这个流程时发现几个问题,第一、我让学生在预习再猜想学生很多答案都是固定的,有的直接照书本上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讲课中语言过于啰嗦、重复。
第三、每个环节与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说的不太自然,太生硬有的甚至没有过渡语,直接跳到下一个环节。
第四、练习题没有根据学生发展顺序及知识的难易循序渐进,先出示的问题比较难,后出示的问题相对容易。
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教学计划是⽼师对每⼀课时做的特定教学⽅式的规划,是⼀个⽼师对他的⼯作尽职尽责的表现,是⽼师对学⽣的教育⾮常看重的⼀个表现,这⾥给⼤家整理了⼀些有关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1⼀、教材分析:全册教材由“⼊学教育”“汉语拼⾳”“识字”“课⽂”“语⽂园地”“⼝语交际”⼏个部分组成。
为了⽅便识字和阅读,⽣字和课⽂全部加注了拼⾳。
1、“⼊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学的⼉童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巩固汉语拼⾳,能利⽤汉语拼⾳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情景图集中识字,⽽且还能帮助学⽣认识事物,激发学⽣学习的兴趣。
4、课⽂,共安排20篇课⽂,分4组编排,每篇课⽂均由图、⽂、⽣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
课⽂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选课⽂篇幅短,⽽且题材⼴泛,内容⽣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
⑵每篇课⽂均为全⽂注⾳,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帮助学⽣识字,也有利于进⾏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
⑶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能⼒的整体发展,以及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班级概况:全班共61⼈,学⽣⼊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
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的精神,学习⽬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1、学习习惯:(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现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生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认知情况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7一、问题的提出计量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计量单位概念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即量感的培养,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
计量单位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长大成人之后进入社会基本能力的强弱。
纵观小学阶段的教材,笔者将计量单位的内容进行了整理,结果如下:一年级认识钟表;认识人民币二年级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克与千克三年级时、分、秒,测量;面积;年、月、日四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如表所示,计量单位的内容十分丰富,但现实生活中对它的研究并不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困惑的地方。
比如:(一)计量单位教学没有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学生对于计量单位都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生活经验缺乏了解,因此,课堂上引用的教学材料往往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有偏差,学生不能较好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在理解上有困难。
(二)课堂中常出现教师讲授多学生操作实践少的现象计量单位的学习,学生需要从体验中去培养“量感”,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40分钟,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刻体会形成“量感”具有很高的难度。
教师需要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常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普遍较少。
此外,“量感”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摘 要:计量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计量单位教学的实效,笔者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整体设计,以求通过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的课前生活体验,组织与学生实际生活衔接的课堂操作与交流活动,设计促进学生计量单位概念理解的课后生活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对计量单位概念的深刻理解,初步形成“量感”。
关键词:计量单位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 操作表达生活体验 操作表达——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俞佳庆(浙江省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38在教学中不易引起教师的重视,因而容易成为教学的盲点。
(三)相关实践活动不够,学生的感性经验不足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整体把握。
宋神宗的少数民族政策王明政宋神宗对少数民族很重视,他说:“昔诸葛亮将有事于中国,即先有事于蛮夷,如孟获辈至七纵而七禽之,盖先有以服其心,使无后患,然后可以东向与魏争利而定霸也。
然则天下之事,欲为之岂可以无序哉?”为此,他对少数民族采取招抚、一视同仁、信任和教化的方针,而且一以贯之,终其一生都是这么做的。
1067年六月,宋神宗才登基,知青涧城种谔就回报:“招西人朱陵,最为横山得力酋长,已给田十顷宅一区。
乞除一班行,使滉示诸羌,诱降横山之众。
”宋神宗下诏:“增给田五顷。
”种谔招降羌人嵬名山一族后,宋神宗命令:“运丹州粟以给降羌,人日三升。
”比救济内地百姓优厚一倍以上。
后来以嵬名山“防讬绥州日久”,将他从左监门卫将军升为供备库使,仍赐姓赵名怀顺。
1069年七月宋神宗让王韶成功招抚“青唐最大,渭源羌与夏人皆欲羁属之”的蕃部俞龙珂。
