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制定管理规定(升级版-含文件全部附表)
- 格式:doc
- 大小:531.50 KB
- 文档页数:14
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一、引言作业指导书是一份记录工作任务和流程的重要文件。
管理好作业指导书对于确保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作业流程,减少失误和重复劳动,制定一套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2.1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作业指导书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促进工作的高效进行,提高组织的整体工作效率。
2.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在编制、使用和管理作业指导书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守此制度。
三、制度内容3.1 作业指导书编制1.在编制作业指导书之前,需要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作业指导书的范围和内容。
2.由编写人员负责完成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工作,并确保其准确性、明确性和完整性。
3.作业指导书应当注明版本号和编写日期,方便后续的修改和追溯工作。
3.2 作业指导书审批1.作业指导书编写完成后,需要进行内部审批流程。
2.由指定的审批人员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公司的工作要求和规范。
3.审批人员可根据需要提出修改意见,并要求编写人员进行相应的修改。
4.经过审批的作业指导书才能正式发布并供相关人员使用。
3.3 作业指导书更新和修订1.作业指导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
2.由相关人员对作业指导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3.修订和更新后的作业指导书需重新进行审批流程,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更新。
3.4 作业指导书使用1.所有相关人员在使用作业指导书时,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其内容。
2.作业指导书应当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3.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作业指导书有问题或需要修订,应及时向上级汇报或提交修改申请。
3.5 作业指导书归档和存储1.作业指导书应当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归档和存储,以便于查阅和追溯。
2.应建立作业指导书的存档系统,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3.对于作废或过期的作业指导书,应及时进行归档或销毁,以免造成混淆和误用。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单位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各类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审批、印发、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作业指导书是指对本单位作业流程、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的文书。
第四条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当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生产。
第五条作业指导书按照职能分为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工艺操作指导书、设备维护保养指导书等。
第二章:编制与审批第六条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当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
第七条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者应当对作业流程、操作要点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确保编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第八条作业指导书的编制须有明确的章节结构和标题,包括前言、目录、正文、附录等内容。
第九条作业指导书的审批程序应当包括初审、复审和主管部门审批的环节。
第十条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者应当在编制初稿完成后进行初审,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第十一条初审合格后,作业指导书应当提交复审单位,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和修改。
第十二条审核通过后,作业指导书应当报主管部门审批,由主管部门负责人签署批准。
第十三条审批完成后,作业指导书应当进行印发,并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公告。
第三章:使用与管理第十四条作业指导书应当在本单位内部推广使用,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遵守和执行。
第十五条作业指导书的使用人员应当详细阅读、理解作业指导书的内容,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作业。
第十六条作业指导书应当与培训内容结合,进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
第十七条作业指导书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复核和修订,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十八条作业指导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时修订和更新,确保作业指导书与实际工作相适应。
第十九条作业指导书的废止,应当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并在本单位范围内通知相关人员。
第四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定由本单位负责人负责解释。
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一、引言作业指导书是组织机构制定的一种工作规范,旨在明确工作的目标、步骤和要求,帮助员工理解和完成工作任务。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工作流程,制定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是必要且重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作业指导书编制、使用和审批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管理原则1. 规范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必须符合组织机构的政策、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2. 统一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必须统一标准、统一命名和统一格式,确保统一性和协调性。
