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的难点省以下检法人财物统管
- 格式:pdf
- 大小:821.27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01月(上)法制博览法律经纬司法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破解阎玮霍科董亚娟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虽然司法改革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法官的监督机制方面、回避制度方面、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率方面、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必须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办案人员异地交叉任职制度,建立统一的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的错案认定标准、范围、追究主体、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和保障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率。
关键词:司法体制;问题;破解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1-0246-01作者简介:阎玮,男,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主任,教授;霍科,男,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科研处,副教授;董亚娟,女,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随着司法改革主体框架基本搭建完成,按照中央、最高人民法院的决策部署,各级司法机关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司法改革工作。
司法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卓有成效,但问题不可避免,如何解决?问题之一:谁来监督“有权”的法官司法体制改革以后,独任法官、合议庭有了真正意义的审判权和裁判文书签发权“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得到了全面落实,这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显著成果,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由于法院受理案件大幅上升,“案多人少”导致法官办案时“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屡见不鲜,部分重大案件因缺少层层把关和审批环节,保质保量完成案件的审理已然成为人民法院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2.某些法官错误理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排斥监督。
3.新的内部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院长、庭长的监督权和管理权与独任法官和合议庭审判权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现有的的法院内部监督和审判管理职能弱化,给公正审判造成一定的阻碍。
4.外部监督的虚化。
外部监督主要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于法院的监督和检察院的监督。
研究建立跨行政区域法院检察院南都讯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撰文谈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该文昨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也被新近出版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一书收录。
文中,孟建柱直陈司法办案受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等几大问题,并逐一开出“处方”,阐释改革之策。
他还首次公开回应称,考虑到我国基本国情,目前将地方司法机关人财物完全由中央统一管理、完成“司法垂直管理”尚有一定困难;要先将省以下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财物由省一级统一管理,逐步改革司法管理体制。
焦点解读1推动省以下两院人财物由省统管【问题】司法办案易受地方干扰。
目前,地方各级法院检察院的财物由地方承担,而按照《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简称“两院组织法”)规定,两院院长也由同级人大任命。
孟建柱在文中直言,近年来,社会上反映比较多的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司法活动易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影响法制统一,损害司法权威。
【改革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特别提到“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孟建柱在文中指出,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包括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两项内容,并指出,“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司法职权是中央事权,考虑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将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完全由中央统一管理,尚有一定困难”。
孟建柱指出,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改革司法管理体制,先将省以下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财物由省一级统一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保障部分经费。
在司法管辖制度方面,孟建柱指出,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司法机关在管辖所属行政区划内案件时,易受地方保护主义干扰。
而中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各地司法机关承担业务量有较大差距,一些地方司法资源出现闲置。
应从现行宪法框架内着手,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通过提级管辖、集中管辖,审理行政案件或者跨地区民商事、环境保护案件;可研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问题及展望陈鹏飞【摘要】推进落实司法责任制,是本轮检察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检察制度的重大变革.经过司法责任制改革,检察长与检察官的办案权限得以初步划分,检察官的主体地位在制度上初步建立,新的办案责任机制初步形成.在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主任检察官与部门负责人、主任检察官负责制与承办负责制之间关系没有理清,检察官主体地位不够彻底,检察委员会改革力度不足以及司法责任难以落实等困境,影响了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实效.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仍然是继续推进并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和改革举措,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与纠偏,确保司法责任制能够落地生根.%A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rocuratorial reform, the judic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has a essential role, and it will brings a significant change to the procuratorial system. Through the reform, the procurators' dominant role has been consolidated, and the new mechan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basically. However, there also has these problems of that the procurators' dominant role needs to be strengthend, the reform of the procuratorial committee is largely invisible. And, there is also a conflict between the director procurator and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between the director procura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the undertake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e next step, the key point of procuratorial reform is advancing the reform mission established, perfect the judicial respon-siblity system, and then ensure the reform measures will come true.【期刊名称】《时代法学》【年(卷),期】2018(016)003【总页数】10页(P88-97)【关键词】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司法改革【作者】陈鹏飞【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检察院,重庆北碚 4007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6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在稳步推进,开启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工作心得: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一、县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工作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为了构建更科学的司法责任制落实机制,国家花了大力气来开展司法体制改革。
