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全1-12册)
- 格式:pdf
- 大小:6.75 MB
- 文档页数:109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一、数的概念
1. 数是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符号。
2. 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大小。
3. 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顺序。
4. 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属性,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关系。
5. 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变化
规律。
二、数的分类
1. 数可以分为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
2. 自然数是由1开始,按1递增的数,如1、2、3、4、5……
3. 整数是由负数和正数组成的数,如-3、-2、-1、0、1、2、3……
4. 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如1/2、2/3、3/4……
5. 小数是由整数和小数组成的数,如1.2、2.3、3.4……
6. 百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如25%、50%、7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相关的概念,对于解决问题也有所涉及。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都是由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来求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最后结合所得的结论进行运用。
学习时,要注意应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通过探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数学推理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通过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简单的推理证明方法。
5.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6.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认识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7.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提高统计观念。
8.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在前几次的测试中已经了解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但还不够全面,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喜欢的长方形,然后先说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再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得出它们的计算公式。
二、重点难点: 1.在探究中能利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够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3.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推理与简单的演绎证明; 4.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2.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敢于质疑。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有顺序地整理和回顾知识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