3. 及时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必须及时修订和更新,反映工作任务和流程的最新要求。
4. 实用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必须简明扼要、易理解、易操作,能够指导员工完成工作任务。
四、管理流程1. 制定作业指导书(1)明确目标和要求: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作业指导书的目标和要求。
(2)编写内容和格式:按照规范性原则和统一性原则,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格式。
(3)审批和发布: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签字,将作业指导书发布给相关人员。
2. 使用作业指导书(1)了解内容和要求:对于每项工作任务,员工需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了解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2)操作步骤: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步骤和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3)及时记录:在工作过程中,及时记录问题、改进和反馈。
3. 修订和更新作业指导书(1)收集意见和建议:定期收集使用作业指导书的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2)评估和修改:根据意见和建议,评估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并进行修改。
(3)发布和通知:修订和更新后,及时发布和通知相关人员。
五、责任与义务1. 组织机构: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作业指导书,确保其有效实施。
2. 部门负责人:负责分配编写、审批和使用作业指导书的任务,监督执行情况。
3. 员工: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工作,并及时提供反馈和建议。
六、培训与沟通组织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员工了解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求。
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作业指导书是指对于某项具体工作的步骤、流程、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和指导的文件。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管理对于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作业指导书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制定了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
二、作业指导书编写1. 定义目标:明确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目的和使用对象,确保编写的作业指导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2. 收集资料:收集相关的工作资料,包括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技术要求等,确保编写的作业指导书准确、全面。
3. 制定结构:根据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目的,制定合理的结构和章节,确保作业指导书的逻辑清晰、易于理解。
4. 编写内容: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作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确保内容准确、详细。
5. 格式规范:统一使用规定的格式和模板,包括字体、字号、标题等,确保作业指导书的整体风格一致、易于阅读。
三、作业指导书审批和发布1. 审批流程:设立作业指导书的审批流程,明确各级审批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作业指导书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2. 审批标准:制定作业指导书的审批标准,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等,确保审批过程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3. 发布方式:确定作业指导书的发布方式,可以通过内部网站、邮件、会议等形式进行发布,确保作业指导书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四、作业指导书更新和变更管理1. 更新机制:建立作业指导书的定期更新机制,确保作业指导书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2. 变更管理:对于作业指导书的变更,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变更的提出、审批、通知等环节,确保变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版本控制:对于作业指导书的不同版本,需要进行版本控制,确保每个人使用的都是最新版本的作业指导书。
五、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和使用1. 培训计划:制定作业指导书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等,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作业指导书。
2. 培训方式:确定作业指导书的培训方式,可以通过线下培训、在线培训、培训材料等形式进行培训,确保培训效果的达到。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标题: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作业指导书是指对工作流程、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的文件,对于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作业指导书的管理规范十分重要。
一、作业指导书的编写1.1 确定编写人员:明确指定负责编写作业指导书的人员,确保责任明确。
1.2 收集资料:收集相关工作流程、操作步骤、安全规范等资料,作为编写作业指导书的依据。
1.3 审核和修订:编写完成后,进行内部审核和修订,确保内容准确、清晰。
二、作业指导书的格式规范2.1 标题和编号:每份作业指导书应有清晰的标题和编号,便于查找和识别。
2.2 结构清晰:作业指导书应按照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进行结构化排列,便于用户按部就班操作。
2.3 图文并茂:适当插入图片、图表等辅助说明,更直观地展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作业指导书的审批流程3.1 审批人员:明确作业指导书的审批人员,确保审批程序规范。
3.2 审批流程:规定审批流程,包括初稿审批、二审审批等环节,确保审批程序完整。
3.3 归档备份:审批完成后,将作业指导书进行归档备份,以备查阅和调整。
四、作业指导书的使用与培训4.1 发放和管理:将作业指导书发放给相关人员,并建立管理制度,确保使用规范。
4.2 培训和指导:针对新员工或需要培训的员工,进行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
