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的分析和预防正式版
- 格式:docx
- 大小:36.22 KB
- 文档页数:8
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及有效预防电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的使用方便快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随着电梯的日益普及和使用,相关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事故和伤害的发生时有所见。
本文将针对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1. 电梯维保不到位导致的事故伤害在电梯的日常维保过程中,如果维保人员工作不到位或者维保设备不合格,就有可能导致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造成事故和伤害。
电梯门关闭不严导致被夹伤,电梯控制系统故障导致坠落等。
2. 检验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操作,如果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者操作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事故。
检验员未按规定操作电梯设备导致设备损坏,或者在维护电梯时,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3. 设备老化、设备损坏导致的事故电梯设备长时间使用后,会存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如果在检验过程中未及时发现并进行维修,就有可能造成事故。
电梯轮槽、轮轴、导轨等部件的损坏导致电梯故障,造成事故和伤害。
二、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预防措施1. 加强维保管理,确保维保工作到位电梯的日常维保工作非常重要,必须确保维保工作到位。
相关单位应加强对维保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技能和操作规范。
要定期对维保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并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确保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严格操作规程,确保检验过程安全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必须要求检验员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要加强对检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3. 定期检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电梯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存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的设备状态检测制度,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及有效预防电梯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即使已经实施了严格的检验和维护程序,电梯事故依然偶尔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对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电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梯检验过程中,事故伤害多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梯装置故障:电梯的安全装置是保证乘客安全的重要部分,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装置故障,可能会导致电梯运行不稳,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2. 电梯维护不到位:电梯需要定期维护保养,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电梯维护不到位,可能会导致电梯零部件损坏,从而引发事故。
3. 人为因素:在电梯检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不慎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电梯事故伤害的发生。
4. 设备老化:电梯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可能会出现老化现象,如果在检验过程中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会引发事故。
在某市的一家商场,一台电梯在检验过程中由于安全装置故障,导致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停止,乘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事后调查发现,这台电梯的安全装置长期未进行定期维护,导致了故障的发生。
这一事件不仅给乘客带来了伤害,也给商场的声誉带来了严重影响。
还有一起案例发生在一家写字楼的电梯检验中,操作人员在检验过程中操作不慎,导致电梯失控,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事故。
事后调查发现,这名操作人员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对于电梯的操作流程并不熟悉,这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两起案例充分说明了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需要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管理责任,确保电梯的安全生产。
安全检验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相关人员要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电梯检验流程和操作规程。
2. 定期维护保养:电梯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电梯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如何预防电梯事故