检察机关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对象之一,随着改革举措一步步展开,在越来越好的大前提下,改革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根据省委政法委下发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以及省检察院下发的《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检察机关四个改革事项:一是实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二是完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三是健全检察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四是建立省级以下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
根据上级院统一部署,于2016年全面推开司法体制改革工作。
2016年8月,制定了《县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上报省检察院并获批准。
(一)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根据司法体制改革有关要求,对现有检察人员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员额检察官18名,检察辅助人员32,司法行政人员6名。
2017年1月所有人员到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员额制检察官遴选根据省检察院文件明确,我院第三批试点改革检察官遴选比例为35%,可遴选员额检察官21人。
2016年10月,完成了员额检察官初选工作。
2016年11月8日,经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确认,省检察院党组决定,最终确定18名入额检察官。
在对入额检察官进行等级确认的基础上,2017年12月,完成了员额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等级首次按期晋升工作。
截止2017年12月底,除6名可选升高级检察官外,一级检察官9人,二级检察官4人。
2.内设机构整合精简办案组织层级,进行内设机构职能整合,将原有的19个内设机构整合为检务管理部、诉讼监督部、案件管理部、刑事检察部、职务犯罪侦查预防部5个大部。
2017年,根据省检察院下发的《分州市和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指导意见》,政法专项编制51名以上的,一般设置8个内设机构。
我院有政法专项编制60名,现将5个部再细分为侦查监督部、公诉部、刑事执行检察部、控告申诉检察部、民事行政检察部、案件管理部、政治部、检务管理部等8个内设机构和纪检组,以及1个派驻乡镇检察室。
司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司法行政工作在保障社会正常秩序和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完善的过程”,司法行政工作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司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内容将围绕2023年展开,以期展望未来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
一、问题1.1 司法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司法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存在着大量的繁重工作,导致审判周期较长,办案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则相对工作较为轻松,存在闲置现象。
这种不均衡的分配严重影响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公正性和效率。
1.2 司法改革进展缓慢司法改革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2023年,司法改革的进展依然相对缓慢。
一方面,司法机构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问题,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司法流程和审判制度改革的步伐也相对较慢,依然存在着审判周期长、程序繁琐等问题。
1.3 司法行政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司法行政工作中,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
许多法院和检察院的办公和管理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纸质文件,信息沟通和共享存在困难。
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也限制了司法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行。
二、挑战2.1 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于法制的认知和意识逐渐提高,对于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对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性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这对于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加强法官和检察官的素质培养,提升工作质量和效能。
2.2 新兴科技的应用在2023年,新兴科技的发展将对司法行政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深刻改变司法行政工作的方式和效率。
然而,如何合理应用这些新技术,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同时确保公正和正义,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国家审计理论建设专栏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提升审计质量了吗蔡春a'b,朱磊4,郑倩雯4(西南财经大学4•会计学院;b.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摘要]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如何提高审计机关独立性对提升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 物统一管理改革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3—2017年我国地级市审计机关为研究样本,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审计机关独立性对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改革显著提升了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法制化水平低、财政压力小以及东部地区,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对于审计质量的提升作显著。
在一性检验后结果。
研究结论对化我国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国家审计;审计机关独立性;审计质量;人财物统一管理;法制化环境;腐败治理;财政压力;国家治理[中图分类号]F239.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33(2020)06-0001-0/—、弓I言在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属于双重领导,现在审计业务审计机关和政府领导,同级政府管理地方审计机关的人事任免以及资金拨备①o随国家治理和治理现审计的高,现行的以行政和双重领导为主的审计管理在实际中和,主现在地方审计机关的不保证,从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的有(门。