4.3 反馈和改进:定期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改进和更新,保持内容的有效性。
五、作业指导书的更新与废弃5.1 定期检查:定期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查,确保内容与实际操作流程一致。
5.2 更新机制:建立作业指导书的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内容,保证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5.3 废弃处理:对于不再适用或过时的作业指导书,及时进行废弃处理,避免混淆使用。
结语:作业指导书的管理规范对于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建立起完善的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安全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和指导的文件。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作业指导书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1.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目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操作规范,确保工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内容(1)工作流程:详细描述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确保工作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
(2)操作规范:明确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的规范,包括安全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
(3)安全要求:对工作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详细说明,包括个人防护措施、设备使用注意事项等。
(4)工作质量要求:对工作质量进行明确要求,包括检查标准、验收标准等。
3.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流程(1)确定编制需求: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需要,确定编制作业指导书的需求。
(2)收集资料:收集与工作相关的资料,包括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安全要求等。
(3)编制草稿: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制作业指导书的草稿。
(4)内部审查:由相关部门进行内部审查,对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格式进行审查和修改。
(5)领导审批:将经过内部审查的作业指导书提交给领导进行审批,获得批准后方可使用。
(6)发布和培训:将批准后的作业指导书发布给相关人员,并进行培训,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求。
三、作业指导书的使用与管理1.作业指导书的使用(1)使用范围:明确作业指导书适用的范围,确保作业指导书只在适用的工作中使用。
(2)使用方式:明确作业指导书的使用方式,可以是纸质版或电子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3)更新与替换:对于已有的作业指导书,需要定期进行更新与替换,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作业指导书的管理(1)版本控制:对作业指导书进行版本控制,确保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作业指导书。
(2)归档管理: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归档管理,确保作业指导书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作业指导书制定管理规定1. 概述作业指导书是一份重要的文档,用于规定和管理员工在工作中所需遵循的标准和流程。
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质量和保证工作一致性都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为了制定一份有效的作业指导书并确保其有效执行,以下是作业指导书制定管理规定的相关要点和步骤。
2. 目的和范围(1)目的:规范和明确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疏漏。
(2)范围:适用于所有部门或项目组的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和管理。
3. 规划与编写(1)明确目标:明确作业指导书的目标和用途,并与相关人员达成共识。
(2)收集信息:收集与相关工作流程和标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3)确定章节和内容:根据信息收集结果,确定作业指导书的章节划分和各章节的内容。
(4)编写指南:根据章节和内容,详细编写每个工作步骤的指导和操作说明。
4. 审核与批准(1)内部审核:由专业人员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内部审核,确保内容准确、清晰,并与实际工作流程符合。
(2)领导审批:作业指导书需经领导层审批才能正式发布和执行。
5. 发布与培训(1)发布通知:通过内部邮件、通知等方式将作业指导书发布给相关人员,并明确执行的日期。
(2)培训与理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理解作业指导书中的工作要求和流程。
6. 更新与维护(1)定期更新: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反馈和改进,定期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新和修订。
(2)修订通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章节的修订,并确保每个人都使用最新版本的作业指导书。
7. 执行与监控(1)执行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必须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工作。
(2)监控与反馈:定期对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并收集相关人员的反馈意见和改进建议。
8. 处罚与奖励(1)违规处理:对于故意或重大违反作业指导书的行为,依据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2)优秀表彰:对于遵循作业指导书、工作优秀的个人或团队,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9. 监督与评估(1)内部监督: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1.前言作业指导书是指对于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详细说明和指导,旨在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证工作质量。
本文将就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审批和使用等方面详细介绍管理规定。
2.制定作业指导书(1)内容明确。
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定义工作的目标、步骤和要求,要求具体明确,避免模糊性和误解。
(2)流程严谨。
