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历年山西省历史中考真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5.06 MB
- 文档页数:13
2017年⼭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对于即将⾯临中考的初三学⽣⽽⾔,该如何去做好历史试题的练习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家做份⼭西中考历史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2017年⼭西中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
本⼤题有15个⼩题,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产⽣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稻②他们主要使⽤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学创作来源于社会⽣活。
唐诗作为⼀个时代的主要⽂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流脂粟⽶⽩,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看尽长安花。
(孟郊) C.⼩头鞋履窄⾐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3.⽐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法之⼀。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局⾯,完成全国统⼀②都是少数民族⼊主中原后,建⽴的政权③都修建了⼤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20世纪50年代,在⼭西发现了种类繁多、古朴精美的宋、辽、⾦戏曲⽂物,有戏台遗迹、戏剧壁画、出⼟珍品等。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特⾊的“四⼤梆⼦戏”,即北路梆⼦、晋剧、上党梆⼦、蒲剧。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 .. A.丰富的戏曲⽂物,说明了⼭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B.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发源并成熟于⼭西 C.具有地⽅特⾊的“四⼤梆⼦戏”形成于明清时期 D.⼭西“四⼤梆⼦戏”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 5.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进中国哪⼀家农户,⼈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被⼈遗忘了。
山西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7.6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代中国,“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
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有学者描述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贫穷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这一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这表明宋代A.皇权渐趋衰弱B.地方权力削弱C.君主专制加强D.监察制度完善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某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
这场运动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6.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7.《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
这体现出罗马法A.维护平民利益B.限制贵族特权C.保护私有财产D.消除阶级对立8.《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
第一次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国民革命9.如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的一项对外政策。
2017年山西省大同市大同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部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在表格里,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统辖地区一定有今天山西省区域的是()A.晋国B.齐国C.赵国D.楚国2.下列哪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在山西大同地区()A.夏朝B.北魏C.隋朝D.北宋3.下列叙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戚家军”,不正确的是()A.率军抗击女真军队的进攻B.平息倭寇的侵扰C.军纪严明,英勇善战D.作战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4.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原因是()A.侵略国以扩大侵略权益为目的B.侵略国仍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C.侵略国继续割占中国领土D.侵略国仍强迫清政府增加赔款数额5.我国领土香港岛被割占和香港地区回归祖国的时间是()A.1840年和1949年B.1841年和1949年C.1842年和1999年D.1842年和1997年6.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是()A.挽救了民族危亡 B.推动了政治改革C.促进了思想启蒙 D.发展了社会改革7.我国南京市在每年12 月的一天,拉响防空警报,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
此“国耻”是指()A.卢沟桥事变B.淞沪会战的失败C.南京大屠杀D.南京卖国伪政府的成立8.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下列现象肯定不会在我国20世纪初出现()①机器轰鸣,火车奔驰②楼上楼下,电灯电话③网络订票购物④卫星导航服务。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③④9.我们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有()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推翻殖民统治10.近代有一个工业动力机的发明与改进,彻底结束了人类对畜力、水力和风力的依赖。
你认为这项发明的发明人是()A.哈格里夫斯B.瓦特C.富尔顿D.奥托11.某同学学习了世界史后,对法国历史很感兴趣,并编写出《法兰西印象》.下列内容符合史实的有()①1789年7月14日,起义军攻占巴士底狱②1804 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③通过《凡尔赛条约》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领土主权④1993 年,与南联盟签署欧盟条约。
2017年山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威和财产的继承权,有“凝聚血缘”的寓意,故选B。
禅让制是一种推荐继承制,郡县制下的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它们与“血缘”都没有直接关联。
2.【答案】B【解析】抓住“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的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图1、图2、图3、图5反映了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隶书、行书的演变与成熟。
图4则反映了造纸术的发明。
而“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和“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在图片提示信息中并未直接反映。
故选B。
3.【答案】A【解析】“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体现了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二是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
而材料中没有说明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故选A。
4.【答案】D【解析】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抗击外来侵略,不属于“对外友好交往”。
故选D。
5.【答案】B【解析】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故选B项。
6.【答案】C【解析】题干中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涉及“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比较丰富的新式商品,这反映了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大量新式商品传入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时尚发生了变化。
故选C。
材料未提及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和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材料中虽提到《上海新报》,但无法说明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故A、B、D排除。
7.【答案】C【解析】图片下方批注,太原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4月24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南京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