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人流动线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6.87 MB
- 文档页数:10
大型商场中商铺人流动线一、人流动线的规划原则1、注重内外沟通,脉络清晰;2、注重立体人流的自然顺畅,平均分配关系;3、避免盲区和死角问题;4、合理设置宽度。
二、商场电梯布局的规划原则1、扶梯布局原则①.商场的电梯部数,布局位置,要以有效疏散运载人流作为出发点;②.避免电梯口的人流堵塞,电梯与过道衔接处的空间宽于过道,或有交叉过道。
③.引导顾客向上购物2、垂直电梯的布局原则①.货人分流商场垂直电梯,货梯与载人梯分开设置,实行有效的货流与人流的分流。
②.专用通道设置结合商场功能定位,避免行业经营冲突。
三、铺位布局规划原则:1、实用、利润、形象的统一商场铺位布局必须考虑到经营商家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同时更要兼顾到独立铺位与整体商场的协调性与互动性。
2、尊重消费者的行为人性化设计,使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显得更加自然顺畅和轻松愉快,购物方便且不易疲劳。
3、面积按定位划分根据整个商场定位划分商铺的面积。
20㎡以下占整个商场面积的10%,20㎡—40㎡占整个商场的30%,40㎡—80㎡占整个商场的20%,卖场占整个商场的40%。
商铺进深与门面比例不宜大于2:1。
建议:B1、F1为内置步行街、专卖店的形式,F2与F3为超级市场与专卖店相结合的形式。
F4层为餐饮、娱乐行业。
商铺面积尽可能小,但要便于自由组合。
垂直动线及出入口处要宽敞明亮。
F2、F3为宽敞明亮的超级市场,收银可统一设在F2,收银处对面可设一排经典商铺,发挥人流积聚处的最大商业价值,F4的商铺根据经营需要可略大一些。
4、使用率适中本项目的使用率控制在58%—65%之间。
四、商场内外部景观及商业小品设计原则以商场核心主题特色为基点,通过内外景观、小品的有效组合,与商场主题密切联系,保证内外景观、空间及与商场主题特色的和谐性与均好性。
室外有足够的广场,作为促销场所和消费者休闲的公共区域。
商场小品注重观赏性,大众化与艺术有机组合。
五、商场外立面设计原则;1、与定位结合;2、与商场的特色结合;3、与区域环境结合;突出创新性、协调性、综合性、超前性,体现时尚、流行、经典、开放这一主题六、商场停车规划设计原则1、与商场规模定位结合,停车位数适当;2、停车购物的方便性,安全性;3、人车分流。
购物中心交通动线分割要点室内的人流系统的规划必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因素:物理因素、建筑设计因素、业态分布规律及顾客生理、心理因素。
(一)物理因素即人流系统要符合商业建筑本身结构,如满足商业项目楼层垂直系统设计、立柱间距、中庭、大堂设计、应急出口设计等基础上规划设计。
此类要求最好能够在前期设计阶段就明确下来,特别是大型商业项目,其主力店的建筑规划要求应当尽早明确,以免在后期建设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建筑设计因素1.人流动线设计以直线为主,根据经验,在人流视野范围内的商铺,具有高租金的价值。
但在直线的人流动线中,可以规划几个类似于小中庭的前凸或后凹形式,以提升局部商铺的租金。
2.为了有效拉动次级通道商铺的人流量,可将收银台、卫生间、楼层休息区等部分功能分布在次级通道上,以拉升次级通道的人流量,同时也可降低将其设立在主要通道旁占用黄金铺面的损失。
3.如果商场面积过大,必须存在若干主次通道,那么除了保证若干通道间的畅通及联系外,还应该在商铺前后都设立出入口,既方便顾客快捷的往返前后通道,又能缓解人流的拥堵,提升人流平均到达率。
4.人流通道尽量采用围绕中厅的双环回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增加商场的通透感,最大化的增加顾客视线内的商铺数量,提高顾客的商铺到达率。
5.在楼层之间设立的台阶式手扶电梯上下部分应分开设计或设计成剪刀式,以增加人流上下楼时光顾店铺的数量。
