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历年山西省历史中考真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5.06 MB
- 文档页数:13
2017年⼭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对于即将⾯临中考的初三学⽣⽽⾔,该如何去做好历史试题的练习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家做份⼭西中考历史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2017年⼭西中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
本⼤题有15个⼩题,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产⽣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稻②他们主要使⽤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学创作来源于社会⽣活。
唐诗作为⼀个时代的主要⽂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流脂粟⽶⽩,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看尽长安花。
(孟郊) C.⼩头鞋履窄⾐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3.⽐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法之⼀。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局⾯,完成全国统⼀②都是少数民族⼊主中原后,建⽴的政权③都修建了⼤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20世纪50年代,在⼭西发现了种类繁多、古朴精美的宋、辽、⾦戏曲⽂物,有戏台遗迹、戏剧壁画、出⼟珍品等。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特⾊的“四⼤梆⼦戏”,即北路梆⼦、晋剧、上党梆⼦、蒲剧。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 .. A.丰富的戏曲⽂物,说明了⼭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B.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发源并成熟于⼭西 C.具有地⽅特⾊的“四⼤梆⼦戏”形成于明清时期 D.⼭西“四⼤梆⼦戏”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 5.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进中国哪⼀家农户,⼈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被⼈遗忘了。
山西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7.6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代中国,“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
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有学者描述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贫穷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这一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这表明宋代A.皇权渐趋衰弱B.地方权力削弱C.君主专制加强D.监察制度完善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某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
这场运动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6.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7.《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
这体现出罗马法A.维护平民利益B.限制贵族特权C.保护私有财产D.消除阶级对立8.《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
第一次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国民革命9.如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的一项对外政策。
2017年山西省大同市大同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部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在表格里,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统辖地区一定有今天山西省区域的是()A.晋国B.齐国C.赵国D.楚国2.下列哪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在山西大同地区()A.夏朝B.北魏C.隋朝D.北宋3.下列叙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戚家军”,不正确的是()A.率军抗击女真军队的进攻B.平息倭寇的侵扰C.军纪严明,英勇善战D.作战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4.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原因是()A.侵略国以扩大侵略权益为目的B.侵略国仍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C.侵略国继续割占中国领土D.侵略国仍强迫清政府增加赔款数额5.我国领土香港岛被割占和香港地区回归祖国的时间是()A.1840年和1949年B.1841年和1949年C.1842年和1999年D.1842年和1997年6.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是()A.挽救了民族危亡 B.推动了政治改革C.促进了思想启蒙 D.发展了社会改革7.我国南京市在每年12 月的一天,拉响防空警报,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
此“国耻”是指()A.卢沟桥事变B.淞沪会战的失败C.南京大屠杀D.南京卖国伪政府的成立8.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下列现象肯定不会在我国20世纪初出现()①机器轰鸣,火车奔驰②楼上楼下,电灯电话③网络订票购物④卫星导航服务。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③④9.我们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有()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推翻殖民统治10.近代有一个工业动力机的发明与改进,彻底结束了人类对畜力、水力和风力的依赖。
你认为这项发明的发明人是()A.哈格里夫斯B.瓦特C.富尔顿D.奥托11.某同学学习了世界史后,对法国历史很感兴趣,并编写出《法兰西印象》.下列内容符合史实的有()①1789年7月14日,起义军攻占巴士底狱②1804 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③通过《凡尔赛条约》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领土主权④1993 年,与南联盟签署欧盟条约。
2017年山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威和财产的继承权,有“凝聚血缘”的寓意,故选B。
禅让制是一种推荐继承制,郡县制下的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它们与“血缘”都没有直接关联。
2.【答案】B【解析】抓住“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的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图1、图2、图3、图5反映了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隶书、行书的演变与成熟。
图4则反映了造纸术的发明。
而“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和“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在图片提示信息中并未直接反映。
故选B。
3.【答案】A【解析】“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体现了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二是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
而材料中没有说明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故选A。
4.【答案】D【解析】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抗击外来侵略,不属于“对外友好交往”。
故选D。
5.【答案】B【解析】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故选B项。
6.【答案】C【解析】题干中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涉及“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比较丰富的新式商品,这反映了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大量新式商品传入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时尚发生了变化。
故选C。
材料未提及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和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材料中虽提到《上海新报》,但无法说明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故A、B、D排除。
7.【答案】C【解析】图片下方批注,太原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4月24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南京解放。
山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制与“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关系最为密切。
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郡县制是地方管理制度,科举制是选官制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2.【题文】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
