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7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一、填空1.一般说来,中原地区的居民称为__族, 其四周的居民按其方位分别为__,__,__,__。
2.今天,我国共有___个民族。
由于在历史上,氏族关系的密切发展,自汉魏以后,___一词逐渐成为我国各民族的总名称。
3.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___时期,后期为___时期。
4.传说中国的文明起源于__和___时代。
旧时人们常以___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5.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
7.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____土地制度是____。
8._____年,少数民族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9.齐桓公任用______为相,进行改革。
10.“合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阳人___;“连横”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人__。
11.“五经”是___,___,____,___,和____;“三传”是____,____和____。
12.春秋后期的___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他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兼通内、妇、五官、小儿等科。
13.秦长城西起____,东至_____。
14.秦统一后的钱币叫_____,文字叫_____。
15.汉武帝即位,_____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_____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16.西汉时,_____两次出使西域;东汉时,_____经营西域。
17.许慎的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18.东汉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有_____和_____。
19.曹操的选官政策是所谓“___”;曹丕时,用“__”以选拔官吏。
20.230年,孙权派___到达夷州.21.___是两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政策.22.“五胡”指__,__,__,__和__.23.隋炀帝即位后,创立_____,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24.641年,唐太宗以_____入吐蕃和亲,嫁与松赞干布。
25.880年,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___”。
二轮复习:古代史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春秋晚期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制礼作乐”的创造性贡献,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推崇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礼乐制度A.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B.打击了诸侯割据势力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D.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2.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
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
其目的是A.宣扬天无二日B.保证嫡长子地位C.强化尊祖敬宗D.维护家天下局面3.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4.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
该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5.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它反映了元朝设置行省的直接目的是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消除割据隐患,加强军事控制D.创设行政机构,维护国家统一6.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
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A.刺史B.三司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7.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内阁”是①内侍机构②君主专制产物③决策机构④制约皇权工具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8.林则徐在1545年日记中记录他在某地的见闻:“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并之利为之也”。
关于“卡井”的表述有误的是A.由关中农民创造B.至今还流行与新疆一些地区C.起源于战国时期D.有利于木棉等经济作物种植9.北宋《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工具的用法,“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而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高中历史考试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九品中正制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措施?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均田制C. 创立太学D. 创立刺史制度答案:B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科目有哪些?A. 明经、进士B. 明经、明法C. 进士、明法D. 进士、明经答案:A4. 宋代的“三司”指的是哪三个机构?A. 户部、兵部、工部B. 礼部、户部、刑部C. 户部、度支、盐铁D. 吏部、户部、礼部答案:C5. 明朝时期,内阁制度的创立者是哪位皇帝?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宣宗D. 明英宗答案:B6.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了哪个机构来加强皇权?A. 东厂B. 西厂C. 锦衣卫D. 军机处答案:D7.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其临时大总统是?A. 孙中山B. 袁世凯C. 黎元洪D. 黄兴答案:A8.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提倡儒家思想C. 提倡佛教思想D. 提倡道教思想答案:A9.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一战结束D. 辛亥革命答案:A10.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2年C. 1923年D. 1924年答案:A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东北、华北、华东B. 华北、华东、华南C. 东北、华北、华中D. 华北、华东、华中答案:D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8年10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49年9月1日答案:A13.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发展农业B. 发展轻工业C. 发展重工业D. 发展服务业答案:C14.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误批判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是指?A. 经济建设为中心B. 以阶级斗争为纲C. 以农业为基础D. 以工业为主导答案:B15.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点是?A. 土地私有化B. 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C. 土地国有化D. 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答案:B16.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经济发展B. 政治发展C. 文化发展D. 社会发展答案:A1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是?A. 2001年B. 2002年C. 2003年D. 2004年答案:A18.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哪个领域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A. 经济领域B. 政治领域C. 文化领域D. 军事领域答案:A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什么?A.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B.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A20. 中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A. 2020年B. 2021年C. 2022年D. 2023年答案:A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历史学科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主要考察哪些内容?()A. 诗歌B. 法律C. 儒家经典D. 历史答案:C3.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国家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B. 限制了对外贸易C.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 减少了海盗活动答案:B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管理?()A. 派遣驻藏大臣B.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C. 推行汉化政策答案:D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国内经济危机C. 国内政治腐败D. 外国列强的侵略答案:A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建立了哪些根据地?()A. 晋察冀B. 陕甘宁C. 华中D. 以上都是答案:D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土地改革?()A. 没收地主土地B. 分配给农民C. 实行土地国有化答案:D9.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些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破坏?()A. 古建筑B. 古籍C. 艺术品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A.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B.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时期,由_______主持编纂的《唐六典》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
答案:长孙无忌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3.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_______。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B.和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
据此回答7-8题。
高中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1. 选择题A.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答案:正确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B.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
答案:正确解析: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他在618年建立了唐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唐朝时期。
C. 明朝的都城是南京。
答案:错误解析:明朝的都城最初是南京,但在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此后北京成为明朝的都城。
2. 填空题A.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
答案:开元盛世解析:唐朝的盛世被称为开元盛世,这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峰。
B.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
答案:溥仪解析: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他在1912年被迫退位,标志着清朝的结束和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
3. 简答题A. 简述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
答案: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主要包括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经济上的盐铁官营,思想上的独尊儒术,以及对外的开疆拓土。
解析:汉武帝通过这些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文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国家的疆域,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基础。
B. 描述清朝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
答案: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包括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及编纂《康熙字典》等。
解析:康熙皇帝在位期间,通过军事手段平定了内部的叛乱,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同时,他在文化方面也有所建树,如编纂《康熙字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论述题A. 论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
答案:明朝海禁政策限制了民间的海上贸易,影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航海技术的进步。
解析: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导致中国在航海技术和对外贸易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
同时,海禁政策也使得沿海地区的经济受到打击,影响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以上为高中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的示例。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 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重农抑商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就是( )A.儒家思想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就是主张重农抑商的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就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就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就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就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就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瞧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就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就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匈奴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就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就是( )A.修建防御工事B.与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
滚动综合测评(三) (第一~五单元)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古印度一再遣使来唐,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这些使者和商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
这主要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A.范围广泛,内容丰富B.全面繁荣,兼收并蓄C.交通发达,影响深远D.西学东渐,交流频繁B[材料“日本”“古印度”“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都受到唐政府尊重”等信息表明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全面繁荣,兼收并蓄,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对外交往的具体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影响深远,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与“西学东渐”无关,排除D项。
]2.在印加帝国首都蒂瓦纳库城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
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A.虔诚的宗教信仰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C.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B[根据材料“每年9月22日正午……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人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故选B项;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题干不涉及其他地区的文化,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D项与史实不符。
]3.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 ) 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
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灭亡,而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故B项正确,A项错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与材料中“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不符,排除C、D两项。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6.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
”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