作业指导书的步骤应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编写,确保流程顺畅。
(3)标准统一。
作业指导书中应包含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高质量。
(4)表格与图表。
适当使用表格和图表,更加清晰地展示工作流程和操作要点,便于理解和操作。
3.审批和发布作业指导书(1)责任部门。
明确作业指导书的审批和发布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有专人负责质量和准确性。
(2)依据规定。
审批作业指导书需依据公司内部的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作业指导书的内容符合规范和要求。
(3)反馈意见。
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保证作业指导书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4)发布渠道。
作业指导书应通过公司内部的规定渠道发布,例如电子文档库、内部网站等,以便员工及时查阅和使用。
4.作业指导书使用(1)员工培训。
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作业指导书培训,使其对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全面的了解。
(2)工作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可以根据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和参考,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3)更新和维护。
作业指导书应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反映工作的最新流程和要求,确保内容的有效性。
(4)问题反馈。
员工在使用作业指导书的过程中,如有发现问题或建议,可向相关部门反馈,以便及时修正和改进。
5.评估和改进(1)定期评估。
公司应定期对作业指导书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员工的反馈和实际操作效果等,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公司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使用方式。
(3)经验分享。
对于使用良好的作业指导书,可以进行经验分享,以帮助其他部门或项目提高工作效率。
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
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促进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发布、执行、评估和更新等相关工作,以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编制和发布
1. 作业指导书由相关部门或岗位负责人负责编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作业目的、范围、流程、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确保文字清晰明了。
3. 作业指导书应经相关部门或岗位负责人审核,并报批后方可发布。
二、执行
1. 作业执行人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2.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偏离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应事先征得上级部门或责任人的批准。
三、评估和更新
1. 定期对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 作业指导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符。
四、责任与奖惩
1. 对严重违反作业指导书的行为,可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或奖
惩措施。
2. 对认真执行作业指导书,取得好的成绩的个人或团队,可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表彰。
五、培训与沟通
1. 相关部门或岗位负责人应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培训,确保执行人员理解和掌握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2. 对作业指导书的重大调整或更新应及时与执行人员进行沟通和培训。
以上是一份可能的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作业指导书(SOP)管理规定SOP管制規定一.所有正式投産機種都需制定SOP且以正式版本發行.二.所有需要發行的SOP須經相關人員簽字核准後並文管蓋發行章方可生效發行. 三.所有經文管蓋發行章後的SOP,不可在其上靣改寫,亂畫,四.如因生産變更或制定失誤需改動時可在上靣用手寫方式改寫,但需簽上相關人員姓名及時間,一份SOP不可有兩處以上改寫地方.五.SOP制定的版本以統一格式進行制定,不可私自因個人習慣愛好隨意進行修改和制定. 六.SOP版本因生産變更,制程需要,或更新版本時,須經總經理或更高機構審核,批准後方可進行改版,變更前版本須就此停止使用,且SOP版本也隨之升級.但表單編號不變.七.因生産中須要試産新機種或重工及其它非正常的生産須制定臨時SOP或制定生産流程圖(可選其一),流程圖但須將每一工位的重點寫清楚,如需制定SOP可用手方式制定,但书寫字體不可亂畫,須能讓作業員清楚辩認爲佳.八.每一機種生産中都需要有SOP掛於操作工位正前靣,SOP不可放置在作業員內眼都無法辩认的地方,而且不可歪斜,反背等放置.九.在更換新機種時須提前30分種到SOP保管員處借閱所要生産機種SOP,並填寫相應的表單,借閱的SOP以簽字人員爲負責人,同時負責SOP的歸還,在借閱期間如將SOP損壞,或遺失等其它不良現象須作相應的處罰,(如能責任到人則對其責任人作處罰,如不能責任到人則對其借閱人作相應的處罰.十.所有因生産變更或其它因素需重新發行SOP時,則舊版須收囬作廢(以蓋文管作廢章爲准)新版方可生效發行.一.在SOP上故意亂寫,亂畫者以記小過一次處罰.二.將SOP故意損壞,損毀,遺失單頁者記大過一次處罰.三.將SOP整份遺失者記大過兩次處罰.審核核准制定。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一、背景介绍作业指导书是指在工业生产、施工、操作等过程中,为了指导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工作,提供的一种书面指导文件。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管理和使用对于保障工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作业指导书的管理,提高其质量和效益,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1. 编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应基于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2)可行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应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被操作人员理解和执行。
(3)安全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应包含相关安全规定,确保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4)规范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工作的合规性。
