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耕地机械(装备)
- 格式:ppt
- 大小:28.39 MB
- 文档页数:194
农业机械装备使用与维护操作规程书第一章农业机械装备概述 (3)1.1 农业机械装备的分类 (3)1.1.1 土壤耕作机械 (4)1.1.2 播种机械 (4)1.1.3 植保机械 (4)1.1.4 收获机械 (4)1.1.5 农产品加工机械 (4)1.1.6 农业运输机械 (4)1.2 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趋势 (4)1.2.1 信息化 (4)1.2.2 高效能 (4)1.2.3 节能环保 (4)1.2.4 多功能 (5)1.2.5 智能化 (5)第二章农业机械装备的使用前准备 (5)2.1 装备的检查与调试 (5)2.1.1 外观检查 (5)2.1.2 结构检查 (5)2.1.3 电器系统检查 (5)2.1.4 液压系统检查 (5)2.1.5 动力系统检查 (5)2.1.6 调试 (5)2.2 使用前的安全注意事项 (6)2.2.1 阅读说明书 (6)2.2.2 确认环境 (6)2.2.3 检查防护装置 (6)2.2.4 保证信号畅通 (6)2.2.5 遵守操作规程 (6)2.3 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6)2.3.1 培训 (6)2.3.2 考核 (6)2.3.3 培训合格 (6)第三章农业机械装备的操作规程 (6)3.1 常规操作流程 (6)3.1.1 启动前准备 (7)3.1.2 操作步骤 (7)3.1.3 停机操作 (7)3.2 特殊情况下的操作方法 (7)3.2.1 恶劣天气下的操作 (7)3.2.2 复杂地形的操作 (7)3.3 操作中的安全措施 (8)3.3.2 机械装备的安全检查 (8)第四章农业机械装备的维护保养 (8)4.1 日常维护保养 (8)4.2 定期维护保养 (9)4.3 维护保养的工具与材料 (9)第五章农业机械装备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9)5.1 故障的分类与诊断方法 (9)5.1.1 故障分类 (9)5.1.2 诊断方法 (10)5.2 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10)5.2.1 机械故障排除方法 (10)5.2.2 液压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0)5.2.3 电气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0)5.2.4 控制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0)5.3 复杂故障的处理流程 (10)5.3.1 现场调查 (10)5.3.2 故障诊断 (11)5.3.3 故障排除 (11)5.3.4 故障原因分析 (11)5.3.5 故障记录 (11)第六章农业机械装备的安全使用 (11)6.1 安全操作规程 (11)6.1.1 操作前的准备 (11)6.1.2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1)6.1.3 操作后的收尾工作 (11)6.2 应急处理与预防 (12)6.2.1 应急处理 (12)6.2.2 预防 (12)6.3 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与维护 (12)6.3.1 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 (12)6.3.2 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 (12)第七章农业机械装备的环保与节能 (12)7.1 环保要求的遵守 (12)7.1.1 环保法规与标准的遵循 (12)7.1.2 环保设施的配置与使用 (12)7.1.3 环保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13)7.2 节能技术的应用 (13)7.2.1 节能型机械设备的选用 (13)7.2.2 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3)7.2.3 节能宣传与培训 (13)7.3 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 (13)7.3.1 废弃物的分类与收集 (13)7.3.2 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13)第八章农业机械装备的更新与淘汰 (13)8.1 更新与淘汰的原则 (13)8.1.1 经济性原则 (14)8.1.2 技术先进性原则 (14)8.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14)8.1.4 安全性原则 (14)8.2 更新与淘汰的流程 (14)8.2.1 需求分析 (14)8.2.2 设备选型 (14)8.2.4 审批与立项 (14)8.2.5 设备采购与安装 (14)8.2.6 人员培训与操作 (14)8.2.7 设备验收与投入使用 (14)8.3 更新与淘汰的技术标准 (14)8.3.1 设备功能 (15)8.3.2 设备可靠性 (15)8.3.3 设备安全性 (15)8.3.4 设备环保性 (15)8.3.5 设备售后服务 (15)第九章农业机械装备的管理与监督 (15)9.1 管理制度与责任分配 (15)9.1.1 管理制度的建立 (15)9.1.2 责任分配 (15)9.2 监督检查与质量评价 (16)9.2.1 监督检查 (16)9.2.2 质量评价 (16)9.3 管理与监督的技术手段 (16)9.3.1 信息化管理 (16)9.3.2 智能监控 (16)9.3.3 数据分析 (16)9.3.4 人员培训 (17)第十章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与创新 (17)10.1 技术创新的方向 (17)10.2 发展战略与规划 (17)10.3 产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17)第一章农业机械装备概述1.1 农业机械装备的分类农业机械装备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工具,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耕地机机械原理
