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知识点优选稿
- 格式:docx
- 大小:124.39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领域。
九年级学生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对氧气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制取氧气的几种常见方法,以及相关的实践应用。
一、电解水制取氧气1. 实验原理电解水是通过电解过程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带电电极在水中施加电流,使水分子发生电解反应,产生氧气和氢气。
2. 实验步骤首先,将两个电极(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插入水中,确保它们不接触。
然后,通过连接电源,在电解槽中施加适当的电压。
随着电流通过水分子,水分子将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氧气将在正极产生,氢气将在负极产生。
3.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应谨慎操作,注意安全。
确保电压和电流不会过高,以避免发生危险。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实验环境干燥,以避免可能的意外。
二、高温分解金氧化物制取氧气1. 实验原理高温分解金氧化物是一种通过加热金氧化物使其分解产生氧气的方法。
金氧化物(如二氧化锆)在高温下分解成氧气和金属。
2. 实验步骤在实验中,首先将金氧化物样品放入一个特制的高温反应器中。
然后,通过加热装置对样品进行加热。
高温下,金氧化物分解成氧气和金属,氧气可以通过合适的装置进行收集。
3. 应用领域高温分解金氧化物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它可以用于制备氧气气体,以供科学实验或工业过程中使用。
三、利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取氧气1. 基本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我们可以制取出氧气。
2. 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盆含有光合作用植物(如绿叶植物)的水培实验装置。
将植物放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并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注意到氧气在植物叶子上的气泡形成。
3. 实际应用植物光合作用制取氧气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环境保护和教育等领域。
通过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它对环境产生的气体影响,以及如何维持生态平衡。
氧气制备知识点氧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和领域的重要气体。
它在医疗、制造业、化学实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氧气制备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的密度比空气稍大,比空气轻。
氧气在常温下是一种双原子分子,化学式为O2。
它的沸点为-183℃,熔点为-218℃。
氧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
二、常见的氧气制备方法1.分离空气法氧气的主要来源是空气中的氧气。
分离空气法是通过将空气中的氮气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氧气。
常见的分离空气法包括低温分馏法和压力摩擦法。
低温分馏法是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将空气冷却至液态,然后逐渐升温,使氧气和氮气分别液化和气化,从而得到纯氧气。
压力摩擦法是利用空气在高压下通过特殊的吸附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吸附剂能够选择性地吸附氮气和其他杂质,而不吸附氧气。
通过调整压力和吸附剂的选择,就可以实现氧气的分离。
2.氧化物分解法氧化物分解法是利用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气的方法。
常见的氧化物分解法包括二氧化锰分解法和过氧化氢分解法。
二氧化锰分解法是利用二氧化锰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气的方法。
将二氧化锰加热至500℃以上,它会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从而得到纯氧气。
过氧化氢分解法是利用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从而制备氧气。
三、氧气的应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制造业、化学实验等方面。
在医疗方面,氧气常被用于氧疗,可以提供给患者呼吸。
在制造业方面,氧气可以用于金属切割、焊接等工艺,提高工作效率。
在化学实验中,氧气可以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促进反应的进行。
总结起来,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氧气的制备方法包括分离空气法和氧化物分解法。
分离空气法是通过将空气中的氮气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氧气。
氧化物分解法是利用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1.氧气的制备原理:氧气的制备主要依靠一些化学反应,常见的方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H2O2)、加热氯酸钾(KClO3)等。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水(H2O)和氧气(O2),这是一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可以使用锰(IV)氧化物或过氧化锰钾作为催化剂。
3.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KClO3)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加热管或加热瓶进行加热,通过收集氧气来制取氧气。
4.氟酸制取氧气:氟酸(HF)可以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
当过量的过氧化氢和氟酸反应时,会生成氧气和水,可以通过收集氧气来制取氧气。
5.硝酸钾与焦炭制取氧气:硝酸钾(KNO3)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与焦炭反应,生成氧气和氮气。
这种方法需要通过加热瓶或加热管进行加热,收集气体来制取氧气。
6.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确保没有可燃物质存在;-实验过程中要戴好安全眼镜和化学防护手套,避免有毒气体或化学物质的接触;-对于有毒的化学试剂,应在化学废液处置系统中进行处置;-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避免温度过高或反应时间过长导致安全问题。
7.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对大多数可燃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燃烧、氧气焊接、氧气割炬等工业应用。
在医疗方面,氧气也被广泛应用于氧疗和抢救等场合。
8.实验的扩展: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我们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备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拓宽了我们对氧气的应用领域的认识。
实验的过程带给我们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安全意识。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实验介绍制取氧气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化学实验,主要通过加热过氧化钾来分解氧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过氧化钾、试管、试管架、橡皮管、接头、水盆、酒精灯等。
2.取适量过氧化钾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竖直放于试管架上。
3.用橡皮管将试管底部与接头相连。
4.将另一根橡皮管连接到接头上,并将其末端浸入水中。
5.将试管加热,当过氧化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时,氧气会逐渐排出,并在水中形成气泡。
6.若试管中有过量过氧化钾,则需继续加热直至完全分解为止。
7.当气泡产生量较多时,可以用一只试管通过倒置的方式收集氧气,注意将试管的开口朝下,并把试管的口缩短至气泡的最底部。
8.收集足够的氧气后,关闭酒精灯,并将试管倒置,将氧气与空气混合。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1.过氧化钾的取量至关重要,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到实验效果。
2.加热过氧化钾时应注意加热力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3.连接橡皮管时要注意连接紧密,避免氧气泄漏。
4.收集氧气时应注意将试管口缩短至气泡的最低部,避免其他气体的干扰。