2. 编制流程(1)确定编制需求: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确定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范围。
(2)收集资料:收集相关工作方法、操作规程、安全规定等资料,为编制作业指导书提供依据。
(3)编写内容: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工作流程、操作步骤、安全提示等。
(4)审核和修改:由专业人员对编写好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发布和使用:将审核通过的作业指导书发布给相关操作人员,并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其正确使用。
三、作业指导书的管理1. 管理责任(1)作业指导书的管理责任由相关部门负责,包括编制、审核、发布、培训等环节。
(2)相关部门应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作业指导书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2. 管理流程(1)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按照上述编制流程,完成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
(2)作业指导书的审核:由专业人员对编制好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作业指导书的发布和培训:将审核通过的作业指导书发布给相关操作人员,并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其正确使用。
(4)作业指导书的更新和修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确保其与工作实践的一致性。
1.目的为了保证公司所有作业指导书处于完好状态,保证作业指导书的完整性,标准性、能满足公司及生产的标准需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2.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本公司技术部作业指导书的管理3.定义作业指导书即 WI(Working Instruction):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作业操作规范,是对作业者进行标准化作业的指导基准4.职责4.1 技术部负责所有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出货完成作业指导书的制作、审核、批准、发行、更换、管理、归档及有效性的定期监控4.2 使用单位负责保存作业指导书(不得出现缺失、损毁,污脏等),作业时能及时张贴出正确清晰的作业指导书5.工作程序5.1 编制:5.1.1新产品导入时,需要制作新的作业指导书;由技术部工程师提出申请,技术部主要负责人批准后交由技术部IE组进行制作,(技术部工程师有责任提供IE组制作作业指导书时所需所有资料,如样板,图纸等。
)5.2 审核:5.2.1作业指导书完成后由制作人签名,交由相关部门会签后交由技术部主管/经理批准5.3 发行:5.3.1 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盖受控印章后发行到使用部门5.3.2 文件发行后,将文件电子档存档并做好发行记录5.3.3 使用部门接收作业指导书后,及时发送到使用单位5.4 更换:5.4.1 修订时机5.4.1.1 新品制作出现操作与作业指导书内容不相符时进行修订5.4.1.2 生产控制计划变更时有必要进行修订5.4.1.3 通过改善活动,经实际评估,能提高作业效率时进行修订5.4.2 重新发行:5.4.2.1 修订新版本后,参照“5.2、5.3”重新发行新作业指导书5.5 补发:5.5.1 根据计划安排,产品线增开时,由所需车间主管提出申请,经生产经理批准后, 交由技术部经理审核再由IE组按5.2、5.3进行补发。
5.5.2生产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当而造成作业指导书损坏,遗失的,由生产车间主管提出申请,经生产经理批准后交技术部经理审核,IE组按5.2、5.3进行补发。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作业指导书是一种对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记录和传达的文档,它对于组织内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作业指导书的管理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作业指导书管理的目的1. 确保作业指导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 提高作业指导书的可用性和易读性,方便员工理解和执行工作流程。
3. 促进作业指导书的更新和改进,适应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
4. 加强作业指导书的版本控制,避免混淆和错误的使用。
三、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规范1. 标题和编号:每一个作业指导书应具有惟一的标题和编号,方便查找和引用。
2. 适合范围:明确指出作业指导书适合的部门、岗位或者工作流程。
3. 目的和背景:简要介绍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和编写的背景。
4. 定义和缩写:如有特殊术语或者缩写,应在作业指导书中进行定义和解释。
5. 责任和权限:明确相关岗位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
6. 流程图和步骤:使用流程图和文字描述清晰地展示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
7. 注意事项和风险控制:提醒员工注意事项和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
8. 相关文件和表格:列出与作业指导书相关的文件和表格,方便员工的参考和使用。
9. 更新和审批:规定作业指导书的更新和审批流程,确保及时更新和有效性。
10. 附件:如有必要,可以在作业指导书中附上相关的附件,便于员工的参考和操作。
四、作业指导书的管理流程1. 编写:根据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由专业人员编写作业指导书。
2. 审核:由相关岗位负责人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确保准确性和可行性。
3. 发布:将审核通过的作业指导书发布给相关岗位的员工,确保及时传达。
4. 培训:对新员工进行作业指导书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工作流程。
5. 使用:员工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6. 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更新和改进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标题: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作业指导书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文件,它包含了作业流程、规范、要求等内容,对于保障生产质量、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作业指导书的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作业指导书的建立、更新、审批、发布和存档等方面,详细介绍作业指导书管理的规范要求。
一、作业指导书的建立1.1 确定编制人员:确定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人员,通常应由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1.2 采集资料:采集相关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安全规范等资料,作为编制作业指导书的基础。