耕地机(也称耕地机械)是一种用于耕种土地的机械设备。
它通过机械原理实现耕地的目的。
耕地机的机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力传递系统:耕地机通常由柴油发动机或电动机提供动力,动力传递系统利用传动带、齿轮或链条等装置,将动力传递给耕地机各部分。
2. 旋转工作部分:耕地机通常配备一些旋转的工作部件,如旋转刀片、耕耙、耕整器等。
这些部件通过动力传递系统带动,对土地进行翻耕、破土等工作。
3. 行进系统:耕地机通常需要在田地上移动,行进系统包括轮子、履带或其他行进装置,用于使耕地机在土地上行驶或转向。
4. 控制系统:耕地机通常配备一些控制装置,如操纵杆、控制阀等。
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耕地机的运行状态、速度以及工作深度等参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机械原理,耕地机能够实现对土地的耕作工作,提高土地的透气性、排水性和肥力,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1021201适用专业: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总学时:60学时(52+8)一、编写说明1.修订的依据本大纲是依据农业院校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本科教学计划要求而编写的。
2.课程简介农业机械学是研究田间和场上作业机械的一门科学,是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3.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
从而为用好农业机械、改进现有农业机械以及对新一代农业机械进行性能设计打下基础。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应在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结束以后开设。
2)要考虑课程的整体性,也要避免与其它课程的重复。
3)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以便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电化教学,现场实物教学、参观等,提高教学效果。
5)理论授课应选择重点和难点,其余内容学生自学。
6)采用本大纲时应根据黑龙江及垦区的特点进行教学。
本课程结束后,应安排2周的收获机课程设计和2周的麦收实习或秋收实习,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巩固与理解,提高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
4.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既要有较深的基础课如数学、力学等为基础,还要有专业基础课的功底以及必要的农业知识等。
二、大纲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1.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农业机械的特点,国外农机发展动向。
2.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农业机械分类和特点。
2.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情况,国外农业机械发展动向。
3.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上可通过幻灯图片使学生认识农机具的外形结构和功能同时结合录像教学进一步认识农业机械化的优点。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了解农业机械不同于工业机械的特点和精准农业的发展。
第一章耕地机械(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土壤性质和犁的工作部件和基本原理,掌握耕地机械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农业机械化操作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4)1.1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4)1.1.1 传统农业阶段: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生产动力,农具简单,生产效率低。
(4)1.1.2 半机械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业机械化开始起步,半机械化农具如播种机、收割机等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
(4)1.1.3 机械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生产,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5)1.1.4 现代农业机械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农业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先进设备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
(5)1.2 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5)1.2.1 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
