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世界的本来面貌与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实践观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社会生活本质;事物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时数】课时

【授课方式】多媒体;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同时,它又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供一般的、普遍的方法,而且是关于这些方法的学问,即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作为世界观包括许多领域和许多方面的问题,但其中有一个贯穿各个领域和方面、决定整个哲学体系的性质并对解决各种哲学问题具有支配作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本问题。

(1)含义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首先,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际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对实践中人与世界的关系,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的抽象。

其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对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此基础生我们还要了解世界怎样存在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二)物质客观实在性

“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是唯物主义的基石。所以我们了解世界时也是从“物质”概念开始的。在弄清物质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论证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上的一切都离不开物质,一切都是物质以及物质的属性、关系等的统一体,没有任何脱离物质的东西。

1、物质范畴的立体审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古希腊原子论是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成果,是古代哲学繁荣的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有五行说

元气论: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者,根据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学说,将世界的统一性概括为抽象的物质: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不变的属性,从而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原子即为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对物质概念界定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52——53)

2、物质的存在方式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的属性

“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恩格斯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辨证统一。静止和稳定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物质分化的前提和条件。由于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着静止这一方面,才能形成无限多样、性质各异的事物。运动与静止这一辩证的统一是不可割裂的,强调绝对运动否定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则必然走向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顺序性——是指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广延性——物质存在的体积、容积。

伸张性——物质运动的范围。特点是三维性。(长、宽、高)。

现代科学根据时空不可分离的特性,把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结合起来形成“四维时空”的现实性描述,具体、完整地反映出现实事物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说,在现实的时空中确定一个点的运动状态需要四个量:长宽高(纵深)和时间。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联系,证明了时空的客观实在性。

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