5.在实验结束后应注意将酒精灯关闭,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实验原理过氧化钾以高温热分解为过氧化氢及氧气,通常引燃过氧化钾即可发生此反应:K2O2 → K2O + O2其中,K2O2为过氧化钾,K2O为氧化钾,O2为氧气。
实际应用制氧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常规操作之一,也是支持许多重要应用的关键技术。
氧气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如:1.医疗行业:氧气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等。
2.工业:氧气可用于焊接、切割、金属粉末制造等。
3.环保:氧气可用于处理污水等。
4.航空航天:氧气是火箭燃料中必要的燃烧剂之一。
总结制取氧气是一项基本的化学实验,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比如过氧化钾的选用、加热过程的控制、接头的连接以及氧气的收集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并牢记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制取氧气》知识清单一、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
氧气能支持燃烧,许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加剧烈。
例如,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发生红热现象,而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同时,氧气也是生物呼吸所必需的气体,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氧气。
二、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2)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由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棉花、导管等组成。
收集装置:可以选择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要用到水槽和集气瓶。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需要用到集气瓶和玻璃片。
(3)实验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好装置,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装:将药品装入试管。
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④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⑤收:收集氧气。
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⑥离:收集完毕,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⑦熄:熄灭酒精灯。
(4)注意事项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③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撤离水槽,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2、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由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和双孔塞组成。
制取氧气的中考知识点总结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氧气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能与许多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1.氧气的密度是空气的1.1倍。
2.氧气的沸点为-183℃,凝固点为-219℃。
3.氧气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氧气溶解度。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是一种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发生燃烧反应。
2.氧气能够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形成氧化物。
3.氧气也能参与许多有机物的氧化反应。
四、制取氧气的方法1.制取氧气的实验室方法通过加热含氧化金属的过氧化物、在水中电解氢氧化铜溶液、加热含过氧化氢的过硫酸钾溶液,都可以制取氧气。
2.制取氧气的工业方法(1)通过空气的分馏:将空气经过冷却、压缩后,通过分馏获得氮气和氧气。
(2)通过空气的吸附法:将空气经过吸附剂吸附后,再进行脱附得到氧气。
(3)通过热解法:将空气经过加热分解,得到氮气和氧气。
五、氧气的应用1.氧气广泛用于医疗领域,可以用于呼吸机、氧气面罩等,治疗呼吸困难的患者。
2.氧气还用于焊接、切割和合成化工原料等工业领域。
3.氧气也常用于矿井、潜水、航空等领域的供氧装置。
六、氧气的安全性1.氧气是一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但会加速燃烧的速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防火。
2.氧气是一种制冷剂,接触肌肤会引起冻伤,使用时需要做好保护。
七、氧气的环境意义1.氧气是维持生物的呼吸作用的重要气体,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氧气也是大气中的一种气体,参与了许多大气化学反应,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氧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医疗、工业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氧气,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和环保。
临猗二中卢庆明制取氧气知识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
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氧气液态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将分液漏斗换为注射器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优点左图:高锰酸钾试管口有棉花右图:氯酸钾试管口没棉花节约药品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可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依据不易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3、催化剂(1)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作用:催化作用。
(3)“改变”,①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缓。
②改变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不是生成物的质量。
(4)“不变”的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考虑物理性质。
(5)同一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硫酸铜、氧化铜等。
(6)设计实验验证某物质是否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时,三个特征必须同时满足。
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多变一通式X—A+B+.....A+B+......—X举例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关系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二者是并列关系6、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系二者的分类标准不同,没有必然联系。
氧化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不是。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一、氧气的制取方法。
1. 实验室制法。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MnO_4 {}{===} K_2MnO_4+MnO_2 + O_2↑。
-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等。
该反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收集装置:-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 向上排空气法: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 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 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H_2O_2 {MnO_2}{===} 2H_2O+O_2↑。