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②历代统治者的推崇③造纸术的发明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3.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
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
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人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4.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
2017山西中考试题及答案2017年山西省中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迸溅(bèng)恣意(zì)拈轻怕重(niān)B. 矗立(chù)睥睨(pì)箴言(zhēn)叱咤风云(chì)C. 濡染(rú)哂笑(shěn)囹圄(yǔ)锲而不舍(qiè)D. 踌躇(chóu)恻隐(cè)箪食壶浆(dān)咄咄逼人(duō)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C.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答案:D(二)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睦。
B. 百废俱兴:各种废弃的事业都兴盛起来。
C.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D. 气象万千:景象变化多端,非常壮观。
答案:B(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第一段主要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原因。
B. 选文第二段主要描写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C. 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美景的赞美之情。
D. 选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D二、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 2x + 3 = 5B. x^2 - 4x + 4 = 0C. 3x - 2y = 6D. x/2 + 3 = 0答案:A2. 下列不等式中,解集为x > 2的是()A. x - 2 > 0B. 2x - 4 < 0C. x^2 - 4x + 4 > 0D. x + 3 ≤ 5答案:A(二)填空题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长x满足的不等式为:______答案:2 < x < 82.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1),且经过点(0,5),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答案:y = -3(x - 2)^2 - 1三、英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________.A. sunnyB. windyC. rainyD. cloudy答案:A2. -When did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I finished it ________.A. in two hoursB. two hours agoC. after two hoursD. for two hours答案:B(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50-12:2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含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选择题答案1. 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
下列远古人类位于黄河流域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西丁村人D.山顶洞人2.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埃及奴隶制国秦建在尼罗河边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河水长大的C.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D.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3. 楔形文字既有语义符号,又有语音符号。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4.小华正在参加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这样描述一个国家:它由共和国发展到帝国,伴随着武力扩张与奴役,2世纪时其疆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同时它把文化渗入到被征服的广大地区。
据此判断这个国家是A.亚历山大帝国B.拜占廷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古罗马帝国5. “正当隋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时期,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
他们归国后,自然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加速了大化改新局面的出现。
”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的A.背景B.内容C.经过D.影响6. 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
它充分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A.德国皇帝太软弱无能B.王权高于教权C.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D.基督是救世主7.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
20XX年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20XX.6.1315.时空意识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①907—960 960—1127 1127—1276 1271—1368 1368—1644 1644—1912(年)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1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A.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18.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右图是陈雨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19.“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20.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
开启古希腊民主政治道路的是A. 贝壳放逐法的制定B.梭伦改革C.公民大会的成立D.伯里克利改革21.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发展而来。
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的最高官职是A.元老B.元帅C.执政官D.元首22.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
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23.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挑战自然的伟大壮举。
“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起航,驶入茫茫的大西洋……到了古巴、海地……一块新大陆被发现了。
2017年山西省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对血缘、制度、价值取向和家国的认同,便是对文化的认同。
“西周”所处的时代,体现出这些文化认同的主要特征是()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C.国家分裂、民族交融D.皇权强化、闭关锁国2.唐太宗时制定的《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这反映了()A.唐太宗时社会出现了治世局面B.唐朝初年政府征收苛捐杂税C.唐朝官员贪赃枉法的严重后果D.唐朝对官员的刑罚过于严苛3.山西民间有“六郎站在雁门关,一箭射到大青山(位于内蒙古)”的传说。
下列对这一传说的理解,说法最合理的是()A.杨六郎勇武过人,这种传说完全可能发生B.当时与杨六郎发生冲突的是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C.历史传说多虚拟夸张,不可作为历史研究资料D.传说虽有夸张,但可以推测出北宋与北方民族处于战争状态4.下表是科举考试在不同时期南北方状元人数的对比(单位: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B.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C.统治者更重视南方人才D.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5.钱币在方圆之中记录着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反映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实物。
对下列货币相关历史的解读,不正确的()A.货币①是汉武帝实现经济大一统的成果B.货币②是古代中西方经济交流的见证C.货币③是唐朝时日本向中国学习的产物D.货币④是清代前期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铁证6.“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
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
”根据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判断此情景最有可能开始于()A.洋务运动后B.新文化运动后C.五四运动后D.北伐战争后7.小新同学在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被陈列于解放战争时期展台上的一根小竹竿所吸引:这根竹竿上刻有一位参加过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唐和恩所到过的山东、江苏、安徽三个省共88个城镇、村庄的地名,行程达1600多公里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