(5)1.2.2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1.2.3 改善农产品质量: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5)1.2.4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5)1.2.5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5)1.3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5)1.3.1 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机械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
(5)1.3.2 发展趋势: (5)第2章农业机械类型及选择 (6)2.1 农业机械分类 (6)2.2 农业机械主要类型及功能 (6)2.3 农业机械的选择与配置 (6)第3章耕整地机械化作业 (7)3.1 耕整地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7)3.1.1 耕地机械 (7)3.1.2 整地机械 (7)3.2 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7)3.2.1 耕地机械化作业 (7)3.2.2 整地机械化作业 (8)3.3 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8)3.3.1 安全操作 (8)3.3.2 机械维护 (8)3.3.3 环保作业 (8)第4章播种机械化作业 (8)4.1 播种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8)4.1.2 播种机械的选择 (9)4.2 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9)4.2.1 播种深度 (9)4.2.2 播种密度 (9)4.2.3 播种速度 (9)4.2.4 播种质量 (9)4.3 播种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9)4.3.1 机械调试 (9)4.3.2 土壤处理 (9)4.3.3 种子处理 (9)4.3.4 播种时间 (9)4.3.5 作业人员培训 (10)4.3.6 安全生产 (10)第5章施肥机械化作业 (10)5.1 施肥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0)5.1.1 类型概述 (10)5.1.2 选择原则 (10)5.2 施肥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10)5.2.1 施肥量控制 (10)5.2.2 施肥深度与宽度 (10)5.2.3 作业速度 (10)5.2.4 作业时机 (11)5.3 施肥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11)5.3.1 安全操作 (11)5.3.2 保养维护 (11)5.3.3 环境保护 (11)5.3.4 适应气候变化 (11)5.3.5 遵循农艺要求 (11)第6章灌溉机械化作业 (11)6.1 灌溉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1)6.1.1 类型概述 (11)6.1.2 选择依据 (11)6.2 灌溉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11)6.2.1 灌溉制度 (12)6.2.2 灌溉设备安装 (12)6.2.3 灌溉操作 (12)6.3 灌溉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12)6.3.1 设备维护 (12)6.3.2 水质管理 (12)6.3.3 节水措施 (12)6.3.4 安全生产 (12)第7章收获机械化作业 (12)7.1 收获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3)7.1.2 选择原则 (13)7.2 收获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13)7.2.1 作业前准备 (13)7.2.2 作业过程 (13)7.2.3 作业后检查 (13)7.3 收获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13)7.3.1 安全生产 (13)7.3.2 环保要求 (14)7.3.3 技术更新与培训 (14)7.3.4 故障处理 (14)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业 (14)8.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4)8.1.1 加工对象的特性:根据加工农产品的种类、品质、含水量等特性,选择相应类型的加工机械。
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4)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4)1.1.1 起步阶段(19491957年) (4)1.1.2 发展阶段(19581978年) (4)1.1.3 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4)1.2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与意义 (4)1.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1.2.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1.2.3 保障粮食安全 (5)1.2.