1.3 制定编制计划:制定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计划,明确每一个步骤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按时完成。
二、作业指导书的更新2.1 定期检讨:定期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检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订。
2.2 采集反馈:采集作业人员对作业指导书的反馈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2.3 审批更新:更新后的作业指导书需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审批确认,确保更新内容符合实际情况。
三、作业指导书的审批3.1 审查内容:审查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和相关标准要求。
3.2 审批流程:明确作业指导书的审批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审批人员参预。
3.3 审批记录:对每一份作业指导书的审批过程进行记录,包括审批人员、审批意见等,以备查证。
四、作业指导书的发布4.1 发布渠道:确定作业指导书的发布渠道,通常应在企业内部通知栏、网络平台等发布。
4.2 发布通知:发布作业指导书时需发布相应的通知,明确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重要性。
4.3 确认接收:确保作业人员已经接收到最新的作业指导书,可以通过签字确认等方式进行。
五、作业指导书的存档5.1 存档管理:建立作业指导书的存档管理制度,确保作业指导书的版本控制和存档安全。
5.2 存档备份: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定期备份,确保作业指导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3 存档查阅:建立作业指导书的查阅制度,确保作业人员可以随时查阅到最新的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一、引言作业指导书是指在工作中为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而编写的一种文档,它包含了工作的目标、步骤、要求等内容,对于组织内部的工作流程和员工的工作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一套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适合范围本管理规范适合于所有需要编写和使用作业指导书的部门和员工。
三、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求1.明确目标: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工作的目标和预期结果,使操作人员清晰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2.详细步骤:作业指导书应详细列出工作的步骤和流程,包括所需材料、工具、操作方法等,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指导书进行工作。
3.简明扼要:作业指导书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文字和复杂的表格,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
4.准确规范:作业指导书应准确描述每一个步骤和要求,避免含糊和歧义的表达,以免引起工作错误或者争议。
5.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应具备可操作性,即操作人员能够根据指导书完成工作,并能够获得预期的结果。
6.更新及时:作业指导书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更新,确保指导书与实际操作流程保持一致。
四、作业指导书的管理流程1.编写:相关部门或者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编写作业指导书,并提交给负责人审核。
2.审核:负责人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编写要求和规范。
3.发布:审核通过的作业指导书由负责人进行发布,通知相关操作人员。
4.培训:负责人或者专人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作业指导书。
5.执行:操作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工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6.监督:负责人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他们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7.反馈: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或者有改进意见时,应及时向负责人反馈。
8.更新:根据操作人员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负责人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及时更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五、作业指导书的管理要点1.责任明确:明确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审核、发布、培训等责任人,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负责人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一、定义1、作业指导书:检修作业指导书是依据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以及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针对机组检修项目所制订的包含作业程序、规范标准、质量检验等内容的作业文件,是检修作业人员的工作依据。
2、设备技术标准:设备技术标准规定了设备的概述、设备参数、零部件清册、检修专用工器具、检修特殊安全措施、维护保养、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检修记录等相关的技术标准,适用于各企业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是设备技术管理的基础,是编制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指导书和设备维护标准等的依据。
3、质检点(H点、W点、R点):质检点(H、W、R点)是指在工序管理中根据某道工序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而设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H点:停工待检点。
工序中关键质量因素应控制的点,需要由检修单位作业人员和质检员以及点检人员验证的点。
停工待检点应点检员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主要包含:—重要的检测数据等;—频发故障点或重大缺陷;—重点反措要求;—隐蔽工序恢复之前;—容器封盖以前;—转动机械扣盖、扣缸之前;—技术监控在工序中明确的受控点或管理监督;—W点验收不合格自动生成的H点。
W点:质量见证点。
根据设备特点,对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的过程和影响产品关键质量特性的过程及工艺要求,需由检修单位作业人员和检修方质检员以及点检员进行质量验证的点。