(三)业态分布规律1.合理分布主力店位置,如果将其设在入口附近,将损失后边的人流到达率,但如果将主力店放置在商场的中后端,在人流的影响下会极大的拉动前边商铺的价值。
在多层建筑结构的商场,最理想的人流拉动策略是,将主力店设在高层。
2.按照消费者的购物目的进行业态分布,对于经营诱导性商品、季节性商品、时尚类商品的业态类型,适宜分布在较低的楼层,通过商品的展示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而对于经营目的性较强的业态类型适宜分布在较高楼层,一般而言,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娱乐等适宜分布在较高楼层上。
购物中心人流动线(水平)类型举例1.“一”字型动线单一动线不形成回路;商业展示面佳,不存在理论上的商业死角;较难形成消费回路,易产生消费疲劳感;多用于商业步行街或轨道交通过道商场香港金钟廊新加坡City Link Mall2.“回”字型动线一般围绕大中庭形成单一动线,简单清晰,形成人流回路;商业展示面佳,不存在理论上的商业死角;一般用于中高端商业项目,例如恒隆广场、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等。
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3.“L”型动线“L”字型动线和“回”字型动线类似,通过大小中庭节点组织环绕形成;“L”字型动线一般与一些主力店、次主力店的位置结合考虑。
上海来福士广场4.“人”字型动线消费空间的多元化,建筑空间错落有致;在项目中心位置一般会设计大尺度中庭空间,成为人流集散区;多用于中高档购物中心,例如杭州万象城也采用此类动线设计。
新加坡ION(香港新鸿基和新加坡嘉德置地)5.“井”字型动线一般用于开放式街区,彰显“街”的文化理念;建筑外观和空间富于变化创新;平面上注重消费节点区域,由此进行人流发散,例如广场等空间的打造;多用于一些开放式街区,例如北京三里屯、宁波老外滩等。
北京三里屯6.“圆弧型”动线动线形成回路,商业展示面佳;中庭空间利用率和商业价值极高,往往会安排一些极富特点的功能设施来吸引消费者,例如跨层电梯、大型LED、高层平台等。
上海中粮大悦城7.“复合型”动线若干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自成一个内部动线体系,通过外部道路连为一体。
每个单体定位清晰,单体与单体之间在定位、业态、品牌上存在差异性。
宁波和义大道8.“主题化”动线通过主题而非动线引导消费者。
通过分区赋予一定主题引导消费者进行探索式趣味式消费,规避动线设计缺陷。
韩国COEX Mall为避免地下商业街给消费者带 来的压抑、阴沉的消费感觉,COEX商业街的的主题围绕“水之旅”展开,整个Mall被区隔成8个特色主题场景,以不同 的自然之景命名,带出生活和文化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商业⼈流动线设计实例之⼀:⼈流动线基本类型1.单通道环流式特点:两侧商铺共⽤⼀条通道,⼈流动线形成循环流动。
适⽤条件:多适⽤于商业体量较⼩的商业体或者商业区域成狭长长⽅形的商业体。
优点:最⼤程度的利⽤商业区域的⾯积,内部⼈流可以⾃由循环流动。
缺点:商业空间不够开阔,不利于舒适购物环境的形成。
深圳实例:丰盛町、世界之窗淘乐街、中信地铁商场、COCO PARK等。
单通道环流式⽇本丰盛町单通道环流式中信地铁商场单通道环流式 COCOPARK在商业体的中间做了⼀个露天⼴场——星空⼴场。
四周的商业区域的⼈流动线是纯粹的单通道环流。
令⼈意外的是,如此⼤的商业体量只⽤⼀种⼈流动线,使得商场的可逛性有所降低。
2.双通道环流式特点:两侧商铺各有⼀条独享的通道,中间做架空处理或设置移动商铺,通过次通道将两侧通道连接起来,⼈流动线形成循环流动。
适⽤条件:⼀般适⽤于商业体量较⼤的多层商业体;商业区域多为宽度较⼤的长⽅形。
优点:可以增加商场的通透感,最⼤化的增加顾客视线内的商铺数量,提⾼顾客的商铺到达率,内部⼈流可以⾃由、灵活循环流动。
缺点:要牺牲⼀部分的商业⾯积。
深圳实例:地王购物中⼼、西武百货等。
深圳实例:双通道环流式西武百货3.环岛式⼈流动线特点:在商业区域的中间设⼀家主⼒店形成⼀个“⼩岛”,四周设置⼀些配套商店,⼈流环绕着“⼩岛”循环流动。