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1.2.5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5)第2章农业动力机械 (5)2.1 拖拉机 (5)2.1.1 拖拉机概述 (5)2.1.2 拖拉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5)2.1.3 拖拉机操作技巧 (5)2.2 内燃机 (6)2.2.1 内燃机概述 (6)2.2.2 内燃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6)2.2.3 内燃机操作技巧 (6)2.3 电动机 (6)2.3.1 电动机概述 (6)2.3.2 电动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6)2.3.3 电动机操作技巧 (6)第3章耕作机械 (7)3.1 耕地机械 (7)3.1.1 概述 (7)3.1.2 铧式犁 (7)3.1.3 旋耕机 (7)3.1.4 翻转犁 (7)3.2 整地机械 (7)3.2.1 概述 (7)3.2.2 圆盘耙 (7)3.2.3 镇压器 (7)3.2.4 平地机 (7)3.3 深松机械 (8)3.3.1 概述 (8)3.3.2 深松机 (8)3.3.3 深松联合整地机 (8)第4章播种与栽植机械 (8)4.1 播种机械 (8)4.1.2 播种机械的操作要点 (8)4.1.3 播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8)4.2 栽植机械 (8)4.2.1 栽植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8)4.2.2 栽植机械的操作要点 (8)4.2.3 栽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4.3 种子处理机械 (9)4.3.1 种子处理机械的种类与功能 (9)4.3.2 种子处理机械的操作方法 (9)4.3.3 种子处理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第5章植保机械 (9)5.1 喷雾器 (9)5.1.1 机动喷雾器 (9)5.1.2 手动喷雾器 (9)5.2 喷粉器 (10)5.2.1 干粉喷粉器 (10)5.2.2 湿粉喷粉器 (10)5.3 撒粒器 (10)5.3.1 手动撒粒器 (10)5.3.2 机械撒粒器 (10)第6章施肥机械 (11)6.1 固体肥料施肥机械 (11)6.1.1 撒肥机 (11)6.1.1.1 工作原理 (11)6.1.1.2 结构特点 (11)6.1.1.3 操作方法 (11)6.1.2 深施机 (11)6.1.2.1 工作原理 (11)6.1.2.2 结构特点 (11)6.1.2.3 操作方法 (11)6.2 液体肥料施肥机械 (11)6.2.1 喷雾机 (12)6.2.1.1 工作原理 (12)6.2.1.2 结构特点 (12)6.2.1.3 操作方法 (12)6.2.2 滴灌施肥装置 (12)6.2.2.1 工作原理 (12)6.2.2.2 结构特点 (12)6.2.2.3 操作方法 (12)6.3 有机肥施肥机械 (12)6.3.1 粉碎机 (12)6.3.1.1 工作原理 (12)6.3.1.2 结构特点 (12)6.3.2 播撒机 (13)6.3.2.1 工作原理 (13)6.3.2.2 结构特点 (13)6.3.2.3 操作方法 (13)第7章收获机械 (13)7.1 谷物收获机械 (13)7.1.1 谷物联合收割机 (13)7.1.2 小型谷物收割机 (13)7.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3)7.2.1 棉花收获机械 (13)7.2.2 烟草收获机械 (14)7.2.3 茶叶收获机械 (14)7.3 蔬菜收获机械 (14)7.3.1 叶菜类蔬菜收获机械 (14)7.3.2 根茎类蔬菜收获机械 (14)7.3.3 果实类蔬菜收获机械 (14)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 (14)8.1 粮食加工机械 (14)8.1.1 概述 (14)8.1.2 主要设备 (14)8.1.3 操作要点 (15)8.2 油料加工机械 (15)8.2.1 概述 (15)8.2.2 主要设备 (15)8.2.3 操作要点 (15)8.3 果蔬加工机械 (15)8.3.1 概述 (15)8.3.2 主要设备 (15)8.3.3 操作要点 (15)第9章农业运输机械 (16)9.1 农用运输车辆 (16)9.1.1 车辆类型及特点 (16)9.1.2 操作要点 (16)9.1.3 安全注意事项 (16)9.2 挂车与拖车 (16)9.2.1 挂车与拖车类型及特点 (16)9.2.2 操作要点 (16)9.2.3 安全注意事项 (16)9.3 搬运机械 (17)9.3.1 搬运机械类型及特点 (17)9.3.2 操作要点 (17)9.3.3 安全注意事项 (17)第10章农业机械化作业管理 (17)10.1 农业机械化作业组织与管理 (17)10.1.1 作业组织 (17)10.1.2 作业管理 (17)10.2 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控制 (17)10.2.1 质量控制标准 (17)10.2.2 质量检测与评估 (17)10.3 农业机械化作业安全与环保 (18)10.3.1 作业安全 (18)10.3.2 环境保护 (18)10.4 农业机械化维修与保养 (18)10.4.1 维修技术 (18)10.4.2 保养措施 (18)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设备概述 (3)1.1 农业机械设备分类与特点 (3)1.2 农业机械设备发展现状与趋势 (4)第2章农业机械设备选型与配置 (5)2.1 农业机械设备选型原则 (5)2.1.1 适用性原则 (5)2.1.2 经济性原则 (5)2.1.3 先进性原则 (5)2.1.4 安全性原则 (5)2.1.5 环保性原则 (5)2.2 农业机械设备配置方案 (5)2.2.1 作物生产环节配置 (5)2.2.2 畜禽养殖环节配置 (5)2.2.3 农产品加工环节配置 (6)2.2.4 农业废弃物处理环节配置 (6)2.3 农业机械设备购置与维护 (6)2.3.1 购置流程 (6)2.3.2 维护保养 (6)第3章耕整地机械 (6)3.1 耕地机械 (6)3.1.1 概述 (6)3.1.2 类型及特点 (6)3.2 整地机械 (7)3.2.1 概述 (7)3.2.2 类型及特点 (7)3.3 耕整地机械操作技巧 (7)3.3.1 操作前准备 (7)3.3.2 操作注意事项 (7)3.3.3 操作后保养 (7)3.3.4 安全操作 (7)第4章播种机械 (7)4.1 播种机分类与工作原理 (8)4.1.1 播种机分类 (8)4.1.2 播种机工作原理 (8)4.2 播种机械操作要点 (8)4.2.1 播种前准备 (8)4.2.2 播种操作 (8)4.3 播种质量检测与调整 (9)4.3.1 播种质量检测 (9)4.3.2 播种质量调整 (9)第5章施肥机械 (9)5.1.1 撒肥机 (9)5.1.2 液体施肥机 (9)5.1.3 粉尘施肥机 (9)5.2 施肥机械操作方法 (10)5.2.1 准备工作 (10)5.2.2 操作步骤 (10)5.2.3 注意事项 (10)5.3 施肥效果评价与优化 (10)5.3.1 评价方法 (10)5.3.2 优化措施 (10)第6章植保机械 (11)6.1 喷雾机械 (11)6.1.1 设备选择 (11)6.1.2 操作方法 (11)6.2 喷粉机械 (11)6.2.1 设备选择 (11)6.2.2 操作方法 (11)6.3 防虫网与遮阳网应用 (11)6.3.1 防虫网应用 (11)6.3.2 遮阳网应用 (11)第7章收获机械 (12)7.1 谷物收获机械 (12)7.1.1 简介 (12)7.1.2 常见谷物收获机械 (12)7.1.3 操作要点 (12)7.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2)7.2.1 简介 (12)7.2.2 常见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2)7.2.3 操作要点 (12)7.3 收获机械操作注意事项 (12)7.3.1 操作前准备 (12)7.3.2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13)7.3.3 操作后注意事项 (13)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 (13)8.1 粮食加工机械 (13)8.1.1 稻谷加工机械 (13)8.1.2 小麦加工机械 (13)8.1.3 玉米加工机械 (13)8.2 油料加工机械 (13)8.2.1 油菜籽加工机械 (13)8.2.2 花生加工机械 (14)8.2.3 棉籽加工机械 (14)8.3 果蔬加工机械 (14)8.3.2 蔬菜加工机械 (14)8.3.3 脱水蔬菜加工机械 (14)第9章农业废弃物处理机械 (14)9.1 秸秆处理机械 (14)9.1.1 秸秆粉碎机 (14)9.1.2 秸秆压块机 (15)9.1.3 秸秆打捆机 (15)9.2 畜禽粪便处理机械 (15)9.2.1 粪便搅拌机 (15)9.2.2 粪便脱水机 (15)9.2.3 粪便发酵设备 (15)9.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9.3.1 秸秆还田机械 (15)9.3.2 畜禽粪便有机肥生产设备 (15)9.3.3 农业废弃物发电设备 (15)9.3.4 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燃料设备 (15)第10章农业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 (16)10.1 农业机械设备维护保养 (16)10.1.1 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16)10.1.2 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 (16)10.1.3 维护保养的实施方法 (16)10.2 农业机械设备故障排除 (16)10.2.1 故障诊断方法 (16)10.2.2 常见故障排除 (16)10.2.3 故障排除注意事项 (17)10.3 农业机械设备管理策略与制度 (17)10.3.1 管理策略 (17)10.3.2 管理制度 (17)第1章农业机械设备概述1.1 农业机械设备分类与特点农业机械设备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装置,按照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种植机械:包括耕地机械、播种机械、栽植机械等,主要用于改善土壤结构和种植作物。
第⼆章耕作机械第⼀节概述第⼆节犁的类型第三节铧式犁的构第⼆章耕地机械第⼀节概述⼟壤耕作是对⼟壤进⾏耕翻和疏松。
其⽬的是为农作物的种植和⽣长创造良好基本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1)通过翻耕、疏松⼟壤,改善⼟壤中的⽔分、空⽓和⼟粒间的结构状况,增强⼟壤吸⽔及透⽔透⽓的能⼒。
(2)通过翻耕,铲除并覆盖杂草、绿肥、作物残茬及肥料等,增加耕层的腐殖质和肥⼒。
(3)将⼟层下⾯的⾍卵翻⾄地表消灭,防除病⾍害。
耕地机械主要是铧式犁和圆盘犁,尤以铧式犁因其优良的翻⼟和覆盖性能得到最⼴泛的应⽤。
另外,为深松⼟壤,深松犁也⽇益得到⼴泛应⽤。
⼈类应⽤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刘仙洲教授在《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中认为中国在3200年前已经⽤⽜拉铧式犁进⾏耕作。
虽然犁可算得上是最古⽼的农具之⼀,但对犁的研究在今天仍是令⼈感兴趣的课题。
世界各地的⼤农机公司每年都要推出⼀批新种类的铧式犁供农民选⽤。
世界⼟壤耕作研究组织(IsTRO)则每两年都要组织⼀次⼤型国际会议,探讨耕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个不了解⼟壤的物理⼒学性质、不懂得犁是如何对⼟壤起作⽤的⼈,可能认为犁是⼀种⾮常简单的⼯具,不需要什么研究。
然⽽事实是,要设计、调整好⼀架符合要求的犁,取得最佳的耕作效果是不容易的,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典型的铧式犁⼯作过程如图2—1所⽰。
犁通过拖拉机的液压悬挂机构挂接在拖拉机后⾯,其犁体⼯作⾯上的胫刃和底边的铧刃将⼟壤沿左边的垂直⽅向与底⾯的⽔平⽅向切开并翻转、破碎。