-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等。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如果使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 收集装置: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ClO_3 {MnO_2}{{===}{}} 2KCl + 3O_2↑。
- 实验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类似,都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 在标准状况下(0℃,1个大气压),密度为1.429g/L。
3. 熔点-218.79℃,沸点-218.79℃。
4. 溶于水,但溶解度较低。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 支持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够支持大多数物质的燃烧。
2. 氧化性: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3. 与其他元素的反应:与非金属元素如氢、碳等反应生成氧化物;与金属元素如铁、铜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 化学法- 氯酸钾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氯酸钾至约400℃,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 过氧化氢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或硫酸铜)的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和水。
2. 电解法- 水电解: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使用化学法制取氧气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火源。
2. 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防护眼镜和手套。
3. 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应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4. 储存和使用氧气的容器应密封良好,避免氧气泄漏。
五、氧气的工业制取方法1.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的特性,通过低温分离得到氧气。
2. 水电解法:与实验室方法相似,但在工业上使用更大规模的电解设备。
六、氧气的应用1. 医疗领域:用于急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工业领域:用于钢铁生产、化工生产等。
3. 潜水和登山:作为呼吸气体。
七、氧气的储存和运输1. 储存:氧气通常以压缩气体的形式储存在高压钢瓶中。
2. 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或使用高压钢瓶进行运输。
八、氧气的安全使用1. 避免氧气与油脂接触,防止火灾。
2. 使用氧气时,应远离明火和高温。
3. 储存氧气的容器应避免撞击和曝晒。
以上是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概述,涵盖了氧气的基本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氧气的应用以及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内容。
二氧化锰Mn O 2二氧化锰加热Mn O 2 △加热△ 制取氧气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药品装置图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过氧化氢 水 + 氧气氯酸钾(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试管口要塞棉花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装置设计①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和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②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分为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选择使用排水集气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4)验满方法:①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处有较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二.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装置选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固固加热型的。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c.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f.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g.熄灭酒精灯。
(4)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 氧气的工业制法1.分离液态空气法①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氮(沸点-196ºC)和液氧(沸点-183ºC)的沸点不同。
制取氧气知识点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1.“改变”有双重含义,即“加快”或“减慢”。
有的同学认为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实际上,催化剂也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人体中的酶可加快食物的消化等;而负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如橡胶制品中的防老剂等。
2.“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说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一定保持不变,但物理性质有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不能说成催化剂本身的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3.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不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
生成物的质量只取决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即一种催化剂只能对某个或某类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并非对所有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但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如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除了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之外,还可以用氧化铜、氧化铁等作催化剂。
建筑上用的水泥、红砖粉末等也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5.虽然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但它不同于“点燃”、“加热”等反应条件,能决定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如没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双氧水在通常情况下也会放出氧气,只不过反应速率缓慢。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
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水+氧
气
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试
剂状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
锰固体
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
固体
高锰酸钾固体
反
应条件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
剂
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
作催化剂
加热
4.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收满。
5收集方法
①排空气法:适用于无毒、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氧气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气体。
三、分解反应
1.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
2.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初中常见发生装置图:甲、乙、A、B 收集图:丙、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