适⽤条件:商业区域宽度较⼤的商业体;有⼤⾯积的主⼒店,多适⽤于专业市场。
优点:突出主⼒店的核⼼效应,利⽤这个核⼼,达到⼈流聚集、发散的效果。
缺点:⼈流动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流动,⽅向较为单⼀,缺乏灵活性。
深圳实例:深圳中⼼书城。
深圳中⼼书城⼀共有艺术书店、⾳乐书店和综合书店三个“岛”,⽽其他配套商业则分布在“岛”的四周。
4.⾃由流动式动线特点:⼈流动线没有固定的流向,可以多线路、多⽅向⾃由流动。
适⽤条件:各种类型的商业均可采⽤。
优点:充分利⽤商业区域的⾯积,尽可能的降低⾯积的浪费,顾客可以随意流动,增加购物的情趣。
商业建筑流线设计研究(上)目录顾客人流流线员工人流流线商品运输流线商业建筑主要功能元素顾客人流流线水平人流动线垂直交通流线顾客人流流线水平人流动线顾客购物流线示意图顾客人流流线水平人流动线流线分级可分为主要水平流线和次要水平流线主要水平流线通常与出入口、楼梯、电梯或扶梯等垂直交通工具相联系,次要流线则用来联系主要流线与各售货单元。
主要水平流线的宽度相对较宽,尤其是大型百货商场中的主要水平流线宽度可达六股人流以上。
现代大中型商业建筑中常常设有中庭,主要水平交通流线一般围绕中庭形成环形交通流线。
顾客人流流线水平人流动线动线分类动线的基本分类:单一动线案例:深圳华润万象城、上海恒隆广场、港汇广场、香港朗豪坊。
特点:单一动线对基地的先天要求很高,基地最好呈一字形或L形,同事进深不能过大。
复(多)线形案例:杭州万象城特点:可以避免店铺进深过深或利于划分出更多的小型店铺。
通常有T字形动线,十字形动线。
循环动线案例:深圳COCO Park、深圳中心城特点:自然引导顾客走完全场,能比较均匀的照顾每个店铺。
但潜在问题是,它是一个封闭的圆环,顾客容易缺乏方向感。
顾客人流流线水平人流动线流线形式交通流线的形式与商场的空间形式、柜台和货架的布置方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按照空间形式,常见的柜台布置形式有:顺墙式、正交式、斜交式、岛屿式、放射式和自由式等。
不同流线的特点:1)顺墙式流线常用于沿街面较长而进深较小的中小型商场。
2)正交式流线方向性强,目标明确,流线简洁。
3)放射式流线较为开放,空间富于变化,易形成销售单元,但占地面积偏大。
4)斜交式流线一般将柜台、货架等设备与结构柱网呈45°斜交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能够拉长室内视距,形成较为深远的视觉效果,既有变化又有规律可寻,避免了空间单调感。
5)自由式流线较为灵活,可根据所售商品的特性将营业空间灵活分割成若干个不同的销售空间,彼此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便于联系,空间变化丰富而不杂乱。
20张图详解购物中心动线设计要领(水平动线垂直动线后勤动线)动线分类动线指人、车、货在购物中心内移动所形成的水平和竖向的空间先行规律。
水平动线1单动线单动线指消费者不走回头路的动线,购物中心应尽可能设计成单动线。
单动线可以让购物者有良好的消费体验和感受,利于消费者辨别方向并记住感兴趣的商铺和品牌。
•单动线轴长水平动线轴长一般控制在200-250m左右。
•单动线形态单动线组织在动线设计中,可以采取直线或弧线型人流组织方式,曲线型动线能扩大商业展示面长度,丰富“视觉空间感”,提高“单店能见率”,增加“游逛趣味性”。
在保证店铺尺寸与形态布局实用的前提下,可采用弧线型动线增加空间丰富性及商铺的可视性。
如宁波万达广场标准布局为直线,空间呆板;深圳KKmall为弧形动线,空间丰富,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2多动线购物中心应尽量避免多动线设计易引起的问题,如支动线的店铺不易活;路线选择常常让顾客失去方向感。
南京水游城采取多动线设计,产生多个3岔-4岔路口,使顾客容易迷失方向,无法看全所有店铺,次动线明显不如主动线人多。
•多动线设计要点1当条件所限,必须采用多动线设计时,要注意避免断头、死角店铺出现;标识清晰,避免易迷路的导向。
如香港圆方采用主题颜色分区与清晰的指示系统将5条动线明确的区分开。