俞龙珂率其属十二万内附,赐名包顺。
三年后再议俞龙珂官赏,宋神宗又以内殿崇班厚赐之,还对王安石说:“这样做必足以鼓动其余生羌。
”1072年年十一月俞龙珂之兄,河州首领瞎药等来降,瞎药是敌酋木征的谋主,宋神宗诏以为内殿崇班、本州岛蕃部都监,仍赐姓包名约。
1071三月,大臣“文彦博、冯京皆以为蕃官不宜过厚。
”王安石说:“立贤无方,苟有功于朝廷,恐不应分异蕃汉。
”宋神宗肯定了王安石的说法。
在对西夏俘虏的处理上,宋神宗也很大度。
十一月,他“诏放麟州蕃部结胜还夏国,量给米券、路费。
……应诸路去秋以后所获夏国人口,各令经略司选差官就便取问,如愿归并准此,愿留者存恤之。
”并说,不用等夏国议界至官到界上,据所奏愿归蕃户于麟州相对界上发遣,人支彩绢二匹,小儿一匹,即令保安军移牒宥州照会。
1072正月他下诏免除陕西、河东诸路熟户、蕃部弓箭手现欠所借粮米。
六月对环庆荔原堡、大顺城降羌每口给地五十亩,首领加倍,不足,以里外官职田及逃绝田补充,又不足即官府买地给之。
并规定:“其蕃族所委牛羊,有属降人者并给还,或先已支用者偿其直。
【导语】《史记·滑稽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篇⽂⾔⽂,收录于《史记》。
该⽂是专记滑稽⼈物的类传。
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类滑稽⼈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史记·滑稽列传》原⽂ 作者:司马迁 孔⼦⽈:“六艺于治⼀也。
礼以节⼈,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太史公⽈:天道恢恢,岂不⼤哉!谈⾔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国中有⼤鸟,⽌王之庭,三年不蜚⼜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此鸟不飞则已,⼀飞冲天;不鸣则已,⼀鸣惊⼈。
”於是乃朝诸县令长七⼗⼆⼈,赏⼀⼈,诛⼀⼈,奋兵⽽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三⼗六年。
语在⽥完世家中。
威王⼋年,楚⼤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百⽄,车马⼗驷。
淳于髡仰天⼤笑,冠缨索绝。
王⽈:“先⽣少之乎?”髡⽈:“何敢!”王⽈:“笑岂有说乎?”髡⽈:“今者⾂从东⽅来,见道傍有禳⽥者,操⼀豚蹄,酒⼀盂,祝⽈:‘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穀蕃熟,穰穰满家。
’⾂见其所持者狭⽽所欲者奢,故笑之。
”於是齐威王乃益赍黄⾦千溢,⽩璧⼗双,车马百驷。
髡辞⽽⾏,⾄赵。
赵王与之精兵⼗万,⾰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去。
威王⼤说,置酒後宫,召髡赐之酒。
问⽈:“先⽣能饮⼏何⽽醉?”对⽈:“⾂饮⼀⽃亦醉,⼀⽯亦醉。
”威王⽈:“先⽣饮⼀⽃⽽醉,恶能饮⼀⽯哉!其说可得闻乎?”髡⽈:“赐酒⼤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惧俯伏⽽饮,不过⼀⽃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髡韝鞠鯱,待酒於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径醉矣。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径醉矣。
司马迁《平准书》原文|译文《平准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本书叙述了西汉武帝时期产生的平准均输政策的由来。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平准书》原文作者:司马迁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
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於天下之经费。
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
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後卒以叛逆。
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
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
於是募民能输及转粟於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
孝景时,上郡以西旱,亦复脩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
益造苑马以广用,而宫室列观舆马益增脩矣。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後绌耻辱焉。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
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
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自是之後,严助、硃买臣等招来东瓯,事两越,江淮之间萧然烦费矣。
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馀里,以广巴蜀,巴蜀之民罢焉。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原文及译文以下是小编编辑为您整理的《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guoxue/)查看。
作者:陈寿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
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
见其二子,使择焉。
谦弗许。
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着,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乃之荆州依刘表。
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表卒。
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
人问曰:“卿能谙诵乎?”曰:“能。
”固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
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其强记默识如此。
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
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
后绝。
始文帝为五官将,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
粲与北海徐干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玚字德琏,东平刘帧宇公干并见友善。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一年级(每周4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
认识人民币。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数学三年级教师个人工作计划(19篇)数学三年级教师个人工作计划(19篇)数学三年级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1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