电梯事故是无法预料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预防它们的发生。
以下是关于如何预防电梯事故的一些建议。
1. 定期检查
电梯是大型机器,需要定期检查保养,以确保它们正常工作。
在检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查看电梯的各个部件,负责更换磨
损的部件以及修复任何已经损坏的部件。
这样可以保证电梯的性
能和安全性。
2. 提高警惕性
电梯事故时有发生,许多事故是由于使用电梯时不小心造成的。
因此,使用电梯时必须提高警惕,特别是当电梯有故障时。
如果
你注意到电梯可能存在问题(比如电梯突然卡住或摇晃),应该
立即报告电梯管理部门。
3. 不超载
电梯本身可以承载一定的重量,因此不能超载。
超载可导致电梯不稳定,从而发生一系列问题。
电梯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载重限制,应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超过这个限制。
4. 遵守规定
使用电梯时应该遵守规定。
例如,当电梯到达时,应该等待电梯门完全打开,然后才能进入/离开电梯。
如果你在进入/离开电梯时急躁并且不遵守规定,有可能会损坏电梯,甚至引起事故。
5. 不要玩弄电梯
电梯是用来使用的,而不是用来娱乐的。
玩弄电梯可能会导致破坏或者使电梯失去平衡,因此不能用电梯作为游玩的地方。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不要在电梯中玩弄或开玩笑。
总的来说,电梯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需要定期检查电梯、遵守规定和提高警惕性,以确保我们的安全。
我们不能忽视电梯的安全,应该将其作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来加以注意。
电梯门区系统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电梯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电梯门区系统是电梯运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电梯门区系统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对电梯门区系统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梯门区系统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缺陷电梯门区系统在设计时如果存在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运行。
门区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设计不合理,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夹人或夹物故障。
设计不合理还可能导致门区系统的自动开闭功能失灵,直接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2. 维护保养不当电梯是一个复杂的机电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如果维护人员工作不到位或者经常出现疏忽大意,就容易导致电梯门区系统部件磨损严重,开闭不顺畅,甚至出现失灵现象。
长期以往,也会直接影响到电梯门区系统的安全运行。
3. 操作不当一些电梯事故是由于使用人员在操作电梯时不当引起的。
在电梯门没完全开启时强行挤入或挤出,就容易被夹伤;或者在电梯门关闭时还继续强行冲进电梯,也容易导致被夹伤的事故发生。
4. 外部环境因素天气恶劣或者外部环境干扰也会对电梯门区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
在强风、雷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电梯门区系统的自动开闭功能有可能失灵,直接导致使用事故。
5. 非正常情况电梯门区系统事故还可能由于一些非正常情况引起,比如电梯系统被非法侵入,造成系统运行异常,或者在运行过程中遭受破坏,也会直接导致电梯门区系统事故的发生。
二、电梯门区系统事故预防措施1. 加强设计审查在电梯门区系统的设计阶段加强审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避免由于设计缺陷引起的事故。
2. 加强定期维护对电梯门区系统的各个部件加强定期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部件的磨损和故障,确保电梯门区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提升用户安全意识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告知他们电梯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在使用中注意事项,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发生。
电梯事故的分析和预防
1搞好发电机停机保养,以防发电机结露。
2正常天气停运超过7天,恶劣天气停运超过3天,启动前,要测定发电机静、转子、箱变绝缘合格。
3启动过程中,检查发电机振动。
4发电机运行过程中,要严格监视冷却器、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情况,以防漏水或温度超过极限。
5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巡回检查质量,及时发现缺陷,及时联系消除。
6按规定投入主保护,并保证保护四性。
7严格监视定子绕组温度,不许超过极限值运行。
8加强运行监视,以防发电机长期过负荷,不对称运行、进相。
9防止发电机进油。
10保证发电机定子冷却水入口温度在规定范围内运行,防止漏水发生;
11运行中对发电机各测温点温度要严格监视,发现温度异常、有突变时,及时停机
12发电机停运后,定子冷却水系统、加热器正常投运;
13严格监视风机的振动,若振动超过规定值、或者振动突然增大,应紧停发电机;
14防止发电机非全相运行;。
文件编号:RHD-QB-K523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电梯使用中安全事故分析与防范标准版本电梯使用中安全事故分析与防范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事故是指生产、工作中发生的人员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对电梯的定义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从上述概念中可以看出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电梯)的不安全状态往往会发生事故隐患甚至事故发生。