见证点在到达通知的验收时间,而点检员未到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W点自动转成文件见证点(R点),W点验收不合格将自动生成H点。
R点:文件见证点。
针对检修所提供的文件资料(含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及外购设备等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检验记录和试验报告等)进行的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数量、质量、规格、尺寸、参数,文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等。
点检员应根据所提交的报验文件到现场对实物进行见证和复核,必要时还应进行抽验复验,进一步检验其真实性、有效性、适用性;审核合格后签字确认,否则退回。
目录1目的和范围2引用标准3 定义4 职责5规定6说明7附表8 作业指导书审批流程1 目的和范围1.1 为了规范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审及控制步骤和方法,使作业指导书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作用,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承担工程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审管理活动。
1.3 项目施工中如甲方(业主和监理方)有特别要求统一归档格式的,应根据甲方要求格式编写。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制度、规定等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定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定的条文。
在本规定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制度、规定等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定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制度、规定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FJDJZD-002 《文件管理制度》FJDJZD-010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3 定义本规定中采用下列定义。
3.1 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工程项目指工程安装中大型起重机械(最大起重量30t及以上)的拆装及负荷试验;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锅炉整体水压、汽轮机扣盖,厂用电受电;高塔组立(100m高度以上)、大跨越(档距1000m及以上)、跨越带电高压线路、跨越铁路、跨越高速公路和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所指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并应当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等,其作业指导书/组织设计为重大作业指导书。
3.2 重要工程项目重要工程项目指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0]1020号)附录D中除上述重大工程项目以外的全部项目和变电工程受电,其作业指导书/组织设计为重要作业指导书。
3.3 一般工程项目一般工程项目指除上述重大、重要工程项目以外的全部项目,其作业指导书为一般作业指导书。
4 职责4.1 项目工程部4.1.1 负责作业指导书目录初稿的编制并表明其性质(重大、重要和一般)、审批的权限,经征求各专业工程处意见进行修改和调整后,按5.1 规定经公司总工批准后发布,负责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按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批。
XXXXXXXX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制定管理规定文件编号:版本:编制:审核:批准:XXXXX有限公司发布作业指导书编制管理规定1.目的确保生产按操作规范作业,辅料、工具、物料的合理使用,保证产品质量及生产过程顺畅,和作业指导书的制作和管理。
2.范围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生产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依据、结构内容、格式、文本要求及应用管理的基本内容。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中心现场管理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管理,其它二级企业可参照执行。
3.规范性引用文件(无)4.定义4.1现场标准化作业以企业现场安全生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定作业程序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
4.2全过程控制针对现场作业过程中每一项具体的操作,按照技术标准、工艺标准、规程规定的要求,对制造现场作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不出现偏差和错误,以获得最佳秩序与效果。
4.3现场作业指导书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作业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明确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执行文件5.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5.1体现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验收、运行检修、缺陷管理、技术监督和反措要求等内容;体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
5.2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依据工程部提供的流程图、控制计划、PFMEA、特殊特性清单,防错计划书等工艺文件内容和技术标准内容,应施行刚性管理,变更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5.3应在作业前编制,注重策划和设计,量化、细化、标准化每项作业内容。
做到作业程序有要求,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5.4针对现场实际,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5.5应体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5.6围绕安全、质量两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
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7每工序的作业任务编制一份作业指导书。
5.8应规定保证本项作业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工序及验收内容。
5.9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XXXEQ)的要求。
5.10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文字简练、格式统一。
5.11每工序的作业任务应体现工程操作所需时间,应含宽放时间的设定体现。