国审计管理,有地审计的 ,在国家治理中的重?理论和政府重关的o保障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地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201410 23中四中全会《中中央关于法治国重大的决定》(以《决定》),2015,在江苏、、江、重、、南、7市启动“省以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人财物管理改革)试°改革规定②&(1)市地级审计机关正职由委(党委组织部)管理,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可以委托市地委管理;(2)完善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制度,机构编制管理统一管理本地区审计机关的机构编制,审计机关协助开展相关工作,地方审计人员由统一招录;!3)改经费和资产管理制度,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预算、资产由有关统一管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委托市地、县有关管理③;(4)建健全审计业务管理制度,试地区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由审计机关统一管理,统筹组织本地区审计机关力量,开展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人民法院内设财物管理机构改革问题探讨唐虎梅 史为栋*内容摘要 随着司法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被提上日程。
人民法院内设财物管理机构是人民法院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工作的一项内容。
本文通过归纳分析目前人民法院内设财物管理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就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内设财物管理机构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完善人民法院内设财物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建议方案。
关键词 人民法院 财物管理 内设机构 设置 改革人民法院的财物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
人民法院的财物管理机构是人民法院财物管理的组织载体,是人民法院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财物管理机构建设,对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的司法保障体制、制度和机制,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2016年8月18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下发的《省以下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合理整合非审判业务机构”。
这既对改革完善人民法院内设财物管理机构设置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内设财物管理机构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笔者从当前人民法院财物管理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相关改革对人民法院财物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等方面,就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内设财物管理机构建设的目标方向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完善人民* 唐虎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副局长;史为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
法院财物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设计建议方案。
一、当前人民法院内设财物管理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人民法院财物管理是司法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除特殊历史时期外,人民法院的财物管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法院设置的司法行政工作机构承担。
检法实务JIAN FA SHI WU基层检察机关财务省级统管运行状况分析◎杨思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然而,在司法改革之前,地方的检察院人、财、物由同级政府管理,制约了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将地方法院检察院的人、财、物决定权上收并进行统一管理,以此来实现司法的“去地方化”与统一实施,提升司法公信力。
司法体制改革后,省级财政对检察机关经费保障进行统筹预算,给予基层检察院财力保障,有效地防止过去受地方财政影响出现保障标准不一的情况。
但财务省级统管制度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并尽快解决。
本文将以F区人民检察院为例分析省级统筹管理的改革状况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区检察院省级级统管运行基本情况(-)相关经费保障问题。
司法体制改革人财物省级统管,区县人民检察院总体保障经费出现了一定幅度增长并实现了“司法独立预算”。
以F区人民检察院院为例,在2015年人财物正式收归统管时,经费上划核定数为1664万元,人均经费不足16万元;2016年,人均经费21万元,比上年度增长31.25%;2017年人均经费23.68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2.76%;2018年人均经费28.11万元,比上年度增长4.43%;2019年人均经费28.66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96%;2020年人均经费30.65万元,比上年度增长6.94%。
(二)资产管理模式。
按照人、财、物省级统管要求,除对预算进行统一管理,也对物进行了统一管理。
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家具、书籍、电脑等资产由各人民检察院进行管理,登记造册上传省资产管理系统,落实到责任人,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提高了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年限,节省了机关单位开支。
(三)内部控制机制运行。
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闯难关,在变旧立新之间,如何始终保证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如何确保改革决策适应实践需求,需要我们在借鉴古今中外司法制度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发展规律,提出一套系统性、和逻辑、顺规律、有创新的改革理论来引领改革。
浅谈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难点及对策司法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法机关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刑罚执行、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法律服务、普法和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等重要职能。
司法行政工作恢复30多年来,在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下,广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努力开拓,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理进程,实现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司法行政事业的不断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就影响和制约司法行政工作存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1、司法行政机关实权小,工作难开展。
司法局虽然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但相对其它部门来讲,毕竟实权小,在一些人的眼里,以为司法局只是管律师和普法宣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即使在政法部门,也是懈在第四位“小弟弟”,难怪有人一讲政法队伍,只讲公、检、法,不讲司。
从司法行政的职能来看,服务性的工作多,行政执法职能少,平时也无人把我们称之为“司法干警”,因此办事求人多,被人求少,导致一些工作难开展。
2、法制宣传教育对象多,普法教育组织难。
跟踪帮教更是一句废话。
4、律师工作不规范,律师管理教育难。
律师的体制改革后,律师所成为合伙所和合作所、律师成为纳税的个体户。
目前律师所的体制和律师执行的特点也给律师的管理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是《律师法》对律师的管理存在缺欠。
只规定了律师执业的条件、业务、权利和义务,律师所的设置要求及应承的法律责任,但如何对律师实施管理,比如组织关系——公律科,也只是负责每年的注册,有投诉后的查处。
二是律师所规模小,人员素质低,内部管理松懈。
《律师法》对律师所的开设标准低,只要人个合伙人,有名称,住所,10万资金就可以申请办所,由于标准低,造成律师所数量众多,但规模甚小,有的律师所开办后,就自行“招兵买马”,造成律师业务杂而不精。