小学20xx 年秋s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1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10000以内的数。
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
5、24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二、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三、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认识“万”,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朱文公政训宋·朱熹论世事曰:须是心度大方,包裹得过,运动得行。
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去为事,挨得时进且过,上下相咻以勿生事,不要十分理会事,且凭鹘突;才理会得分明,便做官不得。
有人少负能声,及少经挫抑,却悔其太惺惺了了,一切刓方为圆,随俗苟且,自道是年高见识长进。
当官者,大小上下以不见吏民、不治事为得策。
曲直在前,只不理会,庶几民自不来,以此为止讼之道。
民有冤抑,无处伸诉,只得忍遏;便有讼者,半年周岁不见消息,不得予决,民亦只得休和,居官者遂以为无讼之可听。
风俗如此,可畏可畏!被几个秀才在这里翻弄那吏文,翻得来难看。
吏文只合直说,其事是如何,条贯是如何,使人一看便见方是。
今只管弄闲语,说到紧要处,又只恁地带过去。
因论郡县政治之乖曰:民虽众,毕竟只是一个心,甚易感也。
吴英云:政治当明其号令,不必严刑以为威。
曰号令既明,刑罚亦不可弛。
苟不用刑罚,则号令徒挂墙壁尔。
与其不遵以梗吾治,曷若惩其一以戒百?与其覆实检察于其终,曷若严其始而使之无犯?做大事,岂可以小不忍为心?吾辈今经历如此,异时若有尺寸之柄,而不能为斯民除害去恶,岂不诚可罪耶?某尝谓今之世姑息不得,直须与他理会,庶几善弱可得存立。
或问:为政者当以宽为本,而以严济之?曰:某谓当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
《曲礼》谓“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须是令行禁止,若曰令不行、禁不止,而以是为宽,非也!今人说宽政多是事事不管,某谓坏了这“宽”字。
为政,如无大利害,不必议更张,则所更一事未成,必哄然成纷扰,卒未已也。
至于大家,且假借之,故子产书引郑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
”问:为政更张之初,莫亦须稍严以整齐之否?曰:此事难断定说,在人如何处置,然亦何消要过于严?今所难者是难得晓事底人,若晓事底人历练多,事才至面前,他都晓得依那事分寸而施以应之,人自然畏服。
今人往往过严者,多半是自家不晓,又虑人欺己,又怕人慢己,遂将大拍头去拍他,要他畏。
问治乱之机,曰:今看前古治乱,那里是一时做得?少是四、五十年,多是一、二百年酝酿方得如此。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相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水平。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请你看一看,想一想。
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
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8 ()
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96 ()
太湖水面积大约()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体验面积单位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开始,体会“公顷”这个面积单位产生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前
面的三道题目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即可。
最后一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单位。
估计会有学生说出用公顷。
绝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平方米。
填写上平方米后,再写数据2250000000。
让学生读一读。
学生就会体会到单位的不适合了。
教师这时就能够引出新课]
2.出示课件:例题1的四个画面。
3.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字母符号是:ha
二.自主探究,理解公顷
1.理解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
例如: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先让我们来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谈话: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有多少公顷?
操场一边长大约50米,相邻的一边长大约38米。
计算:50×38=1900平方米
10000÷1900≈5(公顷)(用计算器计算)
大约我们学校这样的操场5个才能有1公顷。
想像一下看,有多
大啊?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我们身边的大面积的实际情况出发,体会“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用自己学校的操场如果能有条件让学生看一看,再想像。
会对1公顷的理解更具体。
]
出示课件: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实行说明。
3.实行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
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倾?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实行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是从平方米换算而来。
重点是体验平方米与公顷的换算过程,怎样方便、不错。
250与160的乘积还能够引导学生实行简便计算。
]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能够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4.巩固练习
(1)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2)做“练一练”第2题。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实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
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太湖水面积用“公顷”做单位大约是多少?
2250000000平方米=225000公顷
225000公顷比2250000000平方米方便的多了。
练习十四第1、2、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