5.12应结合现场实际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写(IE),由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批。
6.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依据6.1、流程图、控制计划、PFMEA、特殊特性清单,防错计划书、BOM清单、包装要求等工艺文件和技术指标,总成图等技术标准编制现场的作业指导书。
6.2.在流程图、控制计划、PFMEA、特殊特性清单,防错计划书、BOM清单、包装要求等工艺文件和技术指标,总成图等冻结后,开始编制作业指导书,编制作业指导书按照产品复杂程度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同,时间范围一般在3-7天内完成。
7.现场作业指导书的应用与管理7.1应用7.1.1 各单位按照本导则,参照范本,结合现场实际,具体编写现场作业指导书。
7.1.2 作业指导书须进行专题学习,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工作程序和要求。
7.1.3 现场作业应严格执行指导书,逐项打勾或签字,并做好记录,不得漏项。
7.1.4指导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实际、图纸及有关规定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作业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指导书,履行审批手续并做好记录后,按修改后的指导书继续工作。
7.1.5检修过程中如发现设备缺陷或异常,应立即汇报工作负责人,并进行详细分析,制定处理意见后(必要时应会同装配车间三结合及SMT四结合一道进行),方可进行下一项工作。
设备缺陷或异常情况及处理结果,详细记录在指导书内。
7.1.6 当4M发生变更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改作业指导书,并履行审批手续。
应提前编制现场产品的作业指导书。
7.2管理7.2.1各单位应明确现场标准化作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过程的推广应用和监督检查。
7.2.2各单位应制定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管理制度每年修订一次。
7.2.3使用过的作业指导书,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存档。
7.2.4作业指导书实施动态管理,应及时进行检查总结、补充完善。
作业人员应及时填写使用评估报告,对指导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对可操作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存在问题做出统计,并提出改进意见。
工作负责人和归口管理部门应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对作业指导书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编写人员,指导以后的编写。
7.2.5积极探索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开发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软件,逐步实现信息网络化。
8.职责8.1制造中心生产技术管理科根据工程部输出相关的工艺文件负责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修订和管理。
8.2制造中心各线体对作业指导书的使用,保存和有效率进行评估。
8.3质量管理部对作业指导书实施情况检查。
9.文件流程(见图)11.1结构1)一套作业指导书的封面由验收记录情况评估和附录二项内容组成。
2)作业指导书版面由:编号、版本、页码、机型、制程、工序名称、区分、工序时间、作成日期、修定日期、作业加工流程号、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部件、使用治具/计量仪器、使用辅料、修改履历、管理项目、拟制、审核(PE)、审核(主管)、批准的签字21项内容组成。
11.2内容及格式1)编号应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便于查找。
可采用企业标准编号:WI(P)-XXXXXX-XX-XX,位于封面的右上角。
编号定义:第一位WI(P)代表为:WI为作业指导书(P)试制用,(S)量产用,第二位XXXXXX代表为机型,第三位XX代表工序区分【附加:FJ】,【装配:ZP】,【包装:BZ】,【插件:ZC】,第四位XX代表序号。
11.3填写方法例:WI(P)-C2289-FJ-011)表头填写:版本:A0、A1、A2……An页码:第XX页共XX页机型应具有唯一性便于目视化,机型填写要求:XXX-C2289 XXX代表XXX,C2289代表机型号。
制程分为SMT,附加,装配,包装四大工段;工序名称:根据控制计划的名称进行填写区分:可分为SMT(贴片),SMT(AI),附加(加工)SMT和附加填写名称以PCB板及PCBA板的名称进行命名,装配(总装)命名以整机名称为主。
工序时间:本序完成的操作时间+宽放时间单位以“秒”符号为“S”.作成日期:为编制完成时间:填写规范:XXXX年XX月XX日,例如:2014年4月16日修改日期:作业指导书有修改的必须填写修改的日期,填写规范:XXXX年XX月XX日,例如:2014年4月20日;作业加工流程号:根据流程图的加工流程号填入,与流程图、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的加工流程号必须一一对应;同时体现加工内容的图片,应包含:操作图片,顺序号,作业流,注解标识2)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业方法:以图片和文字结合描述操作动作,图片要求清晰简要注意事项:体现产品生产注意、安全、品质确认,不良反馈处理等3)使用部件使用部件填写此工位所需的生产组件、物料填写生产所需专用工具、常用工器具、仪器仪表、电源设施、消防器材等;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15)使用辅料填写消耗性材料,老保用品等使用辅料序号名称规格型号用量备注16)变更履历、在如下格式填写工艺和技术变更序号更改内容签名日期17)管理项目本工序的管理项目明细,格式,包括静电、电批和烙铁等管控的指标和控制方法序号管理项目过程公差评价/测量技术频率控制方法18)审核确认拟制审核(PE)审核(主管)批准保全的部门经理或科长作业指导书执行的许可人。
在指导书批准人一栏内签名12.现场作业指导书的文本要求12.1页面设置12.1.1采用A4纸,横排版竖装订,装订线位置在左侧。
12.1.2页边距:上、下、右分别为1.5cm,左为2.5cm;距边界:页眉为1.5 cm,页脚为1cm。
12.2字体设置12.2.1正文采用“五号仿宋体”。
12.2.2题目名称采用“三号加黑宋体”。
12.2.3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小标题采用“四号加黑仿宋体”。
12.2.4表格标题栏字体采用同正文相同字号的加粗宋体,外边框加粗1.5磅。
12.3页脚设置12.3.1页码一律采用居中“第×页共×页”,字体为“小四号黑体”。
12.4封面设计12.4.1指导书的名称采用“一号或小初加粗隶书”字体。
12.4.2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作业负责人、作业时间、单位名称和编制时间,字体采用“小三或四号黑体”。
12.4.3编号字体采用“四号宋体”。
12.4.4根据文字多少调整字体间距以及封面上下两部分的间距,使封面布局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
13. 记录与表格13.1工程平衡检查表(XXX-54-02-02)13.2工程工位平衡表(XXX-54-02-03)13.3 变更管理台帐(XXX-21-00-12)——引用13.4工艺更改申请单(XXX-56-00-02)——引用13.5 文件发放登记表(XXX-21-00-0X1)——引用工程工位平衡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