事实上电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经常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因此,系统分析电梯使用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且有针对性的加强防范,最大限度的保障电梯的安全使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电梯使用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中对电梯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地事故归类如下:a)剪切;b)挤压;c)坠落;d)撞击;e)被困;f)火灾;g)电击;h)由下列原因引起的材料失效:1)机械损伤;2)磨损;3)锈蚀。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于1931年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与事故之间的关系。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
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
电梯检验过程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电梯检验是一种高危险工作,在电梯检验过程中,检验员及相关人员稍有疏忽就很容易使自己或他人受到伤害。
为了防止或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应分析在检验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安全事故分析与电梯安装过程一样,电梯检验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型大致为:坠落安全事故、机械安全事故、电气安全事故、其他安全事故。
产生上述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如下。
(1)坠落事故危险源在电梯检验过程中,造成高处坠落安全事故的危险源有:①在对安装过程进行监督检验时,对轨道等项目进行检验经常要在脚手架上进行,因此就有从脚手架上摔落的可能;②检查层门或层门地坎时从脚手架上或层门处坠落;③从未安装层门和护栏的门洞口坠落;④在轿厢顶上进行检验,跨越上横梁时,从井道与轿厢围成的孔洞处摔落;⑤用三角钥匙打开厅门时未观察轿厢所处层站,踩空造成高处坠落。
(2)机械安全事故危险源在电梯检验过程中造成机械安全事故的危险源有:①试车时,旋转的曳引轮和移动的钢丝绳都可能使接触者发生机械安全事故;②对限速器进行动作速度校验时,手指有被钢丝绳挤压的可能;③在对制动器、夹绳器等进行检验时,有被旋转的运动部件伤害的可能;④从厅门进入轿厢顶进行井道内项目检验时,有被运动的轿厢剪切的可能;⑤在底坑或轿厢顶进行检验时,若未站好位置或操作不当就有被轿厢等运动部件挤压的可能;⑥在做电梯运行试验时,若轿门无闭锁或警示,乘客可能误入轿厢造成剪切事故。
(3)电气安全事故危险源在电梯检验过程中,造成电气安全事故的危险源有:①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产品不符合电气安全规范的要求,即使用不合格产品。
①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产品使用不当,绝缘损坏造成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带电,并且未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动作不可靠等。
①没有严格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违章带电作业等,如对电梯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进行检验时,检验人员没有停电、验电,没有对大电感性和大电容性设备进行放电便进行测试,就有触电的可能。
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随着电梯的广泛应用,电梯的事故也逐渐增多,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检总局13号令等法律法规,对电梯的安全使用及有关要求作了较明确的规定;一系列国家标准,如电梯主要标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自1987年颁布后,已作了三次较大修改,逐步靠近国际标准。
这些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出台,有效地预防了电梯事故的发生,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
为进一步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作以下分析。
1电梯事故的原理及种类1.1电梯事故的原理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理遵循骨牌原理即:人的因素→个人的缺陷→机械的或物质的缺陷引起的风险→发生事故→造成伤害事故按照从左到右顺序发生,一个影响一个,如果中间某一因素不发生,则最终不会发生。
笔者认为,电梯事故的发生原理与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有所不同,如果电梯本身有故障(即:机械的或物质的缺陷引起的风险),比如超速冲顶或蹲底等,即使个人无任何缺陷,事故也会发生。
如果电梯维修人员违章作业(即个缺陷)等,即使电梯本身无任何隐患也会发生事故。
所以电梯事故应为:)→发生事故→造成伤害使用或维保人员的缺陷和电梯的安全隐患,两者是电梯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
条件具备其一,则电梯事故也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是两个条件都具备,则电梯事故一定发生。
如果了解或掌握了这一原理,使其中的条件皆不具备,就能有效地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
1.2电梯事故的种类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
据统计,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
门系统事故占电梯事故的比重最大,发生也最为频繁。
2管理使用者或维保人员的缺陷引发的事故及预防措施2.1使用者和管理者的缺陷部分使用和管理者对电梯安全不够重视,认为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而对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漠不关心。
电梯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电梯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垂直交通服务,深受大众的欢迎。