•多动线设计要点2多动线设计中需要注意个性化节点空间(中庭或者转折空间)的设置,避免消费者迷失。
如北京朝阳大悦城空间单调杂乱,应通过增设中庭,重新梳理。
垂直动线1垂直电梯垂直电梯的重要性逐渐被扶梯所取代,因此多布置在非核心商铺位置。
•垂直电梯布置原则可结合卫生间与休息区布置;垂直电梯要能到达停车场;垂直电梯要与影院、餐饮、KTV等有特殊营业时间的店铺相结合,作为延时电梯使用。
如杭州万象城通过垂直电梯将人流导向购物中心高层的影院及餐饮区,并可以作为延时电梯使用。
2扶梯扶手电梯以定向应道人流为目的,将人流导向购物中心的高层和尽端。
商业购物中心动线及空间设计商业购物中心的动线设计应依据建筑规模、人流量等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
做到以下几点:1.主干道道宽设计主干道宽度的大小是影响商业购物中心动线发挥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主干道的宽度不应少于6米。
主干道道宽大小不同会对动线规划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走廊过窄,人行过道过窄,就会对商业购物中心的销售产生影响。
缓冲区是连接两层购物区之间的区域。
缓冲区既可以是扶手电梯出口,也可以用于形成环形走廊,为人们营造宽敞而开阔的购物氛围。
商业购物中心缓冲区的宽度通常为2-3米,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商业购物中心设计的副干道通常作为进入主干道的通道,也可以充当连接个别组团的过渡空间。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顺畅与便捷,副干道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气氛、出入口情况以及商品摆放等。
4.交叉口道路规划商业购物中心交叉口道路规划应避免转弯过于繁琐,应充分考虑交通安全、通行流畅等因素,避免狭窄道路及过度拥堵,以免影响购物心情。
1.商业购物中心平面布局设计商业购物中心平面布局主要是指大型的购物场所从空间布局角度而言,如何规划组织大小多种业态的商业门店,如卖场、超市、店铺及各种消费设施等。
要根据商业购物中心的自身条件,例如场地情况、业态调配等,合理规划空间,实现客流的流畅性和留客率的上升。
2.商业购物中心内部店铺布置与装修商业购物中心内部店铺的布置与装修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其的购物体验,应强调客户的观感操作和商品展示的形式,使消费者感到气氛愉快、购物顺畅、商品展示清晰明了。
商业购物中心照明设计应从照明氛围和能耗控制两方面设计,创造出色彩、时尚感强的环境,同时探寻照明设计的能源消耗等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维持环保理念。
综上所述,商业购物中心动线及空间设计的规划不仅是为了顺畅消费流程,营造顾客愉快的购物气沉,维持良好的运营状态,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吸引消费者的足迹,提高购物中心的声誉与吸引力,塑造品牌形象,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1.“一”字型动线∙单一动线不形成回路;∙商业展示面佳,不存在理论上的商业死角;∙较难形成消费回路,易产生消费疲劳感;∙多用于商业步行街或轨道交通过道商场香港金钟廊新加坡City Link Mall2.“回”字型动线∙一般围绕大中庭形成单一动线,简单清晰,形成人流回路;∙商业展示面佳,不存在理论上的商业死角;∙一般用于中高端商业项目,例如恒隆广场、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等。
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3.“L”型动线∙“L”字型动线和“回”字型动线类似,通过大小中庭节点组织环绕形成;∙“L”字型动线一般与一些主力店、次主力店的位置结合考虑。