农业技术对犁耕质量的要求各地不尽相同,但⼀般可归纳为如下⼏点:(1)良好的翻垡和覆盖性能;旱耕后⼟层松碎,⽔耕后断条长度⼩,⼟垡架空,以利晒垡。
图2-l犁耕作业(2)耕深⼀致、沟底平整。
(3)不漏耕、不重耕、耕后地表平整。
第⼆节犁的类型⼀、普通铧式犁1.⼀般构造普通铧式犁是指具有铧式犁基本⼯作部件,⽤于⼀般⽬的的旱地、⽔⽥犁等。
图2—2为⼀普通铧式犁,具有犁架、圆犁⼑、⼩前铧、主犁体等主要部件。
第二章 土壤耕作机械§2-1 概述一、土壤耕作的目的土壤耕作是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耕作的目的是疏松上壤,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以便积蓄水分和养分,覆盖杂草、肥料,防止病虫害,为作物、蔬菜、果树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耕耘是作物栽培的基础。
耕耘质量好坏对作物收成有着显著影响。
耕耘的最终目的是:(1)改善土壤结构。
使作物根层的土壤适度松碎,并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以便吸收和保持适量的水分和空气,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
(2)消灭杂草和害虫。
将杂草覆盖于土中,或使蛰居害虫暴露于地表面而死亡。
(3)将作物残茬以及肥料、农药等混合在土壤内以增加其效用。
(4)将地表弄平或作成某种形状(如开沟、作畦、起垄、筑埂等)以利于种植、灌溉、排水或减少土壤侵蚀。
(5)将过于疏松的土壤压实到疏密适度,以保持土壤水分并有利于根系发育。
(6)改良土壤。
将质地不同的土壤彼此易位。
例如将含盐碱较重的上层移到下层,或使上、中、下三层中的一层或二层易位以改良土质。
(7)清除田间的石块、灌木根或其他杂物。
二、土壤耕作方法我国北方旱地过去采用的耕作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即常规的耕作法,也称精细耕作法。
通常指作物生产过程中由机械耕翻、耙压和中耕等组成的土壤耕作体系。
在一季作物生长期间,机具进地从事耕翻、耙碎、镇压、播种、中耕、除草、施肥、开沟、喷药、收获等作业的次数达7~10次。
随着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常规的耕作方法已不适应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对耕地作业质量的要求:一是土壤侵蚀退化,土层变浅变瘦,产量下降,农田毁坏严重;二是土壤压实严重,物理性状变坏,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国内外逐步出现了以少耕、免耕、保水耕作等为主的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方法和联合耕作机械化旱作技术。
少耕通常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强度的一种保护性土壤耕作体系。
如田间局部耕翻、以耙代耕、以旋耕代犁耕、耕耙结合、板田播种、免中耕等。
耕地机械种类耕地机械是指用于耕作土地的机械设备,其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耕田机、旋耕机、深松机、翻晒机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耕地机械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一、耕田机1.特点耕田机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农业机械,由传动轮、曲柄轴和刀片等部件组成。
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和维修。
2.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型农田或坡地作业,不适合大面积平整土地。
3.使用方法(1)调整刀片:根据所需深度和宽度调整刀片位置。
(2)调整深度:通过调整后轮位置或增加砖块重量来控制深度。
(3)行驶方式:手推或拖拉。
二、旋耕机1.特点旋耕机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刀片将土壤削平并翻转的农业机械。
其主要特点是效率高,作业质量好。
2.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尤其适用于大面积平整土地。
3.使用方法(1)调整刀片:根据所需深度和宽度调整刀片位置。
(2)调整深度:通过调整后轮位置或增加砖块重量来控制深度。
(3)行驶方式:拖拉或自行式。
三、深松机1.特点深松机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的锤头将土壤打散并增加通气性的农业机械。
其主要特点是作业质量好,能够改善土壤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尤其适用于硬质土壤和长期耕作后的土地。
3.使用方法(1)调整锤头:根据所需深度和宽度调整锤头位置。
(2)调整深度:通过调整后轮位置或增加砖块重量来控制深度。
(3)行驶方式:拖拉或自行式。
四、翻晒机1.特点翻晒机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的刀片将土壤削平并翻转,再通过反复晒干和湿润来使土壤更加松散的农业机械。
其主要特点是作业质量好,能够改善土壤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尤其适用于潮湿的土地。
3.使用方法(1)调整刀片:根据所需深度和宽度调整刀片位置。
(2)调整深度:通过调整后轮位置或增加砖块重量来控制深度。
(3)行驶方式:拖拉或自行式。
总结:耕地机械种类繁多,每种机械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达到最佳的耕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