然而,不可避免地,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对电梯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梯事故分析1. 事故类型电梯事故常见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故障、绳索断裂、电路故障、电源故障、故障操作、滑门夹人、乘客倒地等。
这些事故类型涉及到电梯本身的设计缺陷、维护不当、使用不当等多个方面。
2. 原因分析2.1 设计缺陷:电梯事故很大程度上与设计缺陷和材料质量相关。
例如,难以检测到的焊接缺陷、机械部件磨损、制动系统不可靠等。
2.2 维护不当:电梯定期维护非常重要。
不合格的维护工作可能导致机器部件损坏、电路故障、安全装置失效等。
2.3 使用不当:有时电梯事故是由于乘客的疏忽或错误操作所致。
例如,超载乘坐、恶作剧行为、意外碰撞等。
3. 影响因素3.1 环境因素:电梯事故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地震、火灾、洪水等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电梯故障。
3.2 年限因素:电梯的使用寿命有限,老旧电梯的事故风险更高,应及时进行合理更新。
3.3 乘客数量:电梯承载乘客数量的超过设计容量可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电梯事故预防措施1. 设计与制造阶段预防1.1 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制定建设标准,确保电梯设计与制造符合安全要求。
1.2 选用优质材料:选用符合标准的材料,确保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3 安全装置的设置:合理设置安全装置,确保各项安全功能的正常运行,如制动系统、紧急制动装置、超速保护、限位装置等。
2. 使用阶段预防2.1 定期维护:制定严格的维护计划,确保定期维护工作的进行,包括机械部件的检查、电气系统的维护以及运行测试等。
2.2 加强安全培训:为电梯使用者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让乘客正确理解电梯的使用规则和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电梯事故的分析和预防正
式版
电梯事故的分析和预防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电梯事故的种类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
据统计,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
门系统事故占电梯事故的比重最大,发生也最为频繁。
2. 电梯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使用或维保人员的缺陷和电梯的安全隐患,两者是电梯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
条件具备其一,则电梯事故也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是两个条件都具备,则电梯事故一定发生。
如果了解或掌握了这一原理,使其中的条件皆不具备,就能有效地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
(1)维保单位或维保人员的缺陷
部分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不是执行“安全为主,预检预修,计划保养”的原则,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维修,而是待出现故障停梯后,才进行抢修,既误时又误事,部分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甚至是敷衍了事,置电梯安全于不顾。
管理者或维修保养人员,应加强有关法规的学习,做到有法必依。
有关部门应
加强执法力度,不断完善法规建设。
(2)电梯自身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门系统事故之所以发生率最高,是由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因为电梯的每一运行过程都要经过开门动作过程两次,关门动作过程两次,使门锁工作频繁,老化速度快,久而久之,造成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装置动作不可靠。
若维修更换不及时,电梯带隐患运行,则很容易发生事故。
冲顶或蹲底事故一般是由于电梯的制动器发生故障所致,制动器是电梯十分重要的部件,如果制动器失效或带有隐患,那么电梯将处于失控状态,无安全保障,后果将不堪设想。
要有效地防范冲顶事故
的发生,除加强标准的完善外,必须加强制动器的检查、保养和维修。
其他事故这类事故主要是个别装置失效或不可靠所造成的。
3.事故案例
(1)门系统事故1
***年*月*日,北京市**区**北里***号楼南侧电梯在运行时开门走梯,致使三层楼住户祖孙二人在上电梯时被剪切,造成一死一伤。
**年**月**日,山东某银行的电梯,也出现了一起开门走梯的事故。
那天,一位乘客进入轿厢选好层,站在门口等人一同乘梯。
就在这时电梯开着门却以正常速度向下运行,将这位乘客的头与下颌分别由轿厢上沿和地坎形成挤压,造
成重伤。
(2)门系统事故2
**年**月***日,山东某服装厂,发生了一起恶性电梯死亡事故。
该电梯为客货电梯,6层6站,XPJ型,额定速度 0.5m /s,额定载荷1000kg,门锁为GS75—11型。
因该电梯制造较早,各部件的型号已趋于老化,因三角碰块与勾子锁频繁碰撞,使三角碰块已磨成倒圆弧状,加之弹簧老化,啮合深度只有3mm,只要在层门外,用手一扒层门则很容易就打开。
针对这一情况,维修人员已向单位领导汇报三次,均答复为企业效益不好,资金紧张,先用着等以后再说。
**月**日下午***车间下班,因高某系车间一班组长,下班后晚
走一会儿,大约在***左右,从车间出来(车间在四层),发现电梯正要关门,高某离电梯15m左右,便急匆匆地跑过去,此时电梯已启动,正快速驶向六楼,高某用手扒开层门迈进去,一步踏空,跌入底坑,当场死亡。
这是一起典型的管理者及使用者不重视安全而引发的事故。
(3)冲顶或蹲底事故
北京市某房管所一幢24层楼的MBDS 电梯,由于维修工在作业时忘记了拔出开闸扳手,随着电梯运行的震颤,扳手越插越紧,最终导致了抱闸无法闭合。
这时电梯回到一层,维修工正欲从轿里撤出,却发现电梯自动上行,正犹豫间只见电梯移动越来越快。
他打下轿顶急停开关,但无
济于事,维修工无计可施。
电梯失控了,加速直冲24层,呼啸冲顶,维修工立即将身体收拢、蜷伏在轿顶的最低处。
轰隆一声巨响,轿厢;中项震动了整个大楼。
维修工的性命保住了,但轿顶复绕轮被楼板击碎,机房顶面拱起一个大大的鼓包。
(4)其他事故
***年*****日,东北某学院新装了两部电梯,李、高二人对电梯厅门与轿厢门刀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当他们正在调整螺栓时,有人按动了呼梯按钮,电梯快速上行,李某被挤入轿厢与6层厅门侧井道内,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