上海来福士广场4.“人”字型动线∙消费空间的多元化,建筑空间错落有致;∙在项目中心位置一般会设计大尺度中庭空间,成为人流集散区;∙多用于中高档购物中心,例如杭州万象城也采用此类动线设计。
新加坡ION(香港新鸿基和新加坡嘉德置地)5.“井”字型动线∙一般用于开放式街区,彰显“街”的文化理念;∙建筑外观和空间富于变化创新;∙平面上注重消费节点区域,由此进行人流发散,例如广场等空间的打造;∙多用于一些开放式街区,例如北京三里屯、宁波老外滩等。
北京三里屯6.“圆弧型”动线∙动线形成回路,商业展示面佳;∙中庭空间利用率和商业价值极高,往往会安排一些极富特点的功能设施来吸引消费者,例如跨层∙电梯、大型LED、高层平台等。
上海中粮大悦城7.“复合型”动线∙若干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自成一个内部动线体系,通过外部道路连为一体。
∙每个单体定位清晰,单体与单体之间在定位、业态、品牌上存在差异性。
宁波和义大道8.“主题化”动线∙通过主题而非动线引导消费者。
∙通过分区赋予一定主题引导消费者进行探索式趣味式消费,规避动线设计缺陷。
韩国COEX Mall为避免地下商业街给消费者带来的压抑、阴沉的消费感觉,COEX商业街的的主题围绕“水之旅”展开,整个Mall被区隔成8个特色主题场景,以不同的自然之景命名,带出生活和文化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购物中心人流动线的规划设计,对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后期运营具有巨大的意义。
良好的人流动线设计能正确引导和方便消费者购物或消费,避免店铺成为死角,延长消费者在店铺的停留时间,带动人流量和购买率的提升。
大型商业地产商业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人流动线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可分为联外人流交通动线与内部人流交通动线,内部人流动线主要为由(物流动线略)平面人流动线、垂直人流动线和空间节点组成,是人流交通组织联系各承租户的纽带,从而使承租户创造出最大的商业价值。
商业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人流交通组织动线可达性是否良好,将取决于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动线设计,包括出入口、停车场、人行通道,卖场主辅出入口、店内自动扶梯、中庭节点、电梯设置等。
一、外部人流交通动线规划大型购物中心的联外道路可以说是人流交通动线中很重要的一项。
在规划联外道路系统时,应考虑该项目周边道路现有的交通状况,主大门及广场可面向主道,这样才能吸引人流及方便顾客出行。
此外,尽量避免以交通量很大的道路作为其惟一联外道路。
联外道路应尽可能联接地区性主要干道或快速道路,以充分发挥其集聚功能,并可使其对周边道路的交通影响减至最低。
联外道路与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连结,能扩大购物中心的辐射范围,扩大其商圈,方便消费者到达。
例如广州天河城,除主门(北门)面向交通量很大的天河路外(非快速路),其他三个门分别有天河南一路、体育西路、宏城广场及地铁作为其联外道路,并通过它们与广州黄埔大道、环城高速、华南快速、广深高速等密切相连,使其商圈范围覆盖可达整个珠三角,并创出单日最高人流达80多万的成绩。
另外,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联外人流交通动线应设置多个出入口,一方面可以使顾客更加便捷地进入到商业体,另一方面多出入口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人流过大而造成的堵塞,深圳目前大型购物中心的出入口往往都会达到5个以上。
例如深圳海岸城首层与二层联外人流交通出入口共达10个,人流